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旗鎮

丁旗鎮

丁旗鎮地處貴州安順市鎮寧縣北面六枝普定安順幾縣、市交界處,是鎮寧自治縣人口大鎮,總面積115.175平方公里,轄5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12個自然村寨,211個村民小組,全鎮主要居住有漢、布依、苗、仡佬等民族共四萬餘人,人均純收入1857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丁旗鎮
  • 外文名稱:DingQi  town
  • 別名:安西 傑瓦〔布衣話〕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貴州安順
  • 下轄地區:一街二街等
  • 政府駐地:丁旗鎮商業路
  • 電話區號:0853
  • 郵政區碼:561201 
  • 地理位置鎮寧縣城以北14公里
  • 面積:115.175平方公里
  • 人口:4萬餘人〔2010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桂家湖風景區等
  • 機場:安順黃果樹機場
  • 火車站:麼鋪火車站、黃桶火車站
  • 車牌代碼:貴G
基本概況,區位優勢,榮譽稱號,經濟狀況,農業,工業,旁邊村莊,

基本概況

丁旗鎮位於鎮寧縣城以北14公里,周邊與安順開發區、普定縣六盤水六枝特區以及本縣城關鎮、大山鄉、扁擔山鄉接壤,面積115.175平方公里,53個村(居),112個自然村寨,211個村民組,總人口7.8萬餘人,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7%.鎮域內有國家大中型水庫桂家湖(即將建成黔中水利樞紐調節水庫)和紅星發展公司鋇業廠,以及宏發、大營、黔鎮煤礦等工礦企業。內五街中心集鎮有近百家糧油加工個體工商戶,輻射周邊10餘個市、州、縣(區)。農特產品生薑、花生西瓜地蘿蔔西紅柿、水蜜桃等遠銷省內外。S102省道(大威公路)、鎮(鎮寧)普(普定)公路橫穿境內,交通便利,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商品經濟活躍。現階段,丁旗鎮正在籌措、啟動、實施新一輪小城鎮開發建設、塘堡開發式扶貧、鎮丁線農業綜合開發、丁旗糧油產業整合等。丁旗鎮是鎮寧自治縣的人口大鎮和經濟重鎮。
丁旗鎮政府辦公大樓丁旗鎮政府辦公大樓

區位優勢

鎮內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交通方便。鎮東面有蓄水量達3000萬立方米的桂家湖水庫,每年保灌21個行政村的7000餘畝水田,並為鎮寧縣城輸送飲用水。西北面有東西部結合的典範企業——鎮寧紅蝶鋇業有限公司,每年為鎮寧自治縣創稅5千萬元以上,解決全縣1000餘勞動力就業,西面有正在投資興建年總產量45萬噸的宏發、黔鎮、大營、路達四大煤礦,預計投產後每年能提供百萬元以上稅收,並解決全鎮800餘人勞動力就業;大威、普鎮公路穿境而過;安順、鎮寧兩條輸電路同時供電,為丁旗發展一、二、三產業提供電力保障;全鎮開通了程控電話、寬頻上網。電視覆蓋率達100%。
丁旗鎮

榮譽稱號

1994年,丁旗鎮被列為全省“雙百”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1996年榮獲貴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貴州省先進鄉(鎮)”稱號。
交通
鎮內有都香高速,鎮普公路,省102.滬昆高鐵,滬昆鐵路經過,交通便利。另有在建的黃木丁大道連線都香高速丁旗閘道口

經濟狀況

農業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立足鎮情,確立了以發展基礎農業為主,鼓勵自主創業,積極吸引外資興鎮的發展思想,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和產品結構,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以達到農民增收的目的,種植業以西瓜花生地蘿蔔生薑等經濟作物為主,更充分發揮交通優勢,大力發展西紅柿辣椒、早玉米等早熟蔬菜的種植;養殖業以雜交牛、二元雜交豬為主,使種養殖業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規模。現已形成鎮普公路沿線的息上坡經濟作物示範區、下午村二元雜交豬養殖基地、戈機村雜交牛養殖基地以及郭其村、桂家村早熟蔬菜種植基地,每年為農戶增收0.2萬元。
丁旗鎮
丁旗鎮包寨村種植的150畝、近4萬公斤水蜜桃均被重慶批發商以每公斤1.8元的價格直接收購,全村僅此一項就創收14.4萬元,農戶中收入最高的達7000多元。
近年來,丁旗鎮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突破口,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大力調整和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更新觀念,依靠科學技術增產增收。該鎮桂家湖村在鎮農業服務中心的指導支助下,發展地膜良種。5戶農戶率先試種早玉米5畝,收完早玉米後種植四季豆,實現了每畝收入1590元,農戶純收入達1000元,是以往種植糧食作物收入的數倍。看到別家嘗到甜頭後,很多農民學習種植早玉米,嘗試種植的農戶擴大到60多戶,種植面積達120畝。
同時,該鎮積極利用鎮普公路穿村而過的優勢,改變過去破塘堡、水桐等8個村種植糧食作物單一的狀況,引導農戶引進技術種植西瓜、花生、地蘿蔔、西紅柿、生薑等優良經濟作物。西瓜種植面積達1500畝,地蘿蔔種植面積2000多畝,許多外商年前就來訂購,產品暢銷安順、貴陽、六盤水、廣西、廣東等地。

