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筋姑(百合科七筋姑屬植物)

七筋姑(百合科七筋姑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七筋姑(Clintonia udensis Trautv. & C. A. Mey.)是百合科七筋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較硬,葉紙質或厚紙質,葉片橢圓形、倒卵狀矩圓形或倒披針形,無毛或幼時邊緣有柔毛,先端驟尖,花葶密生白色短柔毛,總狀花序有花,花梗密生柔毛,苞片披針形,密生柔毛,花白色,少有淡藍色;花被片矩圓形,先端鈍圓,外面有微毛,果實球形至矩圓形,種子卵形或梭形,5-6月開花,7-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湖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和西藏。俄羅斯西伯利亞、日本、朝鮮、不丹和印度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600-4000米的高山疏林下或陰坡疏林下。

七筋菇的全草藥用,味苦,微辛,性涼,有小毒。歸腎經。有祛風止痛,敗毒散瘀之功效。用於跌打損傷,勞傷,丹毒等治療。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筋姑
  • 拉丁學名:Clintonia udensis Trautv. & C. A. Mey.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百合目
  • 百合科
  • 七筋姑屬
  • :七筋姑
  • 命名者及年代:Trautv. et Mey.,1856
  • 保護級別:浙江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情況,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較硬,粗約5毫米,有撕裂成纖維狀的殘存鞘葉。葉3-4枚,紙質或厚紙質,橢圓形、倒卵狀矩圓形或倒披針形,長8 25厘米,寬3-16厘米,無毛或幼時邊緣有柔毛,先端驟尖,基部成鞘狀抱莖或後期伸長成柄狀。
花葶密生白色短柔毛,長10-20厘米,果期伸長可達60厘米;總狀花序有花3-12朵,花梗密生柔毛,初期長約1厘米,後來伸長可達7厘米;苞片披針形,長約1厘米,密生柔毛,早落;花白色,少有淡藍色;花被片矩圓形,長7-12毫米,寬3-4毫米,先端鈍圓,外面有微毛,具5-7脈;花葯長1.5-2毫米,花絲長3-5(-7)毫米;子房長約3毫米,花柱連同淺3裂的柱頭長3-5毫米。果實球形至矩圓形,長7-12(-14)毫米,寬7-10毫米,自頂端至中部沿背縫線作蒴果狀開裂,每室有種子6-12顆。種子卵形或梭形,長34.2毫米,寬約2毫米。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1600-4000米的高山疏林下或陰坡疏林下。在雲南生於海拔(2000-)2900-4000米的鐵杉林、雲杉林、冷杉林、落葉闊葉林、高山杜鵑灌叢、林間草地或草坡、竹林內。
七筋姑
七筋姑

分布範圍

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日本、朝鮮、不丹和印度。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湖北、陝西、甘肅、四川、西藏(南部)和雲南(西北至東北:德欽、維西、中甸、麗江、鶴慶、大理、蘭坪至大關、彝良)。

