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粉是廣西南寧的本土美食,於2007年入選南寧公布的首批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的桂林米粉同為廣西“三大米粉”。南寧人認為酸辣可口的老友粉夏天吃著開胃,冬天吃著驅寒。老友粉是當地沒有階層分化的小吃代表,非常具有民生氣質。這種粉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 把酸和辣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南寧小吃的獨特風味之一。 本片以普通人的視角講述了南寧人對老友的情結。
基本介紹
- 導演:高超
- 編劇:高超
- 主演:彭永忠、趙洋明、譚煜慧
- 製片人:張暉明 敖林
- 出品公司:廣西青年聯合創影社,廣西民族博物館
- 中文名:老友紀
- 外文名:Laoyou rice noodles
- 其他譯名:Friend
- 類型:短片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日期:2013年8月
- 拍攝地點: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 發行公司:廣西青年聯合創影社
- 片長:18 分鐘
- 上映時間:2013年
- 對白語言:國語
- 色彩:彩色
- 電影分級:U
- imdb編碼:tt3385800
- 出品時間:2013年
影片報導,職員表,背後故事,網友評論,
影片報導
“這就是老朋友來吃的,所以叫老友。”“老友,老朋友的味道,老友粉也是南寧市城市味道。“……粉店老闆們一針見血地點出了老友粉的精髓。
這部紀錄片正是以普通人的視角講述了南寧人對老友的情結。粉店老闆從講述老友粉的做法,內涵,引出了南寧這座城市的變遷,發展。他們表達出共同的願望,希望老友粉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能走出南寧,走向中國,勾起了人們對老友粉的食慾,更像傳達了對南寧這座城市的熱愛。
史上最精緻老友粉紀錄片---《老友紀》當爽滑的米粉伴隨著酸辣的熱湯划過舌尖,那份味道讓多少人為之留戀,這就是老友粉。無論是煮粉的阿姆,還是食粉的靚仔,每碗老友粉的背後都是一個故事。 ----《時空網》
這部由廣西師範學院的青年教師高超拍攝的老友粉紀錄片,從美食入手,不留一句旁白,更像一部樸實卻精緻的南寧宣傳片。
----《南寧晚報》
《老友紀》講什麼?平民視覺講述老友情結
18分50秒的紀錄片,從邕江全景、江濱立交橋、在建捷運施工等畫面拉開序幕,通過錄影、訪談、資料等手法,配上沉靜、悅耳的配樂,將天福香、復記等南寧頗負盛名的老牌粉店,在城市發展歷程中的發展、挫折、壯大、傳承一一道來。
這不是有著豪華裝修的高檔飯店,一桌一椅,簡單的擺設,透著樸實和親切。這是屬於平民百姓的小店,卻拼出南寧厚重的老友城市味道。小小的店面里,男女老少擠在一起大快朵頤。爽滑的米粉伴隨著酸辣的熱湯滑過舌尖,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這就是老朋友來吃的, 所以叫做老友。”“老友,老朋友的味道,老友粉也是南寧市城市味道。”……粉店老闆們一針見血地點出了老友粉的精髓。
這部紀錄片正是以普通人的視角講述了南寧人對老友的情結。粉店老闆從講述老友粉的做法、內涵,引出了南寧這座城市的變遷、發展。他們表達出共同的願望,希望老友粉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能走出南寧,走向中國。勾起了人們對老友粉的食慾,更是傳達了對南寧這座城市的熱愛。
2013年12月1日,廣西微電影大賽組委會上傳了參賽視頻。其中,紀錄片《老友紀》在優酷網上走紅,短短几天時間播放次數接近10萬人次。網友們紛紛進行轉載、評論,幾乎零差評。
誰拍的《老友紀》?一群大學生首次接觸拍攝
其實,這部紀錄片並非出自於專業團隊之手,而是廣西師範學院影視傳媒協會的一群大學生,在三名老師的指導下,陸陸續續花了近4個月製作出來的。在這之前,這十幾名來自影視動畫專業、美術專業的學生都沒接觸過拍攝紀錄片。
拍攝一部有關南寧文化等內容的紀錄片,這個念頭在《老友紀》總顧問、廣西師範學院負責影視動畫專業教學的劉曉東老師的腦海中籌劃了很久,題材也準備了不少。2013年6月份,獲知2013年底將舉行廣西微電影大賽,劉曉東眼前一亮,找來自己以前的學生高超尋找選題,並協助自己。
《老友紀》總編導高超,是一名出生於1989年的大男孩,兩年前於廣西師範學院畢業,因表現突出留校,曾有過拍攝微電影的經歷。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他在網上、圖書室等查閱了大量關於老友粉的資料,走街串巷尋找老南寧人講述老友粉、撰寫採訪提綱等。籌備了兩個月後,7月份暑假開始,《老友紀》開拍了。
師生們自籌經費,由於資金有限,拍攝設備也很簡單:一部單眼相機,一個相機的三腳架。
《老友紀》怎么拍?紀錄片創作過程很艱苦
