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1942(2012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

一九四二(2012年馮小剛執導的劇情片)

1942(2012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九四二》是由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國際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馮小剛執導,劉震雲編劇,張國立陳道明徐帆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講述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最為艱難的1942年,當時河南地區正遭受大旱饑荒,千百萬的窮苦勞動人民攜妻帶子,背井離鄉、外出逃荒的歷史故事。

2013年,該片獲得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1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編劇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獎和第22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錄音五項大獎。截止至2024年5月17日,該片在全球累計票房5257.1萬美元。

基本介紹

  • 導演馮小剛
  • 編劇劉震雲
  • 主演張國立陳道明、徐帆(等) 
  • 製片人王中磊
    胡曉峰
    陳國富
    王中軍 
  • 出品公司: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國際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等 
  • 中文名:一九四二
  • 外文名:Untitled Remembering 1942 Project
    Back to 1942
    1942 
  • 其他譯名:溫故1942、溫故一九四二 
  • 類型:災難、歷史、劇情、戰爭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日期:2012年2月25日 
  • 拍攝地點:重慶 
  • 發行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影發行分公司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片長:146 分鐘 
  • 上映時間:2012年11月29日(中國首映) 
  • 票房:5257.1 萬美元(截止至2024年5月17日)
  • 對白語言:河南方言
    國語
    英語
    日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2113822 
  • 主要獎項: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
    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第1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編劇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獎
    第22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創作背景,拍攝過程,上映時間,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一九四二年,因為一場旱災,河南發生了饑荒。老東家叫范殿元,大災之年,戰爭逼近,他趕著馬車,馬車上拉著糧食,糧食上坐著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陝西逃荒的人流。三個月後,到了潼關,車沒了,馬沒了,車上的人也沒了。這時老東家特別糾結,他帶著一家人出來逃荒是為了讓人活下來,可是到了陝西,自己的親人全死了。於是他決定不逃荒了,開始逆著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東家此時沒想活著,就想死得離家近些。
老東家轉過山坡,碰到一個同樣失去親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娘的身上哭。老東家上去勸小姑娘別哭了,小姑娘對老東家說她並不是哭她娘死,而是她認識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認識了。一句話讓老東家百感交集,老東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聲爺。小姑娘仰起臉,喊了一聲“爺”。於是,老東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開滿了桃花。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范殿元張國立張國立老東家;災民
蔣介石陳道明陳道明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李培基李雪健李雪健中華民國河南省政府主席
安西滿張涵予張涵予天主教傳教士
花枝徐帆徐帆瞎鹿的妻子;災民
老馬范偉范偉伙夫;第一戰區第九巡迴法庭庭長
瞎鹿馮遠征馮遠征老東家長工;災民
白修德阿德里安·布勞迪阿德里安·布勞迪美國《時代周刊》駐重慶記者
梅甘蒂姆·羅賓斯蒂姆·羅賓斯神父
栓柱張默張默老東家長工;喜歡星星;災民
地主婆袁惠芳袁惠芳老東家的妻子;災民
星星王子文王子文老東家的女兒;災民
兒媳婦李倩李倩少東家的妻子;產下一子,五天后因旱災餓死
瞎鹿娘張少華張少華瞎鹿娘;災民
陳布雷段奕宏段奕宏中華民國委員長侍從室第二處主任
董家耀張述張述第一戰區上校軍需官
少東家趙毅趙毅老東家的兒子;災民
張厲生張晨光張晨光中華民國行政院秘書長
刺蝟李小舟李小舟搶糧頭目;災民
董英斌張國強張國強第一戰區參謀長
宋子文蘇有朋蘇有朋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
縣長老岳林永健林永健縣長老岳
蔣鼎文于震于震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張鍅張志堅張志堅中華民國軍事參議院副議長;實業家
張鍅的母親呂中呂中張鍅的母親
書記小韓喬振宇喬振宇書記小韓
宋美齡柯藍柯藍第一個在美國國會演講的中國人;蔣介石妻子
宋慶齡羅洋羅洋孫中山的妻子
河南省教育廳的廳長於根藝於根藝河南省教育廳的廳長
機要秘書劉鈞劉鈞蔣介石的機要秘書;在片中多次出現
岡村寧次平田康之平田康之侵華日軍戰犯;侵華日軍最高司令長官
日軍聯隊長木幡龍木幡龍日軍聯隊的隊長
日軍騎兵連的隊長張濤張濤日軍騎兵連的隊長
炸傷小女孩張子楓張子楓炸傷小女孩
小孫女楊佳慧楊佳慧小孫女;老東家領養的女孩;片尾部分出現
參考資料:

職員表

出品人製作人監製原著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美術設計動作指導造型設計服裝設計視覺特效燈光錄音
王中軍王中磊陳國富劉震雲馮小剛常君、張繼峰、左懿、洪雪劉震雲呂樂趙季平胡曉峰石海鷹、孫立朴柱天葉錦添葉錦添常洪松亢曉天吳江
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一九四二(1942(2012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
    范殿元
    演員:張國立
    配音:張國立
    他原本是河南延津的一個地主,家境殷實、兒女雙全。因為災民“吃大戶”,他的萬貫家財付之一炬,兒子也被殺。從此他帶著老婆、女兒、兒媳婦以及長工栓柱離鄉背井。一開始他以為只是短暫的躲災,路上還不忘救濟其他人。但隨著逃荒日久,妻死子離的現實讓他萬念俱灰,最終他孤身一人逆著逃荒人群,向家的方向走去。
  • 一九四二(1942(2012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
    蔣介石
    演員:陳道明
    配音:陳道明
    抗戰時期的中國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 、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他帶領政府、軍隊和整箇中國在災難深重的1942年艱難前行。對外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對內,他一方面評估豫北會戰,不斷調整策略,另一方面號召富商給河南大饑荒的災民捐款。
  • 一九四二(1942(2012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
    李培基
    演員:李雪健
    配音:李雪健
    1942年1月,他臨危受命成為中華民國河南省政府主席,面對受災的河南人,他痛心疾首,面對官場的各種弊端,他深感無力,甚至只能屈從於潛規則。
  • 一九四二(1942(2012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
    安西滿
    演員:張涵予
    配音:張涵予
    他是一名傳教牧師 。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他覺得時機到了,他希望能像當年的摩西帶領猶太人逃出埃及那樣幫助著災民逃離苦難。他每天就騎著腳踏車遊走在鄉間,苦口婆心的為災民灌輸宗教信仰,犧牲甚為珍貴的糧食只為了能給死去的災民做超度。
  • 一九四二(1942(2012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
    老馬
    演員:范偉
    配音:范偉
    老馬是一個廚子,在逃荒路上他的命運轉折很大 。這個與爐灶為伍的伙夫,經歷了從伙夫到法庭庭長,再到與人販勾結,再到成為日軍俘虜的人生起落。
  • 一九四二(1942(2012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
    瞎鹿
    演員:馮遠征
    配音:馮遠征
    他是范殿元的佃戶。他木訥遲鈍卻又在生計上處處算計,為的是養活上有病娘、下有兒女的一大家人 。自幼喜愛木工活的他,拉得一手好胡琴,也正因為這音樂上的共同愛好,與傳教士安西滿結為了生死之交。
  • 一九四二(1942(2012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
    花枝
    演員:徐帆
    配音:徐帆
