上伯官古城遺址

上伯官古城遺址

上伯官城址位於瀋陽市東陵區汪家街道辦事處上伯官村,地處瀋陽與撫順之間,“瀋撫公路”從城址南側0.5公里處通過。城址東側緊依牤牛河,北為渾河支流二道河子。經專家認定,“上伯官城址”即為“玄菟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伯官古城遺址
  • 面積:約為27萬平方米
  • 地址:東陵區汪家街道辦事處上伯官村
  • 發現時間:2011年
發現,玄菟郡,

發現

工作人員在瀋陽四環快速路BT工程六標段施工過程中,發現了上伯官漢代城址,並開始了緊張的搶救性發掘工作。
發掘現場有20餘土方,貼有南城牆等標識,已有不少殘片裝入標本袋中以待研究。這是繼2005年在該地區發掘出距今近2000年的漢魏墓葬後的又一次考古發現。
據專家考證,上伯官村的位置原來是一座古城。該城址地處瀋陽與撫順之間,當年城址內古街道主要有東西、南北十字街。其中,東西街道一直是瀋撫公路修築前的“官道”。經實測,現存南側牆址殘長326米。初步判定古城面積。
有關專家介紹,在該城址周圍,分布著許多兩漢魏晉時期的墓群。隨葬品有細泥灰陶壺、鼎、豆、耳環、瓶、罐等,以及成組的青銅器、銅鏡、琉璃耳璫、銀手鐲等文物。

玄菟郡

“上伯官城址”所在地的東陵區汪家街道辦事處上伯官村,地處瀋陽與撫順之間,“瀋撫公路”從城址南側0.5公里處通過。城址東側緊依牤牛河,北為渾河支流二道河子。由於河水長年沖刷,城址東側、北側遭到破壞,早已不見城牆址,形成高約6米的斷崖。斷崖上露出大量的兩漢、魏晉時期的文化遺存。城址西部、南部城牆早已夷為平地,但城牆夯土基礎尚存,村民在城牆夯土基礎上建房,不用打地基。從地表觀察,現城址內外高差約1.5米。城址內業已被村民房舍覆蓋。
該城址內的古街道主要有東西向、南北向的十字街。修築“瀋撫公路”之前,東西向街路是一直通向撫順的“官道”。從道路和村內自然格局分析,該城址原應有東、西二門。城址南牆中部,與南北向街路相通的出入處,應為城址南門遺址。因河水沖刷破壞,北門遺址位置已無法認定。經實測,城址現存南側牆址殘長326米,其中,南門至西牆址為200米。東側城牆址殘長537米,其中,“官道”至南側城牆址為370米。該城址原為長方形,南北稍長,其周長約2500米,應有3座或4座城門。
該城址內漢代文化遺存十分豐富,文化堆積層厚達1.5米左右,土質灰黑,內含大量的繩紋筒瓦、板瓦、磚等建築材料。生活器具多為細泥灰陶,有罐、瓮、壺、豆、盆、甑、瓶等,火度較高,器具除素麵外,大多為繩紋、弦紋等紋飾。其中,一塊陰刻“廿六年”字樣的細泥灰陶“陶量”口沿殘片,為秦始皇二十六年統一度量衡時,頒行天下的標準量具。該“陶量”在此間出土,標明這座城池在歷史上的重要位置。
該城址周圍,分布著許多兩漢、魏晉時期的墓葬群。已發現的墓葬多為券頂磚室墓,有單室、雙室、三室墓葬,以及“瓮棺葬”。墓葬中隨葬品有細泥灰陶壺、鼎、豆、耳杯、瓶、罐等,以及成組的青銅器、銅鏡、琉璃耳璫、銀手鐲等。這些墓葬的主人,均為當地的居民和官員、官兵。
該城址的名稱,歷來眾說紛紜。通過考古人員對該城址實地調查,從其地理位置、規模、文化內涵等諸多方面分析,並參照古籍文獻進行考證,認為該城址地理位置險要,交通方便,西南至遼陽(遼東郡治襄平)約100公里,與《吳書》記載的“玄菟郡在遼(遼東郡治襄平)東北,相去二百里”相吻合。《晉志》記載,玄菟郡為漢代設立,統領望平、高顯等三縣。經考古專家考證,玄菟郡為東漢安帝設定,所轄望平縣城遺址,在新民前當鋪大古城子,距玄菟郡城址西約65公里;高顯縣城遺址,在蘇家屯區沙河鄉魏家樓子,距玄菟郡城址西南約31公里。《中國歷史地圖集·說明書》記載,瀋陽以東,撫順以西,上伯官屯附近的古城址,為玄菟城遺址。玄菟郡再次遷徙的郡治,就在此地。由此可見,“上伯官城址”,便是玄菟郡的三遷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