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高個子女人

三個高個子女人

《三個高個子女人》是一部著名的美國戲劇,作者為美國著名劇作家愛德華·阿爾比。作品講述了三個高個子女人相似又不同的人生,作品展現不同年齡段的女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26歲時的憧憬和期望,52歲時的矛盾和背叛,92歲時的孤苦和怪癖。 作品曾在西方國家引起強烈反響,該作品於1994年獲普利茲戲劇獎。

基本介紹

主要信息,劇情簡介,第一幕,第二幕,演出情況,經典台詞,專家評論,作者簡介,

主要信息

劇本名稱:《三個高個子女人》(Three Tall Women)
出處:《戲劇之家》(上半月)2010年第12期
作者:愛德華·阿爾比(Edward Albee)
中文譯者:于海闊
Three tall womenThree tall women
三個高個子女人三個高個子女人

劇情簡介

第一幕

在第一幕中, 主要通過寫實用法講述女主人公的人生經歷,C是一位年輕的律師,被派到一位委託人家中去處理財務問題。這位委託人A,是一位92歲的老太太,身體虛弱,老態龍鐘,她拒絕同C配合。B是A的保姆,她同C一起勸說A要集中精力處理好手頭的事。在那間布置得十分漂亮的A的臥室里,A同B、C兩人展開了唇槍舌劍的激烈論戰,B與C處於下風。A漫長的人生一覽無餘地展示出來,A回憶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她由最初的風風光光到後來的淒悽慘慘,她同丈夫一見鐘情,後來婚姻變得冷漠沒有激情,同她兒子的關係疏遠。她是誰?是怎么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最後,當她講述自己最痛苦的經歷時,得了中風。

第二幕

第二幕則採用虛幻的手法表現了三位主人公的複雜的人生。已經昏迷的A的身體躺在床上,B和C發現她的身體狀況沒什麼變化。這時,該劇發生了令人驚詫的重大轉折,A走了進來,身體硬朗,精神矍鑠。這三個女人現在開始演繹A的人生的不同階段:專橫的老太太,舉止高雅的保姆和26歲的年輕女人。她的人生經歷——在第一幕中回憶過的往事——現在又被重新進行了分析或質疑,不管接受與否,終被理解。最後,她的兒子回到了她的床前,但為時已晚。
人物
A——一個非常年老的女人;體形瘦,性格專橫,傲慢;由於歲月的磨礪而顯得沉穩老練。指甲鮮紅,頭髮整齊,化了妝。身著考究的休閒睡衣。
B——看上去好像A在52歲時的樣子,穿著樸素。
C——看上去好象B在26歲時的樣子。
男孩——大約23歲左右,著學生裝(夾克,領帶,襯衫,牛仔褲,矮腰皮鞋等)。

演出情況

中央戲劇學院研究生畢業演出

經典台詞

1. “女人出軌因為她們寂寞,男人出軌因為他們是男人。”
2. “知道自己要死和知道自己要是有區別的。”

專家評論

《三個高個子女人》( Three Tall women)於1991年首演於維也納的英國劇院, 是1994年普利茲獲獎作品。獲獎時評論家一致讚揚這是一部對於一個女人的生、死意義進行沉思的作品, 幽默、深邃、表現手法大膽創新, 尤其充滿智慧。評論界認為這是一部具有強烈自傳性色彩的作品, 阿爾比也承認自己的養母是劇中主人公的原型。本劇共分兩幕, 共有四個人物, 都沒有具體名字, 分別為A、B、 C和/男孩。在第一幕里A、B、 C分別是三個不同的人物, A是一位年過九旬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 又時常失憶, 極為情緒化, 不斷陷入不連貫的對於往事的回憶之中。 B0 看起來像是52 歲時的 A, 是一位富於同情心的、耐心的受僱照料A的女護士。C看起來頗像26 歲時的B, 她為A的律師工作, 來這裡處理 A的一些財務問題。第一幕主要集中在這三個在不同程度上相互依賴的、不同人物對於彼此不同的態度上。第一幕, 隨著A的中風、完全失去知覺並退出舞台而結束。
第二幕里, 陷於昏迷狀態的A靠在床上, 處於彌留之際, 成為道具, 舞台上出現了一個健康的同樣年紀的 A。而在第一幕里分別是三個不同人物的A、B、C則在第二幕里合而為一, 分別代表了同一個人物所處的三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她們對自己同一經歷進行不同時段的回憶, 然而過後卻對自己曾經作過的種種選擇互不理解, 直至彼此互相否認: 即使過去或將來的自己就真實可觸地站在眼前, 卻依然令人震驚地陌生甚至驚恐, 自己竟然無法認同自己。正沉浸在青春夢裡的 C此時剛剛和妹妹離開家鄉來到城裡, 憑藉自己高挑的身材和秀麗的容貌在一個著名商店裡做時裝模特, 她和一個有著一身堅實肌肉的長相俊美的曾經是擊劍手的小伙子處於熱戀當中。她對自己將來即 B為什麼選擇一個矮得像一隻企鵝一樣的一隻眼的男人困惑不解。26歲的 C不但不理解自己對婚姻的選擇, 更不理解為什麼兒子離自己而去; 媽媽變成了自己的敵人; 已經完全沒有生命意義的昏迷在床的 A, 還要無謂地延續肉體的生命。當她看到眼前的 A和B時, 她非常明白她們就是自己不可避免的命運。她用一次又一次的責問表達了對已然向自己揭示出的那最令人不安的天啟圖景0的反抗; 我是怎樣變成將來那個我的? 而且我何苦要為實現這個我而受苦受難?

作者簡介

愛德華·阿爾比(1928—2016,Edward Ablee(/ˈɔːlbiː/awl-bee),美國劇作家,生於華盛頓(一說生於維吉尼亞)。出生兩星期後為富家收養,養祖父擁有多家劇院。阿爾比在童年時期就時常接觸劇壇名流。他年紀很小就開始顯露出文學創作的興趣,12歲開始寫詩,接著寫劇本。他在三一大學就讀一年,期間演過麥克斯韋爾·安德森的戲,因此,熟悉了劇壇名流以外的另一面。他先後被所在中學和一所軍事學院開除,後在康乃狄克州三一大學接受正規教育,1947年,被三一大學開除,遷到紐約格林威治村,乾過多種工作,同時為廣播電台寫稿。1958年寫成《動物園的故事》,曾送到紐約多家劇團,未被接受,後來由朋友送到歐洲,1959年9月在柏林首演,接著在德國許多城市上演,1960年在外百老匯普羅文斯劇場上演,此劇使他名聲鵲起,但也招來不少批評。1962年,《誰害怕維吉尼亞·伍爾夫?》使他大獲成功,獲紐約劇評槳,並被評為該演出季的最佳戲劇,後來又成功地改編成電影。
三個高個子女人
三個高個子女人
阿爾比一生獲得多項榮譽:曾三次獲得普利茲戲劇獎(1967,1975,1994);三次獲得托尼戲劇獎(1963,2002,2005),其中2005年獲得托尼特別獎—戲劇終身成就獎。2016年9月16日在美國紐約長島家中逝世,享年8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