    花枝是瞎鹿的妻子,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堅強、現實,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憑藉自己護犢的本能一路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價地堅持。
  • 一九四二(1942(2012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
    白修德
    他是美國《時代周刊》駐重慶的戰地記者,來中國原本是為了采寫獨家新聞,但隨著不斷深入河南災區腹地,所見所聞深受震撼,他決心要把真實情況告訴中國政府,為此不惜以身犯險。
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歌曲名稱
演唱者
作詞
作曲
類型
呂國秀;小敏
主題曲
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 在拍攝期間,張國立張涵予馮遠征徐帆張默等演員等不僅要減肥以滿足角色的要求,還要苦練方言貼近人物原型;
  • 拍攝過程中,有一次飛機不聽遙控了,直接飛到農村一個住戶的家裡面;
  • 在實際拍攝期間,整個劇組最多的時候有600多工作人員,最少的時候也有三四百人。連主演張國立都感嘆人太多了;
  • 《一九四二》是一部特別的電影,這部電影的主演拍幾個月,就得餓幾個月。張國立餓極了的時候,發現根本就沒有力氣說話,他就建議編劇劉震雲修改劇本,將稍顯冗長的對話做儘可能的精簡;
  • 由於種種原因,該片在1994年、2000年及2002年三度籌備都未能順利開機。直到2011年2月,該片才開機啟動;
  • 從1993年馮小剛看中該片劇本到付諸拍攝總共歷時18年。該片也是馮小剛使用膠片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
  • 在籌備電影劇本之初,導演馮小剛、編劇劉震雲等幕後主創就重走了逃荒路,輾轉河南、山西、陝西、重慶、埃及開羅等多地,直擊歷史線索發源地。
  • 演員張國立表示,他為了還原小人物生活之艱,吃盡了苦頭。到拍攝最後結束的時候,他減肥瘦了24斤。心得就是,人的尊重是從肚皮開始的,這就是演完了餓,餓完了演以後的感受。
  • 演員張默表示,他並非河南人,從知道要出演《一九四二》開始,他就一邊減肥,一邊學說“河南話”。由於當時沒有接觸到任何台詞,零基礎的張默特意聘請了一位河南話方言老師,讓他從最簡單的日常用語開始教。他還將老師帶進他當時正在拍攝另一部劇的劇組貼身教學,只要一有空,一有機會對話,他倆便用河南話和對方溝通。開機前的一次對戲,導演要求張默和馮遠徵用河南話講台詞。對完戲,馮遠征對張默立即刮目相看。對於導演馮小剛為什麼會選擇張默出演這么一個重要角色,馮小剛表示,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但是觀眾看完這個電影就會明白我為什麼選擇他。
  • 演員徐帆表示,她減了比張國立老師少一半吧,她減掉有10斤。但是她覺得在減肥的過程當中,有一個感覺,就是有的時候演戲光靠演是演不出來的,所以在減肥的過程中間,把這種沒有吃的神情恍惚帶到角色裡面來,她覺得這是她第一次真實地體會到的。
  • 演員王子文表示,這是她繼《唐山大地震》之後,再一次加入馮小剛的片子。《唐山大地震》是熱,因為他們是夏天拍冬天的戲,每天都要穿羽絨服,穿皮衣;《一九四二》是餓。
  • 演員范偉表示,他為了角色減了6斤左右的體重,但是臉上實在減不下來。後來跟導演溝通一下,導演說面對飢餓,兩種可能,一種是消瘦,一個是浮腫。范偉則表示,定位浮腫之後,的確待遇比其他演員高多了,但是他在就餐的時候,心裡特別不安,每當他吃飯的時候,盛半碗米飯的時候,他總是跟大家說,他這是浮腫。
  • 一位演員表示,雖然只是出演一個小角色,但在拍攝中,劇組有很好的保護演員和導演創作,不打疲勞戰。
  • 選角時,一個普通人家的小姑娘朵朵由於上場表演毫不怯場被前來給導演挑演員的副導演記住了。

