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回來了》是作家方軼群創作於20世紀50年代的童話。
《蘿蔔回來了》故事簡短卻寓意深刻:小白兔把找到的蘿蔔送到了朋友家,而它的朋友又把蘿蔔送給另一朋友,送來送去,結果蘿蔔又回到小白兔家裡,最後,四個小朋友高高興興地一起把蘿蔔吃了。作為低幼兒童讀物,整個故事情節簡單,重複的敘事手法達到了強化故事節奏感的目的。《蘿蔔回來了》在具有教育意義的同時,又能真正打動孩子,體現了教育性和藝術性的結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蘿蔔回來了
- 作者:方軼群
- 創作年代:20世紀50年代
- 文學體裁:童話
- 字數:936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雪很大,小白兔沒有東西吃了,跑出門去尋找食物,扒開雪找到了兩個蘿蔔,它去了好朋友小猴家,吃掉了小蘿蔔,把大蘿蔔放在了桌子上留給小猴。與此同時,小猴在雪地里找到了花生,回家後發現了蘿蔔,於是帶到好朋友小鹿家。小鹿找到了青菜,回家後發現了蘿蔔,於是帶到好朋友小熊家。小熊找到了白薯,回家後發現了蘿蔔,於是帶到好朋友小白兔家。蘿蔔又回到了小白兔手裡。
人物介紹
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
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是這篇童話中的四個形象,它們有著天真可愛的性格特點,有著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品質,在環境惡劣(雪很大、天氣很冷、沒有東西吃)的條件下找到了食物想到的是帶給同伴一起吃。
作品鑑賞
作品通過幾個動物互贈蘿蔔的故事,讚揚了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先人後己的道德風尚。
《蘿蔔回來了》這篇童話構思巧妙,採用了反覆循環的結構方式,一個蘿蔔在幾個動物間傳送,從小白兔到小猴子、從小猴子到小鹿、從小鹿到小熊、從小熊又到小白兔。在這個循環過程中,作者設定了相同的情形:都是發現食物後先想到朋友,關心朋友是否有食物,不斷重複的描寫中,小白兔、小猴子、小鹿、小熊這些小動物間的純真深厚的友誼生動地表現了出來,而作者也是在反覆強調團結友愛、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關心他人的高尚精神,強調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情同手足的親密關係。作者不僅使情節排迭,而且詞語也多次重複,“一面找一面想,雪這么大,天這么冷……不在家,一定也很餓,我找到了東西,去和他一起吃”,“……扒開雪,嘿,雪底下有……他多高興呀”,這些詞句在作品中反覆多次出現。情節的排迭,詞語的重複,突出了主題,這種方式很適合幼兒的接受心理,故事寓意、情節在他們的心靈上一次次留下印跡,一步步地加深了印象。故事結尾蘿蔔又回到小白兔身邊,更是獨具匠心的一筆,為這個友情的循環畫了一個句號,形成了淡淡的戲劇效果。在描寫手法上,作品用了擬人的手法,幾個小動物寫得天真可愛。作品語言樸素簡練,親切平易,好像一位慈祥和悅的老師在對著小朋友講故事。
簡潔的情節、鮮明的主題、巧妙的構思、明晰的結構,形成這篇童話明快的節奏,使它具有民間文學的風格,適合幼兒閱讀。
作品影響
- 所獲榮譽
《蘿蔔回來了》曾獲第二屆全國少兒文藝創作評獎(1954—1979)一等獎。
- 列入名錄
2020年4月,《蘿蔔回來了》(嚴個凡繪製插畫版本)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推薦學段國小1-2年級。
- 改編作品
1959年,由唐澄編劇並執導、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同名動畫作品《蘿蔔回來了》上映。
作者簡介
方軼群(1914— ),江蘇蘇州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34年中學畢業。曾任國小教員,後任中華書局及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編審。自幼愛好文學,學校畢業後,曾寫短文投稿報刊。1946年發表了第一篇兒童文學作品《我是一張鈔票》,以後又寫了《公正無私的太陽》《老麻雀的失望》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版過兒童文學讀物數十種。1991年《方軼群作品選》出版。獲獎作品主要有《你喜歡誰》(獲全國優秀少年兒童讀物優秀獎),《四季的圖畫》(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1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