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導讀(河北師範大學提供的慕課課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詩經>導讀》是河北師範大學提供的慕課課程,授課老師是易衛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詩經》導讀
  • 提供院校:河北師範大學
  • 類別:慕課
  • 授課老師:易衛華
課程簡介,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課程挑選《詩經》中最具代表性的詩作,以愛情詩、婚嫁詩、行役詩、農事詩等專題的形式,結合歷史背景,利用文本細讀的方法,深入挖掘《詩經》與周代文化的關係及其文學特質,並以此為基礎展現我國古代文學、經學等的發展大勢和特點。

課程大綱

01
導言:《詩經》的價值與閱讀方法
本章主要對《詩經》的價值和閱讀方法進行介紹,使同學們深入了解《詩經》的文學、歷史以及思想價值。掌握學習和研究《詩經》的方法。
課時
1. 《詩經》與中國文學傳統
《詩經》中包含了中國文化、中國文學的重要特質。特別是其中包含了濃郁的憂患意識、托物言情傳統,具有巨大的文學價值,並對古代詩歌產生的深遠影響。
本節拓展閱讀: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2. 《詩經》與先秦史研究
《詩經》是了解古代人特別是先秦時期人們各種態度、觀點、政治、文化狀況最好的資料。第一是《詩經》記錄歷史的豐富性,全面反映了周代社會方方面面的狀況。第二是《詩經》記錄歷史的真實性。《詩經》因其篇幅短小,和諧押韻並廣泛用於社交場合,在眾多先秦典籍中實現“字字可信”,因此比其他典籍更好的流傳至今。
本節拓展閱讀:孫作雲《〈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
3. 《詩經》與儒家思想
《詩經》中包含著眾多儒家所需要的思想觀念。通過對《詩經》加以註解,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古代封建統治者還通過科舉和教育把《詩經》中包含的儒家思想潛移默化的植入人們的思想意識中,以更好實現教化民眾、醇化社會風俗的目標。
本節拓展閱讀:李春青《詩與意識形態——西周至兩漢詩歌功能的演變與中國詩學觀念的生成》。
4. 閱讀《詩經》的方法
首先要對《詩經》學史有一個大體了解,從版本上進行篩選;其次要多讀,爭取把《詩經》讀熟;此外還要力所能及地閱讀一些研究《詩經》的著作,更加深入透徹地理解《詩經》。
本節拓展閱讀:蔣見元、朱傑人《〈詩經〉要籍解題》。
02
第一章 《詩經》愛情詩導讀
愛情是世間最美妙的事物。本章主要對《詩經》愛情經典詩的解讀去感受愛情不同瞬間的美好。
課時
1. 急切真誠的求愛——《召南·摽有梅》
通過此詩,使學生對“梅”興象的內涵有一定了解;掌握詩作重章疊唱的抒情特點。
本節拓展閱讀:趙沛霖《興的源起——歷史積澱與詩歌藝術》第一章《原始興象與宗教觀念》第三節《樹木興象的起源與社樹崇拜》。
2. 對情人的思念與“埋怨”——《鄭風·褰裳》
解讀此詩中關於“水”的描寫,並使學生了解《詩經》其他有關“水”的作品;詩作中女性心理描寫的特點;解讀“鄭聲淫”。
本節拓展閱讀:劉雅傑《〈詩經〉水意象綜論》(碩士學位論文),蘇昕《〈詩經〉中水意象之探源》(可通過“中國知網”查閱),潘嘯龍、蔣立甫《詩騷詩學與藝術》中的《詩經抒情人稱研究》。
3. 相會時的複雜心態——《鄭風·將仲子》
通過此詩,了解先秦婚俗的一些特點;通過漢、宋學者對《鄭風》的不同解釋,了解古代《詩經》解讀的特點。
4. 溫文典雅的言說——《秦風·蒹葭》
通過此詩,了解詩作關於秋景描寫的特點; 掌握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03
第二章 《詩經》婚嫁詩導讀
本章主要對《詩經》中與婚嫁有關的詩章進行解讀,通過寫作手法及含義的分析來感受婚嫁中的歡樂、幸福、離別等各種情感。
課時
1. 對出嫁女子的讚美——《周南·桃夭》
通過此詩,了解“桃”興象的內涵;了解儒家品評人物的標準和審美觀。
本節拓展閱讀:渠紅岩《中國古代文學桃花題材與意象研究》,王長華、易衛華《〈詩經〉與中國文化精神》。
2. 夫婦間纏綿情愛——《齊風·雞鳴》
了解詩歌中對話、白描的寫作手法。
本節拓展閱讀:蔣方《唐人引〈詩〉之考察》、何慎怡《杜詩引〈詩〉考》。
3. 夫妻間忠貞情感——《唐風·葛生》
了解詩作中興象的含義;了解古代悼亡題材作品的創作情況。
