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灶獅舞

三灶獅舞

三灶獅舞,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遊藝與雜技,珠海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三灶獅舞造型威猛,色彩艷麗,配上雄渾的鼓聲、鑼聲和鈸聲,令人精神振奮,彰顯崇文尚武的村風民風,根植在三灶民俗之中。三灶獅舞集武術、舞美和打擊樂為一體,有綜合藝術特徵;它運用各種步型步法表演獅子各種神態和細膩動作,破陣奪標,體現出高難度的傳統體育項目特徵;獅舞威武雄壯,揚正氣,鎮邪惡,是民間崇尚的吉祥之星,體現振奮民心形象。

2018年7月13日,三灶獅舞被珠海市人民政府列入珠海市第十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灶獅舞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13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遊藝與雜技
  • 申報地區:珠海市金灣區
  • 申報單位:珠海市金灣區文化體育旅遊局
歷史淵源,運動特色,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三灶獅舞在1949年以前主要分布在三灶本島。
1949年以後,三灶舞獅活動擴展到小林、南水、斗門、灣仔等村鎮。隨著三灶等粵地華僑在海外謀生,獅舞已傳播到海外。
20世紀80、90年代,三灶舞獅活動進入繁盛階段。全鎮有20多個獅隊,村村醒獅拜年,年年群獅匯演,有的醒獅隊被邀請到小林、南水等地表演。不僅春節期間有醒獅活動,而且在歡送適齡青年參軍、歡迎老兵退伍、歡迎華僑和港澳同胞回鄉的時候,乃至新鋪開張、新居入伙、重大建設工程奠基儀式等等,都有醒獅表演誌慶。
1999年,中心村醒獅隊曾代表三灶鎮人民歡送中國人民解放軍開赴澳門,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行使主權。

