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聖散

中藥名,我國醫術中記載了多種七聖散。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七聖散
  • 別名:七寶散
  • 主要適用症:催生止痛
  • 來源:《普濟方》卷三五六。
七聖散之一,七聖散之二,七聖散之三,七聖散之四,七聖散之五,

七聖散之一

【異名】七寶散(《濟陰綱目》卷十)。
【組成】延胡索 沒藥 白礬(飛過) 白芷 薑黃(俱焙) 當歸 桂心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臨產陣痛時,燒鐵犁頭令紅,淬酒,用藥9克調服。
【主治】婦人臨產,腹部陣痛,腰疼。

七聖散之二

【處方】續斷、獨活、防風、杜仲、萆薢、牛膝(酒浸一宿)、甘草
【製法】上各修事淨,焙乾,半兩為細末。
【功能與主治】治風濕流注經絡間,肢節緩縱不隨,或腳膝疼痛,不能步履。
【用法與用量】每服二錢,溫酒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七聖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組成】續斷 獨活 防風 杜仲 蓽薢 牛膝(酒浸一宿) 甘草等分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每服6克,溫酒調下。
【主治】風濕流注經絡之間,四股關節緩縱不隨;或腳膝疼痛,不能步履。

七聖散之三

【組成】黃雌雞1隻(料如食法,淨去毛,勿令著水,於腹下開1小竅,去腸肚,令極淨,卻再入心、肝用),蜀椒(去目併合口者)1分,生地黃1升(洗,肥者),生薑(去皮)1兩,黃耆(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人參1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主治】骨蒸積癖,鬼氣疰忤;男女虛損,手足煩疼,背膊酸重,至夜病甚,四肢清瘦,顏色萎黃,兩膝疼冷,腹中雷鳴,時多泄利,飲食無味,行步不能;及五臟虛勞。
【禁忌】勿冒風寒。
【用法】上七味,除雞外,各銼如麻豆大,和勻,入在雞腹內,卻縫合,以銀石器盛,新布罩,坐於甑中蒸,甑一邊用碗盛米並水半碗,同蓋覆,勿令透氣,候碗內米並雞爛熟為度,取出藥,別焙乾,搗羅為散。每服1錢匕,米飲調下,日3次;其雞劈碎摻少鹽,令患人恣意食之,飽即止。良久厚衣被覆取汗。汗出多,即以牡蠣燒搗為粉敷之。

七聖散之四

【藥物組成】五淋散半兩,杏仁1分(去皮),桃仁1分(去皮)。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二一五引《衛生家寶》。
【方劑主治】酒色太過,眼赤腹脹,膿血淋漓,腹痛。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每服3錢,溫水調下。

七聖散之五

【藥物組成】金銀花4兩,杏仁14粒,皂角子7粒,牙皂7片,僵蠶14條,蟬蛻2錢,土茯苓1斤。
【處方來源】《解圍元藪》卷四。
【方劑主治】癘瘡。
【用法用量】水4碗,煎2碗,作2-3次服。輕2帖,重3-4貼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