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

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

《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是2007年1月1日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谷芳。該書主要從禪學的角度的講述了男女之間的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
  • 作者:林谷芳 著
  • ISBN:7500672381,9787500672388
  • 定價:¥22.00 元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1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內容簡介:變是本質,不變是迷思。所以禪說人生是:春天的花、夏天的鳥、秋天的楓、冬天的雪。識得此,每一階段就有每一階段的色彩,每一生命就有每一生命的風光。愛如此,性如此,親子之間也一樣.性是生命的一大公案,愛情的苦、恩情的深,色慾的迷、背叛的婆娑,一本勘破紅塵男女的禪書。台灣文化人、禪者,林谷芳驚案之作。男人永遠要記住:能尊重女人直覺的男人才是智慧,而能感激女人包容的男人才叫成熟,女人的混沌是男人永遠必須去參的生命公案。就像禪所說的,悟道的生活是“運水搬柴”,是“飢來吃飯困來眠”,真實的愛情也必得是在大風大浪後的平靜才出現,它看來靜態,卻綿綿密密吐著生命的幽光。
男人永遠要記住:能尊重女人直覺的男人才是智慧,而能感激女人包容的男人才叫成熟,女人的混沌是男人永遠必須去參的生命公案。就像禪所說的,悟道的生活是“運水搬柴”,是“飢來吃飯困來眠”,真實的愛情也必得是在大風大浪後的平靜才出現,它看來靜態,卻綿綿密密吐著生命的幽光。
男女之間的課題絕不只是個解放或禁慾的問題,而解套和結套在其間也往往僅是一體的兩面。離開了異性,有人成佛成聖,有人成癲成狂;擁有了異性,有人得其完整,有人如入牢籠,好壞之間,是時運差別?還是“本無觀照,自必短缺”?
在這裡,每一個個案都牽涉到了一個獨特的生命,但雖說獨特,問題卻又有其共同的根源,而也就因為它不是非題,不是選擇題,也不是簡答題,所以才成為生命觀照的的重要課題。

編輯推薦

變是本質,不變是迷思。所以禪說人生是:春天的花、夏天的鳥、秋天的楓、冬天的雪。識得此,每一階段就有每一階段的色彩,每一生命就有每一生命的風光。愛如此,性如此,親子之間也一樣。
性是生命的一大公案,愛情的苦、恩情的深,色慾的迷、背叛的婆娑,一本勘破紅塵男女的禪書。台灣文化人、禪者,林谷芳驚案之作。

圖書目錄

小引
你我每天都得面對的公案:男男女女
緣起觀中的愛情
不能以量化分析解決的“男女問題”
根本在識得緣起之理
緣起法中的凡夫
恆久的愛情是不斷創造新愛的活動
在承擔中產生自我的創造
從回憶中激出創造,以創造積累出回憶
愛情存在之真義(一):裸露生命
愛情存在之真義(二):關懷生命
愛情存在之真義(三):創造生命
失戀也是一種生命的福氣
給失戀人的一則公案
兩“性”之異
有了“異”,也才有了印證生命的機會
你能體會另一個生命在你肚中的感覺?
從最深的觸欲觀照兩性的差異
女人與其說是感性,不如說是混沌
只有同情心,缺乏正義感
“焦點明確”的男人
男人是“識於遠而昧於近”的動物
性的迷思與超越
性曲線與愛
愛與性的合一
氣機的交換
性與道德的對話
性是可以轉化與超越的
“精滿不思淫”——自體的陰陽具足
能量是中性的,就看你怎么用它
不只是幾克蛋白質與維生素而已
美好而非高潮
高潮的迷思
人對“性”向來都是嚴肅的
性是生命的一大公案
破除心理迷思,不難有性的超越
解讀外遇
要有來自“異性”朋友的印證
外遇的“自然”屬性與文化觀照
不同人生階段的外遇
“把握最後春天”的迷失
以未來的“現實”來取代目前的“現實”,行嗎?
想想“如何善後”
在承擔無奈中觀照外遇
外遇是男女能否平等的一個重要印證點
從激情到穩定
最大的功課要從最小的腳下參起
變化的人生怎可能有不變的感情
從“愛”、“性”到生活
超越“面對同一張臉孔”的夢魘
從激情到穩定的“實相”
“恩情”使生活更具唯心面
習慣與默契
人無癖不立
恩愛的關鍵——空間的有無
給予彼此適度的空間
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安全感
從“男尊女卑”、“父系母權”到“男女平權”
以興趣與志業來共同創造歷史
以子為師
談兩性關係,還得及於“親子觀照”
小孩是“自性天真佛”
其實,我們常可以“以子為師”
感激孩子再現我們的“生命前期”
男女之間的“實在”常從有了小孩才開始
婚約里要一有份不泯的童心
移情與感激
如實觀照、認真生活
“情”字要有外延擴大的解釋
男女相遇是“不可思議”之事
識得時間的奧秘,即是大悟的人
什麼時節就該有什麼風光
以惜福超越現實與完美之間的落差
如實觀照、認真生活
附錄
一朝風月盡現萬古長空
我佛終宵有淚痕
世情與道緣
我兒林雨
後記

作者簡介

林谷芳,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現任台灣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
1950年生,六歲有感於死生,高一讀佛書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有省,遂習禪。同年,以一段因緣入中國音樂。1968年進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畢業後隱於市修行,1988年出而從事社會性的文化工作,始終以民間身份參與台灣的各種文化建設,2000年淡出文化界,回歸禪者本務,教授禪宗。其論著彰顯“道藝一體”生命觀。
主要著作《諦觀有情——中國音樂里的人文世界》、《十年去來——一個台灣文化人眼中的大陸》、《禪,兩刃相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