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鄉

三五鄉地處興賓區中南部,東經109°4′27″-109°17′51″,北緯23°25′16″-23°35′3″,東連蒙村鄉、寺山鄉、石牙鄉,南接五山鄉、小平陽鎮,西與陶鄧鄉接壤,北連良江鎮、城廂鄉。總面積為216平方公里,占興賓區總面積的4.95%。鄉政府駐地三五街距城區19.6公里。

2016年年初,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桂政函[2016]21號公文,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興賓區三五鄉由鄉建制改為鎮建制,改為三五鎮,其所轄行政區域、隸屬關係、政府駐地均保持不變。

2016年5月18日,興賓區三五鎮政府正式掛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五鄉
  • 外文名稱:sanwu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級
  • 所屬地區:興賓區
  • 下轄地區:三五、方村、太平等
  • 政府駐地:三五
  • 電話區號:0772
  • 郵政區碼:546109
  • 地理位置:興賓區南部
  • 面積:216平方公里
  • 人口:6萬多
  • 方言:客家語、壯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桂G
  • 主要民族:漢族和壯族
簡介,建置沿革,自然環境,農業經濟,畜牧養殖,水利設施,甘蔗產業,林業產業,鄉鎮企業,交通郵電,交通,郵電,財政金融,商業貿易,教育 文化 衛生 體育,教育,文化,衛生,文化,

簡介

〖郵政編碼〗546109
〖電話區號〗0772
〖國土面積〗216平方公里
〖現有人口〗6萬餘人
2002年,柳州地區撒地設市,隸屬來賓市興賓區。全鄉現轄15個行政村(即:三五、方村、太平、碑口、陶馬、上李、大橋、榜山、蓮塘、賽暖、古燈、平塘、群安、分界、軍屯15個村委會),113個自然屯,2000年統計人口數40587人,2003年全鄉總人口55835人,2006年全鄉總戶數10800戶,常住人口55881人。2018人口達6萬人左右。
境內有湘桂鐵路自北向南縱貫,設有平塘火車站,南柳高速公路由南向北穿境而過,有公路直通市區、賓陽縣、貴港市,每天過境班車達50班次,交通便利。

建置沿革

唐、明、清朝為懷遠屬嚴州所轄的南一里隆平團(今三五、榜山)。
民國初年設定區。民國24年(1935),改區為三五鄉,轄8個村公所69個自然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分界鄉劃歸三五鄉管轄。1951年上半年置區時,三五鄉公所屬6區,區政府駐地平塘。1952年11月,區公所駐地遷至三五街。1955年12月,六區改稱三五區公所。1958年,春,撤區設鄉,分界鄉從三五鄉分出。同年8月,成立三五人民公社。1961年6月,置管理區,三五公社為青嶺管理區轄。1962年9月,撤銷公社,恢復區建制,三五、分界兩個公社合併為三五區公所。1968年3月,成立三五區革命委員會。1969年1月,三五區革命委員會改稱三五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79年7月,三五公社增設分界管理區,後撤銷。
1984年10月,撤公社置鄉至今不變。轄三五、榜山、平塘、群安、太平、方村、分界、軍屯、蓮塘、寨暖、古燈、上李、陶馬、碑口15個村民委員會,114個自然村。1987年下半年撤村民委員會,在行政村設村公所,自然村設村民委員會,是年,三五鄉轄三五、榜山、平塘、群安、太平、方村、分界、軍屯、蓮塘、寨暖、古燈、上李、陶馬、碑口15個村公所,114村民委員會。1996年下半年,撤村公所和設在自然村的村民委員會,行政村改稱村民委員會,是年,三五鄉轄三五、榜山、平塘、群安、太平、方村、分界、軍屯、蓮塘、寨暖、古燈、上李、陶馬、碑口15個村民委員會。114個自然村至今不變。

自然環境

全鄉地勢西高東低,東、西中部多為石山、多溶洞,岩溶發育呈狹長形自南向北延伸,境內最高的一座無名山,海拔560米。主要河流有黃官河,自芭葵入境,經蓮塘、古燈、上李、大橋4個行政村匯入紅水河的城廂鄉境段,過境16公里。屬亞熱帶氣候,太陽輻射強,氣侯溫和,陽光充足,雨水充沛。1月平均氣溫11.8°C,7月 平均 氣 溫28.5°C,,年平均氣溫21°C。年均日照1651小時,無霜期330天。
1994年以後,加大造林滅荒力度,封山育林,保護野生動物,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礦藏資源
三五鄉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礦產主要有方解石、石灰石、紅土礦、錳礦、鋁礦、煤等。煤主要分布在泡水、三五、古煉一帶,尤其泡水的發熱量高、儲量豐富,興賓區辦的泡水煤礦就在境內泡水村。錳礦分布在平塘、群安一帶。石灰廠石蘊藏量極大:紅土礦主要分布在陶馬、蓮塘一帶:鋅礦浮於地層表面,極易開採。
鄉境內土壤主要是紅壤和沙質土,利於農作物種植。

