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義大利共和國首都)

羅馬(義大利共和國首都)

羅馬(義大利語:Roma),是義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餘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公元1-2世紀是羅馬歷史上鼎盛時期為西方最大帝國,與東方的漢帝國遙相呼應,並稱“西羅馬,東洛陽”。城市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義大利占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遊覽地之一。

羅馬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有700多座教堂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是天主教教皇和教廷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傳說,起源,共和國時期,帝國簡介,帝國的建立,前期帝國時期,後期帝國時期,帝國覆滅,中世紀,17世紀後,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特徵,經濟,社會,建築,藝術,教育,交通,航空,火車,公路,捷運,公交,租車,歷史文化,建築風格,旅遊資源,主要景點,購物街區,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羅馬城市建立的日期並不確定,傳統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這已經廣泛地為考古發現所證實,儘管可能此前已經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裡。傳統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佛洛狄特(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占領特洛伊城之後來到義大利
羅馬城羅馬城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這裡已有羅馬人居住。大約公元前753年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悠久歷史。羅馬人驕傲地稱它為“永恆之城”。
相傳羅馬的創建人羅慕洛是母狼餵養大的,古羅馬的城徽圖案是母狼哺育嬰兒。
羅馬城是羅馬帝國的發源地和首都。公元1-2世紀羅馬成為西方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羅馬城進入全盛時期。
在羅馬長達約2800年的歷史上,曾經歷了東羅馬帝國西羅馬的輝煌時期。
1870年,義大利王國軍隊攻占羅馬,義大利統一事業完成。
1871年,義大利首都由佛羅倫斯遷往羅馬。

傳說

母狼哺嬰著名的“母狼乳嬰”故事記載了有關創建羅馬古城的傳說。公元前7、8世紀,羅馬國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奧篡位驅逐,其子被殺死,女兒西爾維婭與戰神馬爾斯結合,生下孿生兄弟羅慕洛和雷莫。阿姆利奧把這兩個孿生嬰兒拋入台伯河。落水嬰兒幸遇一隻母狼用奶汁哺餵成活,後被一獵人養育成跨捆捉人。後來,兩兄弟長大後殺死了阿姆利奧,並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贈給他們建新都。後羅慕洛私定城界,殺死了雷莫,並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為羅馬。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後定為羅馬建城日,並將“母狼乳嬰”圖案定為羅馬市徽。

起源

義大利首都羅馬是世界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沉澱了數千年歷史遺蹟,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它建在台泊河之間的7座山岡上,幾經毀滅又幾度復興。槳煉譽古羅馬遺蹟規模宏大,令人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羅馬城羅馬城
羅馬,一個古老的名字,羅馬被譽為“萬城之城”是因為他有著輝煌的歷史,羅馬帝國的榮耀遷探頁,天主教廷的至高無上都構成了羅馬近2500年的輝煌。
羅馬是世界天主教中心,世界文化之都,世界歷翻頁史文化名城。羅馬西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市區跨台伯河兩岸,架有橋樑24座。人口283萬(1988)。
約公元前二千年初,羅馬人從東北移居於此。公元前八至前四世紀築城堡,逐步形成早期羅馬城。
公元756-1870年為教皇國的首都,1870年義大利王國統一後成為義大利首都(教皇國退至梵蒂岡)。
工業有食品、紡織凶己漏臘、機械、印刷、化工、電子和塑膠等。義大利電影工業的主要中心。西北沿海的奇維塔韋基亞為其主要港口。世界最著名的遊覽地船朽盛熱之一。
占城區面積40%的古羅馬城多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築(如弗拉維安半圓形劇場、羅馬鬥獸場、大雜技場、萬神殿、戴克里先公共浴場等)和藝術珍品。城西北的梵蒂岡為羅馬教廷所在地。有教堂、宮殿、博物館、大學(2013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301-400段第36位的羅馬第二大學)、科學院和圖書館等。
羅馬位於義大利半島中部,南北走向的亞平寧山脈把義大利半島分成了東西兩部分,亞平寧山脈西邊,有一條台伯河,流入地中海,羅馬即建於台伯河岸。羅馬初建時距離台伯河口的奧斯蒂亞(Ostia)約26公里,但由於泥沙在河口堆積,河口逐漸延伸,古城奧斯蒂亞的港口如今已位於距離海洋6公里的內陸。。
羅馬位於台伯河下游的丘陵平原上,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它在20世紀20~50年代建成,是擁有摩天大樓的現代化城市。
羅馬城羅馬城
羅馬教廷所在地梵蒂岡位於古城區西北角。羅馬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歷史博物館。在羅馬古都遺址上,矗立著帝國元老院、凱旋門、紀功柱、萬神殿和大競技場等世界聞名的古蹟;這裡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精美建築和藝術精品。
羅馬氣候溫暖,四季鮮明,春季正是一年中最適合出遊的季節。

共和國時期

羅馬共和國的最初時期,羅馬陷入了平民和貴族之間的長期鬥爭棄付嘗中,同時羅馬也開始同近鄰發生戰爭,並逐步征服周邊地區吞併領土,羅馬的勢力越來越大,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但是到了公元前390年,羅馬沒能擊退凱爾特人的侵略,為了保衛疆土,羅馬相繼建造起了城牆、水渠和亞壁古道。公元前264年至前146年羅馬經歷先後三次布匿戰爭徹底擊敗了來自北非卻控制著地中海西部的迦太基,又經過公元前215年至前148年的四次馬其頓戰爭征服了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羅馬發展成為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和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羅馬城羅馬城
但是在公元前133年至前123年格拉古兄弟改革失敗後,羅馬共和國進入了不穩定的時期,並在羅馬內戰(公元前133年—前30年)時達到高峰。愷撒在成為終身獨裁官後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將古羅馬論壇擴建,並建造了尤利烏斯論壇(帝國議事廣場)。公元前44年愷撒被暗殺,公元前27年屋大維大權在握結束羅馬共和國,進入羅馬帝國時代(公元前27年—476年)。

帝國簡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個古代羅馬的國家,在當時占據了整個地中海。
通常把羅馬帝國分為前期帝國時期(前27年~192年)和後期帝國時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從後期帝國中分出3世紀危機時期(193年~284年)。羅馬本來使用拉丁語,但隨著領土擴張至希臘、中東一帶,希臘語變成了主要語言。就連當時成書的新約聖經也是用希臘語寫成。由於語言上的分歧,羅馬帝國在五世紀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帝國。羅馬帝國自建立以來,一直對外擴張,是一個具有侵略性的古代超級大國。
羅馬城羅馬城
羅馬帝國以羅馬城為中心,版圖不斷擴張,逐漸控制了整個地中海區域。這個成功歸根于軍事征服和經濟優勢,以及對鄰近文明有選擇性地同化,尤其是對伊特魯里亞和古希臘。
羅馬人的統治擴張到了幾乎整個歐洲和地中海沿岸,公元前1世紀,無論從地理上還是從政治上,都是羅馬帝國的中心。當時的羅馬已經擁有了一整套有效的給水和排水系統,完整的城市道路網,和有效運作的城市消防和警察系統。儘管如此,屋大維時期大興土木所建造的建築在64年尼祿(54年—68年在位)統治下羅馬城的一場大火中遭到嚴重毀壞。
在弗拉維王朝(69年—96年)的統治下,羅馬開始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在這一時期建造了一大批著名的建築,如羅馬鬥獸場和帝國議事廣場的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由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在2世紀初完成,卡拉卡拉(211年—217年在位)和戴克里先(284年—305年)的公共浴場以及周邊的圖書館,成為了羅馬生活中的固定內容。這一段時期被認為是羅馬帝國最鼎盛的時期,戴克里先執政時期,羅馬的人口數達到最高點,但是由於羅馬帝國的皇帝熱衷於排場,建造越來越宏偉的建築,如巴西利卡,羅馬帝國開始走上了衰敗之路。
隨著君士坦丁大帝在330年建成“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羅馬也逐漸失去它的政治地位。

帝國的建立

羅馬帝國諸行省後三頭同盟瓦解後,屋大維、安東尼分掌羅馬的東西部,雙方矛盾日趨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維與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希臘的亞克興會戰。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認為安東尼獲勝無望,將自己的軍隊撤回埃及,安東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維隨後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東尼自殺,埃及也被羅馬占領。前27年,屋大維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權,恢復共和制;一面又裝作迫於元老院和公民的請求,接受與共和制度完全違背的絕對權力,成為元首、元帥、最高的代行執政官、終身執政官、終身保民官、大祭祀長、首席元老等,並獲得了“奧古斯都”和“祖國之父”的稱號。屋大維的這場精彩的演出宣布了羅馬帝國的建立。
屋大維屋大維

