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2/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

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2/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

《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是華南理工大學貴州科學院於2014年4月28日申請的專利,該專利申請號為2014101758312,公布號為CN103936229A,公布日為2014年7月23日,發明人是周少奇、周曉、黎強、周娟。

《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公開了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裝置以及工藝。裝置包括依次連線的厭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好氧池和輻流式沉澱池;厭氧池採用水力攪拌,厭氧池還通過管道和缺氧混合液回流泵與第二缺氧池連線,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底部分別設有曝氣頭,好氧池底部也布設有曝氣頭;厭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好氧池設定在同一殼體內,通過隔板分隔形成;輻流式沉澱池通過管道和污泥回流泵與厭氧池連線,並通過管道和出水泵與好氧池連線。該發明的工藝既提高脫氮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硝酸鹽對厭氧池的干擾,從而提高了除磷效率。該發明結構形式簡單、運行方式靈活多變、占地面積小、脫氮除磷效果優異。

2021年6月24日,《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獲得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金獎。

(概述圖為《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摘要附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
  • 類型:發明專利
  • 公布號:CN103936229A
  • 公布日:2014年7月23日
  • 申請號:2014101758312
  • 申請日:2014年4月28日
  •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貴州科學院
  • 發明人:周少奇、周曉、黎強、周娟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環市大道南路25號華工大廣州產研院
  • 代理機構: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何淑珍
  • Int. Cl.:C02F9/14(2006.01)I
技術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改善效果,附圖說明,技術領域,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操作內容,實施案例,實施效果,價值意義,榮譽表彰,

技術背景

從中國水體污染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城市水體主要污染因子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總氮。截至2014年4月28日,中國的城市污水處理廠長期以來主要是針對碳源污染物的去除,雖然BOD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但脫氮率一般僅為20%~50%,除磷率為20%~30%,忽視了對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營養物氮、磷的去除。
水體中氮磷污染的主要危害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水體富營養化,不僅會降低水體觀賞價值和旅遊價值;導致水生生物的穩定性降低,水生生物種類減少,破壞水體的生態平衡;而且還會產生許多有毒有害的氣體及其他物質,危害人類及生物的生存;也會增加污水的處理成本等等。
大多數情況下,從氮磷污染源來看,磷營養元素的污染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的排放,而磷的主要來源是家庭洗滌劑的使用,其磷的污染強度均占總磷污染負荷的50%左右;氮營養元素污染輕重與化肥使用量。氮磷營養鹽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元兇,而磷則是其罪魁禍首。這是因為儘管氮磷同為生物的重要營養物質,但藻類等水生生物對磷更為敏感。當水體中磷處於低濃度時,即使氮濃度能滿足藻類等水生生物的需要,其生產能力會大受遏制。水體中的氮不足,往往可由許多固氮的微生物來補充,而磷則不能。顯然,控制水體中的磷含量,比控制氮含量更有實際意義。
在脫氮除磷處理技術方面,傳統的生物脫氮除磷機理認為生物脫氮與生物除磷是兩個相互獨立、相互競爭的生理過程。按此機理設計的生物脫氮除磷工藝(A/O、UCT、VIP、SBR等)都設有空間或時間上的厭氧區、缺氧區、好氧區。截至2014年4月28日,按照相關的機理,理想化的工藝流程是嚴格的厭氧釋磷、缺氧反硝化、好氧吸磷和好氧硝化。但實際上有許多問題困擾著生物脫氮除磷工藝,使其不能進行理想化的生物脫氮除磷。
而《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採用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原理是反硝化除磷理論與技術。反硝化除磷是反硝化除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簡稱DPB)經厭氧釋磷後,在缺氧條件下以硝酸鹽或亞硝酸鹽(替代O2)作為吸磷的電子受體,實現同步脫氮和除磷。Kuba等過化學計量表明:基於反硝化除磷原理的A2/NSBR雙污泥系統,其所需COD和O2消耗量比傳統的脫氮除磷系統分別減少50%和30%,污泥產量相應減少50%。實踐表明,反硝化除磷工藝對中國城市污水特別是C/P和C/N比值較小的污水有很好的處理效果,具有較為廣闊的套用前景。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針對相關反硝化除磷工藝不多,而且工藝流程普遍複雜,構築物多,運行控制較繁瑣等不足,致力於反硝化除磷技術新工藝開發與套用,充分發揮該技術的優點,開發出一種結構形式簡單、運行方式靈活多變、占地面積小、脫氮除磷效果優異的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裝置以及工藝。

