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風景(王蒙著長篇小說)

這邊風景(王蒙著長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這邊風景》是王蒙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3年4月。

《這邊風景》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為背景,從公社糧食盜竊案入筆,用層層剝開的懸念和西域獨特的風土人情,展示了一幅現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圖,也反映了漢族和維吾爾族人民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的真實生活,兩族人民相互理解、友愛共處的深厚感情。

2014年,《這邊風景》獲得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015年8月16日,《這邊風景》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這邊風景
  • 作者:王蒙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首版字數:700千字
  • 首版時間:2013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這邊風景》描述了20世紀60年代前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的生活,以伊犁事件背景下一樁公社糧食盜竊案作為切入點,在若即若離地破解懸念的同時,展開了遠為豐富多彩的伊犁地區獨特的風土人情,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巨大的“文革”前夕少數民族日常生活色調濃郁的風俗畫。

作品目錄

上卷
第一章
醉舞的哈熊 在客運站慘叫的烏爾汗
第二章
哭泣的不是生離死別而是相逢
麥子被竊,陰風起了,亂局驚心
第三章
離奇盜竊 大隊的宵禁令所為何來
第四章
鴨子、兒子、高腰皮鞋
蘇僑協會麥斯莫夫先生
第五章
誰在生事 老伊犁們竟然驚惶起來
誰在意過小丫頭們的友誼 狄麗娜爾
第六章
伊犁俄羅斯人的愛情故事 誰在盯著烏爾汗
第七章
童年伊力哈穆碰碎了庫圖庫扎爾的酥糖
農村開會的樂趣與工時浪費
第八章
伊力哈穆與里希提交談
天空、星月、流水、維吾爾人
第九章
花叢天堂里的敬畏與自律
愛彌拉克孜失去了一隻手
哎鳩雞哞鳩雞要出現了嗎 刷了一半牆叫停
第十章
牛皮穆薩與槓頭烏甫爾大戰 揮動釤鐮 英雄的勞動場面
第十一章
塔塔爾族美婦人萊依拉 一封來路不明的信
老王也會受到挑撥嗎
第十二章
沉淪中的烏爾汗與伊薩木冬夫婦 不堪回首的伊犁邊民事件
第十三章
此情何堪,親閨女不辭而別
彼物怎處,好漢子二斤羊油
第十四章
溫柔的雪林姑麗 剽悍的馬車夫
第十五章
豬仔事件 民族問題說到底是階級問題
第十六章
圍著火爐給玉米脫粒,照樣是一個安詳的冬天
第十七章
尼牙孜厚顏多喝牛雜湯 穆薩隊長大言不慚而又油腔滑調
第十八章
狄麗娜爾與庫瓦汗大打出手
麥收時節的諧謔曲與小夜曲
第十九章
庫圖庫扎爾書記在瓜地 翻江倒海的吸瓜而不是吃瓜法
享受享出來了尷尬
第二十章
失蹤的庫爾班惹扎特 伊力哈穆闖入烤肉宴
第二十一章
