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烯接觸評估及其致遺傳損傷風險評定

《丁二烯接觸評估及其致遺傳損傷風險評定》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夏昭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二烯接觸評估及其致遺傳損傷風險評定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夏昭林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丁二烯是近年確認的人類化學致癌物。通過丁二烯接觸評估及其致DNA損傷和染色體損傷檢測,研究丁二烯作業工人遺傳損傷的早期標誌和遺傳損傷修復能力,並進行追蹤研究,發展新的生物標誌檢測技術;結合DNA加合物、血紅蛋白加合物和尿中巰基尿酸衍生物的測定,分析三者之間及其與遺傳損傷指標間的內在聯繫;篩選檢測相關的miRNAs和對參與丁二烯生物轉化、DNA 損傷修復、細胞周期調控的有關基因進行多態性檢測,探討相關miRNAs和基因多態性(單倍型分析)與丁二烯致遺傳損傷的關係;綜合評定丁二烯作業工人遺傳損傷的風險,探索職業化學致癌物不良健康效應的防控措施和策略。為闡明丁二烯的健康危害,特別是為制訂丁二烯作業工人的健康監護指標、修訂丁二烯職業衛生標準和篩檢易感人群簡便可行的方法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丁二烯是近年確認的人類化學致癌物。本項目通過丁二烯現場接觸評估、尿中巰基尿酸衍生物的測定及其致遺傳損傷檢測,研究丁二烯作業工人遺傳損傷的早期標誌,綜合評定丁二烯作業工人遺傳損傷的風險,為闡明丁二烯的健康危害,特別是為制訂丁二烯作業工人的健康監護指標、修訂丁二烯職業衛生標準提供科學依據。 前期對寧波現場164名丁二烯(BD)接觸工人進行常規體檢調查其健康狀況。對工人進行遺傳損傷檢測,包括胞質分裂阻滯微核試驗和姐妹染色單體交換試驗,以CBMN作為遺傳損傷的效應指標,套用PCR-RFLP技術對BD接觸工人的代謝酶基因和DNA修復基因多態性進行檢測,結果表明累積接觸劑量、性別、GSTM1、CYP2E1、mEH和XRCC1 399等因素為染色體損傷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結果提示女性、累積接觸劑量越高、GSTM1 (+)、CYP2E1、mEH一般組和XRCC1 399 AG+AA基因型可能是致染色體損傷的危險因素。對XRCC1基因194、280、399、-77四個位點的雙體型分析結果顯示,以CCGG/CCGG 雙體型為參比,TCAG/TTGG雙體型攜帶者微核率顯著增高,說明TCAG/TTGG雙體型攜帶者可能是BD作業人群中染色體損傷的易感者。 在山東淄博現場,建立了UPLC-MS/MS方法測定尿中BD源巰基尿酸類代謝產物3,4-二羥基硫尿酸(DHBMA)和1-羥甲基-2-苯硫酚尿酸(MHBMA),比較作業場所空氣中BD含量和接觸工人班末尿中代謝產物濃度,來評估BD暴露對作業工人健康效應及染色體損傷的影響;通過分析BD作業工人的健康查體資料,檢測工人血漿p53蛋白和抗體水平,檢測外周血淋巴細胞遺傳損傷狀況,探討長期接觸較低濃度BD時的主要效應標誌物;探討代謝酶類基因多態性與BD致遺傳物質損傷之間的關係,以保護高危人群。研究表明班末尿中DHBMA可以作為BD近期接觸的內劑量標誌物,外周血淋巴細胞微核率可以作為評價BD接觸的染色體損傷的效應指標,GSTT1、GSTM1分別與BD暴露水平間存在聯合作用。 綜上,在我國現行衛生標準規定的職業接觸限值條件下,BD仍可引起遺傳損傷。班末尿中DHBMA可以作為BD近期接觸的內劑量標誌物,外周血淋巴細胞微核率可作為接觸BD致機體遺傳損傷的效應生物標誌物。毒物代謝酶和BER通路修復酶基因多態與BD致遺傳損傷有關,為識別高危人群和保護工人健康提供依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