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路段[1]是肖偉民等於1986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岔路段[1]
- 外文名:Sanchalu Mem[1]
- 時代:下二疊世(統)
命名,分布範圍,
命名
肖偉民等,1986年命名,為棲霞組的一部分,已停用。
分布範圍
西南,貴州省
三岔路段[1]是肖偉民等於1986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三岔路段[2]三岔路段[2]是鮮思遠,周希雲於1978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鮮思遠,周希雲,1978年命名,為縮頭山組的一部分,已停用。 分布範圍 西南,雲南省
璞丘嶺埡口:位於博山區池上鄉店子村東與沂源縣交界處。此處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原雖有羊腸小道,但手推車尚不能通過。1967年修建池上至三岔路段,在璞丘嶺頂開山鑿石,劈此埡口。底長120米,寬8.3米,上口寬25米,兩側崖高23米,...
下部稱鳳窩段,為淺灰色厚層白雲化生物碎屑泥晶灰岩與粉砂質粘土岩互層;上部為三岔路段,深灰,灰黑色中薄層含炭泥質灰岩間夾黑色頁岩和厚層白雲化泥晶生物灰岩。特徵 含蜓類化石:主要為 Pseudofusulina kueichowensis,P. ...
偶夾粉砂岩、砂質泥岩所組成。基本信息 由含植物Hostimella Sp.等及魚類化石碎片。屬濱岸碎屑相沉積。下與箐門組整合接觸;上與紅崖坡組連續沉積。厚30-440米。 廣西系、海口段、箐門組、水井邊段、三岔路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