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鎮(安徽黃山市黃山區轄鎮)

三口鎮(安徽黃山市黃山區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口鎮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位於黃山風景區東北麓,南接黃山風景區,東依譚家橋鎮,西靠耿城鎮,北鄰仙源鎮、新明鄉。2014年,三口鎮總面積56.74平方千米,總人口7439人(2017),下轄5個村,盛產木竹、糧油、茶葉、中藥材,是中國名茶太平猴魁和黃山毛峰的原產地。政府駐地白果樹村。境內主要景點有福固寺、汪氏宗祠、夫子峰與軒轅峰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口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黃山市黃山區
  • 下轄地區:三口、竹園、聯中、湘譚、汪家橋、劉聯、巷裡7個村
  • 政府駐地:白果樹村
  • 電話區號:0559
  • 郵政區碼:245700
  • 地理位置:黃山區東南面
  • 面積:56.74平方千米 
  • 人口:7439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福固寺、汪氏宗祠、夫子峰、夫子湖等
  • 車牌代碼:皖J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質地貌,自然資源,林業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交通,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主要景點,

建置沿革

三口鎮前身為三口鄉,古屬太平縣道泰鄉。
宋太平興國元年,鄉下設里,境內屬道泰鄉二圖,沿之民國初年不變。
民國十七年(1928年),太平縣劃分5個自治區,置區公所,二區設三口。
1949年4月28日,太平縣人民政府成立。5月,全縣設3個區,三口屬仙源鎮。
1950年2月,撤鄉、鎮、建區、村,全縣設5個區,現鎮境三口區。
1952年8月,設三口鄉,以駐地三口村為名。
1958年10月,實行人民公社化,建立三口人民公社
1965年12月,撤銷巷裡人民公社併入三口人民公社。
1983年7月,實行鄉、村建制,恢復三口鄉。
1984年9月,屬湯口區。
1988年3月,屬湯口辦事處。
1992年3月,實行撤區並鄉,撤銷三口鄉,歸併仙源鎮。
1994年3月,設立鄉級三口辦事處。
1996年4月,撤銷三口辦事處,復設三口鄉。
2002年8月16日,設立三口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2年8月,轄三口、竹園、聯中三個村。
1958年10月,增設了湘潭大隊。
1984年9月,轄三口、竹園、聯中、湘潭、汪家橋、劉聯、巷裡7個大隊。
1996年4月,轄汪家橋、巷裡、劉聯、聯中、三口、竹園、湘潭7個村。

區劃詳情

2014年,三口鎮下轄汪家橋村、白果樹村、湘潭村、巷聯村、聯中村等5個村,含65個村民小組71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三口鎮位於黃山區東南部,介於東經118°11′~118°15′、北緯30°16′~30°19′之間。東依譚家橋鎮,南接湯口鎮,西靠耿城鎮,北鄰仙源鎮、新明鄉。轄區總面積56.74平方千米。

氣候

三口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適中,年均氣溫15.5℃,年日照時間1672小時,全年無霜期約220天,年均降水量1556毫米。

地質地貌

鎮境地層區劃屬揚子江地層,江南地層分區。部分面積為沉積岩分布地區。
境內地貌屬皖南山區中部的低山丘陵和山間盆谷區,山間盆谷帶分布低崗,巷裡、聯中、三口、竹園盆地面積最大,周圍間綴丘陵崗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沿盆地水系兩惻,發育Ⅱ~Ⅲ級河谷階地和沿河灘地,都由第四紀沖積物組成,形成三口盆地。
鎮境地處黃山區東南部,地形呈南高北地走勢,但中部地勢較為平坦,為荷葉畈,小刀畈,洪家畈、羅家畈等畈水田連片。

自然資源

林業資源

三口鎮地處皖南山區丘陵植被區,原生自然植被已大部分被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所替代,只有南部的陡懸式中山區存留一些闊葉林或高山草甸。人工植被主要有杉、竹、果、桑、茶等及農作物。2005年,三口鎮森林覆蓋率為72.9%。2010年,境內林地5259公頃(其中公益林3745.4公頃),森林覆蓋率87.6%。
三口鎮(安徽黃山市黃山區轄鎮)

