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民國時
赴京後丁揚斌先後就讀北京法政高等專科學校,北京幹部大學。1925年赴西北陸軍幹部學校第一期,結業後被派往西北軍中任炮兵團長兼參謀長,同年11月參加直魯戰役,逼李景林、張宗昌下野。1926年率部與吳佩孚、閻錫山、馬仲英、孫傳芳等反馮聯軍作戰,因戰功卓著,被西北軍代總司令張之江任命為陸軍步兵少將旅長,後奉命率部參加馮玉祥將軍“五原誓師”,參加北伐,馮任命丁揚斌為蒙古邊防司令。
1927年春丁揚斌任陝西省政府秘書長,被馮派西歐考察,在蘇聯學習,其間暗自營救了不少被國民黨逮捕的愛國師生和共產黨人。1928年3月,回西北軍中任職,4月奉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命參加第二次北伐,任縱隊長,逼張作霖退出北京,退至黃姑屯導致張作霖被日軍炸死。1928年7月至1929年8月間,先後率部駐防秦隴邊區,他積極參加支持地方各類建設,他不僅擅長軍事,且通文學、政治、經濟、教育,在西北軍中被稱之為“奇才”。
1930年任師長,開始著《四萬萬救國方略》(又名共利主義)一書。1931年3月在山東日照遭韓復榘爪牙抓捕,押送南京,關進“水牢”罪名是中原大戰時違抗軍令,蔣介石欲將其軍法處死,幸得好友張伯齡校長營救方免遭殺害,同年4月29日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惲代英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時,他被一道陪斬,釋放後,困居南京,其期間經費均得西北大學陶季琴女士兄妹的大力援助。
不久與王顯慶、黃漢勛、李方庸等人組織十人團,組建生產合作社(又名共利黨)很快便發展社員四萬多人,發行股票,積資準備公開反蔣,因走漏訊息,蔣介石欲將其秘密逮捕,他獲情報後深夜潛回南京,在後湖避難。蔣查封解散十人團組織,收繳燒毀“四萬萬救國方略”,凍結生產合作社所有銀行資產,生產合作社失敗。英駐華使館得知情況後,主動找他談話,想推他為“英代理人”,願將他的“四萬萬救國方略”及生產合作社章程等送到英國,用英文出版,向世界各國發行,但他說:“是非成敗乃我中國人之事,何勞旁助”,拒決英國人。“9·18”事變後,蔣介石因不抵抗日寇侵略未停止剿共活動,引起全國人民極大憤慨,在全國反蔣聲中蔣介石在12月被迫下野,林森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因而取消對他的通緝令,並任命他為中央財經委員會委員。
不久蔣介石東山再起,丁揚斌再次被捕入獄,被“打入天牢”。罪因一、著《四萬萬救國方略》,公開反蔣,觸痛蔣政府。二、組織“生產合作社”反對國民政府。三、在蔣下野期間組織發動民眾倒蔣,反對內戰,力主抗日。蔣本欲將其殺害,卻假借中央要員之名給他定罪。於是,蔣召集中央要員聚集南京曉莊宇中央政治大學內,令憲兵將他帶進校園後,蔣介石刻意地對他說:“孫中山先生著四萬萬建國方略,創建民國,功高可敬,眾所周知。而你著“四萬萬救國方略”(一說新四民主義)攻擊,彈劾政府,今天你必須當著眾員把你所謂的“救國方略”,何以救國?當著諸位,請予解釋。丁揚斌凜然走上演講台,毫無忌言,一針見血地評擊國民政府的十三大錯誤。將十二萬言的救國方略分衣、食、住、行、樂、育六個章節圍繞貫穿如何消滅剝削階級.消滅官僚軍閥。創造太平世界的思想。在演講中,蔣下令不準他停頓,不準休息,不準飲水,連續八個小時,他滔滔不絕的慷慨陳詞,以驚人的毅力和雄辯博得在場陪聽官員們誠服。於是紛紛議論,他是一個難得的救國不顧家的愛國狂。當時監聽要員就有張治忠、張世凡、邵力子等,他們都當面向蔣介石求情:“丁揚斌不能殺,留著對國家有用”。蔣很不高興說:“有什麼用?是什麼人才?是蠢才、是殺才,放在武邊要造反;文上用他與鄒韜奮是一個貨色”。蔣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精心安排借刀殺人的公審案,結果會是這般被動尷尬。蔣無賴,只好又將他押進大牢。在獄中,他生活上得到了中共江蘇地下黨員王文培女士的關照生活,王並為其出謀劃策。後同鄉何應欽及西北軍中部份將領極力營求,才免遭殺害。最後由蔣介石親自提審並以高官引誘,探是否還具雄心,因早看穿蔣介石的陰謀,他拒絕出任軍政要職,蔣才放心並以警告而結束。