運動特色

一、有健全的獅隊組織,獅隊每個崗位都有具體分工。
一個獅隊需要12人左右:舞獅頭、舞獅尾3至4人,打擊樂(鼓鑼鈸)3人,引路兼管場地“大頭佛”1人,護旗1人,抬鼓及安全保障2至3人藝術指導(最好能兼舞獅或打鼓的)1人。
如果一個獅隊出動雙獅采青表演的話,則人數相應增加,以一個獅鼓指揮兩獅舞動,其中一頭獅作采青表演,另一頭獅則作烘托表演。
二、要熟悉獅舞常規,要熟悉采青表演和禮儀表演的程式。
三灶獅舞的通常規則可歸納為:“行禮三叩頭,謝場三退後;入門先拜左(東邊為大),出門退尾走;見青不急采,程式要講究;會獅要謙和不可出怪手:路過公共場所要鞠躬,聽從指引莫爭鬥。”獅子經點睛之後即進入擂鼓表演程式。表演程式可分采青表演、禮儀表演。采青表演程式為:旺場行禮、拜門探陣、采青、謝場亮相後退下等4個程式。在表演過程中,力能做到有禮、有序、有度,力能在相約的時間內與打擊樂默契配合,舞出本獅隊藝術最高水平,尤其在表演探青、驚青、食青、吐青等環節中要生動穩妥,在開場和結尾的表演中不忽視細節,能給人留下好印象禮儀式表演程式為:旺場行禮、迎送開路或殿後壯行、席地表演等,要造就熱烈隆重氣氛,在程式安排上要事先與主辦方協商,不可喧賓奪主。
三、要有紮實基本功,演練出獅子的個性和神態。
三灶獅舞採用的獅具多為佛山裝(也有鶴山裝)。黑獅威猛代表張飛紅獅雄升代表關雲長,黃獅靈活代表劉備,白獅剛烈代表黃忠,綠獅文能代表貴夫人等等。舞獅須展現獅子的個性。舞獅頭與舞獅尾兩者必須密切合作,練好馬步、弓步、虛步、仆步、獨立步、跪步等6種步型,同時練好插步、跳步、開合步、麒麟步、小跑步、大兩移步、小兩移步、探步、跳步探腿等9種步法,以紮實的基本功表演獅子喜、怒、醉、樂、醒、動靜、驚、疑、猛等10種神態,表演獅子捕捉、玩耍、嬉戲、舔毛、搔癢伸腰、高蹄、低伏、跳躍、滾翻等等各種細膩動作,展示獅子的動態美。
四、采青要識別各種陣式,與打擊樂默契,演練出精彩的套路。
舞獅采青要識別高青、地青、橋底青等各種陣式。高青有“姜太公釣魚”筆陳式。也還有“經陣”“娛松陣”等陣式。橋底者有“高山來靈歲”“獅子上樓台”“梅花林”等陣式。有些陣式高難度、驚險度相當高舞獅人需要有高超技藝或藉助輔助設施(如小刀、高竿等工具)去采青,還需一步步地舞出符合事物邏輯的套路去破陣,展現獅舞奇、巧、美的藝術效果。打擊樂鑼鼓鈸也是一種藝術。舞獅人須聽從鼓手的指揮,鼓手須配合舞獅人的動作擊鼓。因此,大家都要熟悉各種鼓聲,例如,三星鼓鼓點柔、穩、慢,獅子行進時、上樁時使用;七星鼓,鼓點猛、密、快,獅子激動時、舞獅至高湖時使用:還有擂鼓、快鼓、慢鼓、沉鼓、鼓邊數等等各種各樣花式,舞獅人都要聽清鼓點,緊扣節奏起舞。舞獅頭、舞狐尾兩個人在舞獅進程中通常以進話來約定,會路著波點喊:“1、2、3起”,即3步起轉。當鼓手在要求獅子轉換舞獅動作時,會先敲鼓邊鼓,再變換鼓點指揮獅子行動。舞獅人與鼓手在臨場發揮還需要暗示配合,比如,當舞獅人要求鼓手臨場發揮,則在獅頭口沿伸出手指、拳頭,或在獅尾伸腿撥動來暗示起鼓等等。所有這些,兩者在訓練的時候就要約定好,臨場發揮才會恰到好處。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三灶獅舞繼承中國南派獅舞悠久歷史和精湛技藝,展現獅子王者威武形象,能激發人民民眾重振中華民族雄風、復興中華民族偉業的精神力量:三灶獅舞是傳統節日和重大活動的表演項目,是一項珍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永久傳承。

傳承狀況

隨著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電視和網路文化盛行起來,人們對文化娛樂活動呈現出多樣性的選擇,不少人對清苦的三灶獅舞不感興趣,參與三灶獅舞的活動人也越來越少。三灶獅舞人才青黃不接,隊伍在縮少,表演程式偷減,技藝不精,這是三灶獅舞趨向瀕危的信號。

傳承人物

三灶社區醒獅隊
第一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教練師傅溫興(中山石岐人),隊員關亮(1929—)、關源(巴拿馬華僑海員)、關桃(1929—)、關華林(1931—)、袁社申等等;
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關志光(1933—)、杜流榮(1943—2016,美國華僑)、羅建榮(1956—)、關蓮舟(1957—);
第三代:關振團(1973—)等。
中心村醒獅隊
第一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教練師傅鐘學勤(中山人)、李泉(1930—1996);
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世榮(1960—)、麥善勇、覃愛國;
第三代:黃樹明(1973—)、麥承科、麥承保、周景林、陸家文。
正表村醒獅隊:
第一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陳誠忠(正表村人,後去香港捕魚為生);
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祖綿(陳誠忠之子)、陳福炎(1935—):第三代:譚森榕(1975—)、譚阿輝。

保護措施

2018年7月13日,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文化服務中心獲得三灶獅舞的保護資格。
2020年,中心村與中興國小達成共識,共同組建了中心村青少年獅舞隊,邀請三灶獅舞非遺傳承人黃樹明擔任指導教練。

社會影響

培訓活動
2020年1月15日—19日,三灶開展獅舞培訓活動,包括零基礎興趣班、技藝提高班。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