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

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

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位於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果松鎮七道溝村,是民國時期的遺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偽成立了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成為日寇在東北的重工業和軍工業大本營。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9月,日偽組建了東邊道開發株式會社,以圖逐步建成一個新的“鋼都”為侵略戰爭服務。經過多次勘察,由七道溝採礦所實施建礦作業。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本侵略者在七道溝鐵礦共掠走礦石150餘萬噸。在開採礦石期間,日本侵略者以殘忍的手段對礦工摧殘,導致礦上工人死傷無數。為將屍體和不能勞動的礦工處理,日本侵略者將其扔進坑中掩埋,形成鐵道西、曹家墳和板房溝三處遺址。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由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七道溝日偽軍營舊址、七道溝鐵礦、勞工房、解放坑等5個部分組成。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是日本侵華時期掠奪中國資源、迫害中國勞工的見證地,記錄與揭露了侵華日軍的暴行,同時記錄了廣大勞工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帶領下勇於反抗自救、不屈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2019年10月7日,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
  • 地理位置: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果松鎮七道溝村
  • 所處時代:1938年~1945年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554-5-038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偽成立了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成為日寇在東北的重工業和軍工業大本營。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9月,日偽組建了東邊道開發株式會社,以圖逐步建成一個新的“鋼都”為侵略戰爭服務。經過多次勘察,由七道溝採礦所實施建礦作業。
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本侵略者在七道溝鐵礦共掠走礦石150餘萬噸。在開採礦石期間,日本侵略者以殘忍的手段對礦工摧殘,導致礦上工人死傷無數。為將屍體和不能勞動的礦工處理,日本侵略者將其扔進坑中掩埋,形成鐵道西、曹家墳和板房溝三處遺址。
1964年5月,通化縣人民委員會為紀念死難礦工修建了紀念碑。
2020年8月,松果鎮政府對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進行了修繕、環境整治。

遺址特點

綜述
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由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七道溝日偽軍營舊址、七道溝鐵礦、勞工房、解放坑等5個部分組成。
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
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位於七道溝鎮鐵道西側河灘地。即“萬人坑”。分布面積約15533.4平方米。日寇為掠奪通化地區資源,開發了七道溝鐵礦。在此期間日寇殘殺礦工1.7萬餘人,當時這裡白骨成堆,稱“萬人坑”。
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紀念碑高7米、寬2米、厚0.65米,石碑正面刻寫著“日偽統治時期七道溝鐵礦死難礦工紀念碑”。碑身後面陰刻羅衡同志題寫的碑文:“紀念在戰鬥中死難的階級兄弟,不忘舊社會的苦,發揚我們工人階級的革命傳統,堅決朝著黨和毛主席指示的道路前進,將革命進行到底”。紀念碑採用傳統建築工藝,主要採用石磚砌造,整體規整勻稱。混凝土基座,水泥與細石做塔磚砌築塔身,呈現出了具有時代感的典型石碑類建築。
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
紀念碑
七道溝日偽軍營舊址
七道溝日偽軍營舊址位於通化縣七道溝鎮鎮內,驊豐實業院內及其西北角。建築面積約3520平方米,驊豐實業院內一處建築較為豪華,已有少部分被翻新,主體建築風格為日式。
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
日式建築
七道溝鐵礦
七道溝鐵礦,總占地面積約770000平方米,現殘留選礦址、儲備倉、粉碎倉、礦坑可見13處,辦公區2處,鐵道路基、滿鐵養護房、勞務系管理房、警察署、碉堡等建築。
勞工房
勞工房占地面積約230平方米,水泥基礎,石砌、木樑結構。三棟五件房,保存較好。
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
勞工房 
解放坑
解放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洞長1000米,寬約2.5米。解放坑為羅衡同志帶領廣大勞工逃出礦區的重要史證地。
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
解放坑 

文物價值

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是日本侵華時期掠奪中國資源、迫害中國勞工的見證地,記錄與揭露了侵華日軍的暴行,同時記錄了廣大勞工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帶領下勇於反抗自救、不屈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位於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果松鎮七道溝村。
通化縣果松鎮七道溝村民委員會

交通信息

自駕:自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七道溝死難同胞紀念地,路程約80.9千米,用時約1小時38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