在大湟渠龍口的深思 童年回憶 麥場上
第二十二章
往事:盛督辦、烈士、三區革命
一言難盡的新疆啊 縣委書記賽里木深入民眾
第二十三章
誘惑與端倪 庫圖庫扎爾與他的四隻飛鳥的故事
第二十四章
山欲靜而風起青萍 饢師熱依穆的回憶
第二十五章
庫圖庫扎爾轉守為攻 雨中情
痛惜烏爾汗失去了的青春
第二十六章
縣裡、村裡的日常生活
乃孜爾:人神對接的感恩與狂喜
謠言殺人
第二十七章
十月小陽春 田野的秋天
婚禮上的四種賓客 尼牙孜的牛糟蹋麥苗
下卷
第二十八章
麥素木大講馬克思、列寧、史達林
麥素木邀請泰外庫共進晚餐
第二十九章
新婚旖旎 喀什與伊犁拉麵條之異同
第一夜的一點點彆扭 大寨之夢
第三十章
楊輝技術員籌劃農技流動展覽
冬季水利勞務的安排與爭執
尼牙孜用孕婦診斷書作自己的醫療證明
第三十一章
革命的記憶、未必成功的新征程
京漢路、蘭新路、昌吉、烏蘇、賽里木湖
刻骨銘心的地圖
第三十二章
麥素木去找老爺子
從那邊回來的賴提甫 兩隻小鴿子的遭遇
那人就在你我身邊
第三十三章
用鐵杴的三種套路
迎接工作隊的動員
尼牙孜的牛意欲何往
第三十四章
牛是怎樣被殺的 尼牙孜不可能撈到便宜
庫圖庫扎爾與麥素木過招
第三十五章
集體的生活情趣與共產黨的工作隊文化 維吾爾書法
親切的家庭 風雨前的平常日子
第三十六章
麥素木的房室布置 一次別有風味的宴請與彈唱
壞、惡、邪、狂、毒之花
第三十七章
伊明江的苦惱
伊力哈穆夜讀毛主席起草的中央檔案
維吾爾諺語:鷹有鷹道,蛇有蛇道 漢族俚語:殺豬捅屁股,各有各的門道
第三十八章
粉刷房屋,其樂無窮
積極分子,其樂無窮
信任與期待工作幹部,其樂無窮
第三十九章
泰外庫雄風懲惡劣,風輕月淡
愛彌拉麗質見高潔,意雅情深
第四十章
章洋同志的勞動姿態與思考謀劃姿態 章洋與尼牙孜一拍即合
政治姿態 咱們人太重視姿態嘍
第四十一章
尼牙孜全面揭發批判伊力哈穆並波及熱合曼
伊力哈穆與工作組其他成員交談甚歡
章洋憤而搬到尼牙孜家
第四十二章
泰外庫給愛彌拉克孜的一封信 信落到尼牙孜手裡
第四十三章
章洋的搬遷像是向水流里拋下了石頭
穆薩、麥素木打探訊息 伊塔汗傷心 泡克夫婦不可一世
沒有攪屎棍攪動還咋出戲
第四十四章
尹隊長接待“四皓”來訪 謊言與誣告是怎樣打造的
第四十五章
雪林姑麗幻想曲 阿圖什、喀什噶爾戀歌 再娜甫痛罵庫瓦汗
第四十六章
章洋組織對伊力哈穆的“小突擊”
那個年代的農村批鬥會 空話的不可或缺性
第四十七章
四清工作隊的內部鬥爭 尹中信對章洋的嚴厲批評
章洋伺機反撲何順對章洋的軟反抗
章洋在庫圖庫扎爾導引下動員泰外庫斗伊力哈穆
第四十八章
維吾爾農村的婦女“上流社會”
流言殺人的故事 好事多磨好人多難
第四十九章
打饢是維吾爾家庭生活的盛典 米琪兒婉與雪林姑麗合作打饢
泰外庫興問罪之師 毀了一爐饢
第五十章
章洋的“左”勁暫時占了上風 泰外庫、穆薩捲入了對伊力哈穆的批鬥
謬誤同樣可以頭頭是道
第五十一章
雪林姑麗與愛彌拉克孜沉痛譴責泰外庫 泰外庫的精神負擔
嚴寒的冬夜奔跑、巧遇、無言以對
第五十二章
伊力哈穆冒險到縣裡去 中央的新檔案
烏爾汗被審訊被強迫
事情發展到了極端,也就走向了反面
第五十三章
何順問:我們是來幹革命的嗎?我們是來偷奶皮子的嗎
何順不滿意章洋的陰陰森森、嘀嘀咕咕 期待更多的坦蕩與公開
第五十四章
泰外庫的車夫生活
泰外庫想方設法弄清情書事件的來龍去脈 終於得知了真相
第五十五章
風向突變 泰外庫痛斥尼牙孜與庫圖庫扎爾
老地主瑪麗汗帶來驚心動魄的訊息
第五十六章
誰點亮了孤獨的烏爾汗家的油燈 烏爾汗暈倒在誰的臂彎上
第五十七章
尹中信日記 誹謗與反誹謗的鬥爭
人物們的各自命運 回顧與獨白