動物資源

境內野生動物品種繁多,其中短尾猴、杜鵑、啄木鳥、岩羊等尤為珍貴。

礦產資源

境內尚書里、夫子山有磁鐵礦、富鐵礦、螢石礦點分布,此外,大理石、花崗岩、陶土等礦產資源儲量較豐。

人口

全鎮人口以漢族為主。2006年,全鎮3070戶,總人口9325人(其中男4693人,女4631人)。2010年,三口鎮常住人口7055人。2014年,鎮戶籍人口10039人。
2017年,總人口7439人。

交通

境內交通設施配套完善,公路通達各村。103省道和銅黃高速公路橫貫全境,距城區和高速入口不足4公里。

經濟發展

綜述

2014年,三口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79億元,占年任務的110%、同比增長15%;財政收入3225萬元,占年任務的100.8%、同比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12545元,同比增長12.9%、人均增收1429元;固定資產投資1.58億元,占年任務的105.4%;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1750萬元,占年任務的108.8%。

第一產業

2010年,三口鎮建成1萬畝超級稻生產基地,其中核心示範片面積3000畝。2011年水稻畝產量550公斤以上,核心示範片畝產超過600公斤。
2014年,流轉土地1781畝,建成千畝油菜、千畝樹莓、千畝苗木、百畝瓜蔞;制定高速沿線農業產業與綠化規劃,出台土地流轉獎勵扶持辦法。發展千畝油菜種植基地,其中大戶種植油菜1200餘畝;完成產業基地建設任務,培育發展140畝瓜簍基地,千畝樹莓園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葡萄園、草莓園畝均效益提高。
三口鎮(安徽黃山市黃山區轄鎮)

第二產業

境內有拱家嶺螢石礦等礦業,另有特色食品加工等產業。2014年,新簽3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個。

第三產業

2014年,全鎮旅遊業農家樂接待9.21萬人次、同比增長15.4%,旅遊總收入268.91萬元、同比增長20.3%。非收費景點接待遊客2.33萬人次、同比增長10.8%。
三口鎮(安徽黃山市黃山區轄鎮)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0年,全鎮擁有中學1所、國小3所,中國小師生1260人,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在全區鄉鎮學校均屬一流水平。

醫療衛生

2010年,境內建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8所,擁有床位18張,大型醫療儀器28台,衛生院業務量和診療在全區兩類衛生院中居於前列。

社會保障

2014年,由鎮財政補助4萬元實施老年人健康體檢;新農合參合率達99.5%,新農保參保率達99.8%,60周歲以上基礎養老金髮放率達100%。鎮政府租賃專用校車保障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進行暑期安全教育和防溺水宣傳,;資助本鎮農村家庭父母離異或一方死亡的18周歲以下子女和農村家庭愛心助學微夢想孩子。

主要景點

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建於清乾隆年間,是汪氏族人所建的最大的也是最後一幢祠堂。正祠的前進,因做三口糧站被改造,破壞了原貌。僅正祠的中、後兩進和文昌宮基本完好。
三口鎮(安徽黃山市黃山區轄鎮)
夫子峰位於夫子山風景區內。峰下有洞酷似獅口,峰腰以下,竹林成海、蜿蜒而上,宛如獅身,故又名獅子峰。相傳明代儒學家朱大夫子(朱熹)到此遊覽後更名此峰為“子峰”,後改名“夫子峰”。
三口鎮(安徽黃山市黃山區轄鎮)
夫子湖
夫子湖1978年修建而成,面積40公頃,蓄水量達604萬立方米。湖內有一個亭“鳳兮”,呈六角形狀。新安書畫社副社長汪則之先生書寫“軒轅悟道乘龍去,赤子歸根駕鶴來”於兩側亭柱上。
福固寺唐天寶六年(747年)由月輪和尚中興。原名“軒轅古剎”,後改名“復古寺”。寺廟已坍塌,現存遺址。此寺興占地約二十餘畝,大小基礎興12處。最大的一處約占4畝,為正殿。
三口鎮(安徽黃山市黃山區轄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