本節拓展閱讀:潘岳《悼亡詩》、元稹《遣悲懷》三首,張節末、蔡建梅《論〈葛生〉非抒情詩——一個主題學分析的個案》,郝建傑《〈唐風·葛生〉喪葬禮俗考論》。
4. 婚姻的不幸——《邶風·谷風》
了解比興手法;了解此詩抒情與敘事的特點。
04
第三章 《詩經》行役詩導讀
本章主要對《詩經》行役詩進行解讀,了解其抒情和藝術表現特點。
課時
1. 服役者的艱辛——《小雅·何草不黃》
了解“何草不黃”“何草不玄”的含義;體會作品中的哀怨之情,了解其抒情特點。
本節拓展閱讀:《唐風·鴇羽》、《小雅·採薇》、《小雅·漸漸之石》。
2. 對親人的思念——《魏風·陟岵》
了解歷代學者關於《魏風·陟岵》字詞和句式﹑章法的不同觀點以及藝術表現的特點。
本節拓展閱讀:《周南·卷耳》。
3. 思婦之歌——《王風·君子於役》
了解《君子於役》中的黃昏意象;理解《君子於役》語淡情濃的特點。
本節拓展閱讀:《邶風·擊鼓》、《王風·揚之水》、《衛風·伯兮》。
05
第四章 《詩經》農事詩導讀
本章通過解讀《詩經》中以農耕文化為背景的農事詩,來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以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內涵。
課時
1. 農耕之歌—— 《豳風·七月》
了解關於《七月》作者和主題的不同觀點,並思考出現這些不同的原因;了解《七月》結構、抒情的特點。
本節拓展閱讀:李鑫《〈豳風·七月〉的作者新探》、熊偉《〈豳風·七月〉題旨辨析》、趙逵夫先生的《艱辛四季唱衣食——讀〈豳風·七月〉》、崔文恆的《〈詩經·豳風·七月〉考論》。
2. 採摘之歌——《周南·芣苢》《魏風·十畝之間》
通過前人註解,了解《芣苢》產生的文化背景,進而學習藉助一定的理論解讀詩作的方法;理解桑意象的文化內涵及其影響。
本節拓展閱讀:《聞一多詩經講義》、李山《西周農耕政道與〈詩經〉農事詩歌》、張春霞《〈詩經〉農事詩研究》。
06
第五章 《詩經》田獵詩導讀
本章通過對《詩經》田獵詩的解讀,了解對宏大場景描寫的手法,以簡馭繁的創作手法。體會周人的尚武精神,認識儒家思想與《詩經》的淵源關係。
課時
1. 天子田獵之歌——《小雅·車攻》
了解天子田獵詩對宏大場景描寫的手法及其中體現自豪之情;通過《車攻》等詩作,體會周人的尚武精神。
本節拓展閱讀:歐陽勤、蔡鎮楚《〈詩經〉與周代車馬》、陳鵬程《〈詩經〉所反映的周人車馬文化及車馬描寫的文學史意義》。
2. 諸侯田獵之歌——《秦風·駟驖》
通過此詩,了解《詩經》作者以簡馭繁的創作手法。
本節拓展閱讀:李炳海《民族融合與中國古代狩獵詩的中興》。
3. 獵人田獵之歌——《齊風·盧令》
通過此詩,對儒家思想與《詩經》的淵源關係有進一步體認。
本節拓展閱讀:陳鵬程《〈詩經〉田獵詩的文化內涵及其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07
第六章 《詩經》怨刺詩導讀
本章通過對《詩經》怨刺詩的解讀,了解貴族怨刺詩“譎諫”、“直諫”的創作方法和特點;了解民眾怨刺詩運用比興手法諷刺統治者的特點。
課時
1.貴族委婉的進諫——《大雅·抑》
通過此詩,了解《詩經》貴族怨刺詩“譎諫”的創作方法和特點。
本節拓展閱讀:祝秀權《“主文譎諫”的周代獻詩》、馬蘭州《中國古代譎諫型政治說服傳播中的隱喻敘事策略》。
2. 貴族的怨憤和批判——《小雅·十月之交
通過此詩,了解《詩經》貴族怨刺詩“直諫”的創作方法和特點。
3. 民眾對統治者的諷刺與控訴——《邶風·新台》《秦風·黃鳥》
通過此詩,了解《詩經》怨刺詩運用比興手法諷刺統治者的特點;了解《詩經》某些怨刺詩表達含蓄的特點。
本節拓展閱讀:《魏風·碩鼠》、聞一多《〈新台〉“鴻”字說》、鄭志強《〈詩經〉中的“黃鳥”意象與流寓群體》、張哲俊《〈秦風·黃鳥〉的死亡鳥與黃色鴟鴞》。
08
第七章 《詩經》燕饗詩導讀
本章通過對《詩經》燕饗詩的解讀,了解周代宴飲禮儀的內容及特點,理解周代禮樂文化對和諧之境的追求。
課時
1. 和諧氛圍的渲染——《小雅·鹿鳴》《小雅·魚麗》
了解《鹿鳴》描寫宴飲活動的特點,理解周代禮樂文化對和諧之境的追求;了解《魚麗》描寫宴飲活動在內容及寫作手法上特點。
本節拓展閱讀:趙沛霖《〈詩經〉宴飲詩與禮樂文化精神》、李山《“宴以合好”與周代社會結構的根本精神原則——〈詩經〉中的宴飲詩》(見《詩經的文化精神》一書)、聞一多《神話與詩·說魚》、韓高年《〈詩經·小雅·魚麗〉篇發微》。
2. 宴飲程式和儀式的描摹——《小雅·瓠葉》
通過《瓠葉》及其他相關詩作,了解周代宴飲禮儀的內容及特點。
本節拓展閱讀:胡新生《周代的禮制》、李山《〈詩經〉的文化精神》、戰學成《五禮制度與〈詩經〉時代的社會生活》、趙沛霖《〈詩經〉宴飲詩與禮樂文化精神》。
3.
