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長江中下游遭遇50年來最嚴重乾旱,針對“三峽誘發乾旱論”,有網民提出“三峽誘發乾旱論”,稱三峽工程是造成今年長江中下游罕見大旱的罪魁禍首。氣象、地質和水利等領域的一些知名專家和學者表示,目前尚未有證據支撐“三峽誘髮長江乾旱”論。
基本介紹
簡介,專家回應,
簡介
2011年以來長江中下游遭遇50年來最嚴重乾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紛紛因缺水告急。大旱當前,輿論聚焦到了長江上游的“解渴之水”三峽水庫。在網際網路上,有網民提出“三峽誘發乾旱論”,稱三峽工程是造成今年長江中下游罕見大旱的罪魁禍首。
專家回應
針對“三峽誘發乾旱論”,氣象、地質和水利等領域的一些知名專家和學者表示,目前尚未有證據支撐“三峽誘髮長江乾旱”論。
長期監測三峽對氣候影響狀況的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主任劉敏介紹,現在的手段和觀測數據還沒有依據顯示三峽工程引發了長江中下游的旱情。本次旱情是一種周期性的氣候現象,主要是受到大氣環流影響。從監測數據看,大壩建設前建設後對區域氣溫、濕度的影響也非常微弱。據介紹,《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對三峽水庫形成後的氣候問題作了科學分析,基本結論是:三峽建庫後,對庫區及鄰近區域溫度、濕度、風和霧的影響範圍一般不超過10公里。劉敏說,受拉尼娜現象影響,西北氣流占據主導地位。今年冷空氣南下頻繁,也壓制了暖濕氣流北上,一直都難以形成持續性的降水。這也造成了去年11月以來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的降雨偏少。三峽工程主要設計者、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對“三峽誘發乾旱論”做出回應。他說:“不能一遇到極端氣候就怪罪三峽工程。恰恰相反,若沒有三峽工程,長江中下游的乾旱程度將會加劇。”
長期監測三峽對氣候影響狀況的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主任劉敏介紹,現在的手段和觀測數據還沒有依據顯示三峽工程引發了長江中下游的旱情。本次旱情是一種周期性的氣候現象,主要是受到大氣環流影響。從監測數據看,大壩建設前建設後對區域氣溫、濕度的影響也非常微弱。據介紹,《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對三峽水庫形成後的氣候問題作了科學分析,基本結論是:三峽建庫後,對庫區及鄰近區域溫度、濕度、風和霧的影響範圍一般不超過10公里。劉敏說,受拉尼娜現象影響,西北氣流占據主導地位。今年冷空氣南下頻繁,也壓制了暖濕氣流北上,一直都難以形成持續性的降水。這也造成了去年11月以來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的降雨偏少。三峽工程主要設計者、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對“三峽誘發乾旱論”做出回應。他說:“不能一遇到極端氣候就怪罪三峽工程。恰恰相反,若沒有三峽工程,長江中下游的乾旱程度將會加劇。”
面對社會公眾的質疑,負責三峽工程運行管理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曹廣晶說,自三峽工程蓄水以來,三峽方面一直在採取措施,儘量降低三峽工程對生態方面的影響。曹廣晶說,我們完全可以在有三峽工程這個新的條件下,進行生態設計,構造新的生態系統。
NASA考證:影響氣候的範圍是100公里
很多外國的專家學者認為修建三峽造成的生態環境悲劇是巨大的,對於中國當初對三峽的考證也存懷疑態度。但國外的研究多偏重於生態和移民等領域,專門針對三峽影響氣候的研究並不多,也是2006年重慶大旱天氣之後才有。
美國航天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員撰寫的研究報告指出,在2003年蓄水水位從66米提升到135米之後,三峽大壩建設引起的土地使用變化增加了大巴山和秦嶺之間的降水,減少了三峽大壩附近地區的降水。這項研究表明三峽大壩對氣候的影響是地區性的,影響範圍是100公里,而不是三峽建設專家組給出的10公里。到2009年,三峽地區的長江水面寬度將從平均0.6千米擴大到1.6千米,水域面積的增加將增強當地的蒸發,降低當地的溫度。當地上空的水汽將更加穩定,可能導致長江660千米長的水路的水汽垂直運動不協調,很可能進一步改變區域降水。但應該指出的是該項論證的不確定性,它過分依賴於不太精確的降水估算。
美國航天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員撰寫的研究報告指出,在2003年蓄水水位從66米提升到135米之後,三峽大壩建設引起的土地使用變化增加了大巴山和秦嶺之間的降水,減少了三峽大壩附近地區的降水。這項研究表明三峽大壩對氣候的影響是地區性的,影響範圍是100公里,而不是三峽建設專家組給出的10公里。到2009年,三峽地區的長江水面寬度將從平均0.6千米擴大到1.6千米,水域面積的增加將增強當地的蒸發,降低當地的溫度。當地上空的水汽將更加穩定,可能導致長江660千米長的水路的水汽垂直運動不協調,很可能進一步改變區域降水。但應該指出的是該項論證的不確定性,它過分依賴於不太精確的降水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