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村(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三星堆鎮三星村)

三星村(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三星堆鎮三星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三星堆鎮三星村,是著名的三星堆遺址所在地。位於廣漢市西面,距廣漢市城區5公里,三星堆鎮東部,距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至2021年底全村總戶數2317戶,總人口6242人,全村幅員面積7.18平方公里,擁有耕地總面積5995.27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三星堆鎮三星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地區
  • 地理位置:廣漢市城區以西五公里
  • 面積:5995.27 畝
  • 電話區號:0838
  • 郵政編碼:618305
  • 氣候條件:亞熱帶暖濕氣候
  • 人口數量:6242 人
  • 著名景點三星堆遺址三星堆博物館、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
  • 火車站廣漢北站
  • 車牌代碼:川F
建制沿革,經濟,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2007年三星村合併前,這裡有4個村莊,一是中興公社7大隊,轄區內有著名的地名:石板墳、陽家花龍門、爛林盤、狗腳灣,1980年中興公社更名為南興鄉(1987年南興鄉更名為南興鎮)時,中興公社7大隊因當地的地名改為南興鄉石林村;二是中興公社9大隊,是聞名中外的三星堆古蜀國遺址發源地,轄區內有著名景點古老的馬牧河南岸有三個起伏相連的黃土堆與之相望,此即清《嘉慶漢州志》記載的“三星伴月堆”—聞名中外的三星堆遺址、三星義渡碼頭、十八架筒車,1980年中興公社更名為南興鄉(1987年南興鄉更名為南興鎮)時,中興公社9大隊因當地的地名改為南興鄉三星村;2007年10月1日石林村與三星村因南興鎮村級建制調整合併取名為南興鎮三星村;三是中興公社10大隊,轄區內有著名的地名:霸王碾、真武宮、青關山、古老的馬牧河蜿蜒淌過,在村形成一月牙般彎道———月亮灣,1980年中興公社更名為南興鄉(1987年南興鄉更名為南興鎮)時,中興公社10大隊因當地的地名改為南興鄉真武村;四是中興公社11大隊,著名的三星堆東城牆、回龍寺、土地溏遺址在轄區內,1980年中興公社更名為南興鄉(1987年南興鄉更名為南興鎮)時,中興公社11大隊因當地的地名改為南興鄉回龍村。2020年5月20日因三星堆鎮(2019年12月17日由南興鎮更名為三星堆鎮)村級建制最佳化調整,三星村、真武村、回龍村合併更名為三星堆鎮三星村,2020年 8 月 20 日選舉產生三星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第一屆理事會、監事會成員;2021年01月15日選舉產生三星村第一屆總支部委員會成員,2021年05月18日村總支部委員會經鎮黨委政府批准更名為中國共產黨廣漢市三星堆鎮三星村委員會;2021年03月20日選舉產生三星村第一屆村民委員會成員。

經濟

2021年7月29日《四川省三星堆遺址保護條例》在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後,村集體經濟發展始終以中央、省、德陽市和廣漢市對鄉村振興工作的指示精神為指導,牢牢把握三星堆“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和“申遺”的重大歷史機遇,結合三星村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文化資源,走“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在村集體經濟現有“家底”的基礎上,兩手共抓“鄉賢”和“資源”,以物管、土地、農旅、文創、置業為突破口,村集體經濟組織計畫按10—15%的方式將持資金100萬進行入股投入;一是以農旅發展為基礎,成立了四川蜀人記鄉村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建設了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主要從事三星堆旅遊開發項目策劃諮詢、三星堆文化教育研學和體驗、休閒觀光及工藝美術品生產銷售;二是成立了蜀興置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停車場、遊客觀光擺渡、民宿餐飲業、遺址區營業攤位出租等經營活動;三是以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聯合社為基礎,成立了廣漢市星韻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主要承接遺址區旅遊道路、主要溝渠河道、苗木、垃圾清運等維護保潔工作;四是成立了廣漢市巴蜀文創設計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三星堆元素的各類工藝品製作銷售、文創方案設計;五是以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聯合社為經營基礎,承攬遺址區3000畝土地的託管種植(村遺址區搬遷農戶)和200畝流轉農戶土地進行“科學化、標準化、景觀化”種植;六是成立眾星伴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農耕體驗,特色種植;七是,成立銳揚方舟文創設計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設計製作銷售三星堆元素的文創產品7個產業,助力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增收”,攜手共邁新台階的幸福藍圖。2019年至2021年先後獲評四川省文明村、廣漢市和德陽市鄉村振興示範村榮譽稱號,正在申報創建全國文明示範村。2021年人均收入27571.00元。

