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大橋

七星關大橋

七星關位於川、黔、滇古驛道上,隔七星河與赫章江南村相望。七星關大橋橫跨七星河上,離七星關區城西四十五公里。

七星橋有橋樑博物館之譽稱。自明永樂十四年建鐵索橋起,600年來七星關建橋的腳步從未停止,至2017年橫跨七星河上五座橋,見證著時代發展和變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星關大橋
  • 地理位置:七星關區城西四十五公里七星河處
七星關位於川、黔、滇古驛道上,隔七星河與赫章江南村相望,蜀漢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曾在此祭七星而名震天下,蜀漢軍隊當時是怎樣渡過洶湧的七星河現在我們已不可而知。明代以前,古人只能以舟代橋很不方便,明永樂十四年(1416)建鐵索橋,刻石勒碑,“應星橋記”摩崖,記的便是其事,碑文為楷書陰刻豎寫共41行800餘字,工藝考究,刀法精湛,書催她鍵謎法藝術和雕刻工藝價值較高,這應該是七星河上第一座橋。明嘉靖年間羽士黃一中籌資募捐建古橋,明末清初因戰火而毀,順治十三年總督卞三元重建,十八年橋自己坍塌,康熙五年再建,二十七年被大水沖毀。三十七年威寧鎮總兵唐希順建木橋,五十四年被洪水沖毀。乾隆九年,改建古橋於下游,十拘希員九年五月被大火燒毀。乾隆20年,知縣董朱英捐銀復建,鹹豐十年為苗族義軍所毀,同治八年知縣劉應升撥義谷重修。永榆鑽1936年大地主朱義齋為阻攔紅二、六軍團北上抗日將橋燒毀。1937年修川滇公路時,古橋被改建為石墩、鋼架、木板橋。1965年,為抗美援越的戰備需要,七星關橋又經重建,在原鋼料榆紋捉架橋下游50米處,新建了一座長50米寬6米的六孔石橋,稱為老橋。進入新千年,326囯道改造,七星關新橋在古橋上戰槓照游的懸岩峭壁上落成,此橋為鋼筋混凝土大橋。2013年6月29日,四車道全長865.4米,墩高最高為122.5米的畢威高速公路七星關特大橋通車,再一次改寫七星河上獄放己造橋的歷史。夾岩水庫樞紐工程的修建將影蘭歡響326國道橋樑的安全,於是在外面另外修建一座橋樑,始建於2015年10月於2017年底通車。七星關橋歷經450年,屢毀屢建達10餘次之多,體現了人們百折不撓以要通向外面世界的決心。自明永樂十四年建鐵索橋起,600年來七星關建橋的腳步從未停止,至2017年橫跨七星河上五座橋:古橋遺墩、川滇東路石橋、新建鋼筋混凝土箱形橋、畢威高速公路七星關特大橋、七星關大橋復建橋相互輝映,見證著時代發展和變遷,展現了畢節建橋的歷史。七星關橋樑的發展和變遷生動地說明,貴州高原的橋樑史,具有豐富而深遠的文化內涵。故又有人說,今天的七星關之美,美在橋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