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縣新生鎮

四川省三台縣新生鎮,縣級文明鎮、市級衛生鎮和省級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生鎮
  • 別名:新店子、新陞場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
  • 下轄地區:新生村、楊柳村等2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新店子
  • 電話區號:0816
  • 郵政區碼510722113000
  • 地理位置:三台縣南部
  • 面積:53平方公里
  • 人口:32932
  • 方言:四川話、三台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太安廟、柳桂村龍家灣
  • 機場:綿陽南郊機場
  • 火車站:綿陽站
  • 車牌代碼:川B
  • 學校:三台縣新生中學
行政區劃,環境資源與人口,經濟發展,特色農業,社會狀況,文化體育,教育事業,醫療衛生,風土風情,名勝古蹟,建制沿革,地理位置,

行政區劃

2015年新生鎮轄新生、德光、星火三個黨總支,新生、楊柳、長安、桂林、花屋、新五、木桂、青槓、金城、蘇河、德民、新龍、聯合、石門、平橋、嚴安、裕民、雙柏、大埡、黃角、大院、樓房、永興橋、百盛24個行政村、215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

環境資源與人口

自然環境與資源 新生鎮地屬淺丘,常年平均氣溫16.9°C,降水量885毫米,無霜期285天。2015年耕地24540畝,其中田8061畝、土16479畝,林地26533畝。
人 口 新生鎮2005年總人口34628人,其中農業人口32334人。2015年總人口32932人,11492戶,其中農業人口30499人;男女性別比115:110;人口出生率11.63‰、死亡率7.49‰、增長率3.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21人;有藏、羌、彝族等少數民族16個共51人;2015年輸出勞動力12870人。

經濟發展

2005年新生鎮地區生產總值10092萬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5413萬元、824萬元、3855萬元;財政收入228.54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917元。
2015年新生鎮地區生產總值46773萬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24127萬元、11750萬元、1089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600萬元,新生鎮是農業部糧油高產創建示範片,2015年糧食總產量15528噸,油料播種面積14303畝。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486元。

特色農業

2015年新生鎮有6個農業專業合作社,4個家庭農場,帶動農戶1637戶。大埡村全有家庭農場被列入“國家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年出欄肉羊600隻,產值200萬元;坤發綠色生豬養殖合作社被省農業廳命名為“四川省第四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年出欄生豬18680頭,產值2800萬元;坤發食品廠生產的“鑫康如”牌醃臘食品已遠銷到宜賓、重慶、上海等大中城市,產值150萬元。大埡村張進松的母牛養殖列入“四川省基礎母牛項目”。

社會狀況

新生鎮是縣級文明鎮、市級衛生鎮和省級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鎮村建設 2015年新生場鎮面積由2011年0.62平方公里擴大到0.83平方公里,星火場鎮面積0.21平方公里、德光場鎮0.1平方公里。場鎮常住人口從4000餘人增加到6000餘人(含德光、星火場鎮)。累計開發商品房5萬平方米。新生鎮緊緊抓住第二批重點鎮建設契機,完成場鎮總體規劃,先後實施場鎮河道整治、綜合市場建設、文化廣場建設、人飲工程建設、學校體育場地建設等。
2015年投資1520餘萬元,在24個村實施“一事一議”項目,修建道路97.5公里,精修堰塘11處;投資240萬元,在24個村實施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投資120餘萬元,新建蓄水池9口、維修提灌站5處、整治渠系24公里。投資40萬元,完成永興橋村200畝現代農業玉米產業發展項目,新建田間作業道6公里。投入3萬元,在德民村完成水稻450畝統防統治試點。投資1000多萬元,對近百處渠道水毀工程進行整治,對永興橋等10個村16.9公里的引水渠安裝涵管,對境內7公里的新(生)富(豐)支渠進行“三面光”整治,對雙柏等6個村11口堰塘進行精修,在楊柳等4個村新建9口可容4000餘立方米的蓄水池,改造維修提灌站5座。對新龍等24個村114.84公里的村社道路進行硬化。協助交通部門對新生鎮境內5.3公里的新(生)方(埡)路和3.3公里的新(生)樂(加)路進行改建。

文化體育

2015年新生鎮有文化站1個,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圖書室1 個,圖書5千餘冊;籃球場3個,足球場2個;大型文化廣場1個,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村級活動場所25個。

教育事業

新生鎮有幼稚園5所、國小1所、國中1所,2015年共有教師181名,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8人,一級教師73人,二級教師25名。

