莧(雁來紅(莧科莧屬植物))

莧(莧科莧屬的一種植物)

雁來紅(莧科莧屬植物)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莧(學名:Amaranthus tricolor L.),別名三色莧、老來少、老少年等,為莧科莧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粗壯,綠色或紅色,常分枝;葉片卵形、菱狀卵形或披針形;葉柄綠色或紅色;花簇腋生,直到下部葉,或同時具頂生花簇,成下垂的穗狀花序; 花簇球形,雄花和雌花混生;苞片及小苞片卵狀披針形;花被片矩圓形,綠色或黃綠色;胞果卵狀矩圓形,環狀橫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內。種子近圓形或倒卵形,黑色或黑棕色,邊緣鈍。花期5-8月,果期7-9月。

莧原產於亞洲南部沿海地區,後引種於歐洲西部、非洲、大洋洲西部及亞洲中部等地區,在中國全國各地皆有栽培,有時逸為半野生,常生長於海拔2100m以下的農田、園圃、村邊等地。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耐乾旱,不耐寒,喜濕潤向陽及通風良好的環境,忌水澇和濕熱。

莧葉內含維生素和色素,具有一定營養價值,嫩莖葉可作蔬菜、作湯或炒菜用,味鮮美。其具有一定觀賞價值,供作花壇、花境背景的配色材料極佳,也可盆栽擺設觀賞,或切葉用於插花,是布置平面毛氈花壇和立體景物花壇最基本的材料。莧的莖葉可提取莧菜紅素,可作為食品添加劑用於飲料、糖果、糕點等著色,也可做為藥品的糖衣、膠囊、保健品等著色。莧的莖葉及種子皆可入藥,其莖葉為中藥材莧的來源,具有清熱解毒,通利二便的功效,主治痢疾,二便不通等;其種子為中藥材莧實的來源,具有清肝明目,通利二便的功效,主治青盲翳障,視物昏暗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莧
  • 拉丁學名:Amaranthus tricolor L. 
  • 別名:三色莧、老來少、老少年等 
  • :植物界 Plantae 
  • :維管植物門 Tracheophyta 
  •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 :莧科 Amaranthaceae 
  • :莧屬 Amaranthus 
  • :莧 Amaranthus tricolor 
  • 分布區域:莧原產於亞洲南部沿海地區,後引種於歐洲西部、非洲、大洋洲西部及亞洲中部等地區,在中國全國各地皆有栽培,有時逸為半野生  
  • 異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Amaranthus gangeticus等 
植物學史,命名由來,歷史記載,形態特徵,莖和葉,花,果實和種子,分布範圍,生長環境,生長習性,繁殖方式,播種繁殖,扦插繁殖,栽培技術,選地整地,水肥管理,病蟲防治,主要價值,食用價值,園藝價值,工業價值,藥用價值,主要品種,植物文化,傳說故事,花語,詩詞,

植物學史

命名由來

莧通常被稱作約瑟夫的外套(Joseph’s coat),並不是因為它的花朵,而是因為它的葉子顏色鮮艷。其屬名“Amaranthus”來自希臘語“amarantos”,譯為不褪色的,指某些物種的持久性花朵,其種名“tricolor”則代表三色的。

歷史記載

在中國,莧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藥用種子,名莧實。《說文解字》釋雲:“莧,莧菜也。”《本草綱目》於青葙附錄中收載,雲:“莖葉穗子並與雞冠同。其葉九月鮮紅,望之如花,故名”,又曰:“老則抽莖如人長,開細花成穗,穗中細子,扁而光黑,與青葙子、雞冠子無別。”其形態似植物莧。

形態特徵

莧為一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

莖和葉

莖粗壯,綠色或紅色,常分枝,幼時有毛或無毛。葉片卵形、菱狀卵形或披針形,長4-10厘米,寬2-7厘米,綠色或常成紅色,紫色或黃色,或部分綠色加雜其他顏色,頂端圓鈍或尖凹,具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緣,無毛;葉柄長2-6厘米,綠色或紅色。
莧
莧的莖
莧
莧的葉