前期帝國時期

自屋大維在前27年建立元首制,羅馬帝國進入前期帝國時期。屋大維在位期間,對外征戰,將帝國版圖擴大到了多瑙河以北。屋大維的統治為隨後的百餘年帶來了很長一段時期的穩定局面,稱之為羅馬和平時期。
14年奧古斯都逝世,養子提比略繼位,開創了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到克勞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時,對外發動戰爭,攻占了不列顛南部、日耳曼尼亞、敘利亞和非洲北部地區。
到尼祿繼位(54年~68年在位),由於他統治殘暴,引起人民反抗,並導致了猶太戰爭
經過一些行省總督爭奪皇位的內戰,韋斯巴薌最後在69年建立了弗拉維王朝。弗拉維王朝經過提圖斯和圖密善兩位皇帝的統治,涅爾瓦於96年繼位,開創了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也被稱為五賢帝時代。這五位皇帝謙虛,愛戴臣民,這段時期也是自奧古斯都之後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羅馬帝國的基礎設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貨幣制度都在這個年代得到統一,並通行全國。有文人將這個年代稱讚為“人類最幸福的年代”。
五賢帝時代權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各個皇帝選擇其承繼人,然後收養他為義子,如此避免了權力交替前後的政治動亂。由於這些皇帝沒有血緣關係,五賢帝時代不能算為一個朝代。以下為五賢帝時代的五位皇帝。
96年-98年涅爾瓦(Nerva):採用寬厚的政策,開創養子繼承制。
98年-117年圖拉真(Trajan):在位時開拓疆土,在他死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極限。東到美索不達米亞,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顛,北至喀爾巴阡山脈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為了帝國的內海。
羅馬
117年-138年勇帝哈德良(Hadrian):健全了帝國的官僚機構
138年-161年安東尼·庇護(Antoninus Pius):此時羅馬帝國達到極盛。
161年-180年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此時帕提亞帝國屢犯邊疆,北方蠻族也乘虛而入。帝國的實力開始出現頹勢。
180年馬可·奧勒留病逝,由親生兒子康茂德(Commodus)繼位。192年康茂德被殺, 安東尼王朝告終。

後期帝國時期

181年-284年間,隨著叛亂事件增加,軍隊的力量不斷增強,從而威脅到皇帝的施政。50年內有26位軍人篡位,歷史將這些篡位者稱為“軍人皇帝”,也稱為三十僭主。這一時期也被稱為三世紀危機時期。
君士坦丁一世君士坦丁一世
塞維魯王朝(181年~205年)滅亡後,政局混亂,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在內的高盧帝國(259年~273年),在東方產生了地處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帕爾米拉帝國(262年~272年)。奴隸和隸農起義遍及義大利和行省。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284年-305年在位)取得了帝國政權,最終把這個混亂局面收拾過來。他把皇帝的權力、以及整個帝國一分為四,分別由兩位正帝(奧古斯都)及兩位副帝(凱撒)共同治理,使羅馬帝國得到暫時的安定,稱之為多米那特製(也叫四帝共治制)。當時除了他以外,他把另一個正帝的位置給了馬克西米安,讓他統治帝國的西部,而自己則成為東部的正帝。其中最高的統治者是戴克里先。這也被認為是羅馬帝國分裂的淵源。另一方面,雖然他一人的成功,但對基督教的迫害失敗,使他死後再次引來混亂。
306年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做皇帝,重新統一帝國,廢除四帝共治制。雖然同樣強力執行專制,但卻選擇和基督教勢力妥協,並於西元313年公布米蘭敕令;與此同時,將國都遷往東部拜占庭,並改國都名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
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後,爭奪帝位的鬥爭重新開始。 他的三個兒子和兩個侄子分治帝國。狄奧多西一世(379年~395年在位)當政時一度恢復統一,但他死後,帝國分裂為兩部分:西羅馬帝國(首都梅蒂奧拉努,今米蘭)和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帝國覆滅

西羅馬帝國接連不斷發生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高盧的巴高達運動,北非的阿哥尼斯特運動動搖了帝國的政權。378年西哥特人大敗羅馬軍隊,410年攻占羅馬城,418年在高盧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國。汪達爾人於439年在北非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匈奴人452年侵入義大利,在高盧東南部,457年出現了勃艮第王國。476年9月,日耳曼人僱傭軍長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中世紀

5世紀的歐洲人口大遷移期間,羅馬先後遭到哥特人(410年)、汪達爾人(455年)和勃艮第人(472年)的入侵和洗劫。
476年西羅馬帝國正式滅亡,493年東哥特王國建立。羅馬人口逐年減少,530年只剩下約10萬,但城市的建築在東哥特人的統治下仍舊保存完好。羅馬城真正的災難是哥特人同查士丁尼一世統治下的東羅馬帝國之間的戰爭,537年羅馬的幾乎所有排水管道被徹底摧毀,羅馬議會制度被廢除,羅馬人的正常城市生活在東羅馬帝國和哥特人的戰爭中下遭到破壞,這一時期修建的最後一個著名建築是608年的佛卡斯圓柱。
羅馬從555年起歸屬了東羅馬帝國,城市管理制度上受到教宗的很大影響。8世紀至11世紀間陸續受到倫巴第人等的入侵和占領,城市範圍被局限於台伯河沿岸。在近一千年的時間裡,羅馬城曾是在西方世界政治上最重要、最富有和最大的城市,即使是在羅馬帝國開始衰落和分裂後,在羅馬最終失去了首都的地位給米蘭和拉韋納後依然如此,羅馬的威望超過了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隨著早期基督教的崛起,羅馬主教在宗教和政治上的作用日趨重要,終於成為了教宗,羅馬也成為了天主教的中心。在410年西哥特王國國王亞拉里克一世率軍攻陷羅馬並大肆洗劫,和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交替地被拜占庭帝國統治和被日耳曼人劫掠,在中世紀早期人口銳減到了僅僅2萬人,羅馬在名義上成為了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一直持續到751年,拜占庭的敵人倫巴底人攻打以拉韋納為中心的拜占庭禮教區,處死最後一位拜占庭禮教區主教,把拜占庭勢力逐出了義大利。
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把羅馬獻給了教宗,賦予教宗對羅馬和周邊地區的世俗管轄權,創建了教宗國,史稱“丕平獻土”。這給予了羅馬新的政治角色,羅馬作為教宗國的首都,一直持續到1870年教宗國被義大利王國吞併。
天主教使徒聖彼得和保羅曾在尼祿統治下的64年羅馬大火後被害殉道,人們認為他們被一同埋葬在了羅馬,雖然歷史學家對此存有疑問,但這依舊使得1300年起羅馬成為了天主教徒朝聖的聖地,是中世紀除耶路撒冷和孔波斯特拉的聖地牙哥外的又一座主要朝聖聖地。羅馬在這一時期建造了多座重要的建築,其中就包括世界最大的教堂,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式的聖伯多祿大殿。
800年,教宗利奧三世在羅馬加冕查理大帝為神聖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羅馬同時也成為了教宗和神聖羅馬帝國爭奪的焦點。羅馬除了在中世紀的一些短暫時期是獨立的城市外,幾個世紀中的大部分時間仍舊是教宗國的首都和“聖城”,即使在1309年至1337年天主教教廷從羅馬遷移至阿維尼翁時也不例外。
1527年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的軍隊侵入義大利焚掠了羅馬,羅馬不再具有政治力量,轉而在羅馬教廷的支助下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代的文化和藝術活動中心,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的羅馬建築以教堂為主,還有眾多方尖碑、宮殿和噴泉廣場等,這些建築一直保存到了如今,羅馬舊城是羅馬城內除梵蒂岡外的另一處世界遺產。

17世紀後

17世紀羅馬人口再次大幅增長達到了10萬人,但是因為受到反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羅馬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仍舊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的首都。義大利在1861年終於統一併成立義大利王國,羅馬在1871年成為義大利王國的首都。
1929年墨索里尼代表義大利政府和羅馬教廷訂立拉特蘭條約,羅馬教廷承認羅馬作為義大利國家首都的地位,義大利政府則承認羅馬教廷對梵蒂岡範圍內的主權。
在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後,羅馬見證了由墨索里尼領導的義大利法西斯力量的壯大,墨索里尼在1922年10月進駐羅馬,標誌著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上台掌權,和一個同納粹德國聯盟的義大利帝國的誕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同盟國的轟炸和納粹的占領使得羅馬受到嚴重的破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的公民投票決定廢除君主制,成立了如今的義大利共和國。羅馬在義大利戰後重建和現代化的過程中,扮演著“義大利經濟奇蹟”背後的驅動力的角色,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成為“時尚之都”。
第一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於1995年9月4日至16日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位於台伯河下游平原,東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市區跨台伯河 兩岸,架有橋樑24座。羅馬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由於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歷史, 故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羅馬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的台伯河畔,總面積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08平方公里。羅馬市現由55個居民區組成,人口約264萬多。義大利半島南北方向有座亞平寧山脈,把義大利半島分成了東西兩部分,亞平寧山脈旁邊,有一條台伯河,羅馬位於台伯河流入地中海的海拔最低30公里處。羅馬氣候溫暖,四季鮮明,春季正是一年中最適合出遊的季節。
羅馬衛星地圖羅馬衛星地圖

氣候特徵

羅馬由於地處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氣溫15.5℃,年降水量880毫米。每年4月至6月氣候最為怡人;7月和8月是最熱和最乾燥的季節,平均氣溫24.5至24.7℃,降水量14至22毫米,8月的日最高氣溫可以超過32℃,以前的傳統是8月份會停止許多商業活動,羅馬人習慣在夏日離開炎熱的城市出去避暑度假,但這種習俗正在慢慢被改變,整個夏季羅馬市仍舊正常運作,以便迎合日益增加的遊客需求,和羅馬人自己工作習慣的改變;9月中旬至10月是最為晴朗的季節,被稱為“羅馬的美麗十月天”;10月至12月是最潮濕的季節,降水量可達106至128毫米;12月的平均最高氣溫約為14℃,1月最寒冷,平均氣溫為6.9℃。屬於典型的冬季多雨區,夏季則高溫少雨。
羅馬羅馬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Roma-Fiumicino (1961-1990)氣候平均數據
平均高溫 ℃(℉)
12.9
55.2)
13.7
56.7)
15.3
59.5)
18.0
64.4)
22.0
71.6)
25.6
(78.1)
28.6
(83.5)
28.7
(83.7)
26.0
78.8)
22.0
71.6)
17.2
63)
13.9
(57)
20.3
(68.5)
平均低溫 ℃(℉)
3.7
(38.7)
4.4
(39.9)
5.8
42.4)
8.3
(46.9)
11.9
(53.4)
15.6
(60.1)
18.2
(64.8)
18.4
(65.1)
15.8
(60.4)
12.0
(53.6)
8.1
46.6)
5.1
(41.2)
10.6
(51.1)
降水量mm(英寸)
80.7
(3.177)
74.9
(2.949)
65.0
(2.559)
54.7
(2.154)
31.8
(1.252)
16.3
(0.642)
14.7
(0.579)
33.3
(1.311)
68.2
(2.685)
93.4
(3.677)
110.5
4.35)
89.6
(3.528)
733.1
28.862)
相對濕度(%)
75
75
75
75
75
73
72
73
75
76
77
77
74.8
平均降水日數
9.1
8.3
7.9
7.0
4.4
2.4
1.6
2.8
4.5
7.0
9.9
9.0
73.9
日照時數
120.9
132.8
167.4
201.0
263.5
285.0
331.7
297.6
237.0
195.3
129.0
111.6
2,472.8
來源:2010年5月MeteoAM (日照時數從 Ciampino 機場的氣象站)

