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彩圖本)/新課標小學生版四庫》講述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自此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為一統之基矣。此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後來後漢皇帝劉禪亡於晉秦始七年,魏、王曹奐亡於太安元年,吳主孫皓亡於太康四年,皆善終。 《三國演義(彩圖本)/新課標小學生版四庫》適合少兒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三國演義/新課標小學生版四庫
- 譯者:曲岩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羅貫中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頁數:202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由羅貫中編著的《三國演義(彩圖本)/新課標小學生版四庫》以描寫戰爭為主,大概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幾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趙雲等等人物形象更是膾炙人口。
作者簡介
作者:(明)羅貫中 譯者:曲岩
圖書目錄
桃園三結義
英雄首立功
曹操獻寶刀
三英戰呂布
陶謙讓徐州
猛虎吞惡狼
孫策略江東
煮酒論英雄
降漢不降曹
千里走單騎
許攸獻良策
躍馬過檀溪
三分天下計
智激周公瑾
妙計除敵將
諸葛亮借箭
義釋曹孟德
甘露寺相親
馬孟起雪恨
張飛收嚴顏
關公單刀會
白衣暗渡江
白帝城託孤
南中擒孟獲
武侯空城計
劍閣殺張邰
遺計退仲達
高平陵之變
孫峻施密計
司馬昭之心
巧計成虛話
三分歸一統
英雄首立功
曹操獻寶刀
三英戰呂布
陶謙讓徐州
猛虎吞惡狼
孫策略江東
煮酒論英雄
降漢不降曹
千里走單騎
許攸獻良策
躍馬過檀溪
三分天下計
智激周公瑾
妙計除敵將
諸葛亮借箭
義釋曹孟德
甘露寺相親
馬孟起雪恨
張飛收嚴顏
關公單刀會
白衣暗渡江
白帝城託孤
南中擒孟獲
武侯空城計
劍閣殺張邰
遺計退仲達
高平陵之變
孫峻施密計
司馬昭之心
巧計成虛話
三分歸一統
文摘
【導讀】本篇節選自《三國演義》的第一回,原題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講述了劉、關、張y_人結拜兄弟的故事,這一情節在全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國演義》宣揚正統、忠義思想,本篇作為全書的開端,正式定下了這一思想基調。史書《三國志》以曹魏為正統,而《三國演義》則以漢朝為正統,持尊劉抑曹的觀點,因此把劉備作為正面人物來塑造。劉備與關、張既是兄弟,又是君臣,忠與義交織在一起,從始至終貫穿全書。
本篇比較詳細地描寫了黃巾起義的背景以及經過,客觀上揭露了東漢末年社會的黑暗和政治的腐敗。然而作者深受歷史循環論和天人感應學說的影響,認為歷史是分裂和統一的不斷循環,還認為君主犯錯會遭到上天的警告和批評,所以文中有大段關於災異的描寫,大多是不可信的。
黃巾起義之後,朝廷無力應付,於是下令號召各地官員、豪傑自發組建武裝,鎮壓起義軍。在這一背景下,劉備、曹操等人登上了歷史舞台,所以說,黃巾起義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官,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捲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現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蛻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嘆息,因起更衣。曹節在後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於罪,放歸田裡。後張讓、趙忠、封謂、段矽、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採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日:“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日:“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角有徒弟五百餘人,雲遊四方,皆能書符念咒。次後徒眾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於家中大門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角遣其黨馬元義,暗齎金帛,結交中涓封謂,以為內應。角與二弟商議日:“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遂一面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馳書報封謂。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謂等一干人下獄。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於眾日:“今漢運將終,大聖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御,討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侑,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且說張角一軍,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後也。當時聞得賊兵將至,召校尉鄒靖計議。靖日:“賊兵眾,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軍應敵。”劉焉然其說,隨即出榜招募義兵。
P7-10
本篇比較詳細地描寫了黃巾起義的背景以及經過,客觀上揭露了東漢末年社會的黑暗和政治的腐敗。然而作者深受歷史循環論和天人感應學說的影響,認為歷史是分裂和統一的不斷循環,還認為君主犯錯會遭到上天的警告和批評,所以文中有大段關於災異的描寫,大多是不可信的。