技術方案

《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其包括依次連線的厭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好氧池和輻流式沉澱池;厭氧池採用水力攪拌,厭氧池還通過管道和缺氧混合液回流泵與第二缺氧池連線,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底部分別設有曝氣頭,好氧池底部也布設有曝氣頭;厭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好氧池設定在同一殼體內,通過隔板分隔形成;輻流式沉澱池通過管道和污泥回流泵與厭氧池連線,並通過管道和出水泵與好氧池連線。
進一步最佳化的,輻流式沉澱池通過回流污泥管與厭氧池連通,第一缺氧池與好氧池通過硝化混合液回流泵連通。
進一步最佳化的,好氧池底部也布設有曝氣頭數目比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底部設有的曝氣頭數目多。
進一步最佳化的,所述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體積比為1:1。
進一步最佳化的,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體積比為1:2:7~1:2.9:6.1;所述缺氧池的體積包括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體積。
進一步最佳化的,所述輻流式沉澱池包括池體、排泥管、斜板、進水管、出水管、出水堰、污泥回流管和集泥斗,所述池體中心部位設有進水管,進水管的出水端位於池體的中心部位,進水管的進水端位於出水端上方,進水管的出水端連線有喇叭口,喇叭口正下方懸掛有水平放置的反射板,池體內下方兩側各裝有斜板,斜板與池體底部之間有夾角,緊鄰其中一側的斜板內壁處設有所述污水回流管,進水管的進水端與設定在池體外部的污水處理池的出水端連線,出水堰位於池體上部且與設定於池體內壁上的出水管連線;池體底部的兩塊所述斜板圍成集泥斗,污泥回流管進泥端插入集泥斗內部,插入集泥斗內部的污泥回流管上開設有均勻間隔的若干孔,污泥回流管的出泥端與池體外部的污水處理池的進泥端連線;池體底部設有排泥口。
進一步最佳化的,進水管的出水端與池體側壁的距離為1.3米,與沉澱池底部的距離為1.5米;進水管出水端的喇叭口正下方用鐵絲水平固定所述反射板,反射板與喇叭口的距離為30厘米;所述斜板與池體底部夾角為55度。所述集泥斗為倒圓台形。
所述進水管的出水端位於池體的中心部位,這樣可使進水布水均勻,如偏離中心位置,布水不均,則無法保證沉澱池的沉澱效率。所述由斜板隔成集泥斗為錐形,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將一部分污泥回流到厭氧池,一部分污泥通過排泥管排到外界,儘量減少池體內污泥殘留,保證沉澱池的沉澱效果的穩定性。所述進水管出水端喇叭口正下方30厘米處用鐵絲水平固定反射板,這樣可以避免以下兩種情況的發生:第一,反射板離喇叭口的位置過遠,反射板就無法起到反衝水流的作用,影響沉澱效果;第二,反射板離喇叭口的位置過近,則污水水流流速過快,對沉澱效果的起到的負面影響較大。所述污泥回流管進泥端插入集泥區內部,插入集泥斗內部的一段污泥回流管上開設有數個距離均勻小孔,這樣可以使集泥區的污泥能夠均勻的回流到污泥回流管中,而不會形成死角。污水從中心進水管進水端進入沉澱池池體中,然後從中心進水管出水端流入沉澱池中,污水從中心進水管連線的喇叭口出來後遇到水平反射板,污水反彈,然後往上回流,在往上回流的過程中與沉澱下來的污泥相混合,使菌膠團更好的絮凝,加快了沉澱,污泥從四周沿著斜板下沉,在兩側斜板的較長的顆粒沉降距離條件下,可以實現將不易沉澱的絮狀污泥的有效截留;污泥沉澱到集泥斗,然後通過污泥回流管的進泥端經過水泵抽走一部分回流到厭氧池,一部分剩餘污泥進入池體底部排泥管的進泥端進行排放。
該發明套用所述裝置的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同步脫氮除磷工藝包括:城市污水及回流污泥首先進入厭氧池釋磷,再進入第一缺氧池進行反硝化脫氫;第二缺氧池通過水泵把部分缺氧混合液回流到厭氧池,好氧池的部分硝化混合液回流到第一缺氧池,然後在第一缺氧池與厭氧池的城市污水混合,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時間為2h,城市污水經輻流式沉澱池沉澱分離後,污泥體積以60~80%的比例經污泥回流泵回流到厭氧池,剩餘污泥排出;出水從輻流式沉澱池排出。