經濟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羅馬就成為義大利最重要的經濟中心。羅馬的GDP在義大利各城市中位居第一位,占義大利全國GDP的6.7%,並以每年4.4%的速度繼續增長,這在整個義大利也處在最前列。
如今的羅馬擁有多樣化而且充滿活力的經濟,包括國家管理、旅遊業、服務業、科研、通信和個體經商業。旅遊業是羅馬的支柱產業之一,市內的眾多博物館包括梵蒂岡博物館、Borghese美術館、Capitolini博物館等。作為一個工業城市,羅馬的工業產業集中在傳統的紡織品和旅遊紀念品,以及食品、醫藥、機械、造紙和冶金等新興的行業。此外,羅馬憑藉良好的氣候條件和保存完整的歷史建築,成為影視業的重要基地,經常成為電影的拍攝地和場景地,如《不設防城市》(羅伯托·羅塞里尼導演,1945年)、《羅馬假日》(威廉·惠勒導演,格里高利·派克與奧黛麗·赫本主演,1953年)、《平民天后》(希拉蕊·杜芙主演,2003年)等。羅馬同時也是銀行業、電子工程工業和航空業中心。
眾多國際企業和組織將總部設在羅馬,比如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理事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等。

社會

建築

羅馬被喻為全球最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世界八大名勝之一的古羅馬露天競技場,也稱鬥獸場,建於公元1世紀。這座橢圓形的建築物占地約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徵。寬闊的帝國大道兩旁建有元老院、神殿、貞女祠和一些有名的廟宇,如萬神廟等。
羅馬地圖(部分)羅馬地圖(部分)
這片露天競技場遺址的北面,是記載塞維魯皇帝遠征帕提亞功績的凱旋門,南面是記載提圖斯皇帝東征耶路撒冷戰績的提圖斯凱旋門,在提圖斯凱旋門南面不遠處,還有一座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戰勝馬克森提而建立的羅馬最大的凱旋門。帝國大道東邊的圖拉真廣場,是古羅馬城的商業中心。市場旁矗立著一根高40米的凱旋柱,柱上螺旋形的浮雕,描繪了圖拉真皇帝遠征多瑙河流域的故事。
古城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長130米,寬75米,是市內幾條主要大街的匯集 點。廣場左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建築威尼斯宮,右邊是與威尼斯宮式樣相仿的威尼斯保險公司建築。此外,雄偉的司法宮、絢麗多姿的納沃納廣場、聖彼得大教堂無不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羅馬還有上百座博物館,收藏著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品。
羅馬集中了義大利獨立統一運動的大部分紀念物。在威尼斯廣場右邊的紀念碑中央高台上,矗立著艾馬努埃爾二世騎馬的鍍金大銅像。艾馬努埃爾是曾經領導人民趕走外國占領者、統一義大利的國王。這座紀念碑被義大利人稱為“祖國祭壇”。在台伯河西岸的佳尼科洛嶺上,聳立著率軍解放羅馬的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紀念碑。
羅馬市噴泉眾多,千姿百態。最著名的特雷維噴泉,建於公元1762年。噴泉中央的海神像中,兩座海馬雕塑代表平靜的海洋與洶湧的海洋,四座神女像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羅馬城建築依地勢呈放射狀發展。
因為講求實際,羅馬藝術的最高成就體現在無數的公共建築上。他們修築了規模浩大的道路、水道、橋樑、廣場、公共浴池等設施。最早的羅馬建築藝術來源於希臘,但由於羅馬人更注重實用和現實生活的享樂,在希臘主要為神廟增色的技術很快用於為人服務的大型公共建築,宏偉的競技場、公共浴室、廣場、水道在城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羅馬人愛好奢華,經常在典型的希臘造型基礎上加以改造,比如在多利克式柱的柱底再加一個柱基,把愛奧尼亞式柱頭上的卷渦造型加在科林斯式柱頭上得到複合式柱頭,令建築形式更為繁複華麗。在羅馬帝國更強盛的時代,建築中就開始更多地體現出羅馬民族的個性和特點,如拱門與拱頂的大量使用,在建築史上寫下了新的一章。
古羅馬雕刻藝術:羅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早期作品受了希臘雕刻藝術的影響,人物形象極度理想化。羅馬帝國時期,肖像雕刻中寫實風格流行,出現了具有強烈的個性和複雜的內心世界描寫的肖像。羅馬人有為先人雕像的傳統,因此對肖像的逼真傳神有著極高的要求,在肖像雕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早期羅馬作品受了希臘雕刻藝術的影響,人物形象極度理想化。為數眾多的《奧古斯都像》就是典型例子:雕刻家把矮小跛腳、體弱多病的奧古斯都表現成高大健美的統帥,具有運動員一般的體魄和英雄氣概,臉龐也接近希臘雕刻一般的完美。

藝術

羅馬時期的繪畫主要是鑲嵌畫和壁畫,多記載具體歷史事件,用來裝飾公共場所和住宅。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火山灰埋沒了龐貝及附近的幾個城鎮,埋葬了大量珍貴壁畫,同時大量珍貴的壁畫也因此得以完整保存。根據這些壁畫,羅馬壁畫被劃分為四種風格。

教育

羅馬共有3座公立大學,羅馬第一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La Sapienza")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是歐洲最大的一所大學。羅馬第二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Tor Vergata)以完善的教學設施和人性化的教學管理風格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來此學習,連續三年入選義大利知名院校。羅馬第三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Roma Tre)是羅馬最年輕的一所國家公立大學,但就學生人數、教職工人數和校園占地面積而言,卻是羅馬城內規模第二的大學。
羅馬還有多所天主教大學,也是美術學院、國家舞蹈學院、國家戲劇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和藝術品復原中心研究所的所在地。

交通

羅馬有“條條大路通羅馬”之稱,形象地表明了羅馬作為義大利的交通樞紐。它有鐵路、公路通往全國各地。羅馬處於地中海地區的中央位置,也是國際空運的中心之一。
羅馬

航空

羅馬有三個機場,包括作為主機場的達文西國際機場(Leonardo da Vinci International Airport,也稱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Fiumicino)、軍民兩用的羅馬錢皮諾國際機場(Ciampino)以及僅用於起落直升機和私人飛機的Roma-Urbe機場 。其中達文西機場位於羅馬市區西南約35公里處, 是主要的客機起降機場。入境大廳在一樓,二樓為出境大廳。乘飛機來往羅馬與歐洲各國之間航程最多不超過4小時,來往非常方便。機票價格雖然昂貴,但提前預訂往往可以拿到不錯的折扣,也有很多廉價航空公司可以選擇。乘飛機出境務必提前兩小時到機場辦理手續,如需退稅,應提前更多時間。
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
從機場到羅馬市內:
1、機場與特米尼車站之間有萊昂納多機場特快Leonard Express,車程約30分鐘,在售票處買票的話是9.5歐元,在車上購買就要14歐元。機場到特米尼車站的運營時間是6∶37~23∶37,每30~60分鐘一班,車站到機場的運營時間是5∶52~22∶52。
2、從機場到台伯提那Tibutina車站的列車,全程約40分鐘,票價5歐元。機場出發運營時間是6∶27~21∶27,每30~60分鐘一班, 台伯提那車站出發運營時間是5∶36~20∶36每15~60分鐘一班,21∶36~22∶36每30分鐘一班。在台伯提那車站可以轉乘捷運B線。
3、夜班車:機場線路停車後,夜班公共汽車開始運行。從機場開往台伯提那車站的車分別於1∶15、2∶15、3∶30、5∶00發車,中途停靠特米尼車站,全程約50分鐘,票價5歐元,返程票價3.62歐元,0∶30、1∶15、2∶30、3∶45。

火車

從羅馬乘火車到米蘭4.5小時左右,到威尼斯5小時左右,到佛羅倫斯2小時左右,到那不勒斯3小時左右,車次很多;到南端的西西里島則有夕發朝至的夜車。到巴黎的國際列車需要在米蘭、洛桑或第戎換車,但不需出站、不需重新購票,全程12-15小時。北義大利的湖光山色、法國南部的鄉村都是美不勝收,坐著火車欣賞美景很愜意。乘火車有很多種優惠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國內或國際、不同天數的卡。
特米尼車站(Stazione Termini)——既是進出羅馬的大門,也是市中心的交通樞紐。 站在出站口,正前方就是五百人廣場,左手邊的捷運站、右手邊的計程車站及市內公共汽車總站的標誌都非常醒目。從進站口向里走,在5號站台前有旅遊服務中心。沿左右兩邊的站台分別有行李暫存處、候車室、廁所。剪票口旁邊有小賣部、兌換處、酒吧、餐廳等等,再向前走是售票處和預約座位的視窗,它對面排列著自動售票機,背後是國家鐵路問詢處,左邊是貨幣兌換處。

