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 主演:哈里森·福特、肖恩·楊、魯特格爾·哈爾、達麗爾·漢納
- 發行公司:華納兄弟娛樂公司
- 對白語言:英語
德語
粵語
日語 - imdb編碼:tt0083658
- 中文名:銀翼殺手
- 外文名:Blade Runner
- 其他譯名:刀刃警探、公元2020、叛獄追殺令
- 類型:動作、科幻
- 製片地區:美國
- 片長:117 分鐘
- 上映時間:1982年6月25日
- 票房:33000000 美元
- 色彩:彩色
- 電影分級:R(美國)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2019年的洛杉磯已變成九反之地,這裡因空氣污染總是灰濛濛的,且酸雨不斷。人類製造了與真人無異的複製人為人類工作,但當這些複製人有了思想感情時就要將他們毀滅。那些機器人實際上和人類完全相同,被稱為複製人或人造人、仿生人,這些複製人在體力、敏捷度和智慧上都不錯,被人類用於外世界從事奴隸的勞動、危險的探險工作及其他星球的殖民任務上,經過外界殖民地連鎖六號戰鬥組的血腥暴動後,地球上宣布複製人為違法物——必須處死。複製人雖然生性殘暴,卻對自己只擁有的四年的生命充滿著渴望和留戀。人類不允許這些複製品擁有做正常人的權利,所以必須毀滅這些被定罪為“妄圖成為人類”的生命。戴克便是一個專門追殺變節複製人的殺手,肩負追殺叛逆的複製人的重任,但是當他與美麗的複製人瑞秋相遇時,兩人之間發生了感情,他開始左右為難,明白了複製人們為了延長自身的機器壽命而做出的努力,漸漸地開始反思人類的命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里克·狄卡 | 哈里森·福特 | |
Roy Batty | 魯特格爾·哈爾 | |
瑞秋 | 肖恩·楊 | |
普莉斯 | 達麗爾·漢納 | |
加夫 | 愛德華·詹姆斯·奧莫斯 | |
哈里·布萊恩特 | M·埃梅特·沃爾什 | |
J.F.塞巴斯蒂安 | 威廉·桑德森 | |
埃爾登·泰瑞博士 | 喬·托克爾 | |
茲霍拉 | 喬安娜·卡西迪 | |
萊昂·科瓦爾斯基 | 布里翁·詹姆斯 | |
Hannibal Chew | 詹姆斯·洪 | |
Holden | Morgan Paull | |
Bear | Kevin Thompson | |
Kaiser | John Edward Allen | |
Taffey Lewis | Hy Pyke | |
Cambodian lady | Kimiko Hiroshige | |
Howie Lee | Bob Okazaki | |
Saleslady | Carolyn DeMirjian | |
Ming-Fa (uncredited) | Judith Burnett | |
Louie (the bartender) (uncredited) | Leo Gorcey Jr. | |
Bar patron (uncredited) | Sharon Hesky;Rose Mascari; | |
Showgirl (uncredited) | Kelly Hine | |
Bartender (uncredited) | Tom Hutchinson;Charles Knapp; | |
Policeman (uncredited) | 岡崎二朗;Steve Pope;Robert Reiter; | |
Geisha #1 (uncredited) | Alexis Rhee | |
Abdul Ben Hassan (uncredited) | Ben Astar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布景師 |
---|---|---|---|---|---|---|---|---|---|---|---|---|
巴德·約金 雷德利·斯科特 邵逸夫 Michael Deeley Hampton Fancher Brian Kelly Jerry Perenchio Ivor Powell Charles de Lauzirika Paul Prischman | 雷德利·斯科特 | 紐維特·阿諾 Morris Chapnick Peter Cornberg Donald Hauer Victoria E. Rhodes Richard Peter Schroer | 菲利普·迪克、Hampton Fancher、大衛·韋伯·皮普爾斯、Roland Kibbee | Jordan Cronenweth | 范吉利斯 | Les Healey Marsha Nakashima | Jane Feinberg Mike Fenton Marci Liroff | Lawrence G. Paull Peter J. Hampton | 大衛·L·斯奈德 | 麥可·卡普蘭 Charles Knode 讓·紀勞 | John Scheele Edson Williams Jonathan Rothbart | Linda DeScenna Leslie McCarthy-Frankenheimer Thomas L. Roysden Peg Cummings |