改善效果

與截至2014年4月28日的已有技術相比,《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該發明結構建造簡單,投資成本低。2、該發明的輻流式沉澱池形成上部進水上部出水的處理方式,達到無需增加運行耗能的優點。3、該發明可增強沉澱池耐衝擊負荷的能力,處理效率高,占地面積小,投資費用省。4、能加強反硝化細菌在厭氧池的作用時間;5、能緩解聚磷菌與反硝化菌在缺氧區的競爭關係,進一步加強脫氮除磷的作用;6、充分利用進水的鹼度,加強反硝化細菌的作用。7、改良A/O—同步強化脫氮除磷的處理工藝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如下:對COD、和磷的去除效果好,出水COD在40毫克/升以下,磷出水在0.5毫克/升以下;出水氨氮在4毫克/升以下。各項出水水質指標均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

附圖說明

圖1為城市污水改良A/O工藝強化脫氮除磷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套用圖1裝置對COD的去除效果圖;
圖3為套用圖1裝置對氨氮的去除效果圖;
圖4為套用圖1裝置對總氮的去除效果圖;
圖5為套用圖1裝置對總磷的去除效果圖。
圖6為圖1中輻流式沉澱池的結構示意圖。

技術領域

《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屬於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裝置以及工藝。

權利要求

1.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依次連線的厭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好氧池和輻流式沉澱池;厭氧池採用水力攪拌,厭氧池還通過管道和缺氧混合液回流泵與第二缺氧池連線,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底部分別設有曝氣頭,好氧池底部也布設有曝氣頭;厭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好氧池設定在同一殼體內,通過隔板分隔形成;輻流式沉澱池通過管道和污泥回流泵與厭氧池連線,並通過管道和出水泵與好氧池連線;輻流式沉澱池通過回流污泥管與厭氧池連通,第一缺氧池與好氧池通過硝化混合液回流泵連通;好氧池底部也布設有曝氣頭數目比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底部設有的曝氣頭數目多;所述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體積比為1:1;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體積比為1:2:7~1:2.9:6.1;所述缺氧池的體積包括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體積;所述輻流式沉澱池包括池體、排泥管、斜板、進水管、出水管、出水堰、污泥回流管和集泥斗,所述池體中心部位設有進水管,進水管的出水端位於池體的中心部位,進水管的進水端位於出水端上方,進水管的出水端連線有喇叭口,喇叭口正下方懸掛有水平放置的反射板,池體內下方兩側各裝有斜板,斜板與池體底部之間有夾角,緊鄰其中一側的斜板內壁處設有所述污泥回流管,進水管的進水端與設定在池體外部的污水處理池的出水端連線,出水堰位於池體上部且與設定於池體內壁上的出水管連線;池體底部的兩塊所述斜板圍成集泥斗,污泥回流管進泥端插入集泥斗內部,插入集泥斗內部的污泥回流管上開設有均勻間隔的若干孔,污泥回流管的出泥端與池體外部的污水處理池的進泥端連線;池體底部設有排泥口;城市污水及回流污泥首先進入厭氧池釋磷,再進入第一缺氧池進行反硝化脫氫;第二缺氧池通過水泵把部分缺氧混合液回流到厭氧池,好氧池的部分硝化混合液回流到第一缺氧池,然後在第一缺氧池與厭氧池的城市污水混合;城市污水經輻流式沉澱池沉澱分離後,污泥體積以60~80%的比例經污泥回流泵回流到厭氧池,剩餘污泥排出;出水從輻流式沉澱池排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進水管的出水端與池體側壁的距離為1.3米,與沉澱池底部的距離為1.5米;進水管出水端的喇叭口正下方用鐵絲水平固定所述反射板,反射板與喇叭口的距離為30厘米;所述斜板與池體底部夾角為55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集泥斗為倒圓台形。

