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相安,地位高的和地位低的相安無事。
相關詞條
- 上下相安
上下相安,地位高的和地位低的相安無事。...... 《晉書·束晳傳》:“今大晉煕,六合寧靜……主無驕肆之怒,臣無氂纓之請,上下相安,率禮從道。”...
- 相安(漢語辭彙)
相安是漢語辭彙,拼音:xiāng ān,釋義:指相處平安,沒有矛盾。...... 宋·蘇軾《省試策問》之三:“凡省冗官八百員,吏千四百員,民以少紓,而上下相安,無刻...
- 上下不和,雖安必危
上下不和,雖安必危,語出《管子·形勢》:“先天之度,雖滿必涸;上下不和,雖安必危。”意謂一個國家的君主和屬臣之間不團結,矛盾重重,表面上雖然相安無事,但...
- 荀勖
重敬讓,尚知足,令賤者不妨害貴者,少者不欺凌長者,疏遠者不離間近親,新識者不離間舊友,小者不加於大者,淫行不破義舉,則上下相安,遠近之人互相信任了。官位...
- 不患寡而患不均
他說:”寡謂民少,貧謂財乏,均謂各得其分,安謂上下相安。季氏之欲取顓臾,患寡與貧耳。然是時,季氏據國,而魯公無民,則不均矣。“這句”均謂各得其...
- 束皙
主張把天命的性分轉化為主觀的要求和自覺堅持的信念.從而做到“上下相安。率禮從道”(同上),互不超越,互不干擾.使道家的無為思想得到徹底落實。他說:“神遊莫...
- 孝宣之治
結果是“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對於郡太守,漢宣帝坦言他們是輔助天子治國理民的關鍵所在,是“吏民之本”,如果時常調動變易就不會被...
- 論語·季氏篇
此外,這一章里孔子還提出了“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朱熹對此句的解釋是:“均,謂各得其分;安,謂上下相安。”這種思想對後代人的影響很大,甚至...
- 李善長(明朝開國功臣)
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 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
- 漢書宣帝紀
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三年春三月,詔曰:「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猶不能以化天下。今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