創作背景

1963年,29歲的王蒙被下放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74年,身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正經歷個人政治低谷的王蒙在妻子的鼓勵下開始創作描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活的長篇小說《這邊風景》;1978年,小說基本完成。此後,由於政治形勢的突變,小說被迫塵封;2012年,40年前的手稿被重新發現。

人物介紹

伊力哈穆
伊力哈穆是小說主人公,是《這邊風景》唯一一位行跡貫穿始終的人物形象。他能夠離開伊犁前往烏魯木齊當工人,因為他是一位優秀的農民共產黨員。唯其優秀,唯其思想品質高尚,所以當國家遭遇困難,當他自己成為“六二壓”對象的時候,他才毫無怨言地回到了故鄉務農。伊力哈穆思想的先進,一出場就表現得非常明顯。
雪林姑麗
雪林姑麗的身世曲折坎坷。這位心地特別善良,性格溫柔堅韌的維吾爾族姑娘,本來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沒想到的是,不幸的災禍居然接踵而至,先有父親的病逝,然後是母親的難產而死。母親去世後,繼父又娶了一個兇悍的繼母,“從此,你變成了一個既有父親又有母親,既沒有父親又沒有母親的孩子了”。十六歲那年,雪林姑麗被迫虛報兩歲,奉繼母之命與泰外庫結婚。然而,儘管雪林姑麗與泰外庫都屬於好人一類,但由於缺乏必要的感情基礎,所以,他們的婚姻生活就特別寡淡無味。
庫圖庫扎爾
庫圖庫扎爾擁有相當的行政能力,解放後多年來他一直擔任愛國大隊的主要幹部。很多情況下,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圍繞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為基本主旨。善於察言觀色,習慣左右逢源,適時上躥下跳,往往顛倒是非,可以說是庫圖庫扎爾突出的性格特徵所在。他一會兒正經八百,一會兒吊兒郎當;一會兒四平八穩,一會兒親熱隨意。有時候他在會上批評一個人,怒氣沖沖,鐵面無私,但事後那個人一去找他分辯,他卻是嘻嘻哈哈,不是拍你肩膀就是捅你胳肢窩。不過,下次再有什麼機會說不定又把你教訓一頓。聽他說話就像擺迷魂陣,又有馬列主義,又有可蘭經,還有各種諺語和故事,各種經驗和訣竅,滔滔不絕;你分不清哪些是認真說的,哪些是開玩笑,哪些是故意說反話。有時候他對你也蠻熱情,而且對你訴一訴苦,說一些“私房”話,向你進一些“忠言”,態度誠懇,充滿善意。有時候他又突然在人多時候向你挑釁,開一個半真半假的分量很重的玩笑,使你下不來台。因為庫圖庫扎爾具有以上所描述的特點,所以才被村人們賜予了“鴨子”的綽號。
庫圖庫扎爾善於交際、取巧騙人、貪婪,在阿西穆身上是勞碌終身、一毛不拔、多疑善怕。庫圖庫扎爾覺得自己像一個自己與自己下棋的人,一會兒撥動一下紅子,一會兒撥動一下黑子。這對於他是一個危險的,卻又是大大有利可圖的遊戲,他為自己的才智和手段而感到驕矜。他的獲自經商生涯的投機取巧,左右逢源的本領,竟得到這樣高級的發揮,連他自己也不能不驚嘆。
章洋
章洋屬於這樣一種人,他們主觀自信,慣於使別人服從於自己的意志,他們特別是在激動的時候,在極其自信的時候,認為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人是十分自然的、毋庸置疑的事情。他們沒有和旁人商量,照顧和遷就旁人的習慣。”先入為主、盛氣凌人,往往是章洋一類主觀主義者的特質所在。章洋本來就是攜帶著上面印發的“經驗”中某些比“左”更“左”的提法來到愛國大隊七隊進行“四清運動”的。
愛彌拉克孜
愛彌拉克孜清純可人,別人求愛的一封信,讓她感動萬分,而她也以自己的善良而純潔的愛情,使愛她的男人在迷途中幡然悔悟。
艾拜杜拉
艾拜杜拉是小說主人公伊力哈穆的一位表弟,是那個農業時代最勤勤懇懇誠實勞動的優秀社員,他的思想很先進,對一代代傳下來的習慣感到彆扭,這個習慣就是新婚之夜,新郎和新娘入洞房後,新娘要給新郎脫靴子。艾拜杜拉沒有封建思想,很尊重女性,因此在新婚之夜不讓新娘給他脫靴子。
尼牙孜
尼牙孜是三代貧農,在文中的尼牙孜是作為一位反面形象來刻畫,給讀者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他多喝了好幾碗牛雜碎湯,而使最後到的艾拜杜拉無湯可喝、炊事員雪林姑麗姑娘傷心自責。文中對尼牙孜的描寫頗具匠心。豐收期間的田間食堂起著凝聚人心、促進出工、聯繫感情和增添熱鬧的作用。只見:“尼牙孜端了一個特大號的塘瓷盆子,先到烏爾汗面前,一邊遞過盆子,一邊說:“多給盛一點吧,大妹子!”由於他的盆子太大盛上額定的兩勺顯得不太好看,烏爾汗又給他多添了半勺雜碎一勺湯,他端走巨盆牛雜湯,沒有五分鐘又端起騰空了的盆子混入了雪林姑麗前的另外一堆人當中,把盆子遞給雪林姑麗,說道:我的甜甜的好女兒,多給我打一點吧。其實尼牙孜雖然一無所長,但厚顏能攪合添亂的本事也是一絕,作者對人性的刻畫和描摹令人驚嘆。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這邊風景》的主題思想就充滿了政治化的色彩。這部小說的基本構思是圍繞當時的現實政治而進行的。由於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所謂階級鬥爭理念的一統天下,所以,如此一種理念的貫穿始終就是必然的事情。