實施方式

操作內容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作進一步說明,但該發明所要求保護的範圍並不局限於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範圍。
如圖1所示,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同步脫氮除磷裝置包括依次連線的厭氧池、第一缺氧池A、第二缺氧池B、好氧池和輻流式沉澱池(沉澱池);厭氧池採用水利攪拌,第一缺氧池A和第二缺氧池B底部分別設有少量曝氣頭,好氧池底部布設有大量曝氣頭,厭氧池通過管道和缺氧混合液回流泵與第二缺氧池B連線,好氧池通過管道和硝化混合液回流泵與第一缺氧池A連線,沉澱池通過管道和出水泵與好氧池連線;厭氧池、第一缺氧池A和第二缺氧池B、好氧池設定在同一殼體內,通過隔板分隔形成。缺氧池隔成前後兩個池,分別為第一缺氧池A和第二缺氧池B。
如圖1,其中厭氧池在首端,第一缺氧池A在厭氧池後,回流污泥管將厭氧區和沉澱池連通,硝化混合液回流泵將第一缺氧池A和好氧池連通。通過隔板調整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體積比。
如圖6所示,輻流式沉澱池包括池體、中心進水管1、進水喇叭口2、反射板3、集泥管4、出水管5、出水堰6、集泥斗7、混凝沉澱區8、水泵9、污泥回流管10、剩餘污泥管11、斜板12、排泥管,所述沉澱池池體中心部位設有中心進水管1,中心進水管1的出水端位於池體的中心部位,與池體左右兩側的距離均為1.3米,與池體底部的距離為1.5米,中心進水管1的進水端接在好氧池出水管,中心進水管1出水端連線進水喇叭口2,中心進水管1出水端連線的進水喇叭口2正下方30厘米處用鐵絲水平固定反射板3,沉澱池池體下方四周裝有斜板12,斜板12與池體底部夾角55度;緊鄰一側斜板12內壁處設有污水回流管10,中心進水管1與設定在沉澱池體外部的污水處理池處理管連線,出水堰6位於池體上部且與設定於池體內壁上的出水管5連線;池體底部由斜板12圍成集泥斗7,污泥回流管10進泥端插入集泥斗7內部,污泥回流管上有數個小孔。沉澱池池底設定排泥口,位於沉澱池底部的中心,與沉澱池池底距離20厘米,排泥口連線排泥管進泥口,排泥管將污泥排出後,污泥再進行後續處理工藝,如污泥脫水等。
沉澱池工作原理:污水從中心進水管1進入池體中,然後從進水管1流入沉澱池中,污水從中心管出來後遇到反射板3,污水反彈,然後往上回流,在往上回流的過程中與沉澱下來的污泥相混合,使菌膠團更好的絮凝,加快了沉澱,污泥從四周沿著斜板下沉,在兩側斜板12的較長的顆粒沉降距離條件下,可以實現將不易沉澱的絮狀污泥的有效截留;污泥沉澱到集泥斗7,然後經過水泵9抽走一部分回流到厭氧池,一部分剩餘污泥通過池體底部排泥管排放。
該實例的裝置工作時,城市污水和接種污泥以及回流污泥首先進入厭氧池釋磷,再依次進入第一缺氧池A和第二缺氧池B,在第一缺氧池A中反硝化菌利用城市污水中的含碳有機物作為碳源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進行反硝化,好氧池硝化混合液回流至第一缺氧池A,對其中的硝酸鹽進行反硝化,並可減少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的含量,緩解聚磷菌和反硝化菌的競爭關係;然後城市污水進入好氧池,在好氧池的活性污泥中硝化細菌作用下,進行硝化吸磷。由於將缺氧池一分為二,既提高了脫氮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硝酸鹽對厭氧池的干擾,從而提高了除磷效率。然後城市污水進入沉澱池,經泥水分離後,污泥按體積比的60%~80%的比例回流到厭氧區,剩餘污泥排出;出水從沉澱池排出。回流污泥系統將厭氧池和輻流式沉澱池連通,可以保證硝化反應的良好運行;硝化混合液回流系統將第一缺氧池A和好氧池連通,可以起到提高好氧池混合效率,進而提高氧利用效率。
該裝置及工藝作為對傳統A/O工藝的改良,以期在不增加反應器體積的前提下,加強反硝化細菌在厭氧池的作用時間,緩解聚磷菌與反硝化細菌在缺氧區的競爭關係,進一步加強脫氮除磷的作用,並且充分利用了進水的鹼度,加強反硝化細菌的作用。

