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邏輯哲學論》的內容分為七個部分:世界就是所發生的一切東西;那發生的東西,即事實,就是原子事實的存在;事實的邏輯形象就是思想;思想是有意義的命題;命題是基本命題的真值函項(基本命題則是其本身的真值函項);真值函項的一般形式;一個人對於不能談的事情就應當沉默。從這七個論題的順序看,維根斯坦首先對世界進行了分析,分析的結果是原子事實。接著他又把原子事實同思想聯繫起來,認為思想就是事實的邏輯形象。思想是通過命題來表述的,思想是有意義的命題,有意義的命題與現實是相對應的。這樣,維根斯坦就把語言和世界聯繫起來了,並進而從對世界的邏輯分析過渡到對命題的邏輯分析。維根斯坦研究了命題的三種主要形式,即基本命題、基本命題的真值函項和命題的一般形式。通過對命題形式的分析,維根斯坦為思維劃定了一條界線,並對傳統哲學的問題進行了考察,最終得出存在著不可說的東西,對此應當保持沉默。
作品目錄
成書過程
1912年到1914上半年是《邏輯哲學論》思想的醞釀期,1914下半年到1918年則是維根斯坦為《邏輯哲學論》的寫作進行準備和開始草寫的時期。維根斯坦為《邏輯哲學論》所做的準備工作主要是他從1914年秋入奧地利軍隊服役以後幾年間寫下的大量的筆記,《邏輯哲學論》就是從這些筆記摘取、整理而成的,這些筆記是《邏輯哲學論》的直接來源,從這些筆記中可以看到《邏輯哲學論》中許多重要思想的原型。據他的朋友恩格爾曼回憶,《邏輯哲學論》是從七個筆記本中最後摘出來的。從1915年10月22日維根斯坦給羅素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到,維根斯坦在不斷地寫筆記的同時,已經開始從中加以摘要並擬寫成一本論著了。他說:“我近來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我認為是很成功的。我目前正在把它摘要,並以論著的形式把它寫出來。如果我沒有活下來,請讓人將我的全部手稿寄給你,在這些手稿中你會找到用鉛筆寫在一些活頁紙上的最後摘要。”
作品思想
原子事實
《邏輯哲學論》中總共提出了7個命題:世界就是所發生的一切東西;那發生的東西,即事實,就是原子事實的存在;事實的邏輯形象就是思想;思想是有意義的命題;命題是基本命題的真值函項(基本命題則是其本身的真值函項);真值函項的一般形式;一個人對於不能談的事情就應當沉默。書中指出世界是由原子事實組成的,原子事實不能再分析成更基本的事實。這不是說原子事實不能分析,而只是說它們不能分析成別的原子事實。原子事實乃是對象的結合(物項,事物),對象的本質在於能成為原子事實的成分。然而作為原子事實成分的對象本身是不能分折的,因為它們構成世界的本體。維根斯坦說明,不管一個想像的世界同真實的世界怎樣不同,它都必定具有某種東西,即它的形式,與真實世界是共同的。維根斯坦的意思是任何可以思象的世界都應包含實體和性質,不管它們與真實世界中的實體和性質如何的不同。世界是原子事實的總和;它也確定原子事實的不存在,因為一原子事實的不存在也是一種事實。因此,實在是原子事實的總合,並加上這些就是所有的原子事實這一事實。
維根斯坦從命題2“那發生的東西,即事實,就是原子事實的存在”、命題1“世界就是所發生的一切東西開始”,一直到命題4“思想是有意義的命題”,比較明確地,以及在書的其他部分暗含地考察了命題是事實的圖象這句話的含義。他用“模仿”、“代表”、“表象”、“符合”、“描繪”、“投射”等許多詞來描述這種圖象關係。一個命題本身就是一個事實。他說命題表現了在“邏輯空間”中的事實。命題的表象特徵在於它的形式或結構,就是說,圖象中的成分與事實中的對象是同格的,圖象和事實兩者顯示邏輯形式的同一性。命題3“事實的邏輯圖象即是思想”說一原子事實是可以被思想的,意即我們可以想像它。並且,如果它是可以被思想的,它也必定是邏輯的,因為任何非邏輯的東西是根本不能表達的。
邏輯運算