《這邊風景》反映了漢、維兩族人民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的真實生活,帶有歷史沉重的份量,又將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極為生動,懸念迭生,獨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風情。小說中對伊犁的自然風情,物產,氣候,風俗,都極為欣賞誇讚。吃喝拉撒、婚喪嫁娶、衣食住行,宗教生活,作品都寫到了。事實上,最根本的還是寫出了他們幽默、機智、豁達、浪漫的性格,總體上生動地表達了維吾爾族原生態的生存方式、宗教文明以及積澱在民族性格中的精神原色。
《這邊風景》也可看作是一支人民的讚歌。它有較強的政治性,卻有更強的人民性、理想性;後一點救了這部作品。與《青春萬歲》比,雖然沉鬱了許多;與《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比,雖然少了一種自負與尖銳,少了批判麻木不仁的那種鋒芒,變得小心翼翼,但“林震”還在,他的革命理想遭遇挫折,但理想主義未變。
《這邊風景》帶有“文革”那個時段的社會的和個人的某些慣性。比如說作品把“四清運動”作為描寫重心,比如說始終在火熱的鬥爭中描寫伊力哈穆等主要人物……因為這些慣性的作用,作品中如伊力哈穆這樣重要的正面人物,都顯得性格上比較單向,成長性明顯不夠。如許這些,應該說都跟慣性不無干係。
政治化的描寫。其一,階級鬥爭對立面的設定。此處的具體所指,也就是小說關於地主婆瑪麗汗與地主依卜拉欣的描寫。一方面,按照當時的階級鬥爭理論,像瑪麗汗這樣失去了天堂的階級敵人總是會不甘心地進行各種破壞活動,以期顛覆現行政權。但在另一方面,從生活實際出發,早已被邊緣化了的瑪麗汗們根本就不可能有所作為。表現了地主分子竭力破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那些故事情節。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是才氣縱橫如王蒙者,在構想此一方面情節的時候也顯出了自己的捉襟見肘。除了熱衷於傳播一些流言蜚語之外,瑪麗汗們實際上根本就無所作為;其二,若干人物階級出身的設定與構想。一方面是階級鬥爭的對立面,比如那位後來成為農民的麥素木科長。麥素木之所以會成為階級敵人,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在於他的出身。麥素木的父親阿巴斯,是綏定縣著名的富豪,擁有過大量的土地與資產。什麼樣的家庭出身就會有什麼樣的現實舉動,依循此種階級邏輯,麥素木那樣一種到處煽風點火的所作所為簡直就是一定的。另一方面是意志堅定的革命者,比如伊力哈穆,比如里希提。伊力哈穆不僅母親被地主殘害致死,而且幼小的自己也曾經親身體驗過地主的皮鞭,而里希提,則有過給地主扛活遭受壓迫的人生經歷。說到底,正如同麥素木的家庭出身決定著他對新政權的敵視一樣,也正是伊力哈穆們的苦大仇深決定著他們革命意志的特別堅定。以上兩種政治化的處理方式,都是把先驗的政治理念形象化的具體結果,時代局限性的存在顯而易見;其三,是關於主要人物在關鍵時候學習政治檔案的描寫。比如,第三十七章中就有關於伊力哈穆夜讀毛主席起草的中央檔案的場景描寫。“這是最嚴肅、最激動、最幸福的事情,是解放以後數億中國人民每天都要認真做的一件大事,是舊中國和國外從來沒有的一件規模最大的盛舉,這個盛舉的名稱就叫做‘學習’。”“真理是銳利的。真理也是質樸的。毛主席的銳利而質樸的語言,照亮了這間小小的房子。”在今天的讀者看來,如此一種場景描寫大約只具有令人噴飯的幽默效果。這是當年現實生活的一種真實寫照。更對社會走向和人的命運產生決定性影響。這種情況,至今在中國都是無可否認的一種客觀事實。
這部長篇小說的真正主題內涵,實際上是強調著一種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精神的重要性。對於《這邊風景》中關於主要人物學習政治檔案的描寫,一方面承認王蒙的相關描寫保留了當年的生活真實,另一方面卻也得明確意識到,從藝術性角度來衡量,這種描寫不僅毫無詩意而且還有大煞風景之嫌。從根本上說,這樣的一種政治化描寫也只能讓王蒙失分而不是得分。好在以上這些讀來讓人備感枯燥乏味的政治化描寫,僅僅是《這邊風景》中的一部分內容。假若充斥於全篇的都是這些政治化描寫,那么,這部曾經不知所蹤很多年的小說手稿當然就沒有什麼重新出版的價值。《這邊風景》之所以仍然具有很高的出版價值,之所以在時隔多年之後讀來依然能夠讓讀者心潮澎湃,從根本上說,端賴於作家對於超越於現實政治之外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邊地生活進行了堪稱入木三分的細膩描寫表現。唯其如此,王蒙才會在“後記”中發出如斯浩嘆:“雖然有過了時的標籤,過了時的說法,過了時的檔案,過了時的吶喊,過了時的緊張風險”,但當代作家評論是,至今讀來,卻仍然讓自己心生感動:“許多許多都改變了,生活仍然依舊,青春依然依舊,生命的躁動與誇張、傷感和眷戀依舊,人性依舊,愛依舊,火焰仍然溫熱,日子仍然鮮明,拉麵條與奶茶仍然甘美,亭亭玉立的後人仍然亭亭玉立,苦戀的情歌仍然酸苦,大地、伊犁、雪山與大河仍然偉岸而又多情。”實際的情形也的確如此,現在看起來,在有效剝離了那些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不存在的時代政治印痕之後,《這邊風景》最根本的思想藝術價值,就是以一種深厚的寫實功力相當真實地記錄表現了一九六○年代前半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邊地那個多民族聚居區域的總體生活樣貌。需要特彆強調的一點是,王蒙所具體描寫展示著的那個時代,乃是共和國的一個集體化農業時代。儘管說社會政治早已從實踐到理念都已經否定了那個時代,但這卻並不就意味著不可以用文學的形式去充分表現那個時代。

