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集

三行集

《三行集》是張新穎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1月。

《三行集》收錄150首詩,雖沒有標註具體時間,但讀者能從字裡行間看到一年四季的流轉與白晝黑夜的變換。作者寫的這些三行詩,更多是像一種思想札記,以及與語言交談的札記,這種自由感使他不被各種固有套路所拘束,而三行的限制又使他得以進行各種的試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行集
  • 作者:張新穎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 :9萬字
  • 首版時間 :2021年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三行集》用有限的詞語,講述一個學者的典型生活,表達他對語言、字和詞、時間以及逐漸老去的人生的感受。如“從未有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生命/長過其中用到的單個字和詞/即便虛詞 也蓄滿了亘古以來的風”“風吹到句子之間/風吹詞語/風吹到曠野和字的筆畫之間”,表達作者對字和詞的體認,蘊含了他寫《三行集》的一些企望,以及自我觸碰和體驗到的一些人生狀態。

作品目錄

題記
第一輯 小毛茛變成了蛇莓
第二輯 鳥從鳥鳴里飛了出去
第三輯 風吹到曠野和字的筆畫之間
第四輯 時間岸邊丟棄的火鐮
第五輯 暗自增添深邃的可能
第六輯 一種寂靜拍肩 另一種寂靜撲面
第七輯 立在現實的裂隙中 莫名
第八輯 風在少年上面 星群在風的上面
第九輯 行囊里有一小塊沉默
附錄 領受的詩學——談張新穎的詩 王子瓜

創作背景

作者自述創作《三行集》的過程:“朋友送我一個小本子,還沒有巴掌大。印刷廠裁下來的紙邊,朋友說,扔了多可惜,不如做成小本子。我從學寫字時就惜紙,因而對惜紙心情下產生的小本子,倍感親切;可是,做什麼用呢?一頁只能寫三四行字,不如,就以三行為限,寫些自由的句子,如何?既限制,又自由,在這之間,試驗一下。這一試,沒想到就試了下來,從四月份小毛茛變成蛇莓,到七月底熱風吹落黑色的種子,寫滿一小本,一百首。這一百首被另一位朋友拿去編到一套小詩叢里(後來沒有出版),我給取個簡單的名字,《三行集》。時間相續,從八月到年底,轉過年來到三月,又成五十首。滿一年了,三行的句子隨四季輪換一周,於復始之際顯現完整之形。這不是事先的計畫,隨自然流轉比計畫更能獲得運行生息的節奏、韻律和賦形的力量。”

作品鑑賞

張新穎在《三行集》里常做的一個試驗,就是讓一個詞在三行中反覆出現,在它與不同詞語的碰撞中,這個詞語本身的意思就會慢慢被擦亮,變得新鮮。比如:“父親說 小公園挺清氣/母親說 去年中秋那些照片拍得清氣/生活搓揉了快一個世紀的樹皮臉 還有清氣。”“清氣”這個詞,作為一個日用而不知的方言詞,在三行的每一行都出現,同時也一直在暗自變化,通過父親、母親和敘述者對這個詞語的不同使用,詩人不是直接告訴讀者“清氣”的意思,而是讓它的聲音在詞語和詞語之間碰撞,讓這兩個熟悉的字變得陌生,然後慢慢又浮現出新的東西,這個新東西是被讀者感知到的,而不是被詩人直接給出的。在這個意義上,詩人是在與詞語交談,同時也是讓詞語和詞語交談,甚至,他把讀者也拖入這種交談中。“與語言交談 不是用語言交談/就像與風交談 與光交談/與黑暗和沉默交談。”這首詩要表達的意思,可以概括為他詩歌的努力方向,寫詩是與字、詞、句子相互交流,而非“使用”語言,“不是‘使用’語言,語言才敞開了。敞開了它自身,也敞開了與萬物百匯的關係。沒有封閉的語言,也不會去封閉事物”。但這首詩又不僅僅只是它所要表達的意思。在這三行中,“交談”這個普通的詞出現了五次,也同時變化了五次,這種變化不是通過對這個詞的描述和修飾,而是通過將它置於不同的處境之中。這三行仿佛是一個樂句,在第一個“與語言交談”的主音出現之後,是一組詮釋性的變奏音符,從“不是用語言交談”的否定性低聲部,到“就像與風交談”“與光交談”的漸次升高,又突然轉向“與黑暗和沉默交談”的低沉,轉向休止。這些句子不僅僅在表達一個“與語言交談”的期望,它們也是在成為這個期望本身,通過重複、分行與跌宕。
也正是在交談的意義上,這些三行詩中的每個詞語之間的關係,就令人驚奇地呈現出一種平等的關係。以至於在這些詩中,每個詞語都具有相同的重量,沒有哪個詞語從屬於另一個詞語,沒有哪個部分從屬於整體,雖然整體依舊模模糊糊地存在,但它並不是凌駕於那些局部之上,而是和那些局部也保持著某種平等的對話關係。也正是這種平等感,讓這些三行詩顯得充沛飽滿,生機勃勃。這其實是一種很久以來很多寫作者都力求做到的寫作理想,就像人與人之間應當具有的那種平等,就像一個人的生活中每個瞬間應當具有的那種平等。在生活中,沒有一個時刻僅僅為了未來某一個重要時刻而生,每個時刻或許對未來有所期冀,但同時它也自我完成;同樣,在人與人之間,沒有誰僅僅為了另一個人而活,他或許樂意服從和犧牲,但即便如此,他也首先屬於他自己。這樣的平等理想,似乎每個人都容易理解,但那些流行的陳腐的語言恰恰在暗自敗壞這樣的理想,以它們自身對於內容、意義乃至意識形態的屈從,也正是在這個層面上,正如布羅茨基所強調過的,“詩的寫作是意識、思維和對世界的感受的巨大加速器”“每一新的美學現實都為一個人明確著他的倫理現實”。假如讀者能像詩人所希望的那樣“與語言交談”,讀者或許就可以更好地與面容各異的他人交談,也與自身的不同階段交談。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三行集》
2021年1月
上海文藝出版社
978-7-5321-7308-2

作者簡介

張新穎,1967年生於山東,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沈從文的後半生》《沈從文九講》《沈從文的前半生》;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遊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當代批評的文學方式》《斜行線》;隨筆集《九個人》《迷戀記》《有情》《風吹小集》《讀書這么好的事》;詩集《在詞語中間》《獨處時與世界交流的方式》等。曾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文學評論家獎、第一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第十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等多種獎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