農業經濟

全鄉耕地面積4560.9公頃,其中水田2748.9公頃,旱地1812.1公頃。農作的有水稻、玉米、黃豆、花生、甘蔗、木薯、紅瓜子等。
1990年全鄉農業總產值1672萬元,2000年,農業總產值8632萬元,比1990年增長4.16倍。2003年農業總產值9790萬元,水果總產量1007噸;種植蔬菜15500畝,共有“萬元田”1600畝。2005年農業總產值18330萬元,比2000年增長1.12倍。2006年農業總產值20040萬元。
1990年糧食總產量12800噸,2000年糧食總產量18510噸,比1990年增長0.45%,2003年種植糧食麵積96540畝,其中“噸糧田”14000畝,糧食總產量19025噸;2005年糧食總產量19209噸,比2000年增長3.78%。2006年糧食總產量 20203噸。
1990年甘蔗總產量2600噸,2000年甘蔗總產量53742噸,比1990年增長19.67倍,2003年有甘蔗37000畝,其中“噸糖田”7050畝,年末進廠料蔗12.3萬噸;2005年達167000噸,比2000年增長2.11倍。

畜牧養殖

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羊、雞、鴨為主,1998年生豬年末存欄25646頭,出欄44910頭;耕牛存欄20153頭,出欄4520頭;山羊存欄3506隻,出欄3120隻。2005年生豬存欄89789頭,出欄40346頭;耕牛存欄9609頭,出欄9771頭;山羊存欄6761隻,出欄6878隻。2006年生豬存欄40934頭,出欄89789頭;耕牛存欄9609頭,出欄9771頭;山羊存欄6580隻,出欄6976隻。2000年畜牧業產值4140萬元,2003年末出欄生豬82201頭,牛8610頭,羊6210隻,家畜19.25萬羽,全年肉類總產量7288噸,水產品產量401噸,禽蛋產量74噸。2005年畜牧業產值8700萬元,比2000年增長1.10倍。2006年畜牧業產值8723萬元。2000年肉類總產量5439噸,2005年肉類總產量7978噸,比2000年增長46.68%。2006年肉類總產量7980噸。比2000年增長46.72%。1990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206元,2000年達1301元,比1990年增加1095元,增長5.32倍,2005年達到2006元,比2000年增長83.20%,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 2457元。

水利設施

境內大型水庫主要有甘著、料村、碑口水庫等3座,小型水庫有青春、塘南、六榜、重塘、牛角、略簍、板江等7座。
三五鄉農田水利設施主要是三利水庫東、西乾渠。甘著、料村水庫總庫容48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89萬立方米;碑口水庫總庫容192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26.7萬立方米。小型水庫有青春水庫,有效庫容43.6萬立方米;塘南水庫,有效庫容19.8萬立方米;六榜水庫,有效庫容8.8萬立方米;重塘水庫,有效庫容14.1立方米;牛角水庫,有效庫容45.7萬立方米;略簍水庫,有效庫容32.8萬立方米;板江水庫,有效庫容63萬立方米,均屬集體管理。全鄉水庫總有效庫容量643.8萬立方米,灌溉農田10100畝。引水工程2處,正常引水流量每秒0.15立方米,灌溉面積1400畝。提水工程10處,裝機11台148千瓦,灌溉面積3500畝。小型提水工具2500台。小塘壩4處,有效庫容5.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00畝。三利水庫東、西乾渠按設計灌溉三五鄉約70%的水田,由於年久失修,2000年灌溉面積約2500畝,2005年全鄉有效灌溉面積11985畝。

甘蔗產業

三五鄉甘蔗生產發展緩慢。1991年,甘蔗生產有所回升,種植面積323公頃,產量13494噸。1992年種植面積270公頃 ,產量有所減少,總產量10350噸。1993年甘蔗種植面積減少,產量只有3100噸。1994年,採取連片開發,經濟能人承包,機關事業單位駐村承包開發等多種形式,先後引進良塘鄉經濟能人彭劍雲承包上李村2000畝土地種蔗和台商170多萬元資金在蓮塘村建立甘蔗新品種種植示範基地,以此帶動周邊村屯民眾種蔗,甘蔗種植面積233公頃,產量12622噸。1996年,全鄉甘蔗面積687公頃,產量34610噸。
2000年,甘蔗面積1206公頃,產量53742噸。2003年甘蔗面積2066公頃,產量152097噸。面積和產量分別比1991年增長5.21倍和10.27倍。2004年甘蔗面積2190公頃,產量111381噸。2005年甘蔗面積2488公頃,產量167000噸,面積比上年增加298公頃,產量比上年增加55619噸,增長49.9%。2006年,甘蔗面積8萬畝,實施噸糖田25000畝,2006/2007年榨季進廠料蔗28.6萬噸。比上年增20萬噸,增長71.25%。

