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三色金剛鸚鵡(三色金剛鸚鵡)

古巴三色金剛鸚鵡

三色金剛鸚鵡一般指本詞條

古巴三色金剛鸚鵡(學名:Ara tricolor):是鳥綱、鸚鵡科的物種。體長約45-50厘米,比最大金剛鸚鵡小三分之一。兩性相似。前額呈紅色,逐漸褪成橙色,在頸背處變為黃色。眼睛周圍呈白色沒有羽毛。面部、下顎、胸部、腹部及大腿都呈橙色。上背部有紅褐色的羽毛,羽毛扇貝形,邊緣呈綠色。臀部、尾巴羽毛及下背部呈藍色。雙翼羽毛是棕色、紅色及紫藍色。尾巴上表面呈深紅色,在頂端逐漸變成藍色,尾巴下表面則呈棕紅色。虹膜黃色,鳥喙顏色較,呈深褐色、灰黑色至全黑。腿褐色。

1800年左右在古巴很普遍,且可能也生活在松樹島上。直至1849年前,它們仍能保持原有的數量,但後來數量急遽下降至滅絕。最少共有19個古巴三色金剛鸚鵡的標本存世,最後的標本來自1864年在以扎巴特市附近被射殺的。一份未被確認的紀錄顯示它該物種生存至1885年才滅絕。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古巴三色金剛鸚鵡
  • 拉丁學名:Ara tricolor
  • 別稱:古巴金剛鸚鵡、古巴紅金剛鸚鵡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金剛鸚鵡
  • :金剛鸚鵡屬
  • :古巴三色金剛鸚鵡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與年代:Bechstein, 1811
  • 英文名稱:Cuban Macaw
  • 保護級別:滅絕(EX) IUCN標準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滅絕原因,

物種學史

古巴的早期探險家,例如克里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和迭戈·阿爾瓦雷斯·錢卡(Diego Álvarez Chanca),在15世紀和16世紀的著作中都提到了金剛鸚鵡。古巴三色金剛鸚鵡在島上的一些早期記載中得到了描述和說明。1811年,德國博物學家約翰·馬特烏斯·貝希斯坦(John Johann Matthäus Bechstein)科學地將“Psittacus tricolor”命名為該物種的學名。貝希斯坦的描述是基於法國自然學家弗朗索瓦·勒·瓦蘭特(François Le Vaillant)1801年出版的《歷史的自然》一書中對此鸚鵡物種的記述。瓦蘭特的敘述本身部分地基於18世紀末法國自然學家布馮伯爵(Comte de Buffon)和埃德米·路易斯·道本頓(Edme-Louis Daubenton)的作品《發光畫板》(Planches Enuminées),以及巴黎的一個標本。由於不知道是哪個標本,因此該物種沒有完整的圖像。法國插畫師雅克·巴拉邦(Jacques Barraband)的原始水彩畫,是勒·威蘭特(Le Vaillant)書中畫板的基礎,與最終插圖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表現出在翅膀“肩部”區域有鮮紅色的較小的隱蔽羽毛,但其含義尚不清楚。
如今,全世界有15種藏品中有19種古巴三色金剛鸚鵡的鳥皮羽毛標本(特靈自然歷史博物館、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史密森尼博物館各有2種),但其中許多還不清楚出處。古巴博物學家胡安·岡德拉赫(Juan Gundlach)提供了幾隻,後者收集了1849–1850年間定期在扎帕塔沼澤附近覓食的最後一些個體。已知一些保存的標本曾被圈養在動物園中(例如巴黎植物園、柏林動物園和阿姆斯特丹動物園)或作為籠鳥。已知還有其他幾種羽色,但已經丟失。沒有關於它的卵的記錄。
該古巴三色金剛鸚鵡的現代骨骼遺骸尚不為人所知,但已發現三個亞化石標本:一半是來自西戈蒙特羅的更新世春季礦床中的一個腕骨,其根據古巴三色金剛鸚鵡皮和現存金剛鸚鵡的骨骼的大小推斷出的(1928年報導) ),凱米托(Caimito)(於1984年報告)和薩瓜·拉·格蘭德(Sagua La Grande)在“第四紀洞穴沉積物”的講台舉例的破舊的頭骨,該頭骨可能在第四紀時沉積在充滿水的下沉坑中,並與各種滅絕的鳥類和地面活動有關(2008年報告) 。