公路

前往羅馬周邊拉齊奧大區旅行,乘坐短途巴士非常方便。長途旅行也可以選擇乘坐巴士,相對飛機和火車票價是最便宜的,但速度也最慢,羅馬到米蘭約7小時,到巴黎約24小時,對體力是一大考驗。
歐洲巴士聯盟(Eurolines)——歐洲著名的長途巴士聯盟,有連線羅馬到比利時、荷蘭、瑞士、德國、法國等歐洲主要國家的線路,但中途經常需要轉車,時刻表顯示的到達時間按只能作為參考。買一張“歐洲巴士通票”,可以在中途站點隨意上下車。歐洲巴士羅馬代辦處和停車場在台伯提那火車站對面的汽車站裡。
羅馬的公交系統由公共汽車、電車、捷運、城鐵、近郊鐵路等組成,車票通用,單程票在75分鐘內可以自由換乘,但是捷運和近郊鐵路只能搭乘一次(不出站轉乘只算一次)。
車票在車站和煙店都可以買到。單程票1.5歐元,可在100分鐘內任意使用。使用時要將車票插入自動驗票機列印時間。日票6歐元,三日票16歐元。

捷運

羅馬有兩條捷運線路:橘色的A線和藍色的B線,在特米尼車站交匯。捷運的標誌是紅底白色M符號,非常醒目。羅馬的捷運設施在歐洲算比較簡陋的,車廂外布滿塗鴉,喜歡的人可能會覺得很波普。
運行時間:5∶30~23∶30,周六延長至凌晨0∶30,車次頻密。
重要站點:
A線:Ottaviano(梵蒂岡),Spagna(西班牙廣場),Barberini(威內特大道),Repubblica(共和國廣場),Termini(主火車站),S Giovanni(拉特拉諾·聖喬凡尼教堂)。
B線:Colosseo(圓形競技場、古羅馬廣場),Circo Massimo(卡拉卡拉浴場)
另外,羅馬市區內還有城鐵、國鐵線路和站點,可以前往郊區。

公交

橘色的市內公共汽車行駛時間是5∶30~24∶00,線路很密集,幾乎涵蓋整個市區。116、117路電車在古蹟密布的市中心環線行駛,因為不排放廢氣,所以行駛線路可以非常靠近古代遺蹟。夜間公共汽車行駛時間是0∶10~5∶30,編號上標有字母“N”。羅馬還有一種藍色的旅遊巴士,團隊遊客必須乘坐 這種巴士,票價比一般公共汽車貴,但直接到達景點,省時省力。
羅馬城市交通圖-最新erlinyou版羅馬城市交通圖-最新erlinyou版
熱門線路:23路:由聖天使城堡沿台伯河往南,至特拉斯提弗列區的波特賽門;
56路:由特拉斯提弗列區的Sonnino至威尼斯廣場
64路:由特米尼車站至威尼斯廣場和梵蒂岡(特別當心扒手);
75路:由特米尼車站至威尼斯廣場和特拉斯提弗列區;85路:San Silvestro廣場至Via Corso大道、威尼斯廣場、圓形競技場、古羅馬廣場;
90路:卡拉卡拉浴場至威尼斯廣場;
118路:古阿匹亞路至San Callisto墓窖、卡拉卡拉浴場、圓形競技場

租車

羅馬正規的計程車都是白色或黃色的。在羅馬街頭很少看到空駛的計程車,在機場、火車站、景點和市中心的一些廣場上有固定停車站。也可以電話預約,但車費要從出發地算起。
車費:起步價2.33歐元,其後以0.11歐元的幅度增加。22∶00~7∶00起步價4.91歐元,周日、節日起步價3.36歐元,大行李每件1.04歐元,外環高速路1.29歐元/公里,內環0.78歐元/公里。
重要提示:羅馬也有“黑車”,坑蒙拐騙的事大多是這些黑車做的,所以對主動上來招攬生意的司機要特別警惕。

歷史文化

新年前夕(San Silvestro a Roma)每年12月31日在城市各廣場舉行傳統的歲末慶祝活動,有煙花表演、篝火晚會和搖滾音樂會等。共和國總統將出席在奎利納爾宮舉辦的古典音樂會。這天捷運也會營運到很晚。
羅馬生日,4月21日慶祝公元前753年羅馬的奠基,所有的考古遺址和運營的博物館都免費開放。
五一音樂會,每年5月1日由工會組織,下午14:00~23:00,一些最重要、最受人們歡迎的歌手和樂隊將在聖喬凡尼廣場舉行傳統的音樂會。
國慶節(Festa Nazionale)6月2日共和國成立紀念日。在帝國大道有閱兵儀式,下午奎利納爾宮(總統府)花園破例向公眾開放。
八月節(Ferragosto)8月15日舉辦盛大的8月節舞會(Gran Ballo di Ferragosto)。城市的許多廣場都將舉辦不同類型的專業舞蹈表演,音樂由現場演奏,公眾也被邀請加入到舞蹈中來。人民廣場是活動的中心。人們要在八月節前後度假,避過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夜如白晝(La Notte Bianca)每年9月17日商店、酒吧、俱樂部整晚開放。
納沃納聖誕市場(Mercato di Natale a Piazza Navona)12月8日至次年1月6日受從中世紀流傳至今的傳統的驅使,大量貨攤擁入納沃納廣場,售賣玩具、糖果、節日裝飾物,並且有街頭藝術家表演,直到1月6日收市。

建築風格

2014年4月13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古羅馬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世界最古老城市之一,但是它的年紀剛剛又長了幾歲。
對古羅馬廣場進行發掘的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堵牆的遺蹟,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900年。這說明“永恆之城”(即古羅馬城———本報注)的興建時間比人們預想的早了100多年。
根據羅馬神話,羅馬城是由雙胞胎兄弟羅慕盧斯與雷穆斯在公元前753年興建的。但是本次發現令知名的義大利考古學家相信,該城的興建時間或許比那還要早100多年。

旅遊資源

主要景點

萬神殿——公元前27年興建、公元120年重建的萬神殿(Pantheon),被米開朗基羅讚嘆為“天使的設計”。 萬神殿Pantheon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須供奉羅馬全部的神。由於608年它被獻給教會作為聖母的祭堂,所以是羅馬時代獨創的建築物中保存得最好的。正面的16根圓柱讓人聯想到古希臘建築。殿堂內部比例協調,十分恰當:直徑與高度相等,約四十三米。大圓頂的基座從總高度的一半的地方開始建起。殿頂圓形曲線繼續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與地相接。這是建築史上的奇蹟,表現出古羅馬的建築師們高深的建築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萬神殿還是第一座注重內部裝飾勝於外部造型的。
萬神殿萬神殿
古羅馬競技場——公元80年建成的雄偉的競技場堪稱公共建築的楷模。在這裡可以見到古羅馬建築最基本結構和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拱券結構。一系列的拱、券和恰當安排的橢圓形建築構件使整座建築極為堅固。當時的建築就是依靠這種高水平的結構形式,使內部空間得以解放。競技場設計了寬敞的階梯和走廊,並設計了八十個拱門,在每一個拱門的入口處都有標有數字,方便讓觀眾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以讓五萬人於十分鐘內進入劇場內坐定。這樣的設計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很先進的。競技場的功能性設計也非常合理,角鬥士從何處出入,在哪裡休息,猛獸關在哪裡,死傷者從何處抬出,都有清晰的分布。難怪陳運和的詩稱之為"鬥獸場大概只能算奴隸社會的一塊傷疤"。
聖彼得大教堂——這座建於公元五世紀的教堂式建築,是由米開朗基羅親自為羅馬教皇尤利烏斯二世設計的,其正面那座高大聳立的雕像,也是這座建築最具標誌性的特色。然而,由於當時的財務困境和教皇的心意變化,直接迫使米開朗基羅放棄了他餘下的計畫,而這一轉折也同時困擾了他的餘生。
梵蒂岡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曾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博物館,同時也是最偉大的博物館。為什麼這么說呢?其實是因為這個博物館面積雖然不大,但是裡面的藏品盡然可以媲美倫敦大英博物館和羅浮宮。博物館本來是羅馬教皇的宮廷,後來被改造成為了梵蒂岡國家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主要以收藏藝術品為主,大部分是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藝術精髓,如米開朗琪羅創作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都藏於此,十分值得一看。同時,對於愛好考古的朋友來說,館內對於一些古希臘、古羅馬文物的收藏同樣值得研究。當然,除了裡面的藏品,博物館本身的建築風格也很值得稱道。
圖拉真集市——根據研究調查,圖拉真集市的歷史已經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公元二世紀了,而這個時期,也是羅馬曾經創建古辦事處的歷史階段。如今,圖拉真集市範圍內,包含了例如帝國廣場博物館這樣的偉大建築,歷史價值著實令人震驚。