獲獎記錄

時間
屆次
獎項
獲獎
結果
2013年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一九四二》
獲獎
最佳男配角獎
獲獎
最佳改編劇本獎
提名
最佳攝影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造型設計
評審會特別獎(影片)獎
《一九四二》
獲獎
最佳改編劇本
劉震雲
最佳男主角
最佳攝影
最佳錄音
最佳故事片
《一九四二》
提名
最佳導演
最佳美術
最佳音樂
最佳影片
《一九四二》
獲獎
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
《一九四二》
獲獎
最佳編劇
最佳男配角
提名
觀眾票選最受矚目電影
《一九四二》
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人
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一九四二》取材於1942年發生於河南的大饑荒,講述的是中國人民的苦難。1993年,馮小剛經王朔推薦看了劉震雲的小說《溫故1942》後,就萌發了將其拍成電影的願望。此後劉震雲一直不斷的修改《一九四二》的劇本,甚至推翻重寫。劉震雲表示就創作來講,劇本中的這些人物好像是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自己對他們產生了感情。在創作的時候,劉震雲把劇本落實到人物身上。他表示《一九四二》的主題是人,是千千萬萬最廣大的人民,他們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拍攝過程

《一九四二》的拍攝橫跨7地,歷時135天。從選景開始,製片主任胡曉峰就感覺到這個戲的難點了:電影的外景地數量和跨度很大,外景地從山西、重慶一直到東北調兵山,其中在山西境內的拍攝時間最長;而馮小剛對另一外景地重慶的要求也極高,一切細節都要還原歷史原貌,所有店鋪、招牌都必須是原來有過的,不能是杜撰的。為此,劇組翻拍了10萬張歷史照片,街道兩邊店鋪里的小擺設和1000多塊牌匾全部根據歷史圖片設計。第三個主要外景地在東北,而選擇在東北拍戲,寒冷就成了大問題。但是上千名演員在零下幾度、十幾度、甚至是零下二十幾度的情況下還是堅持完成了拍攝工作。為了拍攝該片,劇組上下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張國立、張涵予、馮遠征、徐帆、張默等演員在拍攝危險鏡頭的時候都堅持親身上陣。拍攝爆炸戲時,每次都有滾燙的碎石打在徐帆、馮遠征的臉上和頸口;張默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中上演跳火車;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得主阿德里安·布羅迪更是在鐵軌旁零距離親踩爆點。不僅演員,該片的幕後主創為了影片的拍攝也都竭盡所能,攝影指導呂樂需要身吊繩索,才能在結凍的峭壁上選擇最佳的拍攝機位。為此馮小剛導演把安全作為首要原則不斷強調,確保劇組順利完成了拍攝。在拍攝重慶轟炸的爆炸戲時,因為要把一條街給炸掉,而街道上布置了大約有24個炸點,布置的這些炸點有的在房屋底層,有的在房屋頂層,所以整個劇組對於安全防範等等都做了非常周密的計畫,而且用了一些以前沒有用過的方法,比如用了像5D2這樣的小型拍攝設備,然後做了一個特殊的攝影機安全保護盒子,再把它放在炸點上面,這樣拍出來的鏡頭就會有視覺衝擊效果。為了能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戰爭戲方面劇組還特意採用了不同於以往電影的拍攝方法,為的是能夠給觀眾呈現出全景式的戰爭場面。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上映時間
義大利
2012年11月11日
中國
2012年11月29日
美國
2012年11月30日
中國香港;新加坡
2012年12月6日
中國台灣
2013年4月26日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作為一部商業故事電影,《一九四二》的結構完整,情節飽滿(《中國新聞周刊》評)
電影的改編很好地將故事性與紀實性合二為一,主次分明、有條不紊。在表現形式上,導演馮小剛有效地利用了過往電影的成功元素,如自然災害後的人性重建和白熱化的戰爭場面,以及少許馮式幽默滲透其中(影評人大奇特評)
在這部電影裡,導演馮小剛端起了架子,仿佛說書先生一般,搞了個全景式的敘述,讓觀眾恍若回到了茶館時代:國民政府如何如何、老百姓如何如何、日本人又如何如何。一連串的故事講下來,不少觀眾都覺得災民好苦,但究竟是如何苦到骨子裡、苦到五臟六腑中,觀眾還是不能感同身受,只能從斷肢殘臂里或者賣兒鬻女中尋覓自己的淚點,這種強加用外力推動情感走向的故事處理方法是很低級的,遠不及馮小剛同類題材的作品《集結號》(鳳凰網評)