(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里克·狄卡演員:哈里森·福特洛杉磯警局特勤小組的銀翼殺手之一,於2019年被指派讓四名複製人強行退役,其實就是殺死他們。在追蹤的過程中,他和一個叫瑞秋的女性複製人產生了感情,對複製人也有了新的認識。完成任務後,他開始反思自己,並和瑞秋一起離開了洛杉磯。
- 羅伊·巴蒂演員:魯特格爾·哈爾連鎖6號的戰鬥型複製人,型號為N6MAA10816,能夠承受極端的高溫或低溫。他領導其他三名複製人劫持了一架太空梭,前往地球要求延長壽命。他是一名充滿暴力,但心思縝密的複製人首領。在生命即將耗盡時,他放飛了白鴿,向里克闡述了一番肺腑之言。
- 瑞秋演員:肖恩·楊泰瑞公司的Nexus-7改進版複製人,是完美女性的化身,高雅且嫻靜。創造者泰瑞博士將其侄女的記憶植入了她的系統中,讓她去給里克做測試。她最初一直認為自己是人類,並和里克相愛。在和里克等人的接觸中,她最終得知並接受了自己複製人的身份。
- 普莉斯演員:達麗爾·漢納女性複製人,擅長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靈活且敏捷。她是羅伊·巴蒂的愛人,跟隨羅伊來到地球,試圖尋找延長生命的方法。她裝成無家可歸者,設法和泰瑞公司的設計師塞巴斯蒂安成為朋友,在對方家裡做客。當里克搜尋到公寓裡時,她不得不和對方展開對決。
- 加夫演員:愛德華·詹姆斯·奧莫斯洛杉磯警察局的一名警官,為里克傳遞信息,協助對方獵殺複製人。雖然他沉默寡言,但頭腦冷靜,善於分析情況,很會審時度勢,尋找蛛絲馬跡。他還是一名摺紙愛好者,以此表達內心所想,和里克分開行動前,他留下了一隻摺紙獨角獸,還暗示了里克的真實身份。
- 埃爾登·泰瑞博士演員:喬·托克爾泰瑞公司的創始人,擁有深不可測的財富、權力和技術,不僅深諳生意之道,還是智商極高的天才科學家,成功運用複製人技術為自己斂財。他喜歡自我誇飾,將複製人作為奴隸生產,因而遭到複製人的怨恨,最終,他被自己的研究成果所吞噬。
- J.F.塞巴斯蒂安演員:威廉·桑德森泰瑞公司的一名複製人設計師,他天賦異丙,雖有著天才的頭腦,但卻患有一種疾病,這種病使他快速衰老。他平時喜歡在家裡研究各種機器和模型,複製人滲透到泰瑞公司後,和他做了親密接觸,他雖知道對方是複製人,但並沒有揭穿對方,還和他們同病相憐。
- 哈里·布萊恩特演員:M·埃梅特·沃爾什洛杉磯警察局銀翼殺手小組的負責人,他指派前銀翼殺手裡克重回警局,向其布置任務,讓六名逃脫的Nexus-6複製人強行退役。在頂級銀翼殺手戴夫·霍爾登被複製人萊昂重傷後,他派加夫前去聯絡里克,試圖利用一切資源,布置追捕複製人的計畫。
- 茲霍拉演員:喬安娜·卡西迪藝名莎樂美小姐,是一名Nexus-6複製人,她不僅擅長各種舞蹈,而且很有戰鬥經驗。她與羅伊等幾名複製人劫持宇宙飛船返回地球,希望延長他們短暫的壽命。在地球上,她隱匿在一家歌舞廳里,作為舞者和蟒蛇共舞,以此取悅觀眾,暗中幫同伴蒐集情報。
- 萊昂·科瓦爾斯基演員:布里翁·詹姆斯強壯的複製人,也是羅伊·巴蒂的朋友,編號為N6MAC41717。他對情緒的控制遠遠低於羅伊,崇尚用暴力解決問題,但他很重視複製人之間的友誼,很願意按羅伊的指示辦事,並且冒險追隨對方來到地球。他潛入了泰瑞公司,和銀翼殺手展開一場明爭暗鬥。
(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專輯資料 | 專輯封面 | |
---|---|---|
譜曲:范吉利斯 | ![]() 原聲帶封套 | |
發行日期:1994年6月21日 | ||
發行公司:華納音樂 | ||
曲目列表 | ||
1.《Main Titles》 | 7.《Blade Runner Blues》 | |
2.《Blush Response》 | 8.《Memories Of Green》 | |
3.《Wait For Me》 | 9.《Tales Of The Future》 | |
4.《Rachel's Song》 | 10.《Damask Rose》 | |
5.《Love Theme》 | 11.《Blade Runner (End Titles)》 | |
6.《One More Kiss, Dear》 | 12.《Tears In Rain》 |
(參考資料)
資料 | 曲目 |
---|---|
