㧖,異體字:扼,拼音è ,注音ㄜˋ ,簡體部首扌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8畫,繁體部首手部,五筆RYNN,倉頡QISN,鄭碼DWYD,四角53017,結構左右,統一碼39D6,筆順一丨一丶フ一ノ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㧖
  • 拼音:è
  • 部首:扌部
  • 倉頡:QISN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㧖è(ㄜˋ)
1、同“扼”。
UNICODE
㧖字UNICODE編碼U+39D6,10進制: 14806,UTF-32: 000039D6,UTF-8: E3 A7 96。
㧖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to clutch; to grasp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㧖【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康熙字典 㧖
《唐韻》於革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𠀤音厄。搹字重文。《說文》搹或從戹。把也。《前漢·郊祀志》燕齊之閒,方士瞋目㧖𢯲。
又《正韻》抑也。《揚子·法言》或問持滿曰㧖𢽽。或作扼。亦同搤。互詳搤搹二字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