藝術特色

手法
《這邊風景》獨具匠心,在每個章節後設計“小說人語”,用79歲的王蒙的角度去適時點評和闡述39歲王蒙的創作和思考,形成“79歲王蒙與39歲王蒙的對話”,為這部六七十年代的作品添加了現代感和時代感。
若從創作方法看,堅持現實主義精神是它穿越時空而葆有新鮮感的一個原因。這部作品裡,“生活”才是主角,才是無所不在的主題。生活是淨化劑;生活有永恆性;生活是詩意的泉源;不管多么黯然的生存,生活的內部總有強大的力量,猶如“幽暗的時光隧道中的雷鳴電閃”。
這部作品裡當時政治意識形態和極左政治的某些痕跡仍是明顯的,在那個以鬥爭哲學為基礎的時代,作者仍未跳出那個時代的典型的創作模式。作品圍繞糧食盜竊案與伊犁事件,作為大懸念,沿著破案,抓境內外的敵人,展開一場激烈的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的線索來構思全作。所幸的是,它並沒有按這模式去強化階級鬥爭,相反,在這個模式中,它緩解、消弭,更多篇幅寫的不是一分為二的“斗”,而是合二而一的“合”。
在《這邊風景》中,王蒙獨樹一幟,用維吾爾語和漢語“雙語”構思,因此,作品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維吾爾文原汁原味的敘述方式。兩種民族語言的混搭和滲透,製造出一種趨於陌生的閱讀快感,這在日益圓滑純熟的文學敘事文本中,顯得別具一格。
敘述結構
《這邊風景》是一部採用第三人稱的方式完成的長篇小說,按照敘事學的原理,在一部第三人稱敘事的小說作品中,無論如何都不允許作家以第一人稱“我”的方式進行插入式敘事。這樣一種意外的插入,將會在總體上影響小說的敘事格局。但真的可能是因為雪林姑麗留給作家的印象過於深刻美好了,所以,王蒙才情不自禁地躍身而出,以“我”的面目出場,大發感慨議論。某種意義上,這一章文字甚至可以被看作是穿插於長篇小說中的一篇帶有強烈抒情意味的散文短章。“問君何事到人間,繁花尋覓是春天。雪林姑麗應難忘,丁香滿天香連天。喔,親愛的雪林姑麗!我的如雪的白丁香與如玉的紫丁香還有波斯的草丁香啊!”這樣一種富有詩情的優美文字,不是散文又是什麼呢?然而,就我個人的閱讀感覺而言,儘管王蒙的這一章文字有明顯的敘事越界嫌疑,但讀來不僅未見突兀,反倒使得作品本身顯得更加搖曳多姿,別具風采。接下來,則是王蒙關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邊地多民族聚居區域民俗風情的渲染與展示。其實,系列小說《在伊犁》的一大根本特色,就表現在對於民情風俗的關注與展示上。到了這部長達七十萬言的小說中,這一方面的描寫性文字,就的確可謂比比皆是了。這一點,首先表現在小說殊為別致的開頭方式上。儘管主人公伊力哈穆在第一章就已經出場,但小說的開頭卻是一個多少帶有一點話癆意味的米吉提採購員對於伊犁滔滔不絕的讚美式介紹。具體來說,米吉提採購員主要是通過與其他一些地區,比如上海、廣州等地的對比而凸顯出了伊犁獨有的風情地貌。一部旨在描寫表現伊犁多民族聚居區域總體社會生活風貌的長篇小說,以這樣一種方式開頭,所體現出的,自然是王蒙的藝術智慧。開頭部分之外,其他渲染表現民俗風情的文字也處處可見。
《這邊風景》的情節結構可以被切割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從第一章開始,一直到第二十一章,集中展示描寫一九六二年伊犁邊民被境外勢力裹挾外逃事件發生之後的狀況。小說主人公,那位剛剛從烏魯木齊的工廠重新回到故鄉伊犁農村勞動的優秀共產黨員伊力哈穆(伊力哈穆所遭逢的如此一種人生變故,在共和國歷史上同樣有據可查。一九六二年,不知是否因為城市生活過於吃緊的緣故,一批產業工人離開了工廠,回到了農村。歷史上,把這種現象稱為“六二壓”),一回到躍進公社愛國大隊,所面臨的主要任務,就是如何採取積極有效的手段平息這一事件造成的嚴重影響。第二部分是從第二十二章開始,一直到第三十八章,這個部分帶有明顯的過渡性質。開始處寫縣委書記賽里木到愛國大隊下鄉蹲點了解情況,首次提及即將大規模展開的“四清運動”。結束處,則是愛國大隊的社員們滿腔熱情地準備迎接“四清”工作隊的到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態勢,被王蒙營造得虎虎有生氣。第三部分是從第三十九章開始,一直到最後的第五十七章,所集中展示表現的,是愛國大隊尤其是伊力哈穆重新擔任隊長之後的七隊“四清運動”的開展狀況。到了這個部分,整部小說的故事情節也就進入了高潮階段,此前鋪敘的各種矛盾衝突空前激烈起來。