1933年底釋放出獄,仍被軟禁南京數月,後經中央國術專校校長張之江和張世凡保釋獲自由,先後在中央國術專校、國民大學、中央政治學校、蒙藏學校(一說邊政學院)任教授。
1934年春經湖南陳英生將軍夫婦介紹和楊州名門張子衡之女,上海商業大學畢業的張孝宜女士結婚,定居南京和平門外曉莊宇。
1936年3月接任“邊政學院”何夢麟訓育主任一職,在南京期間常與馮玉祥、張瀾、李濟深、吳叔御、劉子昂,共產黨領導人劉少奇、地下黨黔西同鄉黎有霖等交往密切,積極主張抗日救國,反對內戰。
1937年3月南京失守,攜妻率子離開南京,途經武漢正值好友葉挺出任新四軍軍長,故拜訪葉挺將軍,為答謝葉挺將軍挽留其在新四軍共事,而留下了《輪停漢上三日走筆謝中將軍》等詩文。
1938年春回到貴陽,受聘於貴陽花溪女中、貴師、清華中學任教,定居花溪石頭村。
1941年住宅被日機炸毀率妻小返回黔西白泥田老家,看到家鄉教育還很落後,將丁氏祠堂拆來支助和倡建白坭田第一所新學校“農文國小”(現白泥國小前身)。
1942年應聘到黔西中學任高中部及中山班國文教師。
1944年辭教回家將“農文國小”升格招收初、高中學生。
1948年國民黨黔西縣政府委任他修志處副處長,主修縣誌。
同年6月貴州省長谷正倫到黔西勸其出任貴州省民政廳長一職,他反告誡谷正倫,國民政府大廈將傾,你們好自為之。
1949年劉少奇秘密來貴州黔西白坭老家看望他,並向他講述了當前國內局勢和國際形勢。當劉少奇返回湖南芷江時,又托人傳來書信,勸他去北京參加開國大典。
解放後
貴州解放後,黔西縣第一任縣委書記盧紹善不知他歷史情況,將他列入黔西士紳、官僚軍閥,後中央領導人張瀾得知情況後,親自給他明確身份“他屬愛國民主人士”,從此得到地方各級政府的保護,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張瀾在解放初期分別來信,勸他到北京參加統戰工作,他以業已回鄉為由推辭。
1954年憲法修改草案向全國爭求各民主黨派人士補充意見時,他提出應增加一條“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採納。
1955年4月被選為黔西縣第一屆人民委員會委員和人大代表,雖已年高,還不辭辛勞積極投入地方政府相關建設活動,1956年並在家鄉白坭創辦“工農中學”人稱“楊斌中學”,學生達700餘人。
1962年被聘為貴州省人民政府文史館員“修黔史”。
1963年利用工作之餘編寫《過去的我》,早年著有《滿江紅》、《四萬萬救國方略》、《各國草》、《朝氣》等著作。
1965年9月16日在白坭田家中病逝,享年74歲,政府派員前來治喪,生前,自擬墓志銘。
著述名錄
丁揚斌一生勤於著述,除長期堅持記日記外,又把生平詩作歸集為《過去的我》一書,總計三冊,曾選抄一冊留與黔中名醫孫幼峰先生收藏。並把三冊詩文抄正存入家中,臨死時怕其著作損失,遂把《過去的我》三冊、日紀二十多本轉族弟丁顯斌先生保管,因丁顯斌先生於文革中遭到衝擊,詩集第三冊遺失,僅存二冊。
《過去的我》四卷三冊分別為卷一為鄉園裡作,卷二,卷三為求學,從軍,從教時作,卷三為鄉園時作,卷四為民歌,遺失未留下。
丁揚斌因感不久將沒於人世,為自己的一生作了自我總結,有四大遺憾:
第一, 在
蒙古未聽守軍李守信之言,充當蒙古軍總司令一職;
第四,在家鄉未聽從劉少奇、張瀾、李濟生等三位先生之勸參加開國大典。
未憾之事為一,就是留下了《過去的我》和殘存日記二十多冊,子孫後代和鄉人可以從中了解我也。 為此丁揚斌感慨一番,又把自已的一生作了一個小結,為將來子孫為之立碑時先期寫下了墓志銘:
死本為休息,生原是苦頭;家真天上住,誤向地球游;
臭骨由它朽;香風自此幽;凝成端正氣,散解萬方愁。
詩作選摘
《五四運動決心》
飛雲天外,超然掛龍。上無攀援,下只天公。
危哉岌岌,妙哉空空。手攜地球,擲上九重。
口吹浩氣,化為八風。足蹴日月,偏西倒東。
吁嗟呼?粉碎舊世界,另創新世界。
人人無恐慌,家家得痛快。然後責任了,撒手大自在。
《加入同盟會之夜同侯君仲章玩四更月》
遠聽雞聲四野號,雄心一放便翔翰。三千俊傑趨帳殿,百萬雄師簇羽旄。
民望來雲思旱雨,兵行紀律定波濤。這宗素原殊難了,共看月輪漸漸高。
《寄侯君仲章二首》
中心莫展願難酬,抱負殊高命不由。對鏡深知人向老,放懷少見氣橫秋。
山深尚滯升天月,水淺仍留破浪舟。恨不翻飛九萬里,碧雲遍染異鄉愁。
箇中幽意向誰論,獨守窮荒淚滿巾。欲上天池終掃興,兼之鄒魯莫容身。
來營世上些微業,冷落家鄉多少春。誰道蛟龍雲雨去,依然此物在風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