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蓮一千年》是2014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若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寸金蓮一千年
- 作者:張若華
-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1日
- 頁數:192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47412367
- 品牌:山東畫報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纏足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流行的女性“身體改造藝術”,是近代以來長期為中外人士所詬病的國人“陋習”之一。《三寸金蓮一千年》作者在解讀大批史料,走訪仍然健在的纏足女人的基礎上,試圖從人類文化學、民俗學、美學的角度,客觀、科學地解析、評價中華民族昨日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獨有的)這一歷史文化現象,以歷史的、科學的和發展的觀點正視和研判那段持續一千餘年的民風流俗。
《三寸金蓮一千年》是作者(張若華)在收集了數百萬字史料,數百張照片、圖片,歷經數年反覆修訂的基礎上完成的一部新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纏足習俗的起源
一、纏足起源的年代
二、纏足產生的社會緣由
三、小腳為何稱“金蓮”
第二章 小腳的纏法
一、纏足年齡的選擇
二、纏足前的準備
三、纏裹過程
四、小腳優劣標準的界定
五、各地小腳的特色
第三章 鞋文化和小腳鞋
一、金蓮鞋的審美功能
二、宋元明清繡鞋式樣和特色
三、賦予腳和鞋子性功能的不僅僅是中國人
四、文學作品對小腳鞋的描述
第四章 纏足在民間的普及與發展
一、小腳的欣賞與展示活動——賽腳會
二、纏足民謠
三、嫖客青睞妓女小腳
第五章 文人墨客對纏足的痴迷與推動
一、超級蓮迷的故事
二、李煜與窅娘纏足
三、玩蓮技巧
四、金蓮欣賞標準的變遷與升華
五、 《金瓶梅》對女人小腳的鐘愛與欣賞
六、為什麼《紅樓夢》沒有對小腳的描述
七、清朝第一才子的小腳情結
八、纏足詩詞
第六章 纏足與性的內在聯繫
一、相關專家解讀腳與性的關係
二、把腳和性聯繫起來是古今中外很普遍的現象
三、人類潛意識中的小腳美
四、隱秘部位,絕不會輕易示人
五、腳小是保持貞節的重要手段
六、男子性心理的自然驅使
七、小腳擔當了性器官的功能
八、男女調情多從觸摸小腳開始
九、洋人解讀小腳的性功用
第七章 纏足的趣事傳說
一、步步蓮花的潘玉兒
二、吳月娘刺殺隋煬帝
三、裹足宮女的故事
四、曹莊妃子的傳說
五、纏小腳的雞仙姑
六、纏裹小腳的巾幗英雄
第八章 纏足,史上獨有的文化現象
一、情趣,纏足習俗形成的最初動因
二、民俗,纏足習俗綿延不絕的沃土
三、纏纏放放,折射出兩種文化的激烈碰撞
四、醫藥用品也派上了用場
第九章 男子纏足
第十章 近現代社會的禁纏足運動
一、清政府反對婦女纏足
二、太平天國曾經禁止婦女纏足
三、戊戌變法時期的禁纏足運動
四、民國初期的反纏足運動
五、纏足現象的徹底終止
作者簡介
張若華,男,山東省高青縣人。1983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曾在教育部門、政府機關、大型國有企業工作。從1985年起,撰寫的職業教育、企業經營管理等論文有十多篇在國家級期刊上發表。其中《中日企業文化之比較》《應是綠肥紅瘦》等曾在全國獲獎。2005年起,任《金夕陽》雜誌總編輯。近年來,潛心於民俗學、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學習和研究,著有《最不後悔的活法》《賣給布希的斧頭和穆沙拉夫咖啡》等。
序言
“小紅鞋兒二寸八,上頭繡著喇叭花。等我到了家,告訴我爹媽:就是典了房子賣了地,也要娶來她!”這是清代流傳在河北的一首歌謠。說的是青年男子看到纏著只有“二寸八”大小的小腳兒女子後,決心要娶她回家的心情。
