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會計名著譯叢:高級管理會計(第3版)》全面介紹了國際上知名企業的管理會計新實踐,包括作業成本法、改善成本法、目標成本法及平衡計分卡。大量廣泛的案例增強了相關理論在企業中的實用程度,很多案例曾經或正被廣泛套用於企業實踐,而不僅僅是套用於理想狀態下的企業。
基本介紹
- 書名:三友會計名著譯叢:高級管理會計
- 作者:羅伯特•S.卡普蘭 (Robert S Kaplan)
- 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 頁數:661頁
- 開本:16
- 品牌: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 類型:經濟管理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5409634, 978756540963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三友會計名著譯叢:高級管理會計(第3版)》由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三友會計名著譯叢:高級管理會計(第3版)》中的這些案例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並套用相關概念,從而解決今後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羅伯特·S.卡普蘭(Robert S. Kaplan) (美國)安東尼·A.阿特金森(Anthony A. Atkinson) 譯者:呂長江
羅伯特·S·卡普蘭,哈佛商學院著名教授,會計學權威,尤以作業成本法和平衡計分卡聞名於世。他主要從事會計與管理領域的研究,曾經擔任工業管理研究生院院長。他先後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電力工程學碩士學位和康奈爾大學的博士學位。1988年,卡普蘭教授獲得了美國會計學會頒發的會計學傑出教育獎。
呂長江,男,1965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2004—2005年度美國富萊特高級研究學者。主要從事會計學、管理會計、財務管理以及資本市場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兼任財政部會計準則諮詢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中國會計評論》副主編。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項目;在《經濟研究》、 《管理世界》、 《會計研究》等刊物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曾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寶鋼優秀教師教育獎、第五屆復旦大學教學名師獎、高等教育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復旦大學復華獎教金復旦教學名師獎、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TheChinese Finance Association Best Papers(全美華人金融協會中國資本市場最佳論文獎)等。
羅伯特·S·卡普蘭,哈佛商學院著名教授,會計學權威,尤以作業成本法和平衡計分卡聞名於世。他主要從事會計與管理領域的研究,曾經擔任工業管理研究生院院長。他先後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電力工程學碩士學位和康奈爾大學的博士學位。1988年,卡普蘭教授獲得了美國會計學會頒發的會計學傑出教育獎。
呂長江,男,1965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2004—2005年度美國富萊特高級研究學者。主要從事會計學、管理會計、財務管理以及資本市場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兼任財政部會計準則諮詢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中國會計評論》副主編。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項目;在《經濟研究》、 《管理世界》、 《會計研究》等刊物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曾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寶鋼優秀教師教育獎、第五屆復旦大學教學名師獎、高等教育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復旦大學復華獎教金復旦教學名師獎、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TheChinese Finance Association Best Papers(全美華人金融協會中國資本市場最佳論文獎)等。
圖書目錄
導 論
0.1 成本管理會計的起源
0.2 科學管理活動
0.3 綜合性企業的管理控制
0.4 從成本管理到成本會計
0.5 近年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變化
0.6 當代管理會計的發展
0.7 小 結
第1章 理解成本性態
1.1 管理會計的套用
1.2 理解成本性態
1.3 成本結構舉例
1.4 間接(共同)成本的處理
1.5 未使用生產能力成本的計算
1.6 本一量一利分析
1.7 小 結
問 題
第2章 短期預算、資源分配和生產能力成本
2.1 示 例
2.2 短期規劃和預算
2.3 作業、資源使用與成本
2.4 短期資源使用的最優規劃
2.5 機會成本、生產能力成本和約束理論
2.6 多種資源限制
2.7 成本信息在短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2.8 經營預算
2.9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3章 將資源成本分配到生產成本中心
3.1 為什麼要分配服務部門成本?
3.2 計量服務使用部門的成本
3.3 成本控制應避免估計和分攤
3.4 基本的成本會計等式
3.5 分配服務部門成本
3.6 不直接支持生產部門的服務部門
3.7 主要作業和次要作業的區別
3.8 互動服務的性質與問題
3.9 主觀分攤的特殊情況
3. 10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4章 作業成本法
4.1 分配服務部門成本到作業
4.2 分配服務部門成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4.3 作業成本動因
4.4 設計最優的成本計算系統
4.5 小 結
案 例
第5章 作業成本管理
5.1 產品盈利能力的鯨魚曲線
5.2 定 價
5.3 運用作業成本法分析客戶的獲利能力
5.4 產品替代
5.5 重新設計產品
5.6 改進生產過程和經營戰略
5.7 技術投資
5.8 削減產品
5.9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6章 以成本為基礎進行決策
6.1 目標成本法
6.2 改善成本法
6.3 目標成本法:綜合性的示例
6.4 生命周期成本法
6.5 其他成本計算工具
6.6 環境成本、殘值成本和處置成本
6.7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7章 分散經營
7.1 集權和分權問題
7.2 為什麼要分散經營?
7.3 分權單位的組織
7.4 為分權經營單位建立業績指標
7.5 小結
問 題
案 例
第8章 平衡計分卡:計量經營單位的全面業績
8.1 平衡計分卡
8.2 把多元的計分卡指標與單一戰略相聯繫
8.3 診斷指標與戰略指標的比較
8.4 四個維度是否足夠?