《銀翼殺手》25周年紀念電影原聲 Blade Runner 25TH Anniversary 發行時間:2007年 作曲:范吉利斯(Vangelis) ![]() 套封 ![]() 套封 ![]() 套封 | CD 1 1.《Main Titles》(3:42) 2.《Blush Response》(5:47) 3.《Wait for Me》(5:27) 4.《Rachel's Song》(4:46) 5.《Love Theme》(4:56) 6.《One More Kiss, Dear》(3:58) 7.《Blade Runner Blues》(8:53) 8.《Memories of Green》(5:05) 9.《Tales of the Future》(4:46) 10.《Damask Rose》(2:32) 11.《Blade Runner (End Titles)》(4:40) 12.《Tears in Rain》(3:00) CD 2 1.《Longing》(1:58) 2.《Unveiled Twinkling Space》(1:59) 3.《Dr. Tyrell's Owl》(2:40) 4.《At Mr. Chew's》(4:47) 5.《Leo's Room (sic)》(2:21) 6.《One Alone (bonus track)》(2:23) 7.《Deckard And Roy's Duel》(6:16) 8.《Dr. Tyrell's Death》(3:11) 9.《Desolation Path (bonus track)》(5:45) 10.《Empty Streets》(6:16) 11.《Mechanical Dolls》(2:52) 12.《Fading Away》(3:32) CD 3 1.《Launch Approval》(1:54) 2.《Up And Running》(3:09) 3.《Mail From India》(3:27) 4.《BR Downtown》(2:27) 5.《Dimitri's Bar》(3:52) 6.《Sweet Solitude》(6:56) 7.《No Expectation Boulevard》(6:44) 8.《Vadavarot》(4:14) 9.《Perfume Exotico》(5:19) 10.《Spotkanie Z Matka》(5:09) 11.《Piano In An Empty Room》(3:37) 12.《Keep Asking》(1:29) |
(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花絮
- 據傳扮演戴卡德的最初人選是達斯汀·霍夫曼,而普瑞斯的最初人選則是黛博拉·哈利。
- 在拍攝普瑞斯攻擊戴卡德的一段中,劇組聘請了一位體操運動員作替身,但正式拍攝前導演排練次數過多,以至這位女運動員體力不支,劇組只好又請來位男運動員拍攝這段鏡頭。
- 菲利普·K·迪克稱影片畫面與自己寫作時想像的效果如出一轍,而雷德利·斯科特卻說自己從未看過原著。
- 因為影片拍攝在極高的工作強度下進行,所以經常疲勞過度的劇組人員戲稱該片為“Blood Runner”。
- 片尾戴卡德和瑞切爾在鄉間驅車的鏡頭取自斯坦利·庫布里克在《閃靈》中未使用的鏡頭。
- 片頭場景曾被認為是在英國威爾頓的I.C.I.化工廠拍攝,而實際是源於綽號“冥府”的微縮景觀模型。
- 1982年,大多媒體對該片都惡評如潮,其中包括美國著名影評人Siskel & Ebert,10年後,兩人一改初衷,盛讚《銀翼殺手》。
- 香港邵氏電影公司投資了這部影片,邵逸夫是該片主要投資人之一。
- 影片根據菲利普·迪克的小說《機器人夢見電子羊》改編,而片名卻源於艾倫·諾斯的同名小說,後來威廉·巴洛斯將小說改編成劇本,雷德利·斯科特為了拍攝該片而買下了冠名權。在威廉·巴洛斯的書中,“blade runner”是指非法出售手術器械的人。
- 戴卡德住所的設計深受美國建築設計大師弗蘭克·勞埃德·萊特的傑作恩尼斯-布朗之家的啟發。
- 當戴卡德阻止瑞切爾離開他的住所時,戴卡德將瑞切爾推到一旁,觀眾可以看出瑞切爾痛苦而震驚的表情十分真實,因為當時哈里森·福特動作過於用力,肖恩·楊被惹怒了。
- 在2004年英國《衛報》所做的調查中,有60位科學家認為《銀翼殺手》是影史上最棒的科幻片,口碑甚至超過了《2001太空漫遊》。
- 片中那個制眼實驗室其實是一個肉類加工車間。劇組足足用了兩周的時間把它的溫度降到零下4度(凍的太快會使混凝土牆壁裂開),終於,房頂上出現了兩英尺長的冰柱。
- 警察局是在洛杉磯的聯合車站拍攝的。那裡的建築大的出奇,而且有很多的藝術裝飾和新法西斯主義風格。但劇組人員在搭建Bryant的辦公室時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他們把它建在了女盥洗室的門口,以致每次排戲的時候都有老太太客氣地問洗手間用。
- 警察的制服都是原創的,配有頭盔式電腦監視裝備,自帶光源。
- 在拍攝過程中,雷德利·斯科特將繪畫大師愛德華·霍普的名畫《夜鷹》的照片拿給劇組人員看,希望藉此讓他們領會影片所要營造的意境。
- 片中的生化人Roy Batty有一句經典台詞:“我所見過的事物,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我目睹戰艦在獵戶星座的端沿, 起火燃燒。我看著C射線,在唐懷瑟之門附近的黑暗中閃耀。所有這些時刻,終將流失在時光中。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時刻到了......”,這些話大部分是飾演者本人的即興發揮。