暑假期間,大家每天騎著電動車、帶著拍攝器材找到各個有代表性的粉店拍攝。有時候高超跟著外出,一般是他在一旁指導,學生們負責拍攝,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學生們靠自己完成任務。
學生們先與粉店的老闆取得聯繫,再到現場踩點,將店裡的情況記錄下來,之後回到學校向總編導匯報。在總編導的一番指導下,學生們先是進行試拍,再拿回學校給總編導和總顧問找不足。一系列繁瑣的過程後,他們才開始正式拍攝,每次拍攝都是一遍又一遍。僅拍攝的素材就達到200G的容量。
“守在旁邊等著要拍攝,突然下起一場大雨。”拍攝過程並不全都是順利,有一次,4個主創學生之一的吳浩宇和同伴躲在中山路旁邊的公車站遮雨棚里,被秋雨凍得直發抖。
因為沒有經驗,在拍攝的頭一個月,他們找來一群學弟和學妹,播放所拍攝的畫面,讓學弟和學妹們挑毛病。“這都是什麼啊?”“怎么畫面那么難看?”這些批評,讓吳浩宇和趙洋明等人很難受。
拍攝回來的畫面總是不滿意,被刪減或者重拍是常有的事。“雖然平時學的時候都知道,但拍出來的畫面、取景還是不理想。”劉曉東說。拍出來的畫面不是多了電線桿,就是出現不少廣告。“都是他們付出很多努力拍出來的,有時候一天拍了幾百個畫面,沒有一個能用,他們心裡覺得難受,我們都能體會。”高超說。
《老友紀》體現什麼?南寧是有包容性的城市
《老友紀》原片時長30分鐘,因要參加廣西微電影大賽而被剪下至18分50秒。有網友問,片中為何有許多南寧城市街景、捷運建設等畫面。劉曉東回答,紀錄片以拍攝老友粉為主,老友粉其實是本片中的線索,引導大家對南寧城市發展進行探討。他認為,南寧城市化進程快,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很多問題,片中就反映許多矛盾衝突點,像中山路等一些積澱南寧市文化的東西,在城市化進程中不斷消失。
此外,紀錄片中也提及螺螄粉、桂林米粉,看似與老友粉這個主題無關,其實體現了製作者的用心:南寧是一座有包容性的城市,這正是體現南寧人包容的精神。
10月底,《老友紀》終於製作完成。對這些學生來說,網路上每一個轉發和好評都是鼓勵。有了信心,他們計畫2014年再拍一部其他題材的片子。
職員表
背後故事
拍攝團隊無一人是廣西人
有趣的是,拍攝團隊中沒有一個人是廣西人。總編導高超是河南人,總顧問劉曉東是江蘇人,學生們也都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有不少人在拍攝前都沒有吃過老友粉。
“以前覺得老友粉酸酸的,不是很習慣。”主創之一的趙洋明是北方人,拍攝時才嘗試老友粉的味道,“拍攝這個題材,當然要了解才能拍”。一開始,老友粉的酸辣味道讓他皺起了眉頭。但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漸漸地,趙洋明覺得回味無窮,開始愛上了老友粉的味道。多次到粉店拍攝素材的他不忘“偷師學藝”,空閒時常常自己動手煮老友粉給女朋友吃。紀錄片中為女朋友煮老友粉、暢談未來前景的那名男生,就是趙洋明。
拍攝過程中遇到的遺憾事
在尋找拍攝素材的時候,學生們在淘寶網上找到一名賣老友粉配料的賣家。
店鋪介紹講述了一個故事:店主小君是南寧土生土長的女生,父母退休前賣老友粉,小君吃著自家的老友粉長大。大學期間,小君在外地讀書,對家鄉的老友粉念念不忘,每次回到家都要先吃一碗老友粉。後來,小君的母親開始研究如何把老友粉做成老友料,讓身在外地的朋友很方便地就能吃到正宗的老友粉。於是就有了充滿愛的老友料,放在鍋里加水煮開,放入粉,就煮好一碗地道的老友粉。
這其實是老友粉的另一種形式的傳承和發展,但高超多次聯繫,小君一家人都不願接受拍攝。
網友評論
“魏武揮鞭Lighting”:看到中山路看到水街,我都感動了!
“我是個好人Xz”:這味道是每個在外的南寧人心中深深的思念啊,不知道我再回到南寧的時候中山路還在不在···阿軍_
“咖啡_波比”:我是老南寧了,從小吃著老友長大,那時只有老友面,還沒有老友粉。只能說時代的變化了
“我不是美女喲”:兩個多月沒吃了,在南寧的時候天天早餐都吃老友啊!老友伊面、老友圓、老友扁好想吃!
“李兆添”:我也是!雖然離家不遠,但每一天都在思念!話說如果順利的話,我回家就可以坐動車了。
“南寧城記”:好久沒得吃老友粉了,看著那照片,滿滿都是回憶的味道。
“囚牢中的刺鳥”:好評!從老友粉看南寧!漸漸愛上這個城市!喜歡這個城市的包容!
“summerxin”:說實話,幾乎所有的場景都很陌生;但是那種生活氣息與氛圍,卻莫名地覺得很熟悉。南寧這座城市,之於我,大概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般的“老友”情懷吧。
“瑪麗姐是麻辣大廚”:對於戴白色小帽、藍色圍裙,穿白色制服的煮粉阿姨總是有莫名的親切感。南寧老友,不變的情懷。不知道有沒有人吃過共和路以前那家杏花村小吃,那裡的豆腐花真是一絕。
“焰心Spring”:小小一碗老友粉,承載濃濃老友情。順便一提,高佬葉面莊又重新在吾家樓下開張啦~味道還是一樣棒~旁邊的柳州燒烤賣的老友粉味道也意外的好~吃貨有福了。共和老友粉店雖然好吃,但總覺得量少了一點啊。(記者 韋薇 實習生 倪宇茜 圖片均為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