歷史文化

在五千年前,三星村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三星堆古蜀王國,古蜀王國內主要有馬牧河、鴨子河兩條河流橫穿而過,這裡風水良好,更是一塊風水寶地。一代代三星村人在此繁衍生息,千餘年來不斷發展變遷,直至發展成如今的規模。

風景名勝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舉世聞名的三星堆遺址重現了古蜀文明的璀璨之光,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和世界的第九大奇蹟。三星堆遺址群規模巨大,範圍廣闊,古文化遺存大多分布在鴨子河南岸的馬牧河南北兩岸的高台地上,遺址群平面呈南寬北窄的不規則梯形,沿河一帶東西長5~6千米,南北寬2~3千米,總面積約1200公頃,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處古文化遺存。已確定的古文化遺存分布點達30多個,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灣”、“真武宮”,北部的“西泉坎”,東部的“獅子堰”,西部的“橫樑子”,以及向西延續的“仁勝村”、“大堰村”等遺址最為重要。三星堆遺址群的年代範圍前後延續2000年,所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銅器、金器,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徵,自成一個文化體系,已被中國考古學者命名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始於當地農民燕道誠於1929年淘溝時偶然發現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廣漢縣傳教的英國傳教士董篤宜聽到這個訊息後,找到當地駐軍幫忙宣傳保護和調查,還將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國人開辦的華西大學博物館保管。根據董篤宜提供的線索,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葛維漢和助理林名鈞於1934年春天組成考古隊,由廣漢縣縣長羅雨倉主持,在燕氏發現玉石器的附近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發掘。發掘收穫豐富,根據這些材料,葛維漢整理出《漢州發掘簡報》。遺憾的是,三星堆遺址自1934年首次發掘以後,發掘就長期停滯;1986年再次通過三星堆遺址一號、二號祭祀坑的考古發掘後,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國發〔1988〕5號檔案將商周時代廣漢三星堆遺址正式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200號),著名的三星堆博物館風景區就坐落在鴨子河南邊。
村內主要遺址景點有5處:
一是三星堆城牆:根據城牆基礎可知,三星堆城牆長度為260米,基礎寬度為42米。城牆南側有壕溝,寬度30~35米,壕溝距地表深2.84米,壕溝深2.4米。城牆上開有兩個缺口,形成“三堆”,缺口的年代不會早於明代。因此,三星堆是一條內城牆。一些學者將三星堆說成是祭壇,或直接將三星堆說成土壇,應予糾正。
城牆位於三星堆遺址南部,呈西北—東南走向,西北端地面現存部分長約40米,東南端臨馬牧河岸緣僅存少許夯土邊緣,原城牆分布情況基本依稀可見。根據解剖及調查資料,三星堆城牆殘存部分高約6米,頂寬5~7米,底寬40~45米。結構、築法、體量及城牆內的包含物與東、西、南城牆基本一致,唯頂部寬度不及其它城牆。
二是三星堆遺址西城牆:西城牆位於三星堆遺址西北部鴨子河與馬牧河之間的高台地上,呈東北—西南走向,地面現存部分總長約600米,頂寬約 10~30米,底寬約35~50米,高約3~6米。在城牆的中部和北部各有一寬約20餘米的缺口,將西城牆分為北、中、南3段,其中中段南端在缺口處向東拐折延伸約40米,與中段北段略成垂直相接。根據局部試掘情況結合從北端鴨子河和南端馬牧河沖刷暴露出的城牆剖面及夯土內包含物分析,西城牆的結構、體量、夯築方法和年代與南城牆及東城牆相近