購物街區

歐洲處處購物天堂,但義大利可說是“天堂中的天堂”。在羅馬,從特別高級的用品到時髦的小東西
樣樣俱全,是歐洲最容易買到又好又便宜的東西的地方。除了時裝首屈一指外,這裡的皮具、文具、瓷器、玻璃製品,都是享譽世界的,宗教工藝品也是別具羅馬地方風味的上佳紀念品。羅馬的大型百貨公司在歐洲並不出色,但有許多精緻的小店,從鼎鼎大名的名牌到默默無聞(但商品品質往往非常高)都有。名店如Etro,ArmaNi,Prada和Gucci,在羅馬都只是一間小店。因為是原產地,價格都較為便宜,而且正因為小,所以店員往往有更出色的產品知識,也能享受更好的服務。但如果只追逐名牌而忽視了其他小店就非常可惜,因為幾乎每家小店都有自己的貨源,甚至是自製自銷的貨色,常有意外的驚喜。這許多BoMtiqUe的各有個性,使人特別喜歡在義大利購物。
羅馬羅馬
在羅馬,這類小店多集中在“西班牙台階”對面的Condotti、Borgognona、Frattina等街道。其次VIadel Babuino和Via delCorso等街道,也名店林立,逛之不盡。也有人喜歡“較”大眾化的近梵蒂岡的Via Cola di RienZo,或“更”大眾化的 Via NationaIe 和 ViaTritoMe。
羅馬羅馬
羅馬商店的營業時間是 9:00- 13:00,16:00-20:00。星期日和星期一的上午幾乎所有的商店都不營業,不要弄錯了時間白跑一趟。
義大利的大減價Saldo季節每年兩次,冬季從年初開始約1個月,夏季從7月上旬開始到整個8月。各店雖然時間略有不同,只要減價店內貼滿了紙,馬上就能看出來。受歡迎的商店減價時甚至從早晨開始就有人排隊等候。
12月8日到次年1月6日的Piazza Navona聖誕市場(Mercato di Natale a Piazza Navona),則是購買玩具、糖果、節日裝飾物等新鮮有趣的小玩意的好地方。

城市榮譽

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發布,羅馬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52名。
工業有食品、紡織、機械、印刷、化工、電子和塑膠等。義大利電影工業的主要中心。西北沿海的奇維塔韋基亞為其主要港口。世界最著名的遊覽地之一。
占城區面積40%的古羅馬城多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築(如弗拉維安半圓形劇場、羅馬鬥獸場、大雜技場、萬神殿、戴克里先公共浴場等)和藝術珍品。城西北的梵蒂岡為羅馬教廷所在地。有教堂、宮殿、博物館、大學(2013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301-400段第36位的羅馬第二大學)、科學院和圖書館等。
羅馬位於義大利半島中部,南北走向的亞平寧山脈把義大利半島分成了東西兩部分,亞平寧山脈西邊,有一條台伯河,流入地中海,羅馬即建於台伯河岸。羅馬初建時距離台伯河口的奧斯蒂亞(Ostia)約26公里,但由於泥沙在河口堆積,河口逐漸延伸,古城奧斯蒂亞的港口如今已位於距離海洋6公里的內陸。。
羅馬位於台伯河下游的丘陵平原上,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它在20世紀20~50年代建成,是擁有摩天大樓的現代化城市。
羅馬城羅馬城
羅馬教廷所在地梵蒂岡位於古城區西北角。羅馬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歷史博物館。在羅馬古都遺址上,矗立著帝國元老院、凱旋門、紀功柱、萬神殿和大競技場等世界聞名的古蹟;這裡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精美建築和藝術精品。
羅馬氣候溫暖,四季鮮明,春季正是一年中最適合出遊的季節。

共和國時期

羅馬共和國的最初時期,羅馬陷入了平民和貴族之間的長期鬥爭中,同時羅馬也開始同近鄰發生戰爭,並逐步征服周邊地區吞併領土,羅馬的勢力越來越大,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但是到了公元前390年,羅馬沒能擊退凱爾特人的侵略,為了保衛疆土,羅馬相繼建造起了城牆、水渠和亞壁古道。公元前264年至前146年羅馬經歷先後三次布匿戰爭徹底擊敗了來自北非卻控制著地中海西部的迦太基,又經過公元前215年至前148年的四次馬其頓戰爭征服了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羅馬發展成為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和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羅馬城羅馬城
但是在公元前133年至前123年格拉古兄弟改革失敗後,羅馬共和國進入了不穩定的時期,並在羅馬內戰(公元前133年—前30年)時達到高峰。愷撒在成為終身獨裁官後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將古羅馬論壇擴建,並建造了尤利烏斯論壇(帝國議事廣場)。公元前44年愷撒被暗殺,公元前27年屋大維大權在握結束羅馬共和國,進入羅馬帝國時代(公元前27年—476年)。

帝國簡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個古代羅馬的國家,在當時占據了整個地中海。
通常把羅馬帝國分為前期帝國時期(前27年~192年)和後期帝國時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從後期帝國中分出3世紀危機時期(193年~284年)。羅馬本來使用拉丁語,但隨著領土擴張至希臘、中東一帶,希臘語變成了主要語言。就連當時成書的新約聖經也是用希臘語寫成。由於語言上的分歧,羅馬帝國在五世紀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帝國。羅馬帝國自建立以來,一直對外擴張,是一個具有侵略性的古代超級大國。
羅馬城羅馬城
羅馬帝國以羅馬城為中心,版圖不斷擴張,逐漸控制了整個地中海區域。這個成功歸根于軍事征服和經濟優勢,以及對鄰近文明有選擇性地同化,尤其是對伊特魯里亞和古希臘。
羅馬人的統治擴張到了幾乎整個歐洲和地中海沿岸,公元前1世紀,無論從地理上還是從政治上,都是羅馬帝國的中心。當時的羅馬已經擁有了一整套有效的給水和排水系統,完整的城市道路網,和有效運作的城市消防和警察系統。儘管如此,屋大維時期大興土木所建造的建築在64年尼祿(54年—68年在位)統治下羅馬城的一場大火中遭到嚴重毀壞。
在弗拉維王朝(69年—96年)的統治下,羅馬開始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在這一時期建造了一大批著名的建築,如羅馬鬥獸場和帝國議事廣場的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由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在2世紀初完成,卡拉卡拉(211年—217年在位)和戴克里先(284年—305年)的公共浴場以及周邊的圖書館,成為了羅馬生活中的固定內容。這一段時期被認為是羅馬帝國最鼎盛的時期,戴克里先執政時期,羅馬的人口數達到最高點,但是由於羅馬帝國的皇帝熱衷於排場,建造越來越宏偉的建築,如巴西利卡,羅馬帝國開始走上了衰敗之路。
隨著君士坦丁大帝在330年建成“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羅馬也逐漸失去它的政治地位。

帝國的建立

羅馬帝國諸行省後三頭同盟瓦解後,屋大維、安東尼分掌羅馬的東西部,雙方矛盾日趨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維與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希臘的亞克興會戰。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認為安東尼獲勝無望,將自己的軍隊撤回埃及,安東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維隨後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東尼自殺,埃及也被羅馬占領。前27年,屋大維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權,恢復共和制;一面又裝作迫於元老院和公民的請求,接受與共和制度完全違背的絕對權力,成為元首、元帥、最高的代行執政官、終身執政官、終身保民官、大祭祀長、首席元老等,並獲得了“奧古斯都”和“祖國之父”的稱號。屋大維的這場精彩的演出宣布了羅馬帝國的建立。
屋大維屋大維

前期帝國時期

自屋大維在前27年建立元首制,羅馬帝國進入前期帝國時期。屋大維在位期間,對外征戰,將帝國版圖擴大到了多瑙河以北。屋大維的統治為隨後的百餘年帶來了很長一段時期的穩定局面,稱之為羅馬和平時期。
14年奧古斯都逝世,養子提比略繼位,開創了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到克勞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時,對外發動戰爭,攻占了不列顛南部、日耳曼尼亞、敘利亞和非洲北部地區。
到尼祿繼位(54年~68年在位),由於他統治殘暴,引起人民反抗,並導致了猶太戰爭
經過一些行省總督爭奪皇位的內戰,韋斯巴薌最後在69年建立了弗拉維王朝。弗拉維王朝經過提圖斯和圖密善兩位皇帝的統治,涅爾瓦於96年繼位,開創了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也被稱為五賢帝時代。這五位皇帝謙虛,愛戴臣民,這段時期也是自奧古斯都之後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羅馬帝國的基礎設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貨幣制度都在這個年代得到統一,並通行全國。有文人將這個年代稱讚為“人類最幸福的年代”。
五賢帝時代權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各個皇帝選擇其承繼人,然後收養他為義子,如此避免了權力交替前後的政治動亂。由於這些皇帝沒有血緣關係,五賢帝時代不能算為一個朝代。以下為五賢帝時代的五位皇帝。
96年-98年涅爾瓦(Nerva):採用寬厚的政策,開創養子繼承制。
98年-117年圖拉真(Trajan):在位時開拓疆土,在他死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極限。東到美索不達米亞,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顛,北至喀爾巴阡山脈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為了帝國的內海。
羅馬(義大利共和國首都)
117年-138年勇帝哈德良(Hadrian):健全了帝國的官僚機構
138年-161年安東尼·庇護(Antoninus Pius):此時羅馬帝國達到極盛。
161年-180年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此時帕提亞帝國屢犯邊疆,北方蠻族也乘虛而入。帝國的實力開始出現頹勢。
180年馬可·奧勒留病逝,由親生兒子康茂德(Commodus)繼位。192年康茂德被殺, 安東尼王朝告終。