林業產業

1954年,自治區在境內創辦維都林場平塘分場,面積1653.3公頃,種植松樹、杉樹、荷木等。1989年起,全鄉開始大面積造林,包括種植龍眼、三華李、桃型李等。1994年,造林滅荒通過自治區驗收。1997年,綠化達標。1998年全鄉有林面積5180公頃,松樹、桉樹等立木蓄積量13986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1.5%。2005年林業產值22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2%。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主要有鄉辦紅磚廠、石灰廠、鐵具廠、採石場、煤礦,其餘均為個體私營企業。1991年,鄉鎮企業總產值284萬元,1995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845萬元,比1991年增長5.5倍。1998年,鄉鎮企業總產值7592萬元,比1995年增長3.11倍。企業總數597個。2000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0950萬元。比1991年增長37.56倍。
2003年引進投資方村方解石礦、碑口水庫養殖、上李林場等6個項目,全年實現鄉鎮企業總收入2064萬元,上繳利稅179萬元。

交通郵電

交通

民國時期,境內沒有公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四通八達。湘桂鐵路縱貫鄉境,設有平塘火電站。與鐵路平行的桂海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鄉有公路通達市區及貴港、賓陽縣(市),日過境班車40趟,客流量1000人次左右。1998年實現村村通公路,大橋、古燈、上李、蓮塘、太平、方村、分界等行政村,每天有客運班車通行。

郵電

民國時期,鄉境無郵電通信設施。1958年成立鄉郵電所時,有職工5人,配備手搖電話機27部。1995年開通程控電話,裝機容量1212門,1998年實現村村通電話。2000年全鄉鄉已裝電話463部。2006年全鄉行動電話得到較大發展,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在三五鄉均設有營業網點。

財政金融

三五鄉財政所成立於1983年,現有工作人員5人。金融機構1個,儲蓄網點2個。1991年全鄉財政收入98.59萬元,1993年,財政收入257.57萬元,比1991年增收158.98萬元,增長1.62倍。1996年,財政收入296.8萬元,比1993年增長15.23%。1998年,財政收入185萬元,其中甘蔗稅收占67%,支出223萬元,屬財政補貼鄉;儲蓄存款餘額1084.3萬元,農業貸款293萬元,工商貸款86萬元。2002年財政收入250萬元。

商業貿易

民國時期,三五鄉有分界集貿市場,三五沒有集貿市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三五圩才逐步形成圩日。三五圩1983年擴建圩亭3個,面積1320平方米;分界圩1995年擴建圩亭3個,面積552平方米。2000年,供銷社1個,個體商業戶597戶,從業人員896人;商業網點357處,從業人員732人。經營糧、油、畜、禽、魚、肉、果、菜等農產品及日用百貨、家用電器、農具、家具、液化氣等。三天一圩,圩日客流量六七千人。年商品零售額1210萬元。

教育 文化 衛生 體育

教育

1949年,全鄉有2所國小,5名教師,140名學生。1998年,國小(含教學點)發展到102所,初級中學2所,305個教學班,中國小教師530人,在校中小學生10314人;學前班14個,學生443人。適齡兒童9231人,入學率97。5%,是年,通過自治區“兩基”達標驗收。
2006年,全鄉有初級中學2所,共37個班,在校國中生2544人,國中教職工113人。國小15所,10個教學點,140個教學班,在校小學生4604人,國小教職工285人。

文化

1971年5月,成立鄉電影站。1973年,成立廣播站。1979年,成立文化站。1981年,相繼成立平塘、陶馬、太平、分界、界塘5個電影隊。1987年,鄉文化站創辦文藝刊物《新荷》。1998年,建立圖書館,藏書4500冊。建有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112座。每年均組織山歌對唱和卡拉OK比賽。

衛生

鄉有衛生院,各行政村有合作醫療所,醫務人員共41人,醫療器械配套,民眾防病治病保健方便。1998年,計畫生育率81.6%,人口出生率9‰。2006年,計畫生育率 71.63 %,人口出生率11.86 ‰。

文化

全鄉有籃球場88個,排球場16個,足球場2個,田徑運動場6個。民間體育有籃球足球、桌球、拔河、武術等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