- 1982年,影片上映時被製片方硬塞進去一個大團圓結尾,導致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和主演哈里森·福特都非常討厭它。哈里森·福特甚至承認他在為影片後期配音時沒有盡全力,因為他認為“這不是影片的有機組成部分”。後來華納公司在1992年推出了導演剪輯版,但雷德利·斯科特並不很認可這個“導演剪輯版”。
穿幫鏡頭
- Zhora撞碎玻璃時,明顯用的是替身,而且右手拿著引爆血袋的機關。
- 普瑞斯的頭髮在進入布拉德伯里大廈前是濕的,而當她隨即走進大廈卻變乾。
- 在一段戴卡德同普瑞斯打鬥的場景中,一些鏡頭中普瑞斯明顯穿著褲襪,而其餘鏡頭中則裸露著雙腿,皮膚上還有汗水。
- 從照片可以判斷,Zhora的紋身在右頰,而當她被戴卡德追殺,紋身卻在左頰。
- 當Zhora和普瑞斯的圖像第一次出現時,對兩人身份的解說張冠李戴。
- 在戴卡德的住所中,瑞切爾所塗口紅的顏色在紅色和粉色間轉變多次。
- 在片尾的樓頂場景中,貝迪放飛鴿子時正下著雨,而隨後鴿子飛走的鏡頭中天空一片蔚藍,沒有絲毫下雨的跡象。雷德利·斯科特後來承認,是自己的倏忽所致。因為在拍攝這組鏡頭時,鴿子拒絕在雨中飛翔,他打算補拍,而之後卻將此忘得一乾二淨。
- 片中的貓頭鷹飛舞時發出振翅的聲音,而實際上這種夜行猛禽飛行時是極其安靜的。
- 布賴恩特告訴戴卡德一共有4個複製人逃了出來,幾分鐘後又說一共有6人叛逃,其中一人被擊斃,另外一人片中始終未作交待。原來起初劇本上還有另外一個複製人角色Mary,後來受時間和經費的限制最終未被採用,據演員透露,當時已經重新錄製了涉及人數的對話,但不知為何導演最後並未全部使用,導致了自相矛盾。
獲獎記錄
年份 | 頒獎活動 |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結果 |
---|---|---|---|---|
1983年 | 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藝術指導 | Lawrence G. Paull、大衛·L·斯奈德、Linda DeScenna | 提名 |
最佳視覺效果 | 道格拉斯·特魯姆布、Richard Yuricich、David Dryer | 提名 | ||
第40屆金球獎 | 最佳電影配樂 | 提名 |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攝影 | 獲獎 | ||
最佳製作設計/藝術指導 | 獲獎 | |||
最佳服裝設計 | 獲獎 | |||
最佳音效 | Peter Pennell、Bud Alper、Graham V. Hartstone、Gerry Humphreys | 提名 | ||
最佳電影剪輯 | Terry Rawlings | 提名 | ||
最佳特殊視覺效果 | 提名 | |||
最佳配音 | 提名 | |||
最佳化妝師 | Marvin G. Westmore | 提名 | ||
第10屆土星獎 | 最佳科幻電影 | 《銀翼殺手》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提名 | |||
最佳特效 | 提名 | |||
1993年 | 第20屆土星獎 | 最佳電影遊戲劇情 | 《銀翼殺手》 | 提名 |
2007年 | 第34屆土星獎 | 最佳特別版DVD | 《銀翼殺手》 | 獲獎 |
2022年 | 《視與聽》影史最偉大100部影片 | 《銀翼殺手》 | 入選 |
(參考資料)![銀翼殺手(美國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動作科幻片) 銀翼殺手(美國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動作科幻片)](/img/9/34b/Y2Y2YDMkJjN3IzM2MTMklDNiBzYyQWNiNmM3UzMkJjZ5QmM2EDZhBDNmF2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銀翼殺手(美國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動作科幻片) 銀翼殺手(美國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動作科幻片)](/img/9/34b/Y2Y2YDMkJjN3IzM2MTMklDNiBzYyQWNiNmM3UzMkJjZ5QmM2EDZhBDNmF2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銀翼殺手
幕後製作
改編背景
