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泉詩

七十二泉詩

《七十二泉詩》,為濟南風景絕佳的名勝地七十二泉所做的詩。濟南城在很長時間是板築的土城,直至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方大規模地將土城內外砌城牆,城牆底部為條石,數層條石以上為城磚,城門有4,東為齊川門,在東城牆偏北;南為舜田門,後改名歷山門,東、西、南3處城門裡面,各有“瓮城”(亦稱“月城”),瓮城上又各有一城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十二泉詩
  • 緣由:為濟南風景絕佳的名勝地所做
  • 濟南城:周長6160米,高10.66米,寬16
  • 簡介:詩
詩詞內容,詩詞含義,泉城結構,

詩詞內容

趵突泉
渴馬崖前水滿川,江心泉迸蕊珠圓。濟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獨稱第一泉。
金線泉
水紋浮綠影搖金,倒挽銀河百尺深。中有錦魚三十六,碧波蕩漾任浮流。
杜康泉
甘泉一脈舜祠下,此地千年說杜君。不是重華常嗜酒,幾卮聊借解南熏。
朱公泉
陶公已泛五湖船,尚有芳名寄此泉。營繞柏窗風日永,濟南別有一山川。
白公泉
白公當日浚清渠,可灌秋田十頃余。千載齊民沾地利,離離禾黍秀郊墟。
舜泉
巍巍舜廟歷城南,中有清泉味極甘。流出迎祥仙館去,汪汪千頃泛波瀾。
濯纓泉
石罅流泉可濯纓,□無斧鑿自天成。一清疑挽銀河水,應嘆滄浪浪得名。
甘露泉
盤谷清泉一派長,味甘卻似飲天漿。何須沆瀣分仙掌,滴滴斟來透骨涼。
獨孤泉
天麻山北水盈渠,山水流傳姓獨孤。藥嶺蘢蔥含紫翠,清流豈受俗塵污。
湛露泉
泉如湛露味甘香,□入三焦齒頰涼。通樂古園饒爽氣,厭厭夜飲醉無妨。

詩詞含義

《七十二泉詩》,記載當時濟南郡治在平陵城(今膠濟路章丘市平陵城車站的東北,至今城牆遺址尚存)。歷城縣城頗小,僅當後來濟南城的西南隅,北城牆約在今省府西街。省府東街一線,東城牆約在天地壇之西一線。濟南,戰國時為齊的歷下邑,兩漢魏晉時為濟南郡國)的歷城縣
西晉永嘉年以後(公元312年以後),北方陷入十六國到北朝時期,濟南成為南北競爭之地,濟南郡治方由平陵城移到歷城,且成為州、郡、縣三級政權機構所在地。所以就原縣城加以擴大,修建了東城,也稱州城,北面將大明湖也包括在內,於是具有了從東晉、南北朝到明、清時的濟南城池規模,即現在環城公園以內的範圍。

泉城結構

濟南城在很長時間是板築的土城,直至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方大規模地將土城內外均以磚石(城牆底部為條石,數層條石以上為城磚),“周圍共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闊五丈”(即周長6160米,高10.66米,寬16.67米)。城門有4,東為齊川門,在東城牆偏北;南為舜田門,後改名歷山門,略當南城牆之中;西為濼源門,在西城牆偏南;北為匯(會)波門,在北城牆的偏東,是大明湖水出口的水門,故亦稱北水門。濟南舊有“四門不對”之稱。東、西、南3處城門裡面,各有“瓮城”(亦稱“月城”),瓮城上又各有一城門。
《七十二泉詩》《七十二泉詩》
東、南、西三面的城牆外,利用黑虎泉泉群、趵突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的各泉流水,挖有寬深的護城河,並建有東、南、西3處橋閘,節制水的深度。北城牆外雖無護城河,但是沼澤、溪流交叉,十里荷塘地帶,是自然的防禦工事。
四門的城門上均建有雙層的巍峨城樓,另外四面各有炮台4座。城牆每隔約百米即有一處向外突出的城台,以便哨所睞望呼應。在城的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角還建有角樓4座(東南城角的角樓,清朝改為文昌閣、奎星樓,民國又改為氣象台,建國後在此擴建成解放閣)。在城樓與角樓之間還建有官廳8座,旗台。鋪舍55座,女牆垛口3350個,整個城牆旌旗樓台,頗為壯觀,具有省會城池勢派。
清朝未年,因城內外人煙繁盛,商民聚集,為便於交通,又開闢了4個城門:良吉門,在匯波門以東,俗稱東北門;巽利門,在東門以南,(正對今泉城路)俗稱新東門;坤順門,在西南城角,俗稱西南門(當今趵突泉東門外北坤順橋之北);乾健門,在西門之北。這4個城門,有門而無城樓。
建國後,經濟發展,舊城牆不但失去防禦作用,反而成了交通障礙,故予拆除。將原牆基擴建為寬廣的柏油路,護城河沿岸建設為環城公園。只保留了東南城角,擴增建起巍峨壯麗的解放閣,以紀念解放濟南戰役,它與黑虎泉、琵琶橋及沿河的亭、館。綠柳相映襯,成為濟南風景絕佳的名勝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