實施案例

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同步脫氮除磷裝置為鋼板質地,設計處理水量5~8立方米/小時,整個處理池體積為50立方米,總長為10米,寬為2.5米,高為2.5米,有效水深為2米,反應池通過隔板分為厭氧池、第一缺氧池A和第二缺氧池B、好氧池,其中厭氧池安裝水泵,第一缺氧池A和第二缺氧池B池底均裝有少量曝氣頭。好氧池底部設有大量(相對缺氧池)曝氣頭,可以通過閥門控制曝氣量,好氧池中裝有線上溶解氧測定儀,在好氧池末端裝有硝化混合液回流管。通過隔板調整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體積比。系統末端是方形輻流式平流沉澱池,有效體積10.88立方米,底部有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根據實際運行混合液回流和污泥回流流量均採取閥門和流量計控制,多餘流量部分由支管分別返回好氧池末端和沉澱池。進水由潛水泵直接從沉砂池抽取,通過閥門和流量計來進行流量控制。出水從沉澱池排出。
城市污水混合糞便污水的平均氨氮濃度為28.50毫克/升,平均進水總氮濃度為在34.43毫克/升,平均進水總磷濃度為2.42毫克/升,平均進水COD濃度為160.73毫克/升。分別考察各個因素,改良A/O—強化同步脫氮除磷的處理工藝的效果,考察時間為5天。單因素實驗結果如下:
(1)當V厭氧:V缺氧:V好氧體積比為1:2:7,三個反應池的平均水力停留時間HRT=9小時,污泥回流比r為75%,硝化液回流比R為200%,缺氧混合液回流比R1為150%時,氨氮平均去除率是96.47%;總氮平均去除率31.62%;總磷平均去除率為67.63%;COD平均去除率為82.47%。
(2)當V厭氧:V缺氧:V好氧體積比為1:2.3:6.7,三個反應池的平均水力停留時間HRT=9小時,污泥回流比r為75%,硝化液回流比R為200%,缺氧混合液回流比R1為150%時,氨氮平均去除率為94.23%;總氮平均去除率為32.55%;總磷平均去除率為67.59%;COD平均去除率為74.16%。
(3)當V厭氧:V缺氧:V好氧體積比為1:2.6:6.4,三個反應池的平均水力停留時間HRT=9小時,污泥回流r比為75%,硝化液回流比R為200%,缺氧混合液回流比R1為150%時,氨氮平均去除率為92.32%;總氮平均去除率為43.52%;總磷平均去除率為88.38%;COD平均去除率為78.82%。
(4)當V厭氧:V缺氧:V好氧體積比為1:2.9:6.1,三個反應池的平均水力停留時間HRT=9小時,污泥回流比r為75%,硝化液回流比R為200%,缺氧混合液回流比R1為150%時,氨氮平均去除率為88.05%;總氮平均去除率為43.29%;總磷平均去除率為77.75%;COD平均去除率為78.07%。

