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植株高15-40厘米。根狀莖長4-6厘米。基生葉4-8,有長柄;葉片圓腎形,偶爾圓卵形,長2-5.5厘米,寬4-9厘米,三全裂,全
裂片稍覆壓,中全裂片有短柄或無柄,寬菱形或菱狀倒卵形,三裂近中部,二回裂片淺裂,末回裂片卵形或狹卵形,側全裂片斜扇形,不等三深裂,兩面散生柔毛或變無毛;
葉柄長6-30厘米,除基部有較密長柔毛外,其他部分有稀疏長柔毛或無毛。
花葶2-6,有疏柔毛或無毛;苞片約5,無柄,不等大,菱形或倒卵形,三淺裂或三深裂;傘輻2-5,長2-5厘米,有疏柔毛或無毛;萼片5-6(-8-10),白色或帶粉紅色,倒卵形或狹倒卵形,長1-1.8厘米,寬5-11毫米,頂端圓形或鈍,無毛;
雄蕊長約5毫米,花葯狹橢圓形;心皮4-16,無毛。瘦果扁平,寬橢圓形或近圓形,長約5毫米,寬4-5毫米。4月至7月開花。
主要品種
毛蕊銀蓮花(Anemone cathayensis var. hispida Tamura)與銀蓮花的區別:子房有毛。分布於朝鮮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河南西北部(林縣)、河北北部。生海拔1000-2800米間山地草坡。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山西、河北)和朝鮮。生長於海拔1000-2600米間山坡草地、山谷溝邊或多石礫坡地。喜光照;喜溫及冷涼氣候;喜濕,怕澇;喜肥,喜疏鬆透氣土壤。
栽培技術
選擇光照充足的環境,要求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疏鬆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種植。種植前施足基肥,以腐熟堆肥為主。種植初期,適當遮蔭並充足澆水。
病蟲防治
引起葉斑病的真菌發生在栽培的和野生銀蓮花上。最常見的種是葉點黴菌(Phyllosticta anemones)和(Phyllosticta anemonicola),尾孢黴菌(Cercospora pulsatillae),白色小尾孢菌(Cercosporella filiformis),毛茛柱隔孢菌(Ramulayia ranumuli),殼針孢菌(Septoria anemones)和(Septoria punicea)。
防治措施:
摘除和銷毀病葉,清除落葉。
幼苗可用銅素殺菌劑(波爾多液1:1:200)定期噴布保護。
病原為白絹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rolfsii)和翠雀小核菌(Sclerotium delphinii)。這些土壤寄居真菌可以造成銀蓮花根莖腐爛,整株植物死亡。
防治措施:
挖除並銷毀病株,清除病株周圍的帶菌土壤,更新無病土。
精心管理,避免根莖受各種傷害(蟲害、凍傷、機械傷等)。
注意肥水管理,發現個別病株或在病區栽培時,嚴格控制土壤濕度。
對拔除病株後的土壤,栽植前用熱力和化學法處理。
病原為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這種灰黴菌引致銀蓮花根冠部腐爛,偶爾會造成大面積植株死亡。防治措施按照根莖腐爛病防治法。
病原為銀蓮花集壺菌(Synchytrium anemones)。病菌侵染花器,形成變色斑點,花變小,畸形,並易於脫落。在葉片和莖桿上侵染,產生小斑點。
防治措施:
摘除帶有斑點的花和葉片,集中銷毀或深埋。必要時進行化學藥劑防治。
發現病株,尤其被嚴重侵染的病株要拔除,以減少侵染源。
病原為毛茛單軸黴菌(Plasmopara pygmaea)。霜霉病菌侵染銀蓮花葉片,在葉背覆蓋有白色霜霉層。葉片退綠,雄蕊退化。防治措施參照葉斑病防治法。
病原為銀蓮花條黑粉菌(Uroeystis anemones),銀蓮花黑粉病菌侵染植株後,在葉片和葉柄的隆起部位產生深褐色皰狀突起。皰狀突起內有聚集成球狀的孢子團。它們突破表皮而散發出孢子。黑粉病菌在初生主根內越冬。
防治措施:
及時摘除有病的葉片放入垃圾箱裡或銷毀。
用無病植株的健康初生主根進行繁殖新植株。新生植株有病後立即拔除。
主要價值
銀蓮花用是春、秋季優良的庭園花卉。常用作沿邊花壇材料。
植物文化
神話傳說
以羅馬神話中花神芙羅娜的美麗侍女命名。
它的花語源自希臘神話。銀蓮花是由
花神芙洛拉(Flora)的嫉妒變來的。這則神話是說,嫉妒阿蓮莫蓮(Anemone)和風神瑞比修斯戀情的芙洛拉,把阿蓮莫蓮變成了銀蓮花。
花語
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是那么的美好的。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是甜蜜的,也許,你的愛情是那么的淒涼,也許,你所愛的人愛的不是你而是愛著別人,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你可以送銀蓮花給她或他或是給自己。因為銀蓮花的花語為:
1、失去希望。
2、漸漸淡薄的愛。
3、期待被拋棄。
國花
銀蓮花是以色列的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