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

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

《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是安徽菲源水工業有限公司2020年03月27日申請的一項發明專利。該專利申請號2020204230662,授權公告號為CN211922939U,公布日為2020年11月17日,發明人是寧君軍。

本實用新型涉屬於水利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包括引渠、配水孔、泵站前池以及水泵進水口,引渠包括第一引渠、第二引渠和第三引渠,第一引渠分別與水流進口連通和第二引渠連通,第二引渠位於第一引渠的下方,第二引渠在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為喇叭狀,沿著水流的方向,喇叭狀的開口由小變大,第三引渠與配水孔連通,第三引渠位於第二引渠的下方。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引渠、第二引渠和第三引渠的設計,在不增大平面布置空間的前提下,顯著增大水流到達配水孔前的平直調整距離,進而有效的避免了泵站前池內水流回流、偏流和旋渦現象的發生,並且還能顯著的提升不同配水孔流量的均勻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
  • 類別:專利發明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務區中僑中心a座11層
  • 申請人:安徽菲源水工業設備有限公司
  • 發明人:寧君軍
  • 公開號:CN211922939U
  • 申請號:2020204230662
  • 申請日:2020.03.27
權利要求書,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附圖說明,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
1.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包括引渠、配水孔、泵站前池以及水泵進水口,所述引渠與配水孔連通,配水孔與泵站前池連通,泵站前室與水泵進水口連通,其特徵在於,所述引渠包括第一引渠、第二引渠和第三引渠,所述第一引渠分別與水流進口連通和第二引渠連通,第二引渠位於第一引渠的下方,所述第二引渠在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為喇叭狀,沿著水流的方向,喇叭狀的開口由小變大,第三引渠與配水孔連通,第三引渠位於第二引渠的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引渠的底面上,均勻布置有底坎,所述底坎的布置方向與水流方向垂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坎為縱斷面形狀為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中的任意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引渠的底面向下設定有配水池,所述配水孔設定在配水池的側面上。
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設施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
在城市排水系統中設定泵站,對預防城市內澇的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現有的泵站由於受用地條件、管網布置等條件的限制,泵站總體布置較為侷促,泵房的進水池及前池的尺寸偏緊、容積偏小,可能引起泵站進水系統記憶體在的不良流態等水力學問題,如斜向管涵進流造成泵站進水閘門井流態紊亂、進水箱涵記憶體在水流分配不均等問題;前池、進水池空間狹小導致進水流態不良,易在水泵流道進口前產生表面漩渦,嚴重時可能有間歇性吸氣現象。引水管的水流進入前池後會發生突然擴散,前池流態十分紊亂,不但會降低水泵運行效率,甚至還會導致水泵汽蝕和機組振動的發生,嚴重威脅到泵站機組的安全、穩定、高效運行。因此泵站前需要辦採取適當的整流措施來改善,對整流措施的主要要求有:①使前池中流態平穩,回流區儘可能小,水流波動小,流速均勻;②儘量使進水池或進水流道進口不產生表面旋渦,保證水泵正常運行條件;③減小前池泥沙淤積量,保證泵站裝置正常運行;④整體的整流措施工程量少,施工方便,投資減少。但是現有的整流裝置,對於布置緊湊的多機組排水泵站,存在著各泵站前室內水流分配不均勻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包括引渠、配水孔、泵站前池以及水泵進水口,所述引渠與配水孔連通,配水孔與泵站前池連通,泵站前室與水泵進水口連通,所述引渠包括第一引渠、第二引渠和第三引渠,所述第一引渠分別與水流進口連通和第二引渠連通,第二引渠位於第一引渠的下方,所述第二引渠在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為喇叭狀,沿著水流的方向,喇叭狀的開口由小變大,第三引渠與配水孔連通,第三引渠位於第二引渠的下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引渠的底面上,均勻布置有底坎,所述底坎的布置方向與水流方向垂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坎為縱斷面形狀為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中的任意一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三引渠的底面向下設定有配水池,所述配水孔設定在配水池的側面上。與現有技術相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引渠、第二引渠和第三引渠的設計,在不增大平面布置空間的前提下,顯著增大水流到達配水孔前的平直調整距離,進而有效的避免了泵站前池內水流回流、偏流和旋渦現象的發生,並且還能顯著的提升不同配水孔流量的均勻性;第一引渠內底坎的設定,破壞平面回流,使坎後流態得到重新調整,由於底坎的作用,使得主流在坎後發生立面漩滾,流速得到再分布,流態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第三引渠內配水池的設定,水流在配水池內均勻分配後,再次配水孔進入泵站前池內,對於布置緊湊的多機組排水泵站,各泵站前室內水流分配不均勻的現象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和圖2,一種提升配水均勻性的泵站前池整流裝置,包括引渠1、配水孔2、泵站前池3以及水泵進水口4,所述引渠1與配水孔2連通,配水孔2與泵站前池3連通,泵站前室3與水泵進水口4連通,所述引渠1包括第一引渠101、第二引渠102和第三引渠103,所述第一引渠101分別與水流進口(圖中未示出)連通和第二引渠102連通,第二引渠102位於第一引渠101的下方,所述第二引渠102在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為喇叭狀,沿著水流的方向,喇叭狀的開口由小變大,第三引渠103與配水孔2連通,第三引渠103 位於第二引渠102的下方。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引渠101的底面上,均勻布置有底坎5,所述底坎5的布置方向與水流方向垂直。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坎5為縱斷面形狀為三角形。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三引渠103的底面向下設定有配水池6,所述配水孔2設定在配水池6的側面上。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水從水流進口進入第一引渠101後,在底坎5的作用下,主流在坎後發生立面漩滾,流速得到再分布,水的流態得到極大的改善,水流進入第二引渠102後,在喇叭狀的第二引渠102的作用下,水流進一步的趨於均勻、平穩,回流和渦流現象進一步降低;水流進入第三引渠103後,水流在配水池6內均勻的分配,使得布置緊湊的多機組排水泵站內的水得以均勻的分配,顯著的提升了各機組排水泵站的工作效率。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示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