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瀉橋

一瀉橋

一瀉橋位於唐荊川墓的入口處,為1934年地方人士集資修築,1935年竣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瀉橋
  • 所屬年代:民國
文物歷史
“一瀉橋”橋名取自唐代詩人李賀《夢天》中的詩句:“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意思是說,從空中看中國,九洲大地猶如九點菸那么大,海洋也只不過是倒出來的一杯水。這反映了唐荊川先生胸懷祖國,渺視倭寇的心境和情懷,也表現了荊川先生抗倭必勝的信念。唐荊川,明代武進人,生於1507年,卒於1561年,原名唐順之,字應德。因愛好荊溪山川,故號荊川。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進士,禮部會試第一,入翰林院任編修。一年後即告病歸里,閉門讀書二十年,與學無所不精。嘉靖初年與王慎中同為當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世稱“王唐”,又曰“晉江王、毗陵唐”,後又與歸有光、王慎中三人合稱為“嘉靖三大家”。後人把王慎中、唐荊川、歸有光三人與宋謙、王守仁、方孝孺共稱為“明六大家”。唐荊川先生著有《荊川集》、《勾股容方圓論》等著作,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影響的人物。同時,唐荊川先生也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有名的抗倭英雄。在抗倭戰鬥中屢建奇功,後因久居海上,足腹盡腫,病重去世,終年5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