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寺花兒會

七里寺花兒會

七里寺峽位於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以南古鄯鎮境內的小積石山麓。在這裡舉行的花兒會至少已有百年歷史。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八方民眾盛裝舉傘結伴而來,六七萬人云集峽谷,通宵達旦對唱花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里寺花兒會
  • 類別:集會
  • 地點: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 時間:每年農曆六月初六
簡介,典故,演唱形式,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簡介


七里寺,原名"慈利寺",是當地的一座廟宇。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成了"七里寺",如今成了一個地方的地名總稱。在七里寺,還有一座藥王廟,一個藥水泉。

典故

關於藥水泉、花兒會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說明七里寺花兒會的起源與這藥水泉有密切的關係:相傳在很早很早的時候,有個藥王爺,騰雲駕霧路過這裡。到這地方時,發現這地方相當美,於是他看著看著就入迷了.一不小心,身上的葫蘆掉下來了,葫蘆一直滾到山溝.在半坡上,塞子開了,藥水灑了一地,再後來,葫蘆鑽到石縫裡了。山坡上的都變成了中藥材,如黃薺,拘祀,柴葫蘆等。滾到山溝的則從石縫裡冒出來了,冒個沒完,形成泉水。當地一個牧童,他的一頭牛,天天下山時總單獨行動,漸漸地它越長越肥,越長勁越大,與別的牛不一樣,健壯得很。後來,牧音跟著牛,發現牛專門喝這些泉水。於是他也喝,那水與別的泉水味道不一樣,後來他才發現泉水還能治病。以後這藥水出名了,四面八方的人都到這裡喝水,周圍的民眾為了感謝藥王爺,就在七里寺附近建了一個藥王廟,供大家燒香,磕頭。過去,除了喝藥水,還有人到藥王廟求神藥。藥王廟建後,慢慢地,來的人越來越多,男女老少都有。年輕人除了喝水、逛廟會外,漸漸地唱起了花兒,越唱越多,於是形成了花兒會。七里寺的花兒會因此就跟藥水泉,藥王廟有了密切的關係。
七里寺花兒會

演唱形式

七里寺花兒會是民眾自發組織的民間文化盛會,演唱者均為民間歌手。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合唱等,無任何樂器伴奏;演唱內容多為情歌。演唱者一般一手輕捂耳朵,根據內容需要用不同的“令”來演唱,所唱曲令達四十餘種,代表曲目有《古鄯令》、《馬營令》、《二梅花令》等。七里寺花兒會由於其濃厚的地方特色,再加上峽內藥泉的吸引力,在西北地區頗負盛名。
七里寺花兒會上歌手眾多,除了著名“花兒”歌手到會,周邊地區會唱花兒者也常常到場助興,有許多老歌手演唱的曲令在平時或其他“花兒會”上很難聽到。

文化遺產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七里寺花兒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文化館獲得“七里寺花兒會”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