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畿》和華山畿傳說

《華山畿》和華山畿傳說,2006年12月8日入選鎮江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文學類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山畿》和華山畿傳說
  • 類別:民間文學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這是我國著名的南朝樂府民歌《華山畿》中的第一首。據宋郭茂清《樂府詩集》引《古今樂錄》載,南朝宋時南徐有一士人,從華山畿往雲陽,戀一客舍中少女,無緣接近,憂鬱而0死。當柩車經女家門時,牛不肯前,打拍不動。女感其至誠,奔出對棺而歌,棺應聲而開,女遂縱身入內,乃將兩人合葬,名“神女冢”。
《華山畿》傳說發生在鎮江新區姚橋鎮的華山村, 據元朝《至順鎮江志》卷二十記載:“境內華山村,為樂府詩《華山畿》所詠悲劇發生地”。華山村歷史悠久,古風遺俗甚多,文化底蘊豐厚,古代為東海邊的一港口,西周時就有人居住。經滄海桑田,成為了典型的古老村落,歷來有“江南第一村”之美譽。1992年我市在華山村採風,採集到《華山畿》異文傳說11種,有關資料5份,民俗資料、民間傳說、歌謠14萬餘字。華山村的文化遺存有“神女冢、玉女祠、奈何橋”,以及大帝廟、萬年台、龍脊街、古銀杏、文昌閣、拴馬樁、無草地等。千年來,《華山畿》既為人們所傳誦,歷代詩人也多有仿作。明代朝鮮詩人金宗直就仿原作,寫下了七絕一首。我國清代詩人葛筠也曾仿寫過《華山畿》民歌。

傳承保護

為切實保護華山畿傳說,我市成立了以新區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設立了由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保護開發辦公室,建立了一批“《華山畿》和華山畿傳說”的傳承隊伍,他們中有教師、工人、農民、村幹部,其中一部分人不僅會講、還會唱、會寫。同時積極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資料的初步收集整理,出版刊物,邀請有關學者參加《<華山畿>和華山畿傳說》歷史文化研究,對“神女冢”等歷史文化遺址和相關的自然景觀進行保護,並將華山村古蹟保護工作納到了相關部門及鎮村的考核內容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