花簇腋生,直到下部葉,或同時具頂生花簇,成下垂的穗狀花序; 花簇球形,直徑5-15毫米,雄花和雌花混生;苞片及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2.5-3毫米,透明,頂端有1長芒尖,背面具1綠色或紅色隆起中脈;花被片矩圓形,長3-4毫米,綠色或黃綠色,頂端有1長芒尖,背面具1綠色或紫色隆起中脈;雄蕊比花被片長或短。
莧
莧的花

果實和種子

胞果卵狀矩圓形,長2-2.5毫米,環狀橫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內。種子近圓形或倒卵形,直徑約1毫米,黑色或黑棕色,邊緣鈍。
莧
莧的種子

分布範圍

莧原產於印度、緬甸、寮國、泰國、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南部沿海地區,後引種於歐洲西部、非洲、大洋洲西部及亞洲中部等地區。

生長環境

莧在中國各地皆有栽培,有時逸為半野生,常生長於海拔2100m以下的農田、園圃、村邊、溝邊、宅旁等地。

生長習性

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耐乾旱,不耐寒,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土溫18-20℃,溫度低於10℃或高於35℃均生長不良。生長中遇-1℃的低溫就受凍害,-2-3℃就死亡,故在中國北方地區不能露地越冬。夏季生長迅速秋季生長遲緩。喜濕潤向陽及通風良好的環境,忌水澇和濕熱,適宜生長的年降雨量為600-800mm,在日照充足的地方生長良好。要求多腐殖質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疏鬆肥沃的黏質壤土最為適宜。

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

莧種子成熟後自然落地,因此必須及時進行採種。播種一般於4-6月進行,也可於3月下旬在溫床中播種育苗,通常採用露地苗床直播。播種後要遮光,保持土壤濕潤狀態,溫度保持在15-20℃,約7天就可以出苗。在熱帶低緯度地區,常冬播,於翌年的5-6月出苗,葉可變色,且觀賞期也比較長。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的繁殖量較小,因此很少採用,但為了保持母株的優良特性時常採用。扦插在其生長季節進行,剪取中上部枝條作為插穗,削口要平,下切口距葉基約2mm,插入栽培基質。若插穗用生根劑浸泡,可提前2-3天生根。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莧露地片植要選地勢稍高、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地方。選好場地後先施腐熟的有機液體肥料,待表土吸乾肥水後,再施整細過篩的乾雜肥和廄肥,然後進行深翻,整細耙平,按一定株、行距挖穴,穴內再填一層乾糞,回土後便可進行栽培。

水肥管理

莧是一種耐貧瘠的觀葉植物,但是盆栽植株也要適當增加養分,促使植株莖幹粗壯,葉色鮮艷。6-7月要結合修剪,追施有機液體肥料,施肥後次日把水灌透,以利養分的分解和植株根系的吸收。孕蕾前期再施以磷鉀肥為主的液體肥料,開花時停止施肥。
生長季一般施肥2-3次,氮、磷、鉀配合施用,並結合澆水,但肥水不可過多,否則會導致葉色的顏色不鮮,影響觀賞效果。澆水方式,初期可以噴霧、噴水帶方式來灌溉;後期苞片轉紅後,最好能以滴灌或底部吸水方式灌溉處理。

病蟲防治

莧栽培中容易發生的病害有根腐病和莖腐病。防治方法為清除感病植株;進行基質消毒;用殺菌劑在定植時進行澆灌或噴施,主要藥劑有惡霉靈、根菌清等。蟲害主要有白粉虱,防治辦法為搞好周邊的環境衛生,清除四周的雜草,阻斷蟲源;在溫室中懸掛黃色黏蟲板;藥劑防治主要套用的殺蟲劑有萬靈、撲虱靈、速撲殺等。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莧葉內含維生素和色素,具有一定營養價值,是人們喜愛的一種綠色蔬菜,嫩莖葉可作蔬菜、作湯或炒菜用,味鮮美、顏色美麗。