8.5 小 結
案 例
第9章 業績的財務指標
9.1 財務控制的性質
9.2 運用財務指標進行總體控制
9.3 運用非財務指標進行具體控制
9.4 運用差異分析進行經營控制和例外管理
9.5 運用利潤指標進行組織控制
9.6 生產率指標
9.7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10章 業績的財務指標:投資報酬率與經濟附加值
10.1 將利潤與占用資源聯繫起來
10.2 歷史回顧
10.3 松下公司的內部資本系統
10.4 投資報酬率控制的危險
10.5 投資報酬率指標的技術缺陷
10.6 經濟附加值(剩餘收益)
10.7 費用與資本化
10.8 按物價水平進行調整
10.9 折舊方法
10.10 對投資報酬率和經濟附加值計算進行技術性調整的總結
10.11 作業成本計算與經濟附加值的聯繫:分配資產
10.12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11章 計量顧客、內部業務流程及雇員的業績
11.1 顧客維度
11.2 內部經營維度:經營和創新流程
11.3 雇員能力
11.4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12章 投資開發未來生產能力技術
12.1 需要一個新理論嗎?
12.2 計量來自新流程的全部收益
12.3 組織能力的投資
12.4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13章 激勵與薪酬系統
13.1 行為的期望理論
13.2 內在回報和外在回報
13.3 將報酬與業績相聯繫
13.4 薪酬系統的重要屬性
13.5 組織中其他成員的報酬
13.6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14章 預算與激勵契約的形式模型
14.1 形式激勵模型中的問題與術語
14.2 標準和預算的信息獲取問題
14.3 代理模型
14.4 引導私人信念的誠實披露
14.5 保險的作用
14.6 小 結
問 題
0.1 成本管理會計的起源
0.2 科學管理活動
0.3 綜合性企業的管理控制
0.4 從成本管理到成本會計
0.5 近年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變化
0.6 當代管理會計的發展
0.7 小 結
第1章 理解成本性態
1.1 管理會計的套用
1.2 理解成本性態
1.3 成本結構舉例
1.4 間接(共同)成本的處理
1.5 未使用生產能力成本的計算
1.6 本一量一利分析
1.7 小 結
問 題
第2章 短期預算、資源分配和生產能力成本
2.1 示 例
2.2 短期規劃和預算
2.3 作業、資源使用與成本
2.4 短期資源使用的最優規劃
2.5 機會成本、生產能力成本和約束理論
2.6 多種資源限制
2.7 成本信息在短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2.8 經營預算
2.9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3章 將資源成本分配到生產成本中心
3.1 為什麼要分配服務部門成本?
3.2 計量服務使用部門的成本
3.3 成本控制應避免估計和分攤
3.4 基本的成本會計等式
3.5 分配服務部門成本
3.6 不直接支持生產部門的服務部門
3.7 主要作業和次要作業的區別
3.8 互動服務的性質與問題
3.9 主觀分攤的特殊情況
3. 10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4章 作業成本法
4.1 分配服務部門成本到作業
4.2 分配服務部門成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4.3 作業成本動因
4.4 設計最優的成本計算系統
4.5 小 結
案 例
第5章 作業成本管理
5.1 產品盈利能力的鯨魚曲線
5.2 定 價
5.3 運用作業成本法分析客戶的獲利能力
5.4 產品替代
5.5 重新設計產品
5.6 改進生產過程和經營戰略
5.7 技術投資
5.8 削減產品
5.9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6章 以成本為基礎進行決策
6.1 目標成本法
6.2 改善成本法
6.3 目標成本法:綜合性的示例
6.4 生命周期成本法
6.5 其他成本計算工具
6.6 環境成本、殘值成本和處置成本
6.7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7章 分散經營
7.1 集權和分權問題
7.2 為什麼要分散經營?
7.3 分權單位的組織
7.4 為分權經營單位建立業績指標
7.5 小結
問 題
案 例
第8章 平衡計分卡:計量經營單位的全面業績
8.1 平衡計分卡
8.2 把多元的計分卡指標與單一戰略相聯繫
8.3 診斷指標與戰略指標的比較
8.4 四個維度是否足夠?
8.5 小 結
案 例
第9章 業績的財務指標
9.1 財務控制的性質
9.2 運用財務指標進行總體控制
9.3 運用非財務指標進行具體控制
9.4 運用差異分析進行經營控制和例外管理
9.5 運用利潤指標進行組織控制
9.6 生產率指標
9.7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10章 業績的財務指標:投資報酬率與經濟附加值
10.1 將利潤與占用資源聯繫起來
10.2 歷史回顧
10.3 松下公司的內部資本系統
10.4 投資報酬率控制的危險
10.5 投資報酬率指標的技術缺陷
10.6 經濟附加值(剩餘收益)
10.7 費用與資本化
10.8 按物價水平進行調整
10.9 折舊方法
10.10 對投資報酬率和經濟附加值計算進行技術性調整的總結
10.11 作業成本計算與經濟附加值的聯繫:分配資產
10.12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11章 計量顧客、內部業務流程及雇員的業績
11.1 顧客維度
11.2 內部經營維度:經營和創新流程
11.3 雇員能力
11.4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12章 投資開發未來生產能力技術
12.1 需要一個新理論嗎?
12.2 計量來自新流程的全部收益
12.3 組織能力的投資
12.4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13章 激勵與薪酬系統
13.1 行為的期望理論
13.2 內在回報和外在回報
13.3 將報酬與業績相聯繫
13.4 薪酬系統的重要屬性
13.5 組織中其他成員的報酬
13.6 小 結
問 題
案 例
第14章 預算與激勵契約的形式模型
14.1 形式激勵模型中的問題與術語
14.2 標準和預算的信息獲取問題
14.3 代理模型
14.4 引導私人信念的誠實披露
14.5 保險的作用
14.6 小 結
問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