《銀翼殺手》根據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1968年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改編,講的是核戰後的地球只剩下少數人,在這些人當中,擁有幸免於難的動物成了身份的標誌。利克只有一隻電子羊, 他夢想著擁有一隻真正的羊。影片其實只借用了小說的部分情節,其餘則完全是一種發揮,但菲利普·迪克的冬粉認為,影片中的場景非常接近他筆下未來的舊金山。
拍攝過程
《銀翼殺手》的中東西合璧布景細節豐富,特效製作精緻且幾乎沒有任何破綻。片中Tyrell公司的大樓結合了古埃及、瑪雅、阿茲台克人的金字塔建築風格,外壁刻有被酸雨腐食的金屬圖案,高達800層,金碧輝煌,無比宏偉;實際上是個2英尺半高的模型,底座8平方英尺,頂部2平方英尺,比例尺大約1:1000,內部裝有塑膠光管。![銀翼殺手(美國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動作科幻片) 銀翼殺手(美國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動作科幻片)](/img/8/72e/ANlJDNlNDZihDZ5ETYwMDOiFjNwkzM3YGO1EDZygzY5UGZzIWOwA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銀翼殺手(美國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動作科幻片) 銀翼殺手(美國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動作科幻片)](/img/8/72e/ANlJDNlNDZihDZ5ETYwMDOiFjNwkzM3YGO1EDZygzY5UGZzIWOwA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工作照
為了建造出喧譁的街道場面,影片的布景中不僅有五六十輛交通工具,花花綠綠的霓虹燈,會動的人體模特,熙來攘往的人群,服裝部更是找遍了二手貨商店,弄到了大量的民族服裝,創造了一個多種族、多民族濟濟一堂的壯觀場面。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裡面有成噸的朋克青年、黑人、墨西哥人,穿著修女裝的男人,扮成克利須那神的印度人,甚至有穿著軍裝的中國人。
製作發行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加拿大 | 1982年6月25日 | 美國 | 1982年6月25日 | 馬爾地夫 | 1982年7月1日 |
日本 | 1982年7月3日 | 西班牙 | 1982年8月21日 | 英國 | 1982年9月9日 |
瑞典 | 1982年9月10日 | 法國 | 1982年9月15日 | 丹麥 | 1982年9月24日 |
比利時 | 1982年9月30日 | 芬蘭 | 1982年10月1日 | 希臘 | 1982年10月1日 |
愛爾蘭 | 1982年10月1日 | 義大利 | 1982年10月14日 | 西德 | 1982年10月14日 |
阿根廷 | 1982年10月21日 | 秘魯 | 1982年10月28日 | 荷蘭 | 1982年11月11日 |
澳大利亞 | 1982年12月16日 | 中國香港 | 1982年12月22日 | 巴西 | 1982年12月25日 |
挪威 | 1983年1月28日 | 葡萄牙 | 1983年2月25日 | 烏拉圭 | 1983年6月16日 |
(參考資料)
主創機構
製作公司 | 1. Blade Runner Partnership 2. The Ladd Company(美國) 3.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4. 華納兄弟公司(巴西) 5. Shaw Brothers |
---|---|
發行公司 | Warner Home Vídeo(英國、芬蘭、法國、巴西) Falcon(捷克)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美國、德國、瑞典) Varus Video Columbia TriStar(美國) Audio Visual Enterprises(希臘)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阿根廷) Columbia-EMI-Warner(英國) CBS Television(美國) Criterion Collection Sandrew Metronome Distribution Finland(芬蘭)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華納亞洲區發行公司(日本)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美國) New