園藝價值

莧植株成熟後,莖的頂梢不斷抽出色彩鮮艷的葉片,具有一定觀賞價值,供作花壇、花境背景的配色材料極佳,也可盆栽擺設觀賞,或切葉用於插花,是布置平面毛氈花壇和立體景物花壇最基本的材料。

工業價值

莧的莖葉可提取莧菜紅素,莧菜紅素是天然的綠色型色素,其色彩鮮艷,安全性高,該色素對大多數食品添加劑穩定,可作為食品添加劑用於飲料、糖果、糕點、酒品等著色,也可做為藥品的糖衣、膠囊、保健品、化妝品的著色。

藥用價值

莧的莖葉及種子皆可入藥,其莖葉為中藥材莧的來源,藥性甘,微寒,歸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通利二便的功效,主治痢疾,二便不通,蛇蟲螫傷,瘡毒;其種子為中藥材莧實的來源,藥性甘,寒,歸肝、大腸、膀胱經,具有清肝明目,通利二便的功效,主治青盲翳障,視物昏暗,白濁血尿,二便不利。

主要品種

莧種類繁多,根據其葉形可劃分為尖葉種和圓葉種兩類,具體如下:
分類
品種特性
尖葉種
先端尖、生長快,但產量稍低、品質稍差、抽薹開花稍早
圓葉種
葉面常皺縮、生產稍慢、產量高品質好、抽薹開花較遲
根據葉色不同可以將莧劃分為綠莧、紅莧和彩莧3種,具體如下:
分類
品種特性
綠莧
纖維含量較多,因此在食用過程中其口感偏硬,適合春、秋兩季種植
紅莧
食用時口感較綠莧綿軟,適宜春播或秋播
彩莧
成熟期較早,有較強的耐寒能力,適宜早春播種

植物文化

傳說故事

相傳,中國唐代青年詩人崔護進京趕考,落榜後心情非常鬱悶。適值清明,獨自到城南踏青,正覺口渴,在山桃絢爛、柳暗花明中呈現一座住宅,上前叩門求飲,一位美麗的姑娘端出一碗水,崔護心生愛慕,但礙於禮節,未能與姑娘交談。
第二年清明節,崔護故地重遊,景在宅在,姑娘不見了,他悵然若失,提筆在牆上寫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剛題完,忽然一陣狂風,吹得桃枝亂擺,桃花如紅雨紛紛落下,崔護心中更加悲涼,順手拿起宅旁邊的掃帚和鐵鍬,將落下的桃花掃葬,惆悵而去。
第三年清明節,崔護再度故地重遊。景、宅皆不存在,只有去年掃葬桃花的地方,長出了色如桃花的莧菜,唐代崔護成了見到莧菜的第一人。

花語

莧別名雁來紅,其花語為“心在燃燒”。莧的花朵呈現驚艷的大紅色,像是人的心臟一般,又像是熊熊燃燒的烈火,因此人們用其別名雁來紅來表示“我的心在燃燒”。

詩詞

在中國,文人墨客作品較多地出現對莧菜的歌詠。唐代詩人杜甫有詩:“莧登白玉盤,藉以如霞綺。莧也無所施,胡顏入筐篚”、“野莧迷汝來,宗生實於此”。唐代詩人張藉的“高未出牆顛,蒿莧相凌摩”,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有詩“三年國子師,腸肚習藜莧”,足見莧菜在唐朝就已經被廣為種植,並深受中國人喜愛。
宋代陸游有詩:“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莧紅。何人萬錢筋,一笑對西風。”可見詩人對紅色莧菜羹的喜愛。宋人方岳作有《羹莧》:“琉璃蒸乳壓豚膏,未抵齋廚格調高。脫粟飯香供野莧,……人間此物正騷騷。”用野莧做的羹湯佐餐,菜餚雖淡,但表現了一種超然物外,惜福感恩的心情。
清人黎庶蕃《春菜》雲:“……馬駒駢齒莧初剪,幼雅擎拳蕨猶禿。”清代蕭雄的《西疆雜述詩園蔬》“幾畦蔬菜不成行,白莧者蔥著意嘗。蘿菔兒情秋色老,蔓薔縹貯隔年香。”寫出了農家的味道,田園的風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