醫療衛生

2015年新生鎮有衛生院1所、計生服務指導站1個,病床總計65張,醫護人員50人;村級衛生服務站24個;2015年新農合參保率97%。

風土風情

大蜡會盛行於洞子觀音寺及周邊鄉鎮的一種民間自發的民眾朝拜活動,在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至六月十八即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日期間進行。於北宋哲宗元符三年傳入新店子(今新生),距今已900多年歷史,2009年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的農曆六月十八,數十名信眾將特製大蜡從新生洞子觀音寺抬出,彩蓮船和花轎、舞蹈、腰鼓隊、民間音樂、嗩吶、鑼鼓以及信眾、民眾數百人緊隨其後出發,沿新生鎮半邊街、經閻王橋、正街、三聖宮舊址、德光橋、新安街、老街、新生國小、建設街巡遊,沿途接納香客和功德,前來觀看的香客積極參與巡遊和出功德,沿途一路燒紙鳴炮,加上民間音樂聲、嗩吶聲、鑼鼓聲響徹新生場鎮各街道。

名勝古蹟

秦家拱橋坐落於青槓村,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該橋由當地賢達秦清明出資修建,因此被冠名“秦家拱橋”,也稱“蟠龍橋”,並由知名工匠楊邦佐設計施工建造。該橋為單拱橫聯橋,拱跨9.6米,橋長28米,寬5米,由兩端向中間逐級抬升,共有三疊踏垛,三重平台,踏垛次第減少,一疊7步、二疊4步、三疊2步,平台則依次延長,一重2.5米、二重3米、三重6米,寓意“步步高升”“連升三級”。
洞子觀音崖墓群分布於長梁子山麓,建於漢代。現已暴露兩座,位於現洞子觀音寺內,崖墓內的隨葬品完全遺失,但崖墓本身及洞內的漢代雕刻保存較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墓內雕刻有舂米人物造像、舞蹈人物、射鵰,有奔鹿、飛馬、老虎等動物造像,雖有一定的風化現象。

建制沿革

新生鎮本名“新店子”,又名“新陞場”。民國《三台縣誌》 卷1載: 新店子 “距城四十五里,又名新升場,嘉慶三年建,通樂至大路”。《三台縣地名錄》記載:最早的的新陞場在今楊柳灣,清末毀於火,後於現址新建場鎮。起初只有幾間雜貨鋪,故名新店子。清末民初為三台縣南路尾火鄉駐地,民國9年,為尾火上鄉團練辦事處,民國14年為新店子團甲公所。1935年新陞聯保,1940年改為新陞鄉。解放後仍置。1955年為改“新升”為“新生”,有“解放後人們獲得新生”之義,為新生區駐地。1958年改為新生人民公社,1984年復改為新生鄉,1987年改為新生鎮,隸屬新生區,1992年9月撤區並鄉建鎮,將德光鄉、曙光鄉、星火鄉併入建新生鎮,轄新生、德光、星火、曙光4個辦事處。2000年1月,曙光辦事處劃出單設曙光鄉。
星火,原名靈歸。解放前分屬樂加、斷石、新生鄉,1951年全縣行政區劃大調整時建立靈歸鄉,以境內“靈官廟”諧音取名。1956年撤鄉,劃歸斷石、新生、樂加等鄉管轄,1961年恢復原鄉轄地,成立靈歸人民公社,1968年更名為星火公社。1984年改為星火鄉。1992年9月撤區建鎮,星火鄉併入新生鎮。
德光,解放前屬新生、樂加鄉,1951年建鄉,因轄區內有一德官廟,改“官”為“光”,故名德光,意為“同心同德建設光明的新中國”。1956年撤銷,所屬各村分別劃歸樂加、老君、新生等鄉。1961年行政區劃調整,成立德光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德光鄉。1992年9月撤區建鎮,德光鄉併入新生鎮。

地理位置

新生鎮地處三台縣南部22公里,位於北緯30°54′56″~30°59′35″,東經105°02′42″~105°08′30″,東與中新、樂加、景福三鎮(鄉)相鄰,南與觀橋鎮相連,西與魯班鎮毗鄰,北與斷石鄉相依,是通往魯班水庫、雲台觀和郪江古鎮的必經之地,西至魯班湖7公里,南至雲台觀16公里。行政區域面積53平方公里,場鎮面積0.65平方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