人物塑造
小說開頭,王蒙奠定了伊力哈穆這樣一位大公無私的全身心撲在工作上的黨的優秀基層幹部的性格基調。從後面故事情節充分展開之後的相關描寫,我們也完全可以看得出,伊力哈穆的的確確是一位工作能力很強且總是替別人著想的農村幹部。無論是第一部分剛剛返回愛國大隊,面對著小麥盜竊案所造成的人心惶惶局面,伊力哈穆通過耐心細緻的說服談心,最終穩定了躁動不安的民心,還是第三部分在“四清運動”中遭受不公正的對待之後,伊力哈穆不消極、不氣餒、不退縮,堅持領導完成七隊的農業生產任務,所有這些,都充分地證明著這一點。除了在發現了庫爾班的不幸遭際之後夜闖烏爾汗家的不冷靜行為之外,你幾乎找不出一點伊力哈穆的人性缺憾來。就此而言,伊力哈穆的近乎“完美無缺”,的確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讓我們聯想到“文革”中英雄人物的“高大全”來。王蒙對這一過於理想化的人物形象的刻畫塑造,當然難言成功。而從小說主題的設定這一角度來看,卻又可以發現伊力哈穆這一人物的存在自有其另外一種特別的意義。非常明顯,儘管作家在小說中遵循當時的所謂階級鬥爭邏輯設計了諸如瑪麗汗與依不拉欣這樣一類地主形象,但只要細讀文本,你就可以發現,實際上小說最根本的矛盾衝突,卻並沒有發生在這些地主與伊力哈穆這樣思想先進的農民之間。與其說殘餘的階級敵人與農民之間的矛盾構成了小說的基本衝突,反倒不如說是伊力哈穆、里希提、賽里木等一批具有實事求是精神的基層幹部與庫圖庫扎爾、章洋、穆薩等一批總是滿足於浮誇虛假工作作風的具有極左傾向的幹部的矛盾衝突。在第三章後面的“小說人語”中,王蒙寫過這樣一段話:“這是文革後期的作品,並無大智大勇大出息的小說人,在拚命靠攏文革思維以求政治正確的同時,怨懟的鋒芒仍然指向極左,其用心亦良苦矣。”在第三十一章後面的“小說人語”中,則是“難得小說人在那個年代找到了一個抓手,他可以以批評形左實右的經驗為旗來批左。這部長篇小說的真正主題內涵,實際上是強調著一種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精神的重要性。儘管伊力哈穆這一人物形象不無“高大全”藝術思維的嫌疑,但對於小說實際的潛在主題表達而言,這一人物形象的重要意義卻是不言而喻的。正因為主人公伊力哈穆這一形象存在著過於理想化的“高大全”藝術缺陷,所以,嚴格說起來,王蒙《這邊風景》人物塑造上更具人性深度和美學價值的,反倒是像庫圖庫扎爾、章洋、穆薩這樣一些思想“落後”的人物形象。
《這邊風景》帶有歷史沉重的份量,又將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極為生動,懸念迭生,矛盾衝突集中,獨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風情,情節精彩,語言機智幽默。