Line Home Video(美國) Warner-Columbia Filmverleih GmbH(德國) Svenska Filminstitutet (SFI)(瑞典) Embassy Home Entertainment(美國) Nelson Entertainment(美國) Yleisradio (YLE)(芬蘭) Mainostelevisio (MTV3)(芬蘭) Elliniki Kinimatografiki Enosi (ELKE)(希臘) Embassy Television(美國) Warner Bros. / Columbia Pictures BBC Three Video MPA Algemene Vereniging Radio Omroep (AVRO)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Finland |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銀翼殺手》是80年代最為優秀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科幻電影:它的節奏較為緩慢,但風格性十足;帶著強烈的反思氣質和人文精神;影片的核心(故事、影像、構思)具有相當純正、堅硬的科幻味道;特效的目的在於讓觀眾完全融入到影片的氛圍中去而不是眩耀技巧,刺激感官——大部分優秀的80年代科幻片,都具有這些特點。在它之前,科幻電影中的未來世界多半一塵不染,秩序井然,充滿了機械崇拜的味道。該片中的未來社會卻潮濕陰暗,西方文明已經崩潰,東方文明(影片中的大量細節暗示是日本)成為當時文化的主導,先進的高技術(尤其是生物技術)與混亂的人類生活交織在一起。頹廢的美感,傷感憂鬱的情緒,迷幻的音樂,反烏托邦精神,質疑世界本質的虛無主義……這種賽博朋克(cyber-punk)風格影響了很多的科幻影片。(時光網評)
迪克評價影片“完全符合我的預期”時,導演斯科特卻回復稱自己根本沒看過小說。儘管如此,斯科特還是漂亮地以其對“大熔爐”洛杉磯頗具未來主義風格的描摹,將迪克怪異的世界觀轉型為一個融黑色電影和科幻風味於一體的混血兒。今天,這部影片已被視作當代經典之作。(《衛報》評)
《銀翼殺手》最突出的亮點是片中文明的規則和秩序與人性與情感之間的衝突。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明天,固有的秩序與整潔也許會被人們所擯棄。因而整個影片的基調都充滿了陰鬱和灰暗,在穿梭於高樓大廈間的快速飛車下面,是骯髒擁擠的街道,在遮蔽了半個天空的巨幅廣告下面,是庸庸碌碌的芸芸眾生。(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評)
《銀翼殺手》中對未來的展示,令人稱奇的並不是特效,而是美工。在那個年代裡,美工幾乎是事無巨細地用手繪、模型製造了一個充滿了細節的洛杉磯。那些弱光下的攝影和未來光怪陸離的場景都成為了經典。在表面上,影片講述了人類和複製人的關係,從哲學上來說,斯科特探討的是一個人應該如何去“認識自我”和“尋找身份”的古老命題。(好萊塢特效師丹·格拉斯評)
這部充滿陰鬱、壓抑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對人和人的價值的思辯。一方面人類試圖消滅由自己親手製造出的在各方面都強於自己的複製人,而另一方面複製人為了生存的權利與人鬥爭的矛盾,迫使觀者不得不透過複製人的命運來反思自己,由於影片整體風格的低調,Ford的表演也並不搶眼,但並不等於聊勝於無,時而游離時而堅毅的眼神,足以把一個時常處於矛盾之中,為自己的身份而困惑的銀翼探員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影片末尾的懸念,也成為影迷們討論的熱點。(北方網評)
《銀翼殺手》當之無愧於所有的讚譽,成為最超凡脫俗的影片之一。該片設計得非常美妙,用特效創造了一個全新世界,雖然在人類故事方面稍顯薄弱,但其構思和創意仍令大部分的科幻片望塵莫及。(英國廣播公司、《芝加哥太陽報》評)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在《銀翼殺手》之前的作品,多將視角投向人以外的外部世界,但該片則回到了人類自身上——貌似最應該有人性的人類卻在逐步喪失血性,而看起來沒有真實骨血的人造人,則慢慢展露出原始的人性。《銀翼殺手》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讓那些靠炫技維生的科幻電影都足以羞愧。該片不僅忠實於原著,更是締造了一個黑暗無望的未來世界,更加重了其中的人文思考和反思精神。(《TOTAL FILM》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