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覽眾山小

一覽眾山小

出處:“一覽眾山小”出自杜甫唐詩的《望岳》。《望岳》是現存杜甫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詩人到了泰山腳下,但並未登山,故題作「望岳」。詩篇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詩人嚮往登上絕頂的壯志。表現了一種敢於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極富哲理性,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仙字精神。

作者簡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生於河南鞏縣[1-2]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乾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望岳
  • 創作年代:公元736年
  • 作品出處:杜甫 望岳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杜甫
出處,名石《一覽眾山小》,原詩,詩文解釋,奇石《一覽眾山小》,九龍壁簡介,

出處

《一覽眾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

名石《一覽眾山小》

奇石《一覽眾山小》指的是一方在中國觀賞石界有著一定名氣的九龍壁石。奇石《一覽眾山小》是一方山形景觀石,整個山形古樸、大氣,就如杜甫在《望岳》中所描寫的泰山,雄偉、磅礴。一覽眾山小也因此而命名。
奇石《一覽眾山小》奇石《一覽眾山小》

原詩

望岳
張連庭《望岳》張連庭《望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詩文解釋

泰山是如此雄偉,青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大自然在這裡凝聚了一切鐘靈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雲霞,蕩滌著我的心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奇石《一覽眾山小》

奇石一覽眾山小是一方有名的奇石。石種為來福建九龍壁,產於中國福建漳州市一九龍江流域。質地堅貞渾厚,肌理褶皺的變化大,風格迥異,色調雄奇高古,造型精妙獨特,圖案紋理富有國畫意境。奇石《一覽眾山小》歷經漫長歲月。
一覽眾山小一覽眾山小
專家們認為,九龍璧《一覽眾山小》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意韻豐富,蘊涵深刻,其質美,美在堅貞雄渾;色美,美在五彩斑斕;紋美,美在構圖逼真;形美,美在造型奇巧;意美,美在意味深長。其中蘊含的天地靈氣、日月精華,無比奧妙神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九龍壁簡介

九龍璧玉石古又稱茶烘石、梅花石、華安玉,分布在福建漳州市一九龍江流域。系距今2.48億年古生代二疊紀的海相沉積岩,經距今1.63億年中生代侏羅紀陸相火山噴發變質而成條帶狀鈣矽角質岩,硬度在7.2至7.8度之間。經鑑定被權威的地質部命名為“九龍璧玉石”。
主要成分為石英、長石、硬玉類的透輝石、軟玉類的透閃石、陽起石等,經矽化重新結晶而成。結構緻密、質地細膩。九龍璧玉石因河段而異,七色俱全,有藕紅、褐黑、藏青、碧藍、嫩綠、金黃、米黃等。
由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使九龍璧產生特殊的肌理:一是地殼運動導致條帶狀矽鈣質角岩產生強烈的扭曲,表現出一種有序的張力美、地質美;二是經億萬年的激流沖刷,將質地較軟的鈣質等部分掏去,而將質地較堅硬的矽質留下,便形成了凹凸明顯,溝壑縱橫的肌理。這些肌理的存在,便有如國畫中使用了“皴法”,藝術味道很濃,視覺效果很好。
唐宋年間被譽為珍寶進貢朝廷,現北京故宮博物院仍有珍藏。此石真正大規模採集,作為民間普及石玩,卻已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了。如今,九龍璧玉石已名揚海內外。九龍璧玉石作為一種珍貴的石種,現已受到海內外藏石家的青睞。尤其是大型的山形九龍璧玉石,山巒起伏、意境深遠,頗有收藏價值。
九龍江畔青山綠水、落差大、水流急、水質好,江水長年累月清澈見底,兩岸四季常青。九龍璧玉石歷經漫長歲月,受急流的沖刷、拍擊、磨洗、滾動,自然造就千姿百態,斑駁、離奇,集柔美、秀美、壯美、雄美於一身。
九龍璧質地細膩堅硬,色彩斑斕、紋理清晰、形態各異,自古有“綠雲”、“紅瑪瑙”之稱,主要礦物成分多是長條狀顆粒平行層理分布,故呈現紫紅色、淡黃色、黑色、翠綠色及墨綠色條帶狀彎曲結構紋理,每件產品表面都是一幅天然的抽象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