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鎮(三合鄉(青海省平安縣三合鄉))

三合鎮(青海省平安縣三合鄉)

三合鄉(青海省平安縣三合鄉)一般指本詞條

三合鎮隸屬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位於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區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16千米。總人口11427人(2017),以漢族為主,還有藏族回族等。總面積148.07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合鎮
  • 外文名稱:San he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青海省海東市
  • 下轄地區:轄1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三合村
  • 電話區號:0972
  • 郵政區碼:810699
  • 地理位置:平安區西南
  • 面積:148.07平方千米 
  • 人口:11427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夏群國家森林公園
  • 機場:西寧曹家堡機場
  • 火車站:平安站
  • 車牌代碼:青B
  • 少數民族藏族回族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1949年沿舊制設高強鄉,1953年改為三合鄉,1958年成立紅星公社(後改三合公社),1960年劃歸西寧市,1962年復歸湟中縣,1978年劃歸平安縣,1984年改稱三合鄉。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號文批覆:撤銷三合鄉,設立三合鎮。
2006年8月,撤銷寺台鄉,併入三合鎮。
原【寺台鄉】平安縣轄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1千米。地處湟水谷地南側山地、溝谷地。農牧結合,以農為主。景點有宗喀巴落髮皈依的夏宗寺,寺台石窟寺。1949年沿舊制屬高強鄉轄地(後改三合鄉),1953年從三合鄉析置寺台鄉,1958年併入紅星公社(後改三合公社),1978年劃歸平安縣,1980年由三合公社析置寺台公社,1984年改寺台鄉。1996年,面積89.8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以漢族為多,還有藏族;轄仲家、新安、灣子、寺台、翻身、莊廓、窯洞、邦業隆、瓦窯台9個行政村。2001年,駐寺台,轄仲家、新安、灣子、翻身、寺台、莊廓、窯洞、幫業隆、瓦窯台9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三合鎮下轄1個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
居委會:三合鎮居委會
行政村:三合村、駱駝堡村、東崖頭村、西崖頭村、冰嶺山村、祁新莊村、張其寨村、條嶺村、索爾乾村、寺台村、新安村、灣子村、仲家村、翻身村、莊廓村、窯洞村、邦業隆村、瓦窯台村。

地理環境

三合鎮位於青海省平安區區境西南部,距區府駐地16千米,區域總面積148.07平方千米。

人口

全鎮總人口11427人(2017),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回等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06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493元。依託750輸電線路工程和古瓦公路修建工程,截止2016年已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6578人(次),其中省內5961人(次),省外612人(次),國外5人,勞務總收入達到了1851.91萬元。

第一產業

全鎮農業生產以調優調特、順天應市為基本思路,2007年,特色農作物種植達到了23470畝,油菜種植面積6541畝,其中雜交油菜制種達到了2172畝,藥材650畝,洋芋3300 畝,冬小麥1800畝。

第二產業

全鎮共發展鄉鎮企業24家,除三合碳化矽廠外,有磚瓦廠2家,木材加工廠10家(其中在小峽古城崖、石家營2家),藏毯加工廠6家。

第三產業

全鎮旅遊業主要以峽群休閒茶園和冰嶺山藏式旅遊業為主,增加農民收入。

社會事業

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2007年基本完成了投資2000餘萬元的古瓦公路三合段;完成了投資100多萬元的窯洞、邦業隆、翻身、寺台、西村五村的村級道路硬化工程;完成了投資30多萬元的三合、西村、寺台、翻身、窯洞村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修建;建成沼氣池102座;完成灣子村、索爾乾整體推進項目和駱駝堡仔豬繁育項目。
2016年11月,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平安區第一個精準扶貧易地搬遷安置區(一期工程)6棟樓房圓滿落成。由此192戶貧困民眾將告別窮山僻壤,進鎮上樓,喜遷新居。“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從來沒想過能住上樓房。”三合鎮窯洞村村民段林寶和民們對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讚不絕口。
近年來,平安區把實施扶貧易地搬遷工程作為徹底解決貧困民眾脫貧致富、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重要舉措,先後在洪水泉、古城、三合6個鄉鎮的16個村中實施了扶貧易地搬遷項目,有效改善了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
三合鎮翻身、邦業隆、窯洞、索爾乾村地處山區,自然條件差、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後,長期以來,這裡的民眾無法擺脫出行難、就醫難、上學難、年輕人娶媳婦難、發展生產增加收入難、農戶住房困難等“六難問題”的困擾,生產生活十分困難。
為從根本上解決這裡的民眾脫貧致富問題,平安區委、區政府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民眾意願的基礎上,創新工作措施,積極探索精準扶貧易地搬遷新模式,對上述4個村貧困戶採取“進鎮上樓”方式,統一規劃建設扶貧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小區,整村搬遷,集中安置農戶411戶,將一個環境優美、設施配套、管理有序、居住舒適的幸福家園交給了山區貧困民眾,同時,對安置區實行社區化管理,讓山區貧困民眾和城裡人一樣住進了樓房。

風景名勝

夏宗寺位於三合鎮瓦窯台村,始建於元朝,具有1600多年歷史,距縣城25公里,與我省興海縣的賽宗寺、尖扎縣的南宗寺、樂都縣的羊宗寺同稱為“安多四寺”。元代末年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在此落髮皈依,該寺是歷代高僧靜修的聖地,歷史上有多位僧人在此修行。夏宗寺原來的主要建築有經堂寺、噶瑪寺、汝貝多傑堂、八掛樓、笨康等,最興盛時期建築房屋有400多間,僧人40多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