《這邊風景》擁有強烈的真實性,眾多人物由於來自生活而非觀念仍有活潑的生命,它的人文內涵,尤其是伊犁少數民族人民的樂觀性格與人文風貌,表現得甚為豐沛。從時空上看,作品確實顯得有點遙遠,伊犁邊民事件、四清運動,也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但作品保存了大量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精神生態真實,涉筆人物50多個,他們的家庭與社會關係,他們情感生活的原貌,都躍然紙上;當然,作品肯定離不開當時流行的政治觀念、術語甚至鬥爭場面,但這恰恰保存了它的歷史感。它的可貴還在於,既寫出了那種特定的極難表現的緊張而又動盪的“人驚了”的時代情緒,又寫出了仍未絕跡的舒緩的盎然詩意和迷人風情,也即民族文化的階段性的表征。不管怎么說,這部書因為時空的懸置而有了歷史的、審美的以及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價值。
通過細讀,作品還有很多具有超越性和預見性的人物刻畫與情節描寫。如對庫圖庫扎爾和麥素木之間權錢交易的描寫,一個想送禮,一個想收禮,本來一拍即合,但又不願太顯露,就暗中走夫人路線,把權錢交易的勾當弄得滴水不漏。因為有共同的利益,密切的勾搭,兩人越來越走向了相互綁架的歧路。這種對當年行賄受賄醜行的描寫,感覺既敏銳,文筆又微妙,正是對官場文化隱含問題較早的深刻洞察與無情揭露。還有作品中對極左思潮的抨擊與極左人物的描畫,也堪稱痛徹淋漓,入木三分。
《這邊風景》獨具邊地風情和民族特色,對邊地少數民族聚居地的鄉村生活有著生動的描寫,尤其是近距離地呈現了邊地鄉村農民的生活智慧、人情味以及幽默風趣的日常生活。
民情風俗的關注及展示
關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邊地多民族聚居區域民俗風情的渲染與展示,表現在對於民情風俗的關注與展示上。首先表現在小說殊為別致的開頭方式上。儘管主人公伊力哈穆在第一章就已經出場,但小說的開頭卻是一個多少帶有一點話癆意味的米吉提採購員對於伊犁滔滔不絕的讚美式介紹。具體來說,米吉提採購員主要是通過與其他一些地區,比如上海、廣州等地的對比而凸顯出了伊犁獨有的風情地貌。一部旨在描寫表現伊犁多民族聚居區域總體社會生活風貌的長篇小說,以這樣一種方式開頭,所體現出的,自然是王蒙的藝術智慧。開頭部分之外,其他渲染表現民俗風情的文字也處處可見。比如第二章一開頭,王蒙寫道,一見到從烏魯木齊遠道歸來的伊力哈穆,他的外婆巧帕汗就哭了,為什麼呢,“維吾爾族的風習就是這樣:婦女們乃至男子們和久別的親人相會的時候,總要盡情地痛哭一場。相逢的歡欣,別離的悲苦,對於未能在一起度過的,從此逝去了的歲月的飽含酸、甜、苦、辣各種味道的回憶與惋惜,還有對於真主的感恩———當然是真主的恩典才能使闊別的親人能在有生之年獲得重逢的好運……都表達在哭聲里。”再比如第十三章中,隊長穆薩派他的妻妹給伊力哈穆送來了雪白的羊油,王蒙寫道:“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然而確實是一件難辦的事,鄉間是經常互相幫助、互通有無的。伊斯蘭教更提倡施捨與贈送。然而,贈送的情況和性質各有不同。農民們大多數也比較注重情面,哪怕是打出一爐普普通通的饢,他們也願意分一些贈給自己的鄰居和朋友。拒受禮物,這就夠罕見的了,原物退回,這便是駭人聽聞。穆薩畢竟不是四類分子,送羊油的動機又無法進行嚴格的檢查和驗證。你很難制定一個標準來判斷何者為正常送禮,何者為庸俗送禮,何者為非法行賄啊!但是,制定這樣一個標準困難,並不等於這樣一個標準是不存在的。不,它是存在的;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把尺。”一方面,是關於民情風俗的介紹描寫,另一方面,則是藉此而凸顯伊力哈穆與穆薩之間的矛盾衝突。能夠把民情風俗的描寫與故事情節的展開有機結合在一起,有效推進故事情節的合理鋪展,自然是作家一種非同一般的出色藝術表現能力。讀者會注意到在第六章後面的“小說人語”中,王蒙說:“請問,誰能摧毀生活?誰能摧毀青春,誰能摧毀愛、信賴和友誼,誰能摧毀美麗的、勇敢的、熱烈的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族男男女女。”實際的情形確也如此,通過遍布小說的民情風俗描寫,王蒙所突出表現的,正是一種不可摧毀的永恆的日常生活力量。