實施效果

根據以上單因素實驗考察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同步脫氮除磷的處理工藝的實施結果,採用V厭氧:V缺氧:V好氧體積比為1:2.6:6.4;三個反應池的平均水力停留時間HRT=9小時;硝化混合液的回流比R為200%;缺氧混合液回流比R1為150%,將這四種條件綜合套用,考察了改良A/O—強化同步脫氮除磷的處理工藝的實施效果。反應周期為30天。
1、COD的去除效果
由附圖2可以看出改良A/O—強化同步脫氮除磷的處理工藝對COD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進入中試裝置的城市污水COD濃度變化較大,而且總體上進水COD濃度比較低。出水COD濃度也比較低,說明有機污染物已經被充分利用。平均進水COD在185.65毫克/升左右,而平均出水COD一般在40毫克/升左右。COD去除率最高可達88.46%,平均去除率可達78.82%。COD是污水處理工藝中微生物生長的碳源,在進行污水的脫氮除磷作用時,反硝化脫氮菌屬於異養型兼性厭氧菌,在無氧條件時,以有機碳為電子供體和營養源進行反硝化反應。而實現除磷作用的聚磷菌需要主動吸收由厭氧發酵產酸菌轉化水中有機物成為的乙酸苷,這也會消耗碳源。同時微生物的生長也需要消耗污水中的有機物轉化成自身細胞的組成部分。
2、氨氮和總氮的去除效果
由附圖3和附圖4可以看出,進入中試裝置的城市污水總體上總氮濃度比較低,其中,進水最低TN濃度在26.83毫克/升以上,進水最高TN濃度在77.91毫克/升,平均進水TN濃度在39.14毫克/升,經過微生物的反硝化脫氮作用,出水總氮一般在25毫克/升以下,出水最低濃度為12.95毫克/升,出水最高濃度為33.70毫克/升,平均為21.89毫克/升,平均進水氨氮濃度為31.83毫克/升,進水最高氨氮濃度在48.6毫克/升,進水最低氨氮濃度為17.86毫克/升,平均出水氨氮濃度為2.38毫克/升,出水最高氨氮濃度為9.07毫克/升,出水最低氨氮濃度0.87毫克/升。在排放標準範圍以內,主要是由於系統具有高效穩定的硝化效果,保證了裝置的脫氮效果。
3、總磷的去除效果
由附圖5可以看出,可以看出改良A/O—強化同步脫氮除磷的處理工藝對總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進入總磷濃度的波動比較大。其中進水TP最低濃度1.26毫克/升,最高濃度在4.92毫克/升,平均濃度為2.71毫克/升,經過微生物的除磷作用,出水T-P一般在0.5毫克/升以下,平均為0.43毫克/升。T-P去除率在75%以上,最高可達92.48%,平均去除率可達88.38%。
綜合上述實驗,《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改良A/O—強化同步脫氮除磷的處理工藝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如下:對COD、和磷的去除效果好,出水COD在40毫克/升以下,磷出水在0.35毫克/升以下;出水氨氮在4毫克/升以下。各項出水水質指標均達到並優於中國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價值意義

《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針對城市污水脫氮除磷工藝複雜、構築物多、運行控制不穩定等不足,採用自主研發的反硝化除磷新技術原理(反硝化聚磷菌DPB可以為O、NO、NO交替電子受體實現好氧/缺氧聚磷),開發出結構簡單、運行靈活、占地面積小、脫氮除磷效果優異的同步反硝化除磷新裝置及新工藝。通過功能優勢菌DPB的空間擴增強化技術、空間耦合一體化增強技術、污泥時空轉換與功能菌群強化技術,構築三道回流(A/O)新工藝和新設備,突破了國際學術界傳統生物脫氮除磷機理與關鍵技術的重大缺陷,可大幅度提高同步脫氮除磷效果,在不用化學除磷的條件下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標達到中國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通過與廣東、貴州、山東等省區專業設計院及骨幹企業產學研合作,在中國20多個省區實現工程推廣和產業化套用,合計污水處理規模達17.72億噸/年,取得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
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2/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
套用該專利技術設計建造的污水處理設施

榮譽表彰

2021年6月24日,《一種城市污水改良A/O強化脫氮除磷處理裝置及工藝》獲得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金獎。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