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五角蟹(新種)

三葉五角蟹(新種)(Nursia trilobata sp.nov.)是玉蟹科五角蟹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葉五角蟹(新種)
  • :玉蟹科
  • :五角蟹屬
  • 命名者及年代:Nursia trilobata sp.nov.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標本採集地 正模♂(K51A—15),南海(20°00′N,112°00′E),水深94m,底質泥質砂,1957.07.03;副模,1♂(K29A—7),南海(20°30′N,112°30′E),水深78m,底質細砂,1959.04.18;副模早抱卵(Q188A—10),南海(19°00°′N,106°15′E),水深31m,底質泥質砂,1960.05.17;副模2♀(Q23 6A—8),南海(20°15′N,108°15′E),水深42m,底質泥質砂,1960.07.13;副模♀抱卵(Q178A—10),南海(20°15′N,107°30′E),水深35m,底質泥質砂,1960.04.14;副模♀(Q173A—7),南海(20°00′N,107°30′E),水深34m,底質殼砂,1960.04.13;副模♀(Y90B—29),南海(19°30′N,107°00′E),水深52m,底質泥質砂,1960.02.14。
形態描述 雄性頭胸甲呈五角形,寬稍大於長,背、腹面均密具細顆粒,背面具4條顆粒隆脊;一條自額後中央至後胃區中央;一條自後胃區後中線至腸區,此隆脊不明顯;另兩條自後胃區兩側的突起至後側緣近中部。背面的肝區、後胃區及腸區較隆起,後胃區兩側各具一枚顆粒小突起,整個背面除了隆脊隆起及突起外,其餘低洼。額甚隆,前緣平截。前側緣呈微波狀,與後側緣交角甚銳,後側緣末1/3稍向內凹,基部2/3向內收斂,近基部稍向外擴大。後緣具3個半圓形葉,以此得名,以中央的一枚為最大,除額緣外,其他邊緣均薄而銳。
第3額足密具顆粒,外肢瘦長,寬為長的3倍(以內緣測量)。內肢長節呈銳三角形,其長度略等於座節(內緣測量)。
鰲足粗壯,背、腹面密具顆粒,邊緣的顆粒粗大。腕節小,邊緣顆粒較大,掌節粗壯,長為寬的1.26倍,外緣近中部及末端各具一突起,突起之間稍向內凹,外緣基半部向內斜,近基部稍向外凸,背面中部隆起,兩側稍低平。指短於掌,表面也具顆粒,外緣的顆粒較尖銳,尤其在不動指的外緣,兩指末端交叉,兩指內緣各具圓鈍。
步足瘦長,背腹面均密具顆粒,以第1對為最長,末對最短。末對步足長節瘦長,長約為寬的3倍,腕節略呈三角形,掌節長為寬的2倍,指節瘦長,長於掌,後緣具數枚小突起。
兩性腹部密覆顆粒,雄性腹部分為4節:第1節中央後部向後突出,兩側向內收斂,第2節很短,第3至第6節癒合,很大,位於節線中央具一光滑突起,末節長寬近等,末端圓鈍。
雄性第1腹指粗壯,基半部寬於末半部,末端圓鈍、末部周圍具一些軟毛。
雌性頭胸甲呈圓五角形,邊緣不如雌者薄銳,後緣3個突起不明顯,中央的一枚小於兩側的。雌性的螯足較雄者為短。第4步足後緣中部向後突出。雌性腹部呈半圓形,分為3節(第2至第6節癒合),尾節長稍大於寬,末端圓鈍。
標本測量(mm) 頭胸甲長 頭胸甲寬
正模♂ 4.3 4.5
副模♂ 4.1 4.4
副模♀(抱卵) 4.2 4.8
副模♀(抱卵) 3.3 3.6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南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