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畫面上,遠處是一片遼闊的湖水和一抹遠山,近處是湖岸的草坡,一隻停泊在岸邊的木船。水中是船的清晰的倒影,一根高高的斜木立於船中,吊著沉於水中的漁網。漁夫站在破爛船上低頭望著水面雙手交叉在胸前,像是在祈禱豐足的收穫,亦或是在為自己的家庭早日擺脫貧困而祈禱。岸上是他的妻兒,年輕的妻子在岸邊摘野花,附近的孩子嗷嗷待哺。
創作背景
早在1863年畫家就曾畫過兩幅組畫,即《勞動》和《休息》。他十分熟悉漁民的勞動與生活,也十分同情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勞動者的苦難處境,為了從事這方面的題材創作,他曾畫了很多速寫,最終完成了該圖。
藝術鑑賞
色彩
這幅畫的色彩非常富有裝飾性,在棕色的調子中,幾乎用平塗手法把畫面分成大面積的色塊,每一物體,清晰而具體,但又都是抽象的。
構圖
這幅畫簡化了素描和裝飾性的傾向。畫家發現和創造了獨特的美的境界:在他的畫面上把寧靜莊重的人物安排在近景,人物造型一般偏於修長,多採用古希臘羅馬服飾,姿態典雅,無論是站還是臥,都顯示出一種風姿綽約的美感;構圖上將視平線抬高,天空占得很少;沒有強烈的對比色,柔和、淡雅始終是他作品的主情調;作品的題目只是構思中的一個楔子或者引言,畫中真正的涵義,則主要來自觀者心理上的作用。
形象
畫中的漁夫長得很像耶穌,他呆立船頭祈禱著能有更多的魚兒游到他張下的漁網中。顯然他不是耶穌,他也沒運氣等來那個陡然間魚滿艙的奇蹟;貌似妻子的女人在岸邊無聊地採集野花,她的“浪漫情懷”似乎與寡歡的漁夫很不搭界;嬰兒四腳八叉仰臥在花叢中酣睡,其姿態的透視很突兀,與畫面整體透視不夠協調:之字形構圖中涵括了靜靜的湖水與草岸土丘;視平線很高,天邊有一縷陽光透出,讓陰鬱的畫面有了幾許生氣。一切元素都在秩序中默然著,各自獨立又相互牽連。
後世影響
畢卡索的《藍色時代》,幾乎是從這幅畫上獲得啟迪的。
重要展覽
1881年此畫在畫家聯合沙龍展展出。
作者簡介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1824~1898年),19世紀法國象徵主義畫派的三大代表之一、壁畫家。早年入巴黎綜合工科學校就讀,後隨他人游訪義大利,受到義大利藝術的感染,立志做一名畫家。其畫講究造型和色彩,構圖富有音樂效果,想像奇特。代表作有《貧窮的漁夫》《希望》《夏》《海邊少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