作品影響

2013年,《這邊風景》被評為年度好書。
2014年,《這邊風景》獲得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015年8月16日,《這邊風景》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2015年11月,《這邊風景》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評為“第三屆向全國推薦百種優秀民族圖書”。

作品評價

《這邊風景》會影響學術界對中國當代文學史的研究。(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評)
《這邊風景》是一次歷史性的寫作,它深深地紮根於某種特定的歷史之中,是承受了一種歷史壓力的寫作,同時,王蒙又能站在歷史之外,在一個歷史臨界點上給我們以提示。這本書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會是今後學生們研究的非常重要的文本。王蒙為20世紀的文學提供了一個非常可貴的文本。我們的文學95%是在寫漢族的生活,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在有這么一部作品,一個漢族的作家用這樣一種視角去寫少數民族的生活,這在整箇中國的當代文學史中是非常罕見的,給當代文學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文獻。王蒙用他強大的個人風格的創作性,他對生活的知性的一種契入,他對人物性格的把握,他對生活細節那種機智的、富有才華的表現,做出了一種探索。(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評)
在王蒙與新疆之間,連線著綿長繁茂的根系。這片遼闊大地上色彩豐盛的生活,是王蒙獨特的語調和態度的重要源頭。茅盾文學獎頒獎詞)
《這邊風景》通過作者濃墨重彩的筆法,將邊疆歷史文化、民族風情、民俗習慣作了詳盡而細緻的描述,作者那細緻入微的生活觀察和對另一個民族文化群體的日常生活中細節的真實把握,讓我由衷敬佩。(新疆作協秘書長、作家董立勃評)
《這邊風景》填補了王蒙個人創作史的一個空白,使王蒙橫跨60年的文學創作鏈條得以完整。在這個鏈條上,《這邊風景》占據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位置,就整箇中國當代小說來講,我覺得這部作品的出版有重要的意義。這部小說是一部關於新疆的百科全書,從故事情節來講,有很強的可讀性、傳奇性;從筆調來講,又具有非常強的學術性。同時,《這邊風景》是當代文學一次跨文化的寫作。(王蒙文學研究所所長溫奉橋評)
《這邊風景》是一部漢族作家也包括其他民族作家寫新疆具體說寫維吾爾人的最詳細、最準確、最深刻、篇幅最長的作品。王蒙在伊犁生活的年代中國政治形勢非常嚴峻,但他的作品不去著眼政治事件,而是主要寫人,寫人性美,這就是40年後的讀者仍然喜愛的原因。(新疆文聯主席、新疆作協主席阿扎提·蘇里坦評)
《這邊風景》有著標本性意義。這主要表現在,它近距離、高密度地反映了新疆的“四清”與“文革”的前夜,記述了特別的政治氣候中的社會生活,彌補了這一時期現實題材寫作的薄弱與不足;另外,它反映了王蒙個人寫作的成長、進取與“涅槃”,也即王蒙自己所說的“中段”風景,在“帶著鐐銬的跳舞”中,既表現出現實主義手法的成熟功力,又透露出他不囿於現實主義手法的某些端倪。無論是對於過去那段社會歷史的真實反映,還是王蒙個人寫作與文學運營上的狀態寫真,《這邊風景》都是無可替代的重要小說文本。我覺得有所不足的,是他後來在整理舊稿的過程中,把現在才有的一些語詞加了進去,如有一處說到後來的“微博時代”,甚至還提及“唱紅歌”。這樣的一些當下性語詞,嵌入其中,勢必影響了作品寫於上世紀70年代的原生態性。這樣的一些有著特定時代標識的語詞,完全可以用在小說正文之外的“小說人語”里,如果作這樣的處理,當會在閱讀的真實感與歷史感上更為完整。(《光明日報》評)

出版信息

2013年4月,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這邊風景》;2013年3月,維吾爾文《這邊風景》開始進行翻譯、編輯工作,2014年5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這邊風景》(全兩冊)
2013年4月
花城出版社
978-7-5360-6741-7
《這邊風景-上卷》
2013年
花城出版社
978-7-5360-6850-6
《這邊風景-下卷》
2013年
花城出版社
978-7-5360-6851-3
《這邊風景》
2014年
新疆人民出版社
978-7-228-17446-1
《這邊風景》
2014年
新疆人民出版社
978-7-228-17447-8
《這邊風景-上下》
2020年
新疆人民出版社
978-7-228-18727-0
《王蒙文集-09-10-這邊風景》
2020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12085-7

作者簡介

王蒙,1934年10月生於北京,祖籍河北省南皮縣。1953年開始文學創作,六十年來寫了大量小說等作品。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獲義大利蒙德羅文學獎、日本創價學會和平與文化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與澳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約旦作家協會名譽會員等榮銜。作品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在各國發行。
這邊風景(王蒙著長篇小說)
王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