三是三星堆遺址月亮灣城牆:月亮灣城牆位於三星堆遺址中北部的月亮灣台地東緣,按走向可分南北兩段,北段為東北—西南走向,南段略向東折,基本上呈正南北走向,整條城牆與西城牆北段基本平行。城牆地面現存部分總長約650米,頂寬約20米左右,高2.4~5米。北端底寬約30~45米,中段有拐折,夾角為148度,北端為32度,南端成正南北走向。城牆南段較高,被農耕平整較甚,寬度達80米。城牆東(外)側有壕溝,壕溝寬度40~55米。在發掘的斷面處,壕溝距地表深3.5米,壕溝溝口距溝底深2.95米。
四是祭祀坑,著名的一、二號祭祀坑位於三星堆城牆東南50餘米,兩坑相距25米,是三星堆遺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兩坑坑室走向一致,均為東北——西南走向,坑口呈長方形,口大底小,坑壁整齊,填土經夯打。
一號坑坑口長4.5~4.64米,寬3.3~3.48米,深 1.46~1.64米,坑口三面各有一條寬約1米,長0.34(殘)~3.85米的坑道,呈對稱布局向外延伸。二號坑不帶坑道,坑口長5.3米,寬 2.2~2.3米,深1.4~1.68米。坑室內器物均分層放置,埋藏現象前所未見,大多數器物埋藏時或埋葬前明顯經過有意的焚燒和破壞,或燒焦、發黑、崩裂、變形、發泡甚至熔化,或殘損、斷裂甚至碎成數塊(段)而散落在坑中不同位置,部分青銅器、頭像及面具有的口部塗朱、眼部描黑現象。一號坑共出土各類器物567件,其中青銅製品178件,黃金製品4件,玉器129件,石器70件,象牙13根,海貝124件,骨器10件(雕雲雷紋),完整陶器39件以及約3立方米左右的燒骨碎渣。
二號坑共出土各類遺物6095件(合殘片和殘件可識別出的個體),其中青銅製品736件,黃金製品61件(片),玉器 486件,石器15件,綠松石3件,象牙67件,象牙珠120件,象牙器4件,虎牙3件,海貝4600枚。
兩坑出土器物的種類,除部分中原地區夏商時期常見的青銅容器、玉石器和巴蜀文化遺址常見的陶器外,大多是過去從未發現過的新器物,如青銅群像、青銅神樹群、青銅太陽形器、青銅眼形器、金杖、金面罩等。兩坑出土器物不僅數量巨大,種類豐富,文化面貌複雜、新穎、神秘,而且造型奇特,規格極高,製作精美絕倫,充分反映了商代蜀國高度發達的青銅鑄造技術、黃金冶煉加工技術、玉石器加工技術以及獨特的審美意識和宗教信仰。一、二號祭祀坑既是整個三星堆遺址的精華所在,同時又代表了古蜀文明之最高成就。它們的發現,對研究中國巴蜀地區青銅時代的歷史提供了罕見的實物資料,填補了中國青銅藝術和文化史上的一些重要空白,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於商代四川盆地社會發展水平的傳統認識,必將引起人們對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歷程的重新審視,在中國考古學研究課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五是青關山遺址:青關山遺址位於鴨子河南岸的台地上。經考古發掘,發現大型紅燒土房屋基址一座。從現場揭露部分推測其平面呈長方形,西北—東南走向,現能觀察到的面積約為100平方米。
西北—東南列殘長50米,寬14米。房基寬0.35~1.5米,均系紅燒土夯築,夾雜大量卵石。基槽寬3~4.5米。推測其修築方法為先挖基槽,然後夯築房基。在房基內外兩側(距離房基邊緣0.5~1米),均發現成排的檐柱遺蹟——紅燒土塊。紅燒土塊一般為長方形,長為0.45~0.6米不等,寬0.25~0.35米。兩排檐柱之間可能為廊道。
由於發掘面積有限且未對其進行解剖,該房屋基址的實際面積、修築方法、殘存高度、進深開間眼下尚不清晰,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但如此規模的房屋基址在三星堆遺址中是從未遇到的,其功能已遠遠超過一般居室的需要。推測其極有可能是宮殿性質的建築,年代為商代。
走進村子,空氣很清新,天空很晴朗。與城市不同,汽車隨處可見,排放的氣體非常污染空氣。一年四季,如果你心情好,你可以一個人走在鄉村的路上,唱歌,欣賞鄉村的美景,呼吸新鮮空氣。看,鳥兒在樹枝上啁啾,好像在迎接遠方的客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