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旅客的印象》是2013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威廉·福克納 (Willian Faulkner)。
基本介紹
- 書名:一個旅客的印象
- 作者:威廉·福克納 (Willian Faulkner)
- 原作品:A Passenger's Tmpression
- 譯者:宋慧
-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8月1日
- 頁數:307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3995966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
內容簡介
福克納被認為是千千萬萬個作家的合體,又被認為是一種美國文化的傳承。盪氣迴腸和氣勢磅礴都不夠拿來形容他的作品。一半哥德式一半巴洛克式的福克納式文風,莫言即被評價堪比福克納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福克納的散文更是不可不讀的經典。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散文叢書:一個旅客的印象》,收錄福克納所有成熟的文章、演說詞、書評、序言、信函以及有意公開發表的其它散文。大多數的篇頁是他創作成熟後的產物,其中許多反映了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有所增強的公眾人物的責任感。雖然有些文章為了金錢上的需要不得不在限期之內趕出,卻絕非草草寫成的應景作品。
對於覺得自己沒有興趣的題目或是他認為不能很好完成的任務,他是絕不接受的。從這本非小說性的文集的每一個篇頁,都可以窺見作為藝術家以及作為人的福克納的某個方面。
這些篇頁,在向我們顯示出這位極其熱誠、異常複雜、非常隱秘的作家在職業生涯的後四十年願意向公眾揭示的耶些部分的同時,也使我們得以更進一步地廠解他的為人與他的作品。
圖書目錄
一個旅客的印象
第一輯散文與遊記
記舍伍德·安德森
麥克·格萊德的兒子
冰球場上的天真漢
密西西比人
日本印象
新英格蘭:一名旅客的印象
肯基塔:五月的一個星期六
那么現在該怎么辦呢
第二輯議論與文學評論
論隱私權(美國夢:它怎么了?)
論恐懼
論批評
文學與戰爭
詩歌,古詩與新詩:一次朝聖
舍伍德·安德森
阿爾貝·加繆
美國戲劇:尤金·奧尼爾
評厄內斯特·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福克納讀本》序言
第三輯演講與書信
卡洛琳·巴爾大媽葬禮上的悼詞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致辭
緻密西西比大學附中畢業班的演講
致松堡學院畢業班的演講
三角洲會議上的演講
安德烈·貝洛獎領獎致辭
思鄉:家信七封
“他生前叫彼得”
致日本青年
致美國藝術學院秘書的公開信
第四輯紐奧良札記
紐奧良
沙特爾大街上的鏡子
莫逆之交
妒忌
上帝之城
鞋匠
斷章
鄉村碩鼠
譯後記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國小說家。出生於沒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加拿大空軍中服役,戰後曾在大學肄業一年,1925年後專門從事創作。他被西方文學界視作“現代的經典作家”。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和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這部世系主要寫該縣及傑弗遜鎮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干家庭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獨立戰爭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場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現,實為一部多卷體的美國南方社會變遷的歷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寫傑弗遜鎮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沒落及成員的精神狀態和生活遭遇的《喧譁與騷動》(又譯《聲音與瘋狂》1929);寫安斯·本德侖偕兒子運送妻子靈柩回傑弗遜安葬途中經歷種種磨難的《我彌留之際》(1930);寫孤兒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種族偏見的播弄、虐待下悲慘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寫一個有罪孽的莊園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莊園的毀滅性結局的《押沙龍,押沙龍!》(1936);寫新興資產階級弗萊姆·斯諾普斯的冷酷無情及其必然結局的《斯諾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鎮》1957,《大宅》1959)等。
福克納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後記
一九四九年,威廉·福克納因其長篇小說《我彌留之際》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作為世界一流的小說家,福克納小說創作頗豐,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太忙了,總是有另一部作品等我完成。”終其一生,他創作了近二十部長篇小說以及數百部短篇小說;相對而言,他的散文寫作不算特別多,但就形式來講,十分豐富,包括隨筆、演說詞、書信、議論、文學評論,內容包羅萬象,因此閱讀他的散文是全面了解福克納的絕佳途徑。
本書的非小說性散文主要選譯了詹姆斯·B·梅里韋瑟所編的《威廉·福克納:散文、演講與公開信》中的篇目。《密西西比人》最為人驚嘆,是半自傳半虛構性的散文,在歷史的進程中展現了密西西比人的野性、熱情、質樸與勤勞,表現出福克納對於家鄉的摯愛;議論文中,《論隱私權》與《論恐懼》是“美國夢”系列的兩篇作品,他曾打算出一本《美國夢》的散文集,但是最終只寫出了兩篇,探討離不開人類的“自由、民主、平等”的主題;至於文學評論,福克納也寫過不少,涉及到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本書選譯的都是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作者或者作品;書信方面,分為公開信與家信兩部分,內容也多種多樣,其中福克納寫作了很多公開信,但多針對於當時美國的時事政治或者熱點話題,比如蓄奴問題、禁酒運動等等,並與意見相左者進行爭辯,本書只選譯了很少的一部分;家信方面,本書譯作的原文主要出自詹姆斯·J·華生所編的《思鄉:威廉·福克納與父母的通信集(1918—1925)》,這些作品中絲毫不見他在議論、文學評論或者公開信中的諷刺性與批判性,充滿了柔情與溫情,以及對家人濃濃的思念,同時從中可以窺見年輕時的福克納真實的樣子。就演說詞而言,諾貝爾獎、松堡學院、三角洲上的演講應該算是最好的,因此全部收入本書之中。另外,福克納在紐奧良期間寫了不少素描或者速寫,卡維爾·柯林斯於一九六八年所編的《威廉·福克納:紐奧良札記》,有些與敘事性散文很相似,但絕大多數為故事,本書也選譯了八篇,增加閱讀的趣味性,但不能算是散文,特此說明,另外,本書還選譯了附錄《舍伍德·安德森》,他與舍伍德朋友關係也很值得一提。
福克納的創作才華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他的小說部部精彩,甚至有些作品的風格截然不同。福克納的散文創作也是如此,論文、隨筆、遊記、演說詞、書信,風格不一,但又無一例外地展現出福克納的個人特色,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多面的福克納:批判的福克納、幽默的福克納、機智的福克納、溫情的福克納、理性或是感性的福克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