後期帝國時期

181年-284年間,隨著叛亂事件增加,軍隊的力量不斷增強,從而威脅到皇帝的施政。50年內有26位軍人篡位,歷史將這些篡位者稱為“軍人皇帝”,也稱為三十僭主。這一時期也被稱為三世紀危機時期。
君士坦丁一世君士坦丁一世
塞維魯王朝(181年~205年)滅亡後,政局混亂,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在內的高盧帝國(259年~273年),在東方產生了地處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帕爾米拉帝國(262年~272年)。奴隸和隸農起義遍及義大利和行省。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284年-305年在位)取得了帝國政權,最終把這個混亂局面收拾過來。他把皇帝的權力、以及整個帝國一分為四,分別由兩位正帝(奧古斯都)及兩位副帝(凱撒)共同治理,使羅馬帝國得到暫時的安定,稱之為多米那特製(也叫四帝共治制)。當時除了他以外,他把另一個正帝的位置給了馬克西米安,讓他統治帝國的西部,而自己則成為東部的正帝。其中最高的統治者是戴克里先。這也被認為是羅馬帝國分裂的淵源。另一方面,雖然他一人的成功,但對基督教的迫害失敗,使他死後再次引來混亂。
306年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做皇帝,重新統一帝國,廢除四帝共治制。雖然同樣強力執行專制,但卻選擇和基督教勢力妥協,並於西元313年公布米蘭敕令;與此同時,將國都遷往東部拜占庭,並改國都名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
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後,爭奪帝位的鬥爭重新開始。 他的三個兒子和兩個侄子分治帝國。狄奧多西一世(379年~395年在位)當政時一度恢復統一,但他死後,帝國分裂為兩部分:西羅馬帝國(首都梅蒂奧拉努,今米蘭)和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帝國覆滅

西羅馬帝國接連不斷發生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高盧的巴高達運動,北非的阿哥尼斯特運動動搖了帝國的政權。378年西哥特人大敗羅馬軍隊,410年攻占羅馬城,418年在高盧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國。汪達爾人於439年在北非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匈奴人452年侵入義大利,在高盧東南部,457年出現了勃艮第王國。476年9月,日耳曼人僱傭軍長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中世紀

5世紀的歐洲人口大遷移期間,羅馬先後遭到哥特人(410年)、汪達爾人(455年)和勃艮第人(472年)的入侵和洗劫。
476年西羅馬帝國正式滅亡,493年東哥特王國建立。羅馬人口逐年減少,530年只剩下約10萬,但城市的建築在東哥特人的統治下仍舊保存完好。羅馬城真正的災難是哥特人同查士丁尼一世統治下的東羅馬帝國之間的戰爭,537年羅馬的幾乎所有排水管道被徹底摧毀,羅馬議會制度被廢除,羅馬人的正常城市生活在東羅馬帝國和哥特人的戰爭中下遭到破壞,這一時期修建的最後一個著名建築是608年的佛卡斯圓柱。
羅馬從555年起歸屬了東羅馬帝國,城市管理制度上受到教宗的很大影響。8世紀至11世紀間陸續受到倫巴第人等的入侵和占領,城市範圍被局限於台伯河沿岸。在近一千年的時間裡,羅馬城曾是在西方世界政治上最重要、最富有和最大的城市,即使是在羅馬帝國開始衰落和分裂後,在羅馬最終失去了首都的地位給米蘭和拉韋納後依然如此,羅馬的威望超過了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隨著早期基督教的崛起,羅馬主教在宗教和政治上的作用日趨重要,終於成為了教宗,羅馬也成為了天主教的中心。在410年西哥特王國國王亞拉里克一世率軍攻陷羅馬並大肆洗劫,和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交替地被拜占庭帝國統治和被日耳曼人劫掠,在中世紀早期人口銳減到了僅僅2萬人,羅馬在名義上成為了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一直持續到751年,拜占庭的敵人倫巴底人攻打以拉韋納為中心的拜占庭禮教區,處死最後一位拜占庭禮教區主教,把拜占庭勢力逐出了義大利。
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把羅馬獻給了教宗,賦予教宗對羅馬和周邊地區的世俗管轄權,創建了教宗國,史稱“丕平獻土”。這給予了羅馬新的政治角色,羅馬作為教宗國的首都,一直持續到1870年教宗國被義大利王國吞併。
天主教使徒聖彼得和保羅曾在尼祿統治下的64年羅馬大火後被害殉道,人們認為他們被一同埋葬在了羅馬,雖然歷史學家對此存有疑問,但這依舊使得1300年起羅馬成為了天主教徒朝聖的聖地,是中世紀除耶路撒冷和孔波斯特拉的聖地牙哥外的又一座主要朝聖聖地。羅馬在這一時期建造了多座重要的建築,其中就包括世界最大的教堂,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式的聖伯多祿大殿。
800年,教宗利奧三世在羅馬加冕查理大帝為神聖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羅馬同時也成為了教宗和神聖羅馬帝國爭奪的焦點。羅馬除了在中世紀的一些短暫時期是獨立的城市外,幾個世紀中的大部分時間仍舊是教宗國的首都和“聖城”,即使在1309年至1337年天主教教廷從羅馬遷移至阿維尼翁時也不例外。
1527年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的軍隊侵入義大利焚掠了羅馬,羅馬不再具有政治力量,轉而在羅馬教廷的支助下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代的文化和藝術活動中心,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的羅馬建築以教堂為主,還有眾多方尖碑、宮殿和噴泉廣場等,這些建築一直保存到了如今,羅馬舊城是羅馬城內除梵蒂岡外的另一處世界遺產。

17世紀後

17世紀羅馬人口再次大幅增長達到了10萬人,但是因為受到反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羅馬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仍舊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的首都。義大利在1861年終於統一併成立義大利王國,羅馬在1871年成為義大利王國的首都。
1929年墨索里尼代表義大利政府和羅馬教廷訂立拉特蘭條約,羅馬教廷承認羅馬作為義大利國家首都的地位,義大利政府則承認羅馬教廷對梵蒂岡範圍內的主權。
在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後,羅馬見證了由墨索里尼領導的義大利法西斯力量的壯大,墨索里尼在1922年10月進駐羅馬,標誌著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上台掌權,和一個同納粹德國聯盟的義大利帝國的誕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同盟國的轟炸和納粹的占領使得羅馬受到嚴重的破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的公民投票決定廢除君主制,成立了如今的義大利共和國。羅馬在義大利戰後重建和現代化的過程中,扮演著“義大利經濟奇蹟”背後的驅動力的角色,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成為“時尚之都”。
第一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於1995年9月4日至16日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位於台伯河下游平原,東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市區跨台伯河 兩岸,架有橋樑24座。羅馬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由於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歷史, 故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羅馬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的台伯河畔,總面積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08平方公里。羅馬市現由55個居民區組成,人口約264萬多。義大利半島南北方向有座亞平寧山脈,把義大利半島分成了東西兩部分,亞平寧山脈旁邊,有一條台伯河,羅馬位於台伯河流入地中海的海拔最低30公里處。羅馬氣候溫暖,四季鮮明,春季正是一年中最適合出遊的季節。
羅馬衛星地圖羅馬衛星地圖

氣候特徵

羅馬由於地處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氣溫15.5℃,年降水量880毫米。每年4月至6月氣候最為怡人;7月和8月是最熱和最乾燥的季節,平均氣溫24.5至24.7℃,降水量14至22毫米,8月的日最高氣溫可以超過32℃,以前的傳統是8月份會停止許多商業活動,羅馬人習慣在夏日離開炎熱的城市出去避暑度假,但這種習俗正在慢慢被改變,整個夏季羅馬市仍舊正常運作,以便迎合日益增加的遊客需求,和羅馬人自己工作習慣的改變;9月中旬至10月是最為晴朗的季節,被稱為“羅馬的美麗十月天”;10月至12月是最潮濕的季節,降水量可達106至128毫米;12月的平均最高氣溫約為14℃,1月最寒冷,平均氣溫為6.9℃。屬於典型的冬季多雨區,夏季則高溫少雨。
羅馬羅馬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Roma-Fiumicino (1961-1990)氣候平均數據
平均高溫 ℃(℉)
12.9
55.2)
13.7
56.7)
15.3
59.5)
18.0
64.4)
22.0
71.6)
25.6
(78.1)
28.6
(83.5)
28.7
(83.7)
26.0
78.8)
22.0
71.6)
17.2
63)
13.9
(57)
20.3
(68.5)
平均低溫 ℃(℉)
3.7
(38.7)
4.4
(39.9)
5.8
42.4)
8.3
(46.9)
11.9
(53.4)
15.6
(60.1)
18.2
(64.8)
18.4
(65.1)
15.8
(60.4)
12.0
(53.6)
8.1
46.6)
5.1
(41.2)
10.6
(51.1)
降水量mm(英寸)
80.7
(3.177)
74.9
(2.949)
65.0
(2.559)
54.7
(2.154)
31.8
(1.252)
16.3
(0.642)
14.7
(0.579)
33.3
(1.311)
68.2
(2.685)
93.4
(3.677)
110.5
4.35)
89.6
(3.528)
733.1
28.862)
相對濕度(%)
75
75
75
75
75
73
72
73
75
76
77
77
74.8
平均降水日數
9.1
8.3
7.9
7.0
4.4
2.4
1.6
2.8
4.5
7.0
9.9
9.0
73.9
日照時數
120.9
132.8
167.4
201.0
263.5
285.0
331.7
297.6
237.0
195.3
129.0
111.6
2,472.8
來源:2010年5月MeteoAM (日照時數從 Ciampino 機場的氣象站)