形態特徵

古巴三色金剛鸚鵡體長約45-50厘米,是金剛鸚鵡屬的較小成員之一,比其最大金剛鸚鵡小三分之一。翅長275-290毫米;尾長215-290毫米;身高42-46毫米;嘴峰27-30毫米。它的前額呈紅色,逐漸褪成橙色,然後在頸背處變為黃色。眼睛周圍呈白色沒有羽毛。面部、下顎、胸部、腹部及大腿都呈橙色。上背部有紅褐色的羽毛,羽毛扇貝形,邊緣呈綠色。臀部、尾巴羽毛及下背部呈藍色。雙翼羽毛是棕色、紅色及紫藍色。尾巴上表面呈深紅色,在頂端逐漸變成藍色,尾巴下表面則呈棕紅色。成年的雄鳥及雌鳥在外表上沒有分別。虹膜黃色,鳥喙顏色較,呈深褐色、灰黑色至全黑。腿褐色。兩性相似,外觀相同。在起飛打開翅膀並完整地展現出壯麗的尾巴時,呈現出一副絢麗的奇觀。

近種區別

古巴三色金剛鸚鵡與五彩金剛鸚鵡外觀有些相似,但身體外貌也有不同,缺少黃色的肩斑,但具有全黑的喙,並且體型較小。
它也可能與疑似的牙買加紅金剛鸚鵡(Ara erythrocephala)密切相關或相同。一項2018年的DNA研究發現,它是現存金剛鸚鵡的兩種紅色和兩種綠色物種的姊妹物種。

生活習性

對古巴三色金剛鸚鵡的習性知之甚少,在人口稀少的地區顯然數量眾多。當地人向在德國出生的古巴博物學家胡安·岡拉克(Juan Gundlach,1876年)講述:它們築巢在棕櫚樹的洞中,成對和以家庭為小群生活。發聲類似於中美洲金剛鸚鵡。卵生,繁殖方式與其他同屬金剛鸚鵡類同。
食物:以水果、棕櫚、苦楝樹種子(Chinaberry)、嫩葉和嫩芽為食。

分布範圍

古巴三色金剛鸚鵡是一種滅絕的鸚鵡,曾經分布於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國和海地。
古巴三色金剛鸚鵡古巴三色金剛鸚鵡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滅絕(EX)。

種群現狀

古巴三色金剛鸚鵡是古巴大陸的特有植物,可能還分布於松樹島。這是加勒比島嶼上最後滅絕的金剛鸚鵡物種。估計於1800年左右在古巴很普遍,且可能也生活在青年島上。最後一批標本收集於1864年,最後的報告來自於1885年(1976年曾經有發現,但缺少證據)。該物種至少有19個標本(莫雷諾1992)和三個化石(奧爾森和Suaar Rez 2008)。

滅絕原因

19世紀初期,在該物種生存的這些地方的人口急遽增加,並開始大量砍伐樹林。雖然該物種的肉質並不可口,但也被捕獵來作為食物。為了捕捉雛鳥作為寵物,它們的巢穴受到破壞。直至1849年前,它們仍能保持一定的數量,但後來數量急遽下降至滅絕。
該物種在古巴島上廣為人知,但狩獵導致其種群滅絕。該物種的最新報導可追溯至1885年。它的滅絕是由於其作為食物的狩獵和砍伐築巢樹以捕獲幼鳥並將其用作家養寵物鳥而引起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