邏輯運算是從別的命題產生命題。因此,運算不斷定任何事物;而運算的結果,即命題,則斷定某事物;它所斷定的取決於它所根據的原子命題。這樣,人們就可以表達一切命題的一般形式;這是命題變項,其真值是一切可能的命題。維根斯坦用抽象的符號表示了這一形式;用羅素在引言中的話來說,它的意思是“凡可由如下方法而得的任何東西,即先取任一選擇的原子命題,把它們否定,再取現在所得的那組命題的任一選擇,加上原來那些命題的任何一個,如此以至無窮。”維根斯坦繼續討論了這個題目,並指出我們不能說我們所不能思想的東西。我們不能說在世界中有這個面沒有那個,因為這樣的陳述意謂著邏輯可以從世界中排除某些可能性;但這樣來,邏輯使必須“超出世界的界限”,就是說必須從世界的內部和外部來思考這些界限。然而,邏輯不可能超出自身;“邏輯充滿世界;世界的界限也是邏輯的界限。"這個原則也適用於唯我論,唯我論是對的,只是它不可說,而是顯示自身。認知的主體是世界的界限;他不屬於世界。
哲學命題
對於維根斯坦來說,實在是非常鬆散的結合。一原子事實不與另一原子事實相矛盾,一原子事實也不能從另一原子事實推出。歸納法是採取可用來描述自然律則性的最簡單的規律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必然性。唯一的必然性是邏輯的必然性,唯一的不可能性是邏輯的不可能性,而這就是說它們在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世界的意義處於世界之外。如果有價值存在,它“必伏於一切現象與實然之外,因為一切現象與實然都是偶然的。”因此,倫理學和美學是不可言說的,是超驗的。哲學有兩個任務。一是表明每一命題是一事實的圖象,這是不能言說的,因為命題對自身不能說什麼。維根斯坦在命題7中得出結論,“對於不可說的東西,必須沉默”。哲學還有另一任務。哲學不是一種象自然科學那樣的理論,得到一系列叫做“哲學命題”的東西,哲學是一種活動,一種澄清的活動,力求把模糊不清的思想弄清楚,並給以明確的界限。如果哲學發現它的問題的解答不能說出,那么應當明白它的問題沒有得到恰當的表達,因為“如果一個問題可以提出,也就可以解答。”在沒有疑問的地方質疑是荒謬的。主張科學仍未觸及人生問題,以及在一種清楚得足夠提出一個答案的語言中還不能表述這些問題,那其實是說,不再有問題存留。這正是維根斯坦所說的:“人生問題的解決即在這個問題的消失中”。哲學的正當方法是,把一切可說的東西都留給科學家來說,於是,每當有人提出玄學問題,就向他指出,他的問題是無意義的,然後哲學才會“正確地看世界”。
作品影響
《邏輯哲學論》中包含了對實在、思維、語言、知識、科學和數學等問題的清晰明確的邏輯分析,包含了關於世界、自我、倫理、宗教、人生和哲學的深奧神秘的警句箴言。它對在當代西方哲學尤其是在英美哲學中占主導地位的分析哲學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被維也納小組奉為“聖經”,並直接影響了羅素思想的變化;同時,它所提出的邏輯分析方法對當代邏輯學、科學哲學、語言哲學、歷史哲學、法哲學、倫理學、美學以及宗教哲學等等眾多學科和領域都產生過並仍然在產生著重要的作用。
作者簡介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1889年4月出生於維也納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在14歲之前,維根斯坦都一直是在家中接受類似私塾的教育,學習了德文、法文、英文、鋼琴等。維根斯坦14歲時被送往離家較遠的林茲的一所中學。畢業後他在德國柏林夏洛騰堡工科大學學習,併到柏林大學旁聽哲學課程。一年後轉學到了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註冊為研究生。從1920年起直到1926年,他在遠離維也納的南方山區的好幾個山村國小教過書。脫離教師職位以後,他在維也納附近的一座寺院裡當了幾個月的園工。接著就轉向建築,並與他的朋友保羅,恩格爾曼合作為他的姐姐在維也納設計了一座房子。這座房子經修繕後保留下來了,現在是保加利亞的使館。維根斯坦作為哲學家而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就被選為了劍橋三一學院研究員,並在以後的六年中一直在那裡工作。1939年回到劍橋。1939年,他被任命接替摩爾的哲學教授職位。但在戰爭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倫敦一家醫院裡當看護,後來在紐卡斯爾的一個研究所實驗室里當助手。戰後,他在劍橋繼續任教,1947年辭去了該講座的教授職位。維根斯坦的著作有《邏輯哲學論》《哲學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