生長習性

大孢子和雌配子體發育
  1. 大孢子發生:大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I前期、中期、後期及末期,形成2個子核,其間無細胞壁。這2子核立即同時進人減數分裂Ⅱ,形成四孢子胚囊。胚囊中的四核呈1+3排列,珠孔端的l個為有功能的大孢子核,合點端的3個核則退化成為染色很深的小球。四孢子胚囊形成後,珠孔端的大孢子體積增加很快,胚囊中出現細密小液泡,以後,小液泡合併為大液泡,最後形成中央液泡,將有功能的大孢子懸浮於胚囊上部。合點端的3個退化核常有不同程度的合併。此時,珠心表皮細胞進行垂周分裂,以適應胚囊體積的增大。珠被繼續生長,當減數分裂Ⅰ完成後,內珠被已超過珠心的高度,但外珠被仍低於珠心,由內珠被形成珠孔。
  2. 胚囊的形成:珠孔端有功能的大孢子,進行第一次有絲分裂,形成2個子核,不久,這2個子核進入第三次有絲分裂,形成4個子核,位於胚囊中部,隨液泡的增大,4個子核被推至珠孔端。隨著發育,珠孔端1核移向中央,成為極核,同時,另3個核之間出現細胞壁,構成了在珠孔端呈品字形排列的3細胞卵器,合點端退化核仍存在。
  3. 成熟胚囊的結構:成熟胚囊為具5核或6核的4細胞胚囊,即卵器、具一個極核和大液泡的中央細胞、合點端的1-2個退化核。助細胞呈梨形,向珠孔端的壁分化出多分枝的帚狀絲狀器,且助細胞無明顯液泡化,這是七筋姑的一個特徵,卵細胞呈球形,隨著發育逐漸液泡化,核和細胞質所占體積很小,位於合點端,珠孔端則為一大的液泡。在胚囊成熟過程中,胚囊明顯增大,成為長形結構。
  4. 多糖物質在大孢子發生、雌配子體形成過程中的動態:孢原細胞和大孢子母細胞階段,外珠被中開始積累多糖顆粒,且量多,隨發育的進行,多糖積累不斷增加,多糖顆粒的大小和數量從外珠被到內珠被至珠心和胚囊依次遞減,呈現出梯度變化。在成熟胚囊階段,胚囊中積累較多的多糖粒,分布在中央細胞核的周圍及卵細胞、助細胞中,其中尤以助細胞中的多糖顆粒最為豐富。
小孢子、雄配子體發育
  1. 小孢子形成過程:七筋姑的花葯壁由5層細胞構成。即表皮、藥室內壁、2層中間層及絨氈層。藥壁包圍著的小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I各期,形成小孢子二分體,緊接著,此二分體進行第二次分裂,形成小孢子四分體。小孢子母細胞胞質分裂方式為連續型。小孢子四分體為二軸對稱式排列。小孢子二分體形成時,花葯的表皮、藥室內壁細胞都橫向延伸,中層細胞退化,絨氈層細胞變得極不規則,多核和多倍體核現象很普遍,細胞逐漸液泡化,到小孢子四分體形成時,絨氈層細胞出現退化跡象。
  2. 雄配子體形成:包圍小孢子四分體的脫服質壁很快消解,小孢子釋放出來。剛釋放出的小孢子呈新月形,逐漸地小孢子體積增大,成為橢圓形,壁十分明顯,細胞核至細胞邊緣。不久,小孢子核進行一次不均等的有絲分裂,形成一個較大的營養細胞及一個較小的生殖細胞。同一花葯室內的小孢子分裂不同步。此時,藥室內壁細胞徑向延長,並在細胞壁上逐漸發生有助於花葯開裂的帶狀加厚。中層逐步解體,在二細胞花粉粒時期,完全消失。絨氈層逐漸退化,最初是壁消失,在花葯橫切面上,只見一連續的絨氈層環,細胞的徑向壁消失。到了成熟雄配子體階段,絨氈層僅留下殘跡。在整個發育過程中,絨氈層始終保持在原來位置上,直至解體,屬分泌型絨氈層。成熟花葯的壁層僅由表皮和藥室內壁組成。
  3. 成熟花粉粒:剛形成的生殖細胞,緊貼花粉粒壁,逐漸向內推移,最後,整個細胞脫離花粉壁,游離於營養細胞的細胞質中。成熟花粉粒為2細胞的,外壁具顆粒狀紋飾,具單萌發溝。生殖細胞在花粉管中分裂形成2個精子。
  4. 多糖動態:在小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階段,表皮和藥室內壁中的多糖積累最多,而中層開始退化,無多糖顆粒。從外到內,多糖顆粒數量遞減。從小孢子釋放到雄配子體形成,表皮和藥室內壁中多糖顆粒有減少的趨勢,而絨氈層和小孢子內多糖顆粒積累增加。到了成熟花粉粒時期,多糖顆粒幾乎全部集中於花粉粒內。

主要價值

七筋菇的全草藥用,味苦,微辛,性涼,有小毒。歸腎經。有祛風止痛,敗毒散瘀之功效。用於跌打損傷,勞傷,丹毒等治療。該種宜單用,不宜與其它藥合用。服用過量會引起腹瀉、嘔吐。孕婦忌服。
民族用藥:【傈僳藥】害窩比莫:全草冶跌打損傷,勞傷《怒江藥》。【蒙藥】全草主治跌打損傷,勞傷倦怠,骨軟痿弱《蒙植藥志》。【藏藥】所山虎:根莖治跌打損傷,勞傷,宜單味藥服用《藏本草》。

保護情況

2023年6月5日,被列入《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