工業

鎮域有在建的安順紅星精細化工產業園,物流園,大理石加工石材產業園等,有紅星發展公司鋇業廠,以及宏發、大營、黔鎮煤礦等工礦企業。丁旗鎮傳統的釀酒、榨油、優質米加工、豆腐等個體私營經濟已形成一定規模,品牌漸成雛形,以上產業帶動了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產、運、銷”一條龍服務,產品除在本省暢銷外,已銷往兩廣福建等省,但產品急需整合,形成品牌、創出品牌,打開市場。歷史悠久的自然古村寨---關寨村,那裡有悠久的歷史古蹟,有美麗的自然風景,蒼翠的石山綠林.相傳有遺留幾千年的銀杏樹,也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勝地.
丁旗鎮擁有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十分豐富,鎮內煤炭資源儲量達22.4億噸;民俗文化別具一格,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一直以來,鎮黨委、政府本著“全方位服務、全方位協調、全方位支持”的思路努力構建好投資環境,積極引進技術、資金、人才、管理辦法,使鎮內的特色產業及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促進鎮域經濟的發展。

旁邊村莊

坐落於丁旗鎮南面,距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可利用面積約2000畝,總戶數143戶,總人口635人,主要以生薑、水稻、艷紅桃種植為主,人均純收入2580元。
包寨村原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耕作方式原始,收入極低,2003年以前人均純收入僅為760元,屬於典型的貧困村。2003年7月,面對全村貧窮、落後的面貌,新一屆村支兩委決定尋找適合本村發展的致富門路,在聽說貴陽市永樂鄉發展水蜜桃種植,效益極好後,由當時的村委會主任廖勝前往永樂鄉實地參觀和考察,經多次到種植實地學習後,從永樂鄉種植的多種水蜜桃品種中確定了需光照強,土層深厚,耐旱怕澇的艷紅桃為包寨村重點種植的品種。
2003年12月,經村支兩委多次動員,初期發展了57戶村民共同種植,引進樹苗3000餘株,發展種植面積130畝。為了確保示範種植能夠成功,防止偷盜樹苗,並未種植戶提供技術服務,由村支兩委牽頭,選出了部分學習能力強,責任心強的村民,成立了包寨村艷紅桃種植協會,對所種植的水蜜桃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購銷,處罰偷盜、破壞行為。為種植農戶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使示範種植得以順利進行。
為了提高種植水平,包寨村村支兩委及協會多次組織農戶學習,並請指導員現場指導,為包寨培養了一大批鄉土人才,隨時服務種植戶。村主任廖勝多次帶隊赴永樂鄉進行實地學習,不斷提高了協會成員種植管理水平,再有他們對農戶隨時培訓和指導,使包寨村的整體種植技術得到顯著提高。
經過近4年的努力,終於迎來了艷紅桃的正式掛果的時間,望著滿樹的累累果實,廣大種植戶懷著喜悅的心情,憧憬著豐收時的情景,擺脫貧困的時間就要來臨。但是一場無情的冰雹,摧毀了滿樹的水蜜桃,也砸碎了村民致富的夢想,加上某些不壞好意的人暗中造謠。一時間,村里“桃子栽不得,不差錢,砍了桃樹栽包穀”的流言四起。部分村民信以為真,準備砍樹。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村支兩委和協會及時出面闢謠,又請技術員將永樂鄉的艷紅桃帶到村里,組織廣大種植戶參觀、品嘗,廖勝當眾承諾,如有人要砍樹,將根挖起來賣給他,每株100元,這才穩定了人員,重新喚起種植戶的希望和熱情,積極管理,爭取下一年豐收。
2007年,包寨村艷紅桃正式上市,由協會統一組織,與外地客商簽下契約,當年畝均收入就達到了2800元,銷售總收入達到26萬元。人均400元,且逐年提高。
丁旗鎮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努力做好引導、扶持和協調服務工作,為包寨積極爭取項目扶持和基礎設施建設。修建機耕道1.2公里,水池15m3,投資從6萬餘元修建自S102省道到包寨村的通村路1.6公里,在十二五規劃中申報包寨-倒排,包寨-高田,包寨-舊院三條通村通組公路。此外,積極聯繫有關部門通過開展桃王大賽對包寨艷紅桃進行宣傳。包寨村在發展艷紅桃的過程中,也得到了農業主管部門的支持,農業局為包寨村提供技術培訓3次,送3.5噸化肥,價值幾千元的農藥,並為包寨村爭取到20萬元的項目扶持,用於果樹施肥、澆水及病蟲害防治。
由於包寨村艷紅桃果個大,口感極好,深受消費者喜愛,現在其他鄉鎮種植艷紅桃時,不說種植的是艷紅桃,而是包寨桃,在本縣及六枝影響廣泛。近幾年,桃尚未成熟,就有客商上門,提前了解產量和質量,確定其收購數量。目前,每到收購季節,桃林中到處是客商求購的身影,銷售不是問題,且價格在不斷攀升。2010年,包寨村種植面積已達到1100餘畝,投產面積700畝。116戶種植,畝產1500-5000斤,投入農藥、肥料大概需要1000元/畝,且帶動了周邊水桐、樓梯等實際各村寨都在爭相發展艷紅桃的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