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花》事件

《野百合花》事件是指延安整風運動中錯誤批判和處理文藝界人士的事件之一。1942年四月間,延安《解放日報》副刊接連發表王實味寫的《野百合花》、 丁玲的《三八節有感》、艾青的《了解作家, 尊重作家》、羅烽的《還是雜文時代》、蕭軍的《論同志之”愛”與”耐”》等一批雜 文。延安的文藝刊物《穀雨》也刊登了《政治家、藝術家》(王實味)、《在醫院中》 (丁玲)等雜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百合花》事件
  • 發生地點:延安
事件介紹,事件經過,

事件介紹

1942年秋天,陝甘寧邊區出現一件震動全區的大事:中央研究院特別研究員王實味,以“國民黨特務、反黨集團頭子、托派分子”的罪名被開除黨籍。1943年,中央社會部部長康生下令將其逮捕。1947年春,晉綏行政公署公安局在山西省興縣蔡家崖將王實味處決。四十一歲的王實味從此以全黨的反面教員的面孔出現。

事件經過

1941年,中共中央決定整黨,首先從高級幹部開始。
1942年,全黨開始整風。
1942年,3月18日,中央研究院整風動員大會召開。副院長范文瀾主持會議。中宣部副部長羅邁(李維漢)根據院委會精神講了話。他的講話引起特別研究員王實味等人激烈反對。王實味反對羅邁的關於“院領導和各研究室主任為當然檢委”的意見,主張全部檢委都由民眾民主選舉產生;羅邁還要求在壁報寫文章要署名,王實味主張壁報文章可以用化名或匿名。會上兩種意見相持不下,最後范文瀾決定舉行舉手表決,結果與會75%的人同意了實味的意見。王實味很興奮,高呼“民主”的勝利。這件事震動了延安城。
然而更轟動延安的莫過於王實味的《野百合花》的發表。1942年,3月13日和23日《野百合花》分兩期刊登在延安的《解放日報》文藝副刊上。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延安缺乏友誼和關心,人人自私自利,幹部驕傲自滿,延安並不是原來想像的那樣好,延安等級嚴重,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文章最後,王實味特意加上“聽候批判”四個字。顯然他有思想準備,知道這篇文章很可能遭到反對和不好的後果。
1942年,3月23日,王實味在中央研究院《矢與的》牆報上發表兩篇雜文:《辯正邪》《硬骨頭和軟骨頭》。他提出“打倒邪氣,檢驗骨頭”,“硬骨頭者敢向大人物、上司提意見”。緊接著他又發表了《政治家・藝術家》文章,他說政治家的靈魂是肌髒的,藝術家的靈魂是純潔的,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需要藝術家改造政治家。這些文章以犀利激烈的語言,程度不等地批評邊區領導,因而吸引了一些不明真相或立場搖擺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有些觀點和意見以偏概全,揭露延安的陰暗面,具有很大的煸動性。實際上這是王實味思想觀點和意見以及世界觀的偏顏,他沒有經過激烈的火與血的洗禮,沒經過像萬里長征那樣生死關頭的考驗,沒有與國民党進行過殘酷的鬥爭實踐,所以存在這些思想是不足為奇的。王實味的議論迎合了一些好奇標新、想出人頭地、爭名奪利,以及低級趣味人們的口味。受他的影響,有些人發表了一些類似的文章,除《成全上書》是王實味的翻版外,丁玲發表《三八節有感》,蕭軍的《作家前面的坑》和羅峰的《還是雜文時代》等等。華君武的漫畫更是比玫瑰還有刺,一張漫畫上有一個人翹尾巴,點名是毛澤東的秘書張如心,旁邊有句話“主席批准的”,諷刺張如心依仗毛澤東高高在上作威作福。這些不健康的內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延安一些人小資產階級世界觀。如此標新立異,干擾了整風運動的正常進行,如不及時撥正方向,整風運動很可能會走人歧途。中央領導對王實味和他的《野百合花》《政治家・藝術家》等文章,由吃驚到震動。
3月下旬,三五九旅旅長王震看了壁報以後,很不滿意,氣憤地說:“前方的同志們為黨為全國人民流血犧牲,他們在後方吃飽了飯罵黨!”將軍的指責一針見血,見地深遠。毛澤東夜裡提著馬燈觀看《矢與的》牆報。王實味等人錯誤地認為“毛澤東同志支持我們!”
3月31日,毛澤東在《解放日報》改版座談會上說:“有些人是從不正確的立場上說話的,這就是絕對平均主義和冷嘲暗箭的方法。”毛澤東在這裡所指“有些人”,雖未點名,但大家都明白,他連用“立場”“冷潮暗箭”等政治術語,其嚴重程度可想而知,這無疑給王實味定了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