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神宗時,王珪居相位16年,無所建樹,只起了個上傳下達的作用。總之,他事事依旨而行,離開聖旨辦不了任何事情,時人稱之為“三旨宰相”
基本介紹
- 本名:王珪
- 別稱:三旨宰相
- 字號:禹玉
- 所處時代:北宋
他每次把部門的奏章呈送給皇帝時跪請:“取聖旨。”奏章閱批後跪接道:“領聖旨。”出宮時向有關部門答覆說:“已得聖旨矣。”。說他一貫順承旨意,明哲保身。但是,在那皇帝說是就是,說不是就不是,喜則封賞,怒則殺頭的封建社會裡,委曲求全,伺機進言,以保社稷安寧為目的,豈止王珪 一人?當官不棄學問,爵位、文章同時顯重於一世的,歷史上有幾人能出其右》史家評議也有當與失當之處。王 終究是個名人,他的歷史地位不可廢置。他親筆撰著的《宋兩朝國史》120卷、《在京諸司庫條式》130卷、《王珪集》100卷,和續著的《宋六朝會要》,都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史資料。
清《四庫全書》收錄了王珪《華陽集》60卷,在《總目》中介紹說:“ 珪少掇高科,以文章致位通顯,不出國門而參預大政,詞人榮遇,蓋罕其比”。又說:“其文章博贍瑰麗,自成一家。揖讓於二宋之間,毫無愧色。謝及、陸游、楊萬里等往往稱之,殆非虛美”。這般評價,足以顯示他文學品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