《一九四二》戲裡戲外對逃荒饑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潛台詞,都隱含著一種將精英與大眾對立,讓精英成為大眾救星的文化立場;然而,這種意識形態既偏頗且危險。影片的另一重道德困境在於該片的主創者對於史料的選擇性運用。有人參研史料,認為蔣介石遠非影片塑造的那么清白無辜,而河南省長李培基與軍事長官蔣鼎文在這一事件中的是非功過卻與影片中的表現剛好相反,更有人舉證所謂“河南民眾靠日軍放糧獲救,進而協助日本人對抗中國軍隊”其實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謬論(《中國新聞周刊》評)
電影《一九四二》,以當年那場河南大饑荒為背景,從一個小切口詮釋了當時的中國,真實記錄了那段苦難深重的災難,還原歷史真實,打撈人們群體記憶,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巨片、警世奮進的史詩影片。70年前的中國,外寇入侵、國家危難,加之再遇上一場大旱,河南一個省300萬人活活餓死,該片讓觀眾對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有了直觀回望的逼真感知,心結難平的痛楚積憤。“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用劇中演員徐帆的話來說,拍攝這部“苦到麻木”的影片才會激發人們今日更加奮起。當代中華盛世百業昌明,舉國上下呈現奮力奔小康之勢。在新的歷史征程開啟之際,馮小剛用這部賀歲電影再現那段民族苦難,不僅為了忘卻的紀念,告誡人們刻骨銘心那段深痛,其價值還在於讓世人牢記歷史的教訓,越是盛世繁華,越要保持清醒理智,時刻懷有強烈憂患警醒意識,不為當下而滿足,立足奮進再爭先,把中華民族建設得更昌盛。(《東方城鄉報》評)
電影《一九四二》里,馮導沒有走喜劇賀歲路線,一改調侃、喜劇、幽默的路子,把70年前發生在河南的那場大饑荒冰冷冷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影片的色調是陰沉的,在把政治、軍閥、牧師、記者、財主、難民等人物,置身於1942年的中國舞台上。把特寫定格在河南大旱,造成災民大逃難,餓死三百萬人的歷史事件上,讓各路人馬,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人在饑荒面前展現出赤裸裸的人性。影片的整體風格是冰冷、殘酷的,可總想找出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在絕望的飢餓面前,仍有些許暖色,讓人在沉悶中得到慰藉,在悲涼中看到希望。
尤為令人動容的是影片最後一幕,小女孩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母親後,說,活著的人我都不認識了,這時候已決心不再逃難,逆著人群往回走的老東家說,叫一聲爺爺吧,叫一聲爺爺我們就算認識了。蒼涼的畫面上一位老者牽著小女孩遠行的背影。那一瞬間,觀眾的心被溫暖了,被祖孫倆生死相依的背影溫暖了,至此,終於明白,我們這個民族經歷磨難,始終沒有滅種亡族的偉大內在動力,讓觀眾在災難中看到了人性之光。(《海峽時報》評)
大膽花錢、謹慎改編
相較於投資方的大膽出資,導演馮小剛和編劇劉震雲在劇本改編上卻顯得過於小心謹慎,電影敘事成為《一九四二》最大的軟肋和硬傷,也許是出於擔心如果把一些更深刻的情節編入電影中會沒辦法通過審核的緣由,也許是擔心電影場面過於血腥和殘酷,導致觀眾觀影效果不佳,引起觀眾反感或恐懼不敢進入電影院觀看。不管出於怎樣的顧慮,恐怕這都與巨大的投資所帶來的拍攝壓力有關,一旦改編不利,影響票房收入,對出品方、投資方都是致命的打擊,畢竟這部投資2.1億的電影票房需要達到8億才算贏利,可想而知製作方的壓力有多大。(《電影評介》評)
溫故中求新
看過《一九四二》的人,不自覺地就會將它與《唐山大地震》作比較,並且可能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九四二》不如《唐山大地震》深刻,影片的支撐點不牢固,整個電影瀰漫著的都是荒寒徹骨的悲痛與無奈,看不到活著的希望,而觀眾們,或者是河南人,甚至具體到延津人,現在都活得好好的,那么拍這部電影的意義在哪裡?在溫故中求新,如果影片一直聚焦於這群逃荒人的悲歡離合,那么,觀眾的情感也不會被激盪到什麼程度,馮小剛對劇本一大超越就是在播放逃荒故事的過程中,不時地將鏡頭放到重慶黃山官邸,那裡不是笙歌艷舞,就是在探討國際大事,這樣一對比,似乎河南人民的逃荒就只是小事一樁。在難民想著是寧肯餓死當中國鬼呢?還是不餓死當亡國奴呢?蔣委員長卻在思索,是為國而戰還是為民而戰呢?—位軍官也許道出了蔣委員長的心聲:“老百姓死了,土地還是中國人的;可是如果當兵的餓死了,日本人就會接管這個國家。”於是蔣委員長撒手不管,最後又亡羊補牢,可為時已晚,獨夫民賊的帽子還是被扣上了。馮小剛的《一九四二》雖然拍的也是災難片,但沒有流俗,沒有拯救等龐大字眼上帝也暫時拿魔鬼沒有辦法”,盡全力去還原,但不瑣碎,也不評判。不同的人去看這部電影,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是繼《唐山大地震》以後對國產災難片的又一次突圍與超越。(《名作欣賞》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