經濟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羅馬就成為義大利最重要的經濟中心。羅馬的GDP在義大利各城市中位居第一位,占義大利全國GDP的6.7%,並以每年4.4%的速度繼續增長,這在整個義大利也處在最前列。
如今的羅馬擁有多樣化而且充滿活力的經濟,包括國家管理、旅遊業、服務業、科研、通信和個體經商業。旅遊業是羅馬的支柱產業之一,市內的眾多博物館包括梵蒂岡博物館、Borghese美術館、Capitolini博物館等。作為一個工業城市,羅馬的工業產業集中在傳統的紡織品和旅遊紀念品,以及食品、醫藥、機械、造紙和冶金等新興的行業。此外,羅馬憑藉良好的氣候條件和保存完整的歷史建築,成為影視業的重要基地,經常成為電影的拍攝地和場景地,如《不設防城市》(羅伯托·羅塞里尼導演,1945年)、《羅馬假日》(威廉·惠勒導演,格里高利·派克與奧黛麗·赫本主演,1953年)、《平民天后》(希拉蕊·杜芙主演,2003年)等。羅馬同時也是銀行業、電子工程工業和航空業中心。
眾多國際企業和組織將總部設在羅馬,比如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理事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等。

社會

建築

羅馬被喻為全球最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世界八大名勝之一的古羅馬露天競技場,也稱鬥獸場,建於公元1世紀。這座橢圓形的建築物占地約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徵。寬闊的帝國大道兩旁建有元老院、神殿、貞女祠和一些有名的廟宇,如萬神廟等。
羅馬地圖(部分)羅馬地圖(部分)
這片露天競技場遺址的北面,是記載塞維魯皇帝遠征帕提亞功績的凱旋門,南面是記載提圖斯皇帝東征耶路撒冷戰績的提圖斯凱旋門,在提圖斯凱旋門南面不遠處,還有一座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戰勝馬克森提而建立的羅馬最大的凱旋門。帝國大道東邊的圖拉真廣場,是古羅馬城的商業中心。市場旁矗立著一根高40米的凱旋柱,柱上螺旋形的浮雕,描繪了圖拉真皇帝遠征多瑙河流域的故事。
古城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長130米,寬75米,是市內幾條主要大街的匯集 點。廣場左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建築威尼斯宮,右邊是與威尼斯宮式樣相仿的威尼斯保險公司建築。此外,雄偉的司法宮、絢麗多姿的納沃納廣場、聖彼得大教堂無不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羅馬還有上百座博物館,收藏著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品。
羅馬集中了義大利獨立統一運動的大部分紀念物。在威尼斯廣場右邊的紀念碑中央高台上,矗立著艾馬努埃爾二世騎馬的鍍金大銅像。艾馬努埃爾是曾經領導人民趕走外國占領者、統一義大利的國王。這座紀念碑被義大利人稱為“祖國祭壇”。在台伯河西岸的佳尼科洛嶺上,聳立著率軍解放羅馬的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紀念碑。
羅馬市噴泉眾多,千姿百態。最著名的特雷維噴泉,建於公元1762年。噴泉中央的海神像中,兩座海馬雕塑代表平靜的海洋與洶湧的海洋,四座神女像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羅馬城建築依地勢呈放射狀發展。
因為講求實際,羅馬藝術的最高成就體現在無數的公共建築上。他們修築了規模浩大的道路、水道、橋樑、廣場、公共浴池等設施。最早的羅馬建築藝術來源於希臘,但由於羅馬人更注重實用和現實生活的享樂,在希臘主要為神廟增色的技術很快用於為人服務的大型公共建築,宏偉的競技場、公共浴室、廣場、水道在城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羅馬人愛好奢華,經常在典型的希臘造型基礎上加以改造,比如在多利克式柱的柱底再加一個柱基,把愛奧尼亞式柱頭上的卷渦造型加在科林斯式柱頭上得到複合式柱頭,令建築形式更為繁複華麗。在羅馬帝國更強盛的時代,建築中就開始更多地體現出羅馬民族的個性和特點,如拱門與拱頂的大量使用,在建築史上寫下了新的一章。
古羅馬雕刻藝術:羅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早期作品受了希臘雕刻藝術的影響,人物形象極度理想化。羅馬帝國時期,肖像雕刻中寫實風格流行,出現了具有強烈的個性和複雜的內心世界描寫的肖像。羅馬人有為先人雕像的傳統,因此對肖像的逼真傳神有著極高的要求,在肖像雕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早期羅馬作品受了希臘雕刻藝術的影響,人物形象極度理想化。為數眾多的《奧古斯都像》就是典型例子:雕刻家把矮小跛腳、體弱多病的奧古斯都表現成高大健美的統帥,具有運動員一般的體魄和英雄氣概,臉龐也接近希臘雕刻一般的完美。

藝術

羅馬時期的繪畫主要是鑲嵌畫和壁畫,多記載具體歷史事件,用來裝飾公共場所和住宅。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火山灰埋沒了龐貝及附近的幾個城鎮,埋葬了大量珍貴壁畫,同時大量珍貴的壁畫也因此得以完整保存。根據這些壁畫,羅馬壁畫被劃分為四種風格。

教育

羅馬共有3座公立大學,羅馬第一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La Sapienza")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是歐洲最大的一所大學。羅馬第二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Tor Vergata)以完善的教學設施和人性化的教學管理風格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來此學習,連續三年入選義大利知名院校。羅馬第三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Roma Tre)是羅馬最年輕的一所國家公立大學,但就學生人數、教職工人數和校園占地面積而言,卻是羅馬城內規模第二的大學。
羅馬還有多所天主教大學,也是美術學院、國家舞蹈學院、國家戲劇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和藝術品復原中心研究所的所在地。

交通

羅馬有“條條大路通羅馬”之稱,形象地表明了羅馬作為義大利的交通樞紐。它有鐵路、公路通往全國各地。羅馬處於地中海地區的中央位置,也是國際空運的中心之一。
羅馬

航空

羅馬有三個機場,包括作為主機場的達文西國際機場(Leonardo da Vinci International Airport,也稱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Fiumicino)、軍民兩用的羅馬錢皮諾國際機場(Ciampino)以及僅用於起落直升機和私人飛機的Roma-Urbe機場 。其中達文西機場位於羅馬市區西南約35公里處, 是主要的客機起降機場。入境大廳在一樓,二樓為出境大廳。乘飛機來往羅馬與歐洲各國之間航程最多不超過4小時,來往非常方便。機票價格雖然昂貴,但提前預訂往往可以拿到不錯的折扣,也有很多廉價航空公司可以選擇。乘飛機出境務必提前兩小時到機場辦理手續,如需退稅,應提前更多時間。
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
從機場到羅馬市內:
1、機場與特米尼車站之間有萊昂納多機場特快Leonard Express,車程約30分鐘,在售票處買票的話是9.5歐元,在車上購買就要14歐元。機場到特米尼車站的運營時間是6∶37~23∶37,每30~60分鐘一班,車站到機場的運營時間是5∶52~22∶52。
2、從機場到台伯提那Tibutina車站的列車,全程約40分鐘,票價5歐元。機場出發運營時間是6∶27~21∶27,每30~60分鐘一班, 台伯提那車站出發運營時間是5∶36~20∶36每15~60分鐘一班,21∶36~22∶36每30分鐘一班。在台伯提那車站可以轉乘捷運B線。
3、夜班車:機場線路停車後,夜班公共汽車開始運行。從機場開往台伯提那車站的車分別於1∶15、2∶15、3∶30、5∶00發車,中途停靠特米尼車站,全程約50分鐘,票價5歐元,返程票價3.62歐元,0∶30、1∶15、2∶30、3∶45。

火車

從羅馬乘火車到米蘭4.5小時左右,到威尼斯5小時左右,到佛羅倫斯2小時左右,到那不勒斯3小時左右,車次很多;到南端的西西里島則有夕發朝至的夜車。到巴黎的國際列車需要在米蘭、洛桑或第戎換車,但不需出站、不需重新購票,全程12-15小時。北義大利的湖光山色、法國南部的鄉村都是美不勝收,坐著火車欣賞美景很愜意。乘火車有很多種優惠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國內或國際、不同天數的卡。
特米尼車站(Stazione Termini)——既是進出羅馬的大門,也是市中心的交通樞紐。 站在出站口,正前方就是五百人廣場,左手邊的捷運站、右手邊的計程車站及市內公共汽車總站的標誌都非常醒目。從進站口向里走,在5號站台前有旅遊服務中心。沿左右兩邊的站台分別有行李暫存處、候車室、廁所。剪票口旁邊有小賣部、兌換處、酒吧、餐廳等等,再向前走是售票處和預約座位的視窗,它對面排列著自動售票機,背後是國家鐵路問詢處,左邊是貨幣兌換處。

公路

前往羅馬周邊拉齊奧大區旅行,乘坐短途巴士非常方便。長途旅行也可以選擇乘坐巴士,相對飛機和火車票價是最便宜的,但速度也最慢,羅馬到米蘭約7小時,到巴黎約24小時,對體力是一大考驗。
歐洲巴士聯盟(Eurolines)——歐洲著名的長途巴士聯盟,有連線羅馬到比利時、荷蘭、瑞士、德國、法國等歐洲主要國家的線路,但中途經常需要轉車,時刻表顯示的到達時間按只能作為參考。買一張“歐洲巴士通票”,可以在中途站點隨意上下車。歐洲巴士羅馬代辦處和停車場在台伯提那火車站對面的汽車站裡。
羅馬的公交系統由公共汽車、電車、捷運、城鐵、近郊鐵路等組成,車票通用,單程票在75分鐘內可以自由換乘,但是捷運和近郊鐵路只能搭乘一次(不出站轉乘只算一次)。
車票在車站和煙店都可以買到。單程票1.5歐元,可在100分鐘內任意使用。使用時要將車票插入自動驗票機列印時間。日票6歐元,三日票16歐元。