黃巾起義之後,朝廷無力應付,於是下令號召各地官員、豪傑自發組建武裝,鎮壓起義軍。在這一背景下,劉備、曹操等人登上了歷史舞台,所以說,黃巾起義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官,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捲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現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蛻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嘆息,因起更衣。曹節在後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於罪,放歸田裡。後張讓、趙忠、封謂、段矽、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採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日:“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日:“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角有徒弟五百餘人,雲遊四方,皆能書符念咒。次後徒眾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於家中大門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角遣其黨馬元義,暗齎金帛,結交中涓封謂,以為內應。角與二弟商議日:“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遂一面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馳書報封謂。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謂等一干人下獄。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於眾日:“今漢運將終,大聖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御,討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侑,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且說張角一軍,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後也。當時聞得賊兵將至,召校尉鄒靖計議。靖日:“賊兵眾,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軍應敵。”劉焉然其說,隨即出榜招募義兵。
P7-10
序言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就像地下的養分,一直滋養著我們的生活之樹。前幾年我們常提的“與時共進”就是出自《周易》。近幾年我們提倡的“和諧”社會就是出自於《詩經》。而我們常說的“小康”則是出自於《禮記》。
至聖孔子對人生三件大事的思考依舊是我們人生的指南。《論語》開篇第一句便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說的是人之所以能成為人,是通過不斷的學習達成的。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說一個人的社會性是他能融入社會的必要條件。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明人應該具備與人交流的處事能力。種種這些,為我們的人生帶來無法估量的助益。
現在我們提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科技的學習和經典的學習並不矛盾,因為經典帶給我們的是“軟能力”,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而且經典的學習必須要從少年開始。
古人也曾有言“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慾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十五以後,知識既開,物慾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凡有所當讀之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讀熟。”可見,越早接觸經典、學習經典,越能讓孩子在心智未明之時就汲取中國最優秀文化的精髓。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數學才能,而楊振寧的父親卻讓他用幾年的時間去學習中國的古典文學。楊振寧常談到那幾年閱讀生涯對他人生和科學研究工作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同樣,溫家寶總理的古典文學素養也令人稱道,你會發現他的每一次演講,都會信手拈來一些詩句作為開篇,為他清晰、嚴謹的講話增添深情而動人的色彩——文化修養帶來的不僅是知識本身,它還是完善的思維方式。
由此可見,學習經典是更加有利於小學生“學文”與“做人”。
我們編輯本套“小學生版四庫”,就是希望小學生們能夠把學習經典當成日常的一種習慣。繼承優秀文化,讓經典啟智開蒙。我們以收錄古籍最為豐富的《四庫全書》總目為參考,從中選取最適合於小學生中高年級閱讀的題材,並且去其晦澀難懂的部分。讓小學生們所學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話都能對今後的人生路途有所裨益。
我們國人一輩輩,已經捧著這些經典走到了今天。同樣,希望這些經典也可以為下一代傳遞精神的力量,讓孩子們繼續捧著中國人的經典走向未來。
至聖孔子對人生三件大事的思考依舊是我們人生的指南。《論語》開篇第一句便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說的是人之所以能成為人,是通過不斷的學習達成的。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說一個人的社會性是他能融入社會的必要條件。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明人應該具備與人交流的處事能力。種種這些,為我們的人生帶來無法估量的助益。
現在我們提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科技的學習和經典的學習並不矛盾,因為經典帶給我們的是“軟能力”,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而且經典的學習必須要從少年開始。
古人也曾有言“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慾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十五以後,知識既開,物慾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凡有所當讀之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讀熟。”可見,越早接觸經典、學習經典,越能讓孩子在心智未明之時就汲取中國最優秀文化的精髓。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數學才能,而楊振寧的父親卻讓他用幾年的時間去學習中國的古典文學。楊振寧常談到那幾年閱讀生涯對他人生和科學研究工作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同樣,溫家寶總理的古典文學素養也令人稱道,你會發現他的每一次演講,都會信手拈來一些詩句作為開篇,為他清晰、嚴謹的講話增添深情而動人的色彩——文化修養帶來的不僅是知識本身,它還是完善的思維方式。
由此可見,學習經典是更加有利於小學生“學文”與“做人”。
我們編輯本套“小學生版四庫”,就是希望小學生們能夠把學習經典當成日常的一種習慣。繼承優秀文化,讓經典啟智開蒙。我們以收錄古籍最為豐富的《四庫全書》總目為參考,從中選取最適合於小學生中高年級閱讀的題材,並且去其晦澀難懂的部分。讓小學生們所學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話都能對今後的人生路途有所裨益。
我們國人一輩輩,已經捧著這些經典走到了今天。同樣,希望這些經典也可以為下一代傳遞精神的力量,讓孩子們繼續捧著中國人的經典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