清代小說《紅粉俠》中對廣西橫州(今橫縣)賽腳活動曾有過詳細的記載:“二月十八日,在橫州有小腳會,不論大家小戶,大小女子,老少婦人,都得將兩隻金蓮露在外面,任人家品評大小尖肥。倘一家的姑娘不把金蓮裹得尖尖瘦瘦,如新月一鉤,便不能得人家讚美。小腳會都在夜間舉行,因十八這天月色尚圓,這明亮的月光照著許多小金蓮,好不有趣……每家大門上掛著湘簾,湘簾下整整齊齊排列了許多瘦小金蓮,都裹得宛比新月、賽似紅菱。那七八雙中有一雙越覺得瘦小尖俊,出落得異樣有致……裹得追命奪魂,不要說捏在手中,便可以靈魂兒飛去,便擱在一邊,也使人落魂失魄哩。”
我們再來看古代文入墨客對女人小腳的痴迷:清代文人予理的《劍津玩蓮記》中,對當時女人的小腳有這樣的描述:“此處具有全身之美,如:肌膚之白嫩,眉兒之彎秀,玉指之尖,乳峰之圓,口角之小,唇色之紅,私處之妙,兼而有之。”
一雙小腳,竟然能夠承載著如此迷人的魅力?這的確是我們當代年輕人難以理解的一個謎。很多人可能要問:纏足,怎樣產生?何以流傳千餘年?它承載了國人多少的喜怒哀樂、恩恩怨怨?
據筆者掌握的資料,目前國內外絕大多數專家學者把纏足看作一種病態,認為它折射出的是一種腐朽的文化現象、畸形的審美觀念、扭曲的變態心理等等。長期以來,在這種意識的氛圍中,人們羞於說小腳,確需公布於眾的歷史照片,也要將女人的小腳故意遮擋起來,將纏足視為國恥、病態。而每每提及,要么閃爍其詞、遮遮掩掩,要么憤怒聲討、貶斥撻伐。
然而,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這樣一個事實:纏足成為一種廣泛流行的社會習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小腳在那個時代是被絕大多數人認可的女性美,纏足是實現這種女性美的手段。在千餘年的歷史長河裡,一個民族中的絕大多數男子都喜歡小腳兒,這個民族中絕大多數女子都纏著小腳兒,難道我們可以簡單地以一個病態說來概括這一歷史事實嗎?顯然,一個民族集體“患病”千餘年,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
從民俗的角度看,女子纏足也是當時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的發生與延續,是無法改變的歷史必然。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史中,融會了眾多的發展程度不同的傳統理念和道德文化,所以研究國情,絕不應該置民俗於不顧。先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所創建和傳承下來的各種風俗習尚,是歷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後人應該給予其應有的位置。
再從審美的角度看,不用說當代,原始社會的人們就開始了對美的追求。在山頂洞人遺址發現了很多晶瑩的石器,還有很多有孔的鹿、狐的齒,帶孔的石珠,鑽孔的小石礫、骨墜等一系列裝飾品,是用來系在衣服或耳朵、手臂上的,這說明當時的人已有愛美觀念。每個人都有愛美的心理,期望能夠得到同性或異性的認同或羨慕,而女人的這種心理期望,在自身美的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浩如煙海的相關史料告訴人們,有一雙小巧玲瓏的小腳兒,早已成為了人們欣賞女性美的重要條件。
祖先們很早就發現了女性腳小更能搖曳生姿,所以女性刻意追求腳小的努力由來已久。古來就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說法(唐代以健碩豐盈為美的時間極其有限)。而宋代以後,弱不禁風,楚楚可憐的少女則成為男人的最愛。顫顫巍巍、扶牆摸壁的姿態,在情人眼裡是一種飄然若仙的感覺,這種柔弱纖巧大概更容易讓男人們浮想聯翩。
清末文學家余懷有《婦人鞋襪辨》,說的是窗娘以帛纏足,屈上作新月狀,著素襪,行舞蓮中,迴旋有凌雲之態。此後民間女子競相效仿,纏足便流行起來。儘管從時問概念上說,筆者並不認同此說,但纏足起源於人們對美的欣賞和追求,並且更能展現婦女的舞蹈美,卻是千餘年來的共識。