對飲酒失禮敗德的諷刺和告誡——《小雅·賓之初筵
通過《賓之初筵》,進一步了解周代禮樂文化的特質。
本節拓展閱讀:揚之水《〈小雅·賓之初筵〉名物新證》、馬兆婷《〈賓之初筵〉的主題和酒文化闡釋》。
09
第八章 《詩經》祭祀詩、史詩導讀
本章通過對《詩經》祭祀詩和史詩的解讀,了解祭祖頌詩的內容及作用;關於后稷神異的描寫及史詩類作品的價值。
課時
1. 祭祖樂歌——《周頌·清廟》
了解《清廟》等祭祖頌詩的內容及作用。
本節拓展閱讀:馬銀琴《西周初年祭禮頌歌考述》、李瑾華《〈周頌·清廟〉的主旨及思想意義》。
2. 農業祭祀之歌——《周頌·良耜》
了解《良耜》古樸而不失生動的風格特點。
本節拓展閱讀:夏德靠《論藉禮儀式兼及〈良耜〉等幾首詩與藉禮過程之關係》。
3. 周民族史詩——《大雅·生民》
了解關於《生民》篇中“履帝武敏歆”的幾種不同觀點,及其產生原因;關於后稷神異的描寫及史詩類作品的價值。
本節拓展閱讀:錢穆《兩漢今古文經學平議》、王葆鉉《今古文經學新論》、聞一多《姜嫄履大人之跡考》、蔣見元《〈詩經〉史詩與荷馬史詩的比較》、馬銀琴《〈詩經〉史詩與周民族的歷史建構》。
10
第九章 《詩經》學史擷要
本章通過對先秦時代《詩經》的傳播與研究;漢代《毛詩》與三家《詩》;漢之後《詩經》學概貌的學習,了解《詩經》在先秦時代、漢代、漢之後的文化功能、研究重要成果及特點。
課時
1. 先秦時代《詩經》的傳播與研究
通過此詩,了解《詩經》在先秦時代的文化功能,掌握孔子的《詩經》觀及其影響,掌握孟子的《詩經》觀及其影響。
本節拓展閱讀:劉麗文《春秋時期“賦詩言志”的禮學淵源及形成的機制原理》、張啟成《論孔子的〈詩〉學觀及其淵源》、鄒然《孔子〈詩〉說探賾》、張啟成《論孟子、荀子的〈詩經〉觀》。
2. 漢代《毛詩》與三家詩
通過此詩,掌握《毛詩序》《傳》的特點,了解三家《詩》與《毛詩》的異同,掌握《毛詩故訓傳箋》的特點。
本節拓展閱讀:檀作文《20世紀以來關於〈毛詩序〉的作者和時代問題之論爭》、馮浩菲《〈毛詩故訓傳〉名義解及其它》、王承略《〈毛詩故訓傳〉標“興”含義新解》、張啟成《論〈毛詩〉與三家詩的異同》、梁錫鋒《鄭玄以禮箋詩研究》、李世萍《鄭玄〈毛詩箋〉研究》。
3. 漢之後《詩經》學概貌
通過此詩,了解漢之後《詩經》研究重要成果及其解《詩》特點。
本節拓展閱讀:胡念貽《論漢代和宋代的〈詩經〉研究及其在清代的繼承和發展》、檀作文《20世紀〈詩經〉研究史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