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沼澤濕地植被群落分布的水文驅動機制

三江平原沼澤濕地植被群落分布的水文驅動機制

《三江平原沼澤濕地植被群落分布的水文驅動機制》是依託南京林業大學,由欒兆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江平原沼澤濕地植被群落分布的水文驅動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欒兆擎
  • 依託單位:南京林業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水文情勢是濕地形成與維持的最重要決定性因子。水文條件變化將直接導致植物群落空間分布格局改變,進而影響整個濕地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導致的水文情勢改變已造成大面積的濕地退化,並嚴重威脅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健康。開展濕地植群落分布格局的水文驅動機制研究,是科學評估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濕地生態系統影響的基礎和關鍵。本研究以典型濕地植被群落為研究對象,通過植被群落生態特徵與水文情勢的耦合研究,量化主要濕地植被群落的水文耐受能力,闡明其空間分布的水文驅動機制,探討水文情勢變化下濕地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有助於揭示濕地水文-植被的相互關係,更好地理解濕地系統的發育和演替過程以及濕地結構和功能的關係,完善濕地生態水文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本研究結果也可為退化濕地生態修復與重建以及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具有顯著的套用價值。

結題摘要

選擇三江平原典型濕地為研究對象,揭示了濕地水文情勢的變化過程及其驅動機制;闡明了濕地植被群落的格局及其動態;量化了不同類型濕地植被的水文耐受能力及敏感性;預測和模擬了不同水分梯度下的濕地植被群落格局動態。研究表明,利用水量平衡模型可以對濕地水位進行較為精確的模擬;濃江周期性洪泛對濕地水源補給具有決定作用,人類活動對地表水文格局的改變,直接改變了濕地的水文情勢。濕地植物群落具有明顯的環境梯度特徵,水文和生態空間格局的耦合特徵,可以通過一些特定植物群落格局特徵展現出來。由於人為活動顯著改變了濕地的水文情勢,導致濕地水分梯度特徵發生顯著變化,最終必然引發生態系統結構和空間格局的變化。建立了一種數學方法來定量統一表達濕地水文梯度的空間分異。水分梯度控制下濕地植被景觀呈顯著的水平地帶性規律。水深過高或者過低物種的多樣性指數和豐富度指數都相對較低。量化確定了典型濕地植被高度,密度與生物量與水分梯度的量化關係,確定了其水文生態幅。小葉章、毛苔草、漂筏苔草基於高度最大值的水分梯度依次為: 0.40、0.50、0.60;基於密度最大值的水分梯度依次為 0.36、0.40、0.55;基於地上生物量最大值的水分梯度依次為 0.38、0.42、0.50。確定了不同水分梯度下典型濕地植被的分布機率。基於分布機率的小葉章水分梯度最適區間為[0.087,0.411],最高分布機率的水分梯度0.249;基於分布機率的毛苔草水分梯度最適區間為[0.351,0.569],最高分布機率的水分梯度0.46;基於分布機率的漂筏苔草水分梯度最適區間為[0.49,0.766],最高分布機率的水分梯度0.628。模擬了典型濕地植被分布對水文梯度變化的回響,通過隨機抽樣法和樣帶驗證法對模型進行了驗證,模型可用於預測水分梯度分異下的植被類型及其分布機率,確定其最佳適宜生境分布格局。本研究的開展有助於深入了解濕地生態格局和過程,進一步完善濕地生態水文學研究理論和方法體系。同時也為退化濕地的健康評價、生態修復與重建以及濕地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