眾多歷史研究資料也證實,女子纏足走路時身體重心升高,加之腳掌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減小,會呈現出一種如弱柳扶風、裊裊娜娜的姿態,古人因此視之為美。
歷史,需要人們站在時代的角度去觀察。纏足是在社會和歷史的大背景下形成的習俗,既有民俗理念的影響,也有國人審美情趣的推動;既有個人心理,也有從眾心理,而社會輿論的力量是纏足久盛不衰的最主要原因。
還有一點毋庸置疑:中國古人要求女子貞靜為德、為美,甚至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所以,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即使讓女子纏足,也不會對她們日常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
當然,由於生活習慣、審美觀念的改變,以及社會生產力發展帶來的變化,現代人不認同纏足也不足為怪。人們不再欣賞纏足帶來的美妙和裊娜,甚至視纏足為愚昧也在情理之中。這完全是一種社會心態潛移默化的變遷,不能成為我們鞭撻纏足的理由。
其實,回過頭來想一想,當今社會相當一部分女子為了漂亮、性感而去減肥、吸脂、隆胸、豐臀、割雙眼皮、墊高鼻樑等等,這與古人的纏足相比,豈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每年全國因此毀容甚至丟掉性命的女人,恐怕要數以萬計,如果在全世界統計一下,數目一定會是驚人的。如果我們的先人地下有知,只怕會嘲笑我們現代人愚昧得可笑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入要問筆者,難道你竟然要提倡纏足? 非也!我只是想澄清一個歷史觀的問題。就筆者的觀察,為數不少的國人在審視中華民族的歷史時,在驕傲自豪的過程中,總免不了些許的自卑,對纏足的諱莫如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歷史是種種偶然組成的必然,我們不能總是在歷史和文化的慣性中生活著。中國的封建社會之所以長期延續,是因為中華文明相對獨立,在古代較少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和挑戰。我們的祖先憑著自己擁有的社會生產力就可以豐衣足食、繁衍生息,而不必要對外開放和大規模交往。我們不能以現在的標準去苛求我們的先人,更不能用西方的尺子來衡量東方的事物。
隨著時光的流逝,不知不覺中,纏小腳兒——這一古今中外獨有的歷史文化現象,即將伴隨著最後一代小腳女人的離去而灰飛煙滅,永遠從現實的世界中消失。但是,有太多的東西,失去了才後悔當初不加珍惜,如“文革”中的“破四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永遠的痛,難道我們還要重蹈歷史覆轍嗎?我們多么希望這樣的事情,今後永遠都不會再在我們民族的身上發生!
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有句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用在民俗領域,這一理念也有它積極的現實意義,就是說客觀存在的事物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時,此時此地合理的事物,彼時彼地或許就變得不那么合理了。某種民俗,在其產生之時是合理的,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有可能變得不那么合理,甚至有礙於社會進步了,這就是發展的觀點。從歷史的邏輯看,古代各個民族——不管是古希臘、古印度,還是古代巴比倫,在邁入現代社會之前,婦女的地位通常都是較低下的(儘管低下的程度有所不同),女性都處於男權統治之下,然而卻只有中國入發明了纏足。所以,我們應當以科學的、發展的觀點正視歷史,正視婦女纏足這一中華民族昨日的文化現象,走出荒謬的思維慣性,以歷史的眼光正視歷史的本來面貌,這也是筆者編著本書的最初動因。
雖經數載修訂,本書錯誤、疏漏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