捷運

羅馬有兩條捷運線路:橘色的A線和藍色的B線,在特米尼車站交匯。捷運的標誌是紅底白色M符號,非常醒目。羅馬的捷運設施在歐洲算比較簡陋的,車廂外布滿塗鴉,喜歡的人可能會覺得很波普。
運行時間:5∶30~23∶30,周六延長至凌晨0∶30,車次頻密。
重要站點:
A線:Ottaviano(梵蒂岡),Spagna(西班牙廣場),Barberini(威內特大道),Repubblica(共和國廣場),Termini(主火車站),S Giovanni(拉特拉諾·聖喬凡尼教堂)。
B線:Colosseo(圓形競技場、古羅馬廣場),Circo Massimo(卡拉卡拉浴場)
另外,羅馬市區內還有城鐵、國鐵線路和站點,可以前往郊區。

公交

橘色的市內公共汽車行駛時間是5∶30~24∶00,線路很密集,幾乎涵蓋整個市區。116、117路電車在古蹟密布的市中心環線行駛,因為不排放廢氣,所以行駛線路可以非常靠近古代遺蹟。夜間公共汽車行駛時間是0∶10~5∶30,編號上標有字母“N”。羅馬還有一種藍色的旅遊巴士,團隊遊客必須乘坐 這種巴士,票價比一般公共汽車貴,但直接到達景點,省時省力。
羅馬城市交通圖-最新erlinyou版羅馬城市交通圖-最新erlinyou版
熱門線路:23路:由聖天使城堡沿台伯河往南,至特拉斯提弗列區的波特賽門;
56路:由特拉斯提弗列區的Sonnino至威尼斯廣場
64路:由特米尼車站至威尼斯廣場和梵蒂岡(特別當心扒手);
75路:由特米尼車站至威尼斯廣場和特拉斯提弗列區;85路:San Silvestro廣場至Via Corso大道、威尼斯廣場、圓形競技場、古羅馬廣場;
90路:卡拉卡拉浴場至威尼斯廣場;
118路:古阿匹亞路至San Callisto墓窖、卡拉卡拉浴場、圓形競技場

租車

羅馬正規的計程車都是白色或黃色的。在羅馬街頭很少看到空駛的計程車,在機場、火車站、景點和市中心的一些廣場上有固定停車站。也可以電話預約,但車費要從出發地算起。
車費:起步價2.33歐元,其後以0.11歐元的幅度增加。22∶00~7∶00起步價4.91歐元,周日、節日起步價3.36歐元,大行李每件1.04歐元,外環高速路1.29歐元/公里,內環0.78歐元/公里。
重要提示:羅馬也有“黑車”,坑蒙拐騙的事大多是這些黑車做的,所以對主動上來招攬生意的司機要特別警惕。

歷史文化

新年前夕(San Silvestro a Roma)每年12月31日在城市各廣場舉行傳統的歲末慶祝活動,有煙花表演、篝火晚會和搖滾音樂會等。共和國總統將出席在奎利納爾宮舉辦的古典音樂會。這天捷運也會營運到很晚。
羅馬生日,4月21日慶祝公元前753年羅馬的奠基,所有的考古遺址和運營的博物館都免費開放。
五一音樂會,每年5月1日由工會組織,下午14:00~23:00,一些最重要、最受人們歡迎的歌手和樂隊將在聖喬凡尼廣場舉行傳統的音樂會。
國慶節(Festa Nazionale)6月2日共和國成立紀念日。在帝國大道有閱兵儀式,下午奎利納爾宮(總統府)花園破例向公眾開放。
八月節(Ferragosto)8月15日舉辦盛大的8月節舞會(Gran Ballo di Ferragosto)。城市的許多廣場都將舉辦不同類型的專業舞蹈表演,音樂由現場演奏,公眾也被邀請加入到舞蹈中來。人民廣場是活動的中心。人們要在八月節前後度假,避過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夜如白晝(La Notte Bianca)每年9月17日商店、酒吧、俱樂部整晚開放。
納沃納聖誕市場(Mercato di Natale a Piazza Navona)12月8日至次年1月6日受從中世紀流傳至今的傳統的驅使,大量貨攤擁入納沃納廣場,售賣玩具、糖果、節日裝飾物,並且有街頭藝術家表演,直到1月6日收市。

建築風格

2014年4月13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古羅馬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世界最古老城市之一,但是它的年紀剛剛又長了幾歲。
對古羅馬廣場進行發掘的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堵牆的遺蹟,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900年。這說明“永恆之城”(即古羅馬城———本報注)的興建時間比人們預想的早了100多年。
根據羅馬神話,羅馬城是由雙胞胎兄弟羅慕盧斯與雷穆斯在公元前753年興建的。但是本次發現令知名的義大利考古學家相信,該城的興建時間或許比那還要早100多年。

旅遊資源

主要景點

萬神殿——公元前27年興建、公元120年重建的萬神殿(Pantheon),被米開朗基羅讚嘆為“天使的設計”。 萬神殿Pantheon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須供奉羅馬全部的神。由於608年它被獻給教會作為聖母的祭堂,所以是羅馬時代獨創的建築物中保存得最好的。正面的16根圓柱讓人聯想到古希臘建築。殿堂內部比例協調,十分恰當:直徑與高度相等,約四十三米。大圓頂的基座從總高度的一半的地方開始建起。殿頂圓形曲線繼續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與地相接。這是建築史上的奇蹟,表現出古羅馬的建築師們高深的建築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萬神殿還是第一座注重內部裝飾勝於外部造型的。
萬神殿萬神殿
古羅馬競技場——公元80年建成的雄偉的競技場堪稱公共建築的楷模。在這裡可以見到古羅馬建築最基本結構和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拱券結構。一系列的拱、券和恰當安排的橢圓形建築構件使整座建築極為堅固。當時的建築就是依靠這種高水平的結構形式,使內部空間得以解放。競技場設計了寬敞的階梯和走廊,並設計了八十個拱門,在每一個拱門的入口處都有標有數字,方便讓觀眾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以讓五萬人於十分鐘內進入劇場內坐定。這樣的設計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很先進的。競技場的功能性設計也非常合理,角鬥士從何處出入,在哪裡休息,猛獸關在哪裡,死傷者從何處抬出,都有清晰的分布。難怪陳運和的詩稱之為"鬥獸場大概只能算奴隸社會的一塊傷疤"。
聖彼得大教堂——這座建於公元五世紀的教堂式建築,是由米開朗基羅親自為羅馬教皇尤利烏斯二世設計的,其正面那座高大聳立的雕像,也是這座建築最具標誌性的特色。然而,由於當時的財務困境和教皇的心意變化,直接迫使米開朗基羅放棄了他餘下的計畫,而這一轉折也同時困擾了他的餘生。
梵蒂岡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曾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博物館,同時也是最偉大的博物館。為什麼這么說呢?其實是因為這個博物館面積雖然不大,但是裡面的藏品盡然可以媲美倫敦大英博物館和羅浮宮。博物館本來是羅馬教皇的宮廷,後來被改造成為了梵蒂岡國家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主要以收藏藝術品為主,大部分是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藝術精髓,如米開朗琪羅創作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都藏於此,十分值得一看。同時,對於愛好考古的朋友來說,館內對於一些古希臘、古羅馬文物的收藏同樣值得研究。當然,除了裡面的藏品,博物館本身的建築風格也很值得稱道。
圖拉真集市——根據研究調查,圖拉真集市的歷史已經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公元二世紀了,而這個時期,也是羅馬曾經創建古辦事處的歷史階段。如今,圖拉真集市範圍內,包含了例如帝國廣場博物館這樣的偉大建築,歷史價值著實令人震驚。

購物街區

歐洲處處購物天堂,但義大利可說是“天堂中的天堂”。在羅馬,從特別高級的用品到時髦的小東西
樣樣俱全,是歐洲最容易買到又好又便宜的東西的地方。除了時裝首屈一指外,這裡的皮具、文具、瓷器、玻璃製品,都是享譽世界的,宗教工藝品也是別具羅馬地方風味的上佳紀念品。羅馬的大型百貨公司在歐洲並不出色,但有許多精緻的小店,從鼎鼎大名的名牌到默默無聞(但商品品質往往非常高)都有。名店如Etro,ArmaNi,Prada和Gucci,在羅馬都只是一間小店。因為是原產地,價格都較為便宜,而且正因為小,所以店員往往有更出色的產品知識,也能享受更好的服務。但如果只追逐名牌而忽視了其他小店就非常可惜,因為幾乎每家小店都有自己的貨源,甚至是自製自銷的貨色,常有意外的驚喜。這許多BoMtiqUe的各有個性,使人特別喜歡在義大利購物。
羅馬羅馬
在羅馬,這類小店多集中在“西班牙台階”對面的Condotti、Borgognona、Frattina等街道。其次VIadel Babuino和Via delCorso等街道,也名店林立,逛之不盡。也有人喜歡“較”大眾化的近梵蒂岡的Via Cola di RienZo,或“更”大眾化的 Via NationaIe 和 ViaTritoMe。
羅馬羅馬
羅馬商店的營業時間是 9:00- 13:00,16:00-20:00。星期日和星期一的上午幾乎所有的商店都不營業,不要弄錯了時間白跑一趟。
義大利的大減價Saldo季節每年兩次,冬季從年初開始約1個月,夏季從7月上旬開始到整個8月。各店雖然時間略有不同,只要減價店內貼滿了紙,馬上就能看出來。受歡迎的商店減價時甚至從早晨開始就有人排隊等候。
12月8日到次年1月6日的Piazza Navona聖誕市場(Mercato di Natale a Piazza Navona),則是購買玩具、糖果、節日裝飾物等新鮮有趣的小玩意的好地方。

城市榮譽

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發布,羅馬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52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