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溪閘,江蘇省水利遺產。
2021年12月,入選《江蘇省首批省級水利遺產名錄》。
丁溪閘,江蘇省水利遺產。
2021年12月,入選《江蘇省首批省級水利遺產名錄》。
丁溪閘,江蘇省水利遺產。2021年12月,入選《江蘇省首批省級水利遺產名錄》。...
丁溪石閘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原為五孔,現剩一孔,如橋頭堡一樣屹立在草堰與東台交界的古老的丁溪河上。現在這孔古閘石基、扇形閘牆和荊門保存完好,全是古石壘砌,有的石頭上還雕刻飛禽走獸,藝術價值很高。丁溪石閘堪稱鹽城一絕的“草堰五閘”中,仍有一定位置,不失為一座古石寶庫,是草堰鎮傳統風貌的又一...
草堰正閘 草堰正閘,位於大豐市草堰鎮丁溪河上,座落在草堰鎮區古范公堤北段,閘跨丁溪河,石閘三孔,形制尺寸略同於丁溪閘,閘底和三道金門完好,均為青石壘砌,屬草堰五閘之一。草堰正閘高清大圖
泰屬緝私總巡委員 泰屬緝私總巡委員 ,鹽務管理機構。清設委員一人。管轄溱潼、許坎關、仇湖口、丁溪閘、草堰閘、大團閘、鹽城北閘、廟灣海關等分巡八員。負責巡緝垣灶透漏的私鹽。
二十二、興化—丁溪線 第五節公路橋樑 一、通揚橋 二、揚州運河大橋 三、萬福閘橋 四、太平閘橋 五、頭道橋 六、引江橋 七、公道大橋 八、興化水鄉大橋 九、新虹橋 十、儀征立交橋 十一、京杭運河寶應大橋 十二、京杭運河施橋大橋 十三、廖家溝大橋與芒稻河大橋 第五章陸運 第一節人力和非機動車運輸 一...
串場河以東台海道口為界,分南北兩段,由海安向北流經富安、安豐、梁垛至何垛場,為南串場河;由海道口向北流經丁溪、草堰(原屬東台北鄉)、白駒(原屬東台北鄉)、劉莊(原屬東台北鄉)、伍佑、新興、廟灣,為北串場河。今天串場河全長170公里。河道走向 串場河在江蘇省中部里下河地區東部。南起海安縣西...
又自興化白駒、青龍、八社、大團等閘出鬥龍港,分二道歸海。惟下河形如釜底,積澇驟難消涸。請浚興化迤南丁溪、小梅二閘引河使出王家港,興化迤北上岡、北草堰、陳家沖三閘引河,使匯射陽湖,增二道歸海,俾數州縣積水節節流通,沮洳漸成沃壤。”從之。二十七年,授內大臣,奏言:“運河歸江,邵伯以下舊設...
明清時期,結合里下河腹部排水,先後浚治安豐、何垛、丁溪、草堰、白駒、大團、便倉、上岡等通海河港,開挖海河入射陽河。王港、竹港、川東港曾與鬥龍港、新洋港、射陽河並為里下河排水“六港”。清末,淮南鹽衰,始有墾殖,鮑墩、陳洋、李堡以西多栽水稻。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新興、伍佑兩場放墾,次年...
1990年,草堰石閘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升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竹溪碑廊 竹溪碑廊,位於草堰鎮文化站內,計有明清朝時期期各種記事、告示、建築物匾額等碑刻16方。古慶豐橋 古慶豐橋位於江蘇省大豐區草堰鎮丁溪村,東西朝向,橫跨丁溪夾河,溝通東西小街。磚石混砌,一孔。拱石無鉸,橋長31.8米,坡...
位於江西省上饒市望仙鄉,是望仙鄉政府所在地。地貌以半丘陵為主,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 175 米。境內丁溪河由南向北逶迤而過,有小(二)型水庫 1 座。這裡氣候宜人, 具有四季分明、氣溫適宜、光熱較優,無霜期長等特點,據氣象資料統計, 年平均氣溫 17.9攝氏度,無霜期約272天。從上饒縣城出發,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