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咖啡館·私旅行

《一個人的咖啡館·私旅行》是電子工業出版社於2014年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侯育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個人的咖啡館·私旅行
  • 作者:侯育希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7月1日
  • 頁數:285 頁
  • 開本:32 開
  • ISBN:7121223112 
  • 外文名:A Coffee House of My Own
  • 類型:烹飪美食與酒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作者以精彩的手繪插圖記錄了她曾造訪過的咖啡館,每家咖啡館,都有令人動容的故事,且版式新穎,美觀,並依照性質區分為6種風格,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值得細細品味。愛喝咖啡的作者, 認為咖啡館就像一幢魔法屋,擁有難以言喻的吸引力,所以無論心情好心情壞時,都愛往咖啡館裡跑。因為只要推開咖啡館的門,就能聞到咖啡的陣陣香氣在空氣中擴散開來。這魔法般的香氣,仿佛具有快樂和幸福的感染力,能把現實的煩惱和塵埃暫時阻隔於門外。
手繪+實景+美文,讀著這本書就像親身坐在台北的咖啡館中一樣,傾聽著每家咖啡館令人動容的故事,感受著它們的獨特之處。深有身未動,心已遠的感受。

圖書目錄

嗜咖啡族的聚落
8精準的“純粹”——普羅義大利咖啡館
16上帝親吻の咖啡——圖貝塔極品咖啡
24體驗咖啡道——瑪汀妮芝咖啡館
34特色與創意的總和——GABEE
42全方位的專業咖啡館——湛盧咖啡
52大稻埕里的新藝咖啡——爐鍋咖啡@小藝埕
62長巷裡的咖啡香——班經典咖啡
70迷糊的開始
71呀!採訪!
沉浸在懷念的時光中
74幸好,你一直都在——老樹咖啡館
82走過半世紀的咖啡時光——蜂大咖啡
90在台北遇見咖啡夢公園——葉門町精選咖啡
100日式老屋裡尋獲不同——找到咖啡
110咖啡館的老闆們
111嗜咖啡試咖啡
心靈空間交流地帶
114溫暖而濃重的人文氣息——咖啡黑潮
122威尼斯橋下的浪漫風光——波希米亞人咖啡館
132歐洲風情的人文咖啡館——波赫美亞咖啡食堂
142咖啡、搖滾、村上春樹與貓——海邊的卡夫卡
152全面宕機
153咖啡好友
賣咖啡也賣生活風格
156環保、扶貧的理念與價值——生態綠咖啡
166台灣歷史文物咖啡館——秋惠文庫
176溫馨、有良心的咖啡館——穆勒咖啡館
186台灣小農的好朋友——果子咖啡館
196初識咖啡樹
197咖啡館門前的車輛
優美景觀佐一室馨香
200凝結美好歲月的時空膠囊——布拉格咖啡館
210黑白線條構築的夢想花園——SomebodyCafé
220簡單設計與複雜思考——akumacaca可可設計人文咖啡
230浪漫優雅的午後時光——立裴米緹咖啡館
240如果不識咖啡,我們就不是咖啡館——不是咖啡館
248不愉快的經驗
249一些感動的事
咖啡、美點令人醉
252純淨的極上之味——哈雅極品咖啡
260走進童話故事裡的溫馨小屋——柯芬園咖啡館
268品味德意志——1868咖啡烘焙館
276冰與火的交融咖啡與茶共舞——巢Nido
286寫書後遺症
287尾聲——數飯糰的日子

作者簡介

侯育希,喜歡獨處的天秤座,用右手拿筆的左撇子,在台北學設計,東京學插畫。插畫作品曾登於台灣《中國時報》副刊及各類書籍封面。出版作品:《台北散步手記》、《與咖啡的關係》等。

序言

幸福的魔法香氣
以前去咖啡館總是要呼朋喚友。幾個朋友聚在一起,喝咖啡、聊是非,至於喝什麼咖啡、選哪家咖啡館,其實都不是重點。咖啡端上桌,還來不及吸一口香氣,就匆匆先加入兩三勺糖,再把整杯牛奶或奶精倒進去。根據一位很有“喝咖啡經驗”的朋友的說法,沿著杯緣慢慢把奶精倒下去,在咖啡上面凝結成一層薄膜,可以保持咖啡的溫度。這樣的喝法其實也不錯,每杯咖啡都香香甜甜的,喝起來也順口。倘若覺得苦,再加一勺糖就是了。如此完全分不清好壞的混沌狀態,幾年下來對咖啡質量的要求,竟也在一點一滴的累積中。
近幾年,脫離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涯,成為自由工作的 SOHO。作息時間彈性增大後,經常興之所至,就獨自一人去泡咖啡館。在平日的午後,放下手邊的工作,不是與人有約,也沒有特別的事情,只為了喝杯好咖啡。選一家隱身在巷弄里的獨立咖啡館,帶著喜歡的書就出發了。這類咖啡館都頗有特色風格,通常老闆會親自在吧檯煮咖啡,頂多請一兩位服務員在外場幫忙。我算是沉默型的客人,選一個靠窗位置,點了咖啡,就安靜看書。所以,不管去了幾次,也不會成為店裡的熟客。
對於咖啡館,我一直是“多情而不專情”的。只要聽說哪裡有好咖啡館,就會找機會去品嘗,即使發現名不副實,也把過程當成一種經驗。因為經過比較,才能漸漸體會出好壞的差別所在。喜歡的咖啡館雖然不一定常去,但總會牢記在心裡。有時,在推開咖啡館大門那一剎那,聽到老闆驚喜地說聲:“哎呀!你好久沒來了!”心裡頓時湧起滿滿的感動,原來像我這樣低調的客人,細心的老闆還是會記得。最怕的是走進一家久違的咖啡館,卻發現吧檯後方是一張陌生的面孔,原來的老闆不知什麼原因,把店盤掉了。或者,有些咖啡館根本等不及我再度上門,就已關門大吉。這時,我難免會感到自責,為何沒有給一家好咖啡館更多的支持。
奧地利作家 Peter Altenberg 有句名言:“我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館,如果不在咖啡館,
就是在前往咖啡館的路上。”有些人把咖啡館當成家的延續,也有人把咖啡館當成工作的地方。對我而言,咖啡館像一幢魔法屋,擁有難以言喻的吸引力。無論心情特別好還是特別壞的時候,都想往咖啡館跑。只要推開咖啡館的門,就能聞到陣陣咖啡香氣在空氣中擴散開來。這魔法般的香氣,仿佛具有快樂、幸福的感染力,能把現實的煩惱和塵埃暫時阻隔於門外。這是一個療愈心情、累積能量的地方。所以,我總喜歡在下著微雨的午後,坐在咖啡館的落地窗前,點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看書也好,做做白日夢也罷,儘量不把工作帶到咖啡館裡。
曾經有人問我,想不想開一家咖啡館。仔細想想,我還是喝咖啡就好了。理由很簡單,開了咖啡館之後,就沒有時間去泡別家咖啡館了。何必為一棵樹,放棄整片森林呢?其實,在台北能夠經營十年以上的咖啡館,已經算是長壽的了。畢竟開店較容易,維持卻不簡單。但是,難道台灣人特別浪漫嗎?有那么多特色咖啡館,仍不斷在大街小巷開張。
在此想要感謝所有勇於實踐夢想的咖啡館老闆,讓我們只要點杯咖啡,就能享受店主人用夢想栽培的甜美果實